怎样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怎样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我们要搞清楚《标准》中对学生的评价与过去的对学生的成绩考查有什么不同。首先从评价的功能方面来看,加强了诊断和促进的功能,削弱了甄别的功能。正如有些专家所说:对学生的评价要像一个“泵”,不断给学生加油,而不要成为“筛子”,使一部分人成为失败者或淘汰者,对数学学习终身厌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单纯是期末或毕业前的单一的成绩考查,打破了一张考卷定终身的局面。评价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不强调与他人的比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有自信心;评价强调数学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关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实验区很多教师反映,实验班有些学生由于某些原因,虽然目前学习处于后进状态,但对参加数学活动很感兴趣,对数学学习经常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这就是一个非常令人鼓舞的现象,这样的学生就会慢慢地进步。正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青山是什么?青山就是学生的学习热情。鉴于以上的基本理念,因此,要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和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使以上理念得以体现。
评价目标多元是指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多元化。知识技能的评价,包括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几个领域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评价。在新课程理念下,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也将发生变化。除概念、法则、定理、定律等一般意义下的知识技能外,也包括认识数学的过程、计算方法多样化、在现实情境中知识与技能的运用等。如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的过程;数学思考的评价包括对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数感与空间感、统计观念和推理能力的评价;解决问题的评价包括对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解决问题的策略、创新和实践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方法等评价。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情况,学习的习惯与态度以及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等方面的评价。正如实验区教师所说:“多一把尺子,多培养一批人才”。
评价方法多样化是指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多样化,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除了纸笔测验外,还可以通过日常检查,如口头提问,板演、课堂练习、家庭作业等,通过课堂观察,可以了解学生独立思考、与人合作,语言表达等水平,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调查、小实验、制作小模型等,评价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是怎样的
多元评价:学习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学习者都有各自优势.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对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元评价理论体现了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
谁有土地整治实施评价综述 关于评价体系、评价方法、评价体系
玉溪市土地整治工作综述
随着人地矛盾的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整理不断得到人们的重视,而其中的土地整治问题已成为重中之重。通过对土地科学合理的整治,不但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生态环境,保证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更是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土地管理法》对土地整治的定义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和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整治,对生产建设破坏和自然灾害毁损的土地进行恢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整治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
玉溪市土地整治自1999年开展以来,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要求,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目前已初见成效。截至2012年5月30日,共批准实施土地整治项目161个(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6个,省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47个,市级投资土地开发项目95个,市级投资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13个),总整治规模48.49万亩,预算投资8.25亿元,新增耕地19.66万亩。其中,“十一五”期间动工实施项目85个,整治规模20.85万亩,预算投资3.03亿元,新增耕地9.44万亩。
项目区土地整治一次性到位
自2009年起至2020年,全市规划完成土地整治178.74万亩。在推进土地整治工作中,充分发挥发改、财政、国土、农业、林业、科技、扶贫办、烟草等部门职能作用,整合各块资金,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合理配置耕地、水利、道路资源,形成“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局面,将项目区土地一次性整治到位,力求项目互补和投资效益最大化。
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5月31日,全市共安排41个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总规模19.72万亩,预计新增耕地4.16万亩,预算总投资40203.83万元,到位资金2881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项目3个,建设总规模5.33万亩,拟新增耕地1959.6亩,预算总投资9376.71万元,到位资金9376.71万元;省级投资项目16个,建设总规模7.68万亩,拟新增耕地3592.8亩,预算总投资13645.4万元,到位资金13645.4万元;市级投资项目22个,建设总规模6.71万亩,拟新增耕地3.61万亩,预算总投资17181.72万元,到位资金5789.89万元。41个土地整治项目中,8个项目已完工,其中7个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建设总规模3.14万亩,验收新增耕地7201.65亩。动工实施项目29个,包括国家重点项目3个、省重点项目8个、市级占补平衡项目18个,建设总规模14.97万亩,预计新增耕地3.36万亩,预算总投资31522.58万元,到位资金21085.33万元。
