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藤野先生教案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写教案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接下来我整理了初中语文藤野先生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速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结构。
2、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3、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横线处内容让学生回答)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同学们讨论、回忆、教师归纳、明确。)现在我们再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
2、介绍时代背景。
二、速读课文,理解内容,把握结构
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根据地点变化,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1)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以“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主线,作者的爱国之情为暗线展开记叙。
(2)变换了三个地点:
①“我”在东京;
②“我”在仙台;
③“我”离开仙台后。
(3)段落层次的划分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可分成三个部分(全文共有38段):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这为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三、再读课文,评析人物
人物性格可以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本课重点叙述了“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赞颂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但作者没有直接说明,,而是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从文中找一找作者与藤野先交往的几件事,并概括出藤野先生的精神品质。
学生发言,进行合作学习。
明确:写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的四个典型事例。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1)写藤野先生检查并从头到末地修改“我”抄的讲义。表现了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2)写藤野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表现了先生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
(3)写藤野先生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而感到高兴和放心。表现了先生的正直无私,真挚诚恳的工作精神。
(4)写先生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表现了先生的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
写作方法:点拨
1、白描
作者除了用具体事例来表现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外,还用白描手法来勾画人物特征,请你在文中找一找相关语句。
明确:写他的“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带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糊”,冬天穿旧外套,刻画出一位生活健脾、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2、详略得当
这四件事,(1)(2)两件是详写,(3)(4)两件是略写。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四、练笔——以读悟写
通过本课以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写一位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
同位互相点评对方的练笔,概括出人物性格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收集鲁迅生平和创作的资料,认识鲁迅的人生道路,为理解鲁迅作品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明确这篇回忆录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2、复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探究本文外貌描写及典型事例对揭示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
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
1、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2、品味文中富有感 *** 彩的语言。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鲁迅先生一生著述颇丰,但对于自己的老师,他只写过三个人。一个是三味书屋里的寿镜吾先生,一个是留洋学医期间的藤野先生,一个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的章太炎先生。藤野先生是日本的一位老师,鲁迅先生早年跟他学习医学,最终又没有坚持从事医学事业,为什么还要专门写文章来纪念他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藤野先生》一文,来看看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资料助读
1、作家作品(课件)
2、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课件)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09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圈点勾画法默读课文,标示段序,初步感知文意。
思考:(课件)
(1)标注出重点词语。
(2)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
(3)注意: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
(4)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2、交流观点
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全文共分三段:(课件)
一(1—3):见到藤野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二(4—35):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三(36—38):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组织材料。开头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是作者往仙台的缘由,接着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这就是当年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这篇文章还有另外一条暗线,那么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我们先按下暂且不表。下面先来看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述藤野先生的。
四、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学生采用跳读方式。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课件)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语文活动,抢答下列问题:(课件)
藤野全名:(藤野严九郎)
供职学校:(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教授课程:(解剖学)
外貌特征:(黑瘦、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忘带领结,穿旧外套)
学者形象: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大家找找看,一共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几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2、学生朗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课件)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惜别———尊重友爱
3、藤野先生身上有很多作为教师的优点,但其中最特殊、最打动作者的是什么呢?
交流明确:
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他对作者这样一个来自弱国的学生不同寻常的热忱、尊重、毫无民族偏见的支持与鼓励。
4、概括人物形象: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结论:生活俭朴、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学者。
5、提问: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明确:(课件)
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②叙事应该有详略。
③上下文注意过渡。
④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
读到此,我们更深地了解到藤野先生为人正直,他真诚地关心着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读到此,我们会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国。可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欲知后事如何,留待下回分解。
五、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认真练字,积累词语。
3、完成《同背作业》“基础知识”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略
二、重点研读,深入探究:
1、语文活动设计:名人访谈
在课文中,除了着重描写藤野先生外,还多处叙述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经历,先在东京留学,后到仙台学医,最后离开仙台,弃医从文。他为什么这么频繁地辗转各地呢?如果你是鲁迅,你该如何讲述你的这段心路历程?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思考:
(1)鲁迅为什么来到东京?为什么要离开东京?
(2)鲁迅为什么要学医学?是什么原因使你决心弃医从文?
(3)你对作者的叙述还有哪些疑问?
2、学生研读课文,合作交流:
(1)我来到东京留学,是想学习医学,探求救国救民之道。我对东京“清国留学生”不是去逛公园,就是在会馆里学跳舞这种空虚、无聊的生活感到憎恶、失望和不满,因此决定离开这个乌烟瘴气的环境,而到别的地方去看看,这就是我要离开东京到仙台的原因。
(2)“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深深地刺痛了我。“匿名信事件”使我深感弱国备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贵强民的愿望。作者的个人自尊心和民族自尊心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看电影事件”使我深感“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要唤醒人们麻木的思想,当首推文艺。为此,我决定弃医从文,以拯救国人的灵魂。
(3)可能出现的疑问:从东京到仙台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优待,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交流后明确:
因为“日暮里”中的“日暮”会使作者自然想到“日暮途穷”之意,从而触发清 *** 日薄西山的忧恨之情,所以记得;“水户”则是反抗清朝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客死的地方,作者这时也正身居异国他乡,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受到的优待是“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这段生活描写,反映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谊,又隐约让人感受到弱国国民的辛酸,这是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反映。
3、“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感激、怀念,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装订收藏讲义
②悬挂先生的照片
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4、精读第38段,思考:
“良心发现”指什么?(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
“增加勇气”指什么?(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
“正人君子”指什么?(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 *** 的御用文人)
5、教师引导:作者是用什么来统摄全篇内容的?