为进一步做好土地整治工作,2003年,《玉溪市人民 *** 办公厅关于印发<玉溪市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完善管理体制实施方案>》明确了土地整治工作由市国土局负责。2004年5月,成立土地开发整理办公室,配备了专人从事相应的管理工作。2008年下发的《玉溪市人民 *** 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决定的通知》从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建立土地开发整理激励机制等方面作了相应规定,使我市土地整治工作更加规范。各县区也切实加强对土地整治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 *** 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机构,成员单位由国土、农业、财政、林业、水利、发改、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组成。为加强土地整治技术指导,规范项目审查、论证、验收工作,建立并完善了玉溪市土地整治项目专家库。
2009年,我市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管理的通知》,从土地整治项目的申报、评审、审批、组织实施到竣工验收等程序上作了严格规定。对于项目的确定和备案,必须经过县区踏勘、编制项目建议书、市局踏勘会审、编制可研报告、项目评审入库、编制规划设计与预算等主要环节。项目审批后,必须按项目招投标的规定和程序公开、公平、公正确定项目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我市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责任主体单位为市、县国土资源局,所有重点项目的实施都设有项目指挥部,由县区分管领导、国土资源局局长或副局长任指挥长、副指挥长。有的县区还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项目区督促检查,监督项目承担单位把实事做好,把好事做实。
为确保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的安全运作,项目资金按照“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进行使用管理。市级财政部门及时把项目资金按要求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保证了资金安全有效运行。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作为项目承担单位,基本能按项目预算所规定的费用支出范围和标准控制使用资金,严格资金审批拨付手续。审计、监察部门作为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全程参与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预防和纠正违规使用项目资金行为。每年组织一次对在建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重点检查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中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违规拨付、变相开支项目资金,以及不按规定进行招投标等问题。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问题,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及时整改。
项目竣工后,由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自验、初验后,逐级报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终验。依据TD/T1013-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严格按照《云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进行验收和评定,并抓好项目竣工验收后的后续管理,明确新增耕地所有权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属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为下一步工作积累经验
近10年来,我市土地整治工作如火如荼开展,对全市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下一步继续开展好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
做好土地整治规划是确保土地整治项目正常实施的基础工作。“十一五”期间,我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发展规划,根据全市实际,科学制定了土地整治的方针和目标,以农用地整治和保证项目建设用地的需求为重点,合理安排土地整治的规模布局、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明确土地整治布局安排,确保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优化。
突出重点,做好项目储备工作。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意识,组织县区力量申报和实施对农村经济增长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土地整治项目。坚持主动性、科学性、效益性、可行性的原则,在协调各部门的参与下,在省国土资源厅的帮助支持下,确保每年开工一批项目,申报一批项目,储备一批项目,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和用地保障。
加强项目技术审查,打牢实施项目基础。补充完善土地整治专家库,统一部署,及时组织,严格做好项目的可研、规划、施工图设计的技术评审工作。建立评审登记、责任追究和考核机制,强化规划设计单位的责任意识建立和实行严格的项目实施管理奖惩制度,定期对实施管理工作进行考评,并及时进行通报,将考评结果作为衡量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成绩的主要依据,作为安排和实行奖惩的重要依据。2010年起,对施工质量太差、进度太慢,不讲信誉,工程不按规划设计要求实施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通报,限制其参与玉溪市土地整理开发项目的施工或监理。
加大土地整治管理力度,稳步推进综合整治项目。突出重点,加强耕地建设性保护,大力开展后备耕地资源开发、土地综合整治和占补平衡,实现耕地数量保护与质量提高并重。重点加强省级下达的年度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工作,突出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加快已列入省厅备案的市级占补平衡项目的早落实、早布置、早实施、早验收、早见效。规范运作,严格执行项目管理招投标、监理等五项制度,强化基本建设程序管理,坚决杜绝“三边”工程、“豆腐渣”工程。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规范补充耕地成本核算标准,理顺资金拨付渠道,建立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在培肥地力上下工夫。在全市耕地后备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把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推广种植优质高效农作物,提高新增耕地的利用效益,作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市国土资源局与市农业局加强协作与配合,高度重视新增耕地质量建设和种植管理,严格质量验收,确保新增耕地具备种植条件。将加强新增耕地质量建设和种植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国土资源局加强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重点把好补充耕地数量关,农业局在配合做好土地整治项目前期审核的同时,重点做好新增耕地质量验收,指导、跟踪新增耕地种植管理和地力培肥等后续工作。 (记者 徐志强/文 曾永洪/图)
相关链接:我国首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出台
什么是高标准基本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须达到哪些标准?建设过程中公众如何参与?日前,国土资源部印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明确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原则、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建设程序等,首次从国家层面规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
《规范》明确指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即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包括经过整治的原有基本农田和经整治后划入的基本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则是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
《规范》要求,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要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规范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坚持规划引导,统筹安排,规模整治,优先在基本农田范围内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差别化整治,采取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措施;坚持数量、质量、生态并重;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鼓励农民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工程建设;以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为引导,聚合相关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目标包括五方面:一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二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比重;三是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完善田间基础设施,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五是建立保护和补偿机制,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持续利用。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基本农田整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基本农田整理重点县。地形坡度大于25度的区域、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区、退耕还草区、行洪河道以及河流、湖泊、水库水面等区域则禁止建设。
《规范》强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以及其他等五项工程。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现每个耕作田块直接临渠(管)、临沟、临路,保证每个耕作区与农村居民点相连。
《规范》还规定了各项工程的具体建设标准,如耕作层厚度应达到30cm以上,有效土层厚度应达到60cm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应不低于0.6,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应不高于8%,基础设施使用年限一般不低于15年等。
公众如何参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并发挥积极作用?《规范》要求,落实公众听证制度、公告制度、群众监督制度等,确保公众参与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充分尊重当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公众参与中的主体地位,鼓励群众全程参与;实行多方监督,确保工程建设符合设计和质量要求。
该项工作的验收内容包括:建设范围、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面积、工程任务完成情况、工程质量、耕地质量、资金使用与管理、权属调整成果、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后期管护措施等。高标准基本农田建成后,应根据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开展耕地质量评定。
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5年我国将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2020年力争建成8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为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怎样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
- 供应商评价体系:
-
经营资质及评价。
-
质量保证能力评价。
-
服务能力评价。
-
合同履行业绩评价。
-
生产能力评价。
-
产品质量符合性评价。
-
价格合理性评价。
-
财务状况评价。
-
遵纪守法状况评价 。
-
供应商管理,是在新的物流与采购经济形势下,提出的管理机制。现代管理学如MBA、EMBA等将其分为竞争式及双赢式两种模式。
-
供应商管理是供应链采购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在实现准时化采购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
供应商是指直接向零售商提供商品及相应服务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个体工商户,包括制造商、经销商和其他中介商。或称为"厂商",即供应商品的个人或法人。供应商可以是农民、生产基地、制造商、代理商、批发商(限一级)、进口商等,应避免太多中间环节的供应商。例如:二级批发商、经销商、皮包公司(倒爷)、或亲友所开的公司。
怎样建立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
(一)多元评价主体参与原则
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评价内容比较复杂多样,涉及到不同的利益主体,而且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能力与经验参差不齐,因此,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应突破以学生评教和教学督导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的传统模式,构建由学生、同行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督导教师、企业人员多元主体参与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二)发展性评价原则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不仅是对教师在一定时期内的教学质量的评定,同样是在充分肯定教师教学成绩和总结经验的同时,与教师一起分析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强调评价坚持发展性原则,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相互交流,强 *** 师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成长与发展。
(三)针对性原则
根据不同类别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分别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以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其中,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偏重于理论知识传授质量评价,实训课及体育课强调基本技能的教学及其效果的评价。
(四)信息化原则
教师质量评价涉及到海量数据,无论是数据的收集,还是整理分析,都需要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通过开发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提高评价的效率,提升评价的实时性、动态性。
(五)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教师教学质量具有复杂性、后显性、模糊性、综合性等特征,部分内容难以完全运用精准的量化标准进行评价,因此需要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价,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有哪些评价方法,急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国外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包括LEED评价体系,DGNB评价体系,CASBEE评价体系,BERRAM评价体系。
国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则是我国住建部推出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总体上看,评价体系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打分制,例如LEED评价体系;
而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则是均衡考虑,每一类的评价内容里都包括必须满足项及选择项。
怎样建立科学的廉政评价体系
学的廉政评价体系
1 分钟前少徊游9 | 分类:物理学 | 浏览1次
建立法制企业评价体系
法治 *** 指标体系的标准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效地控制和约束国家权力,法治的功能首先是“治官”。
近现代法治实践告诉我们,法治的意义在于有效地控制和约束国家权力,法治的功能首先是“治官”。通过宪法和法律有效地约束国家机关的权力,保护公民、企业和社团的合法权利,是近现代以来法治活动的核心目标。
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 *** 的核心,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这一论断体现和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规律,更是法治 *** 建设的根本要求。
1、依法行政是 *** 机关发挥职能作用必须遵守的客观规律
实践证明,离开了依法行政,就不能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行政务,不能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无法实现公共管理的有序高效。依法行政问题是当前法治 *** 建设中的重大课题。
根据法治国家理论,依法行政是指 *** 机关在其职能活动过程中,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依法行政要求 *** 机关坚持法律至上的原则,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行使行政权力和承担责任,以实现管理国家、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职能。在现代社会,法律是行政机关据以活动的标准,也是公民及社会对行政机关职能表现评判的重要标尺。依法行政作为法治 *** 的基石,反映了行政机关运作方式的基本特征,是 *** 机关发挥职能作用必须遵守的客观规律。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能否做到依法行政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法治 *** 以及政治文明建设的成败。因此,依法行政在法治 *** 的建设过程中居于核心的地位。
2、依法行政是 *** 正确贯彻执行法律的重要保障
据统计,我国的法律约有80%规定 *** 机关作为执法部门。可想而知,如果 *** 自身做不到有法必依,出现大量的有法不依行为,就会直接阻碍法律的贯彻执行。
为了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必须首先推行和加强依法行政的进程,使各级 *** 在公共管理中严格做到依法办事,在行政执法中有法必依,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真正贯彻执行。
法治资源初步具备后,执法的问题便凸显出来。因为法律定得再好,若得不到正确和有力的执行,也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强化 *** 部门严格依法办事,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就成为当前比立法更为迫切和艰巨的任务。
3、依法行政是树立和保持法律权威和 *** 权威的前提
*** 活动依法进行,特别是 *** 领导人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和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仅在全社会起到良好的遵法、信法、守法的示范作用,有助于全社会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而且能使国家法制在全社会得到全面落实和普遍遵守,促进法律权威的树立和提高。
依法行政是树立和维护法制权威的最重要的手段,同时也是提高 *** 权威的有效途径。 *** 依法办事,规范地行使权力,才能取信于民。促进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法定义务,促进宪法和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得到普遍切实的遵守。
法制的效力得到了保证, *** 的效能自然就会提升,从而进一步强化和提高法制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关键还在于依法行政。通过坚定不移地推行依法行政,健全和完善一整套依法行政的制度和体制,才能促进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普遍而切实的遵守。
4、依法行政是监督控制 *** 权力的重要手段
在国家权力体系中,行政权力的适用范围是最广的,行政机关所管理的领域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涉及社会的各个角落。行政权的强大及其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关系,使得行政机关成为国家机关中最为活跃的权力部门。
由于承担的职责范围面广量大,使得行政权成为最易于膨胀和越权的力量。行政机关可以为被管理者设定义务,可以独立实施行政处罚,特别是大量的行政机关在处理社会事务时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如果这些权力被滥用,则必然给公民和社会团体造成严重的侵害。尤其是在 *** 部门中发生权力腐败,危害后果更为严重。
2024-09-05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