明确: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6、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交流明确:
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以作者的爱国之情为情感线索,叙述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和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也深刻而含蓄地表现了作者的赤子之情。
三、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精炼准确,耐人寻味,常常在看似平淡无奇的语句中,有力地表现丰富深刻的含意和复杂深沉的心境。
1、朗读第1、2自然段,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说明理由。
a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b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夸张、比喻)
c除下帽来,油光可鉴。(比喻)
d实在是标致极了。(反语)
e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反语)
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明确:
(1)“无非”表示“只不过”的意思,表露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和对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厌恶之情。作者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东京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远大抱负与灰色的环境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心绪包容在这感慨良多的一句话里面,反衬出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2)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了这一反浯的讽刺力量,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而改动后则语意直露,缺乏讽刺意味。
2、学生集体诵渎第5语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缘由是“物以希为贵”。那么句中的“大慨”可以用“因为”替代吗?
(2)“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教师点拨:
(1)“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肯定语气。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点自谦、自喜,还有点隐含的感激之情。作者把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而“因为”则表达不出这层意味。
(2)“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明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稳了,表露了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居然”一词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3、学生自读课文第24至3l语段,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这是一个荒谬的推理,强盗的逻辑,表明作者的人格和民族自尊心都受到极大伤害。在他们看来,贫弱中国的国民是低能儿,分数六十分以上,是老师漏题,而不是个人能力所能达到的。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到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所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四、课堂小结
欣赏一篇优秀的作品,就像品味陈年佳酿,只有用心体悟,才能获得心灵的飞跃和思想的升华。鲁迅的文章尤为如此。走进散文《藤野先生》,使我们更亲近地触摸了鲁迅奋然前行的心迹,更深透理解了鲁迅感念师恩的丰富内涵。藤野先生,令鲁迅感念,更镌刻在读者的心中,愿我们在关爱的沐浴中,生活的天空更为湛蓝、亮丽。
五、作业布置
1、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完成《同步作业》。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速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结构。
2、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3、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横线处内容让学生回答)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同学们讨论、回忆、教师归纳、明确。)现在我们再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
2、介绍时代背景。
二、速读课文,理解内容,把握结构
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根据地点变化,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1)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以“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主线,作者的爱国之情为暗线展开记叙。
(2)变换了三个地点:
①“我”在东京;
②“我”在仙台;
③“我”离开仙台后。
(3)段落层次的划分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可分成三个部分(全文共有38段):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这为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三、再读课文,评析人物
人物性格可以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本课重点叙述了“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赞颂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但作者没有直接说明,,而是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从文中找一找作者与藤野先交往的几件事,并概括出藤野先生的精神品质。
学生发言,进行合作学习。
明确:写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的四个典型事例。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1)写藤野先生检查并从头到末地修改“我”抄的讲义。表现了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2)写藤野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表现了先生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
(3)写藤野先生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而感到高兴和放心。表现了先生的正直无私,真挚诚恳的工作精神。
(4)写先生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表现了先生的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
写作方法:点拨
1、白描
作者除了用具体事例来表现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外,还用白描手法来勾画人物特征,请你在文中找一找相关语句。
明确:写他的“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带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糊”,冬天穿旧外套,刻画出一位生活健脾、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2、详略得当
这四件事,(1)(2)两件是详写,(3)(4)两件是略写。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四、练笔——以读悟写
通过本课以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写一位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
同位互相点评对方的练笔,概括出人物性格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收集鲁迅生平和创作的资料,认识鲁迅的人生道路,为理解鲁迅作品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明确这篇回忆录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2、复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探究本文外貌描写及典型事例对揭示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
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
1、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2、品味文中富有感 *** 彩的语言。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鲁迅先生一生著述颇丰,但对于自己的老师,他只写过三个人。一个是三味书屋里的寿镜吾先生,一个是留洋学医期间的藤野先生,一个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的章太炎先生。藤野先生是日本的一位老师,鲁迅先生早年跟他学习医学,最终又没有坚持从事医学事业,为什么还要专门写文章来纪念他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藤野先生》一文,来看看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资料助读
1、作家作品(课件)
2、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课件)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09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圈点勾画法默读课文,标示段序,初步感知文意。
思考:(课件)
(1)标注出重点词语。
(2)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
(3)注意: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
(4)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2、交流观点
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全文共分三段:(课件)
一(1—3):见到藤野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二(4—35):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三(36—38):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组织材料。开头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是作者往仙台的缘由,接着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这就是当年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这篇文章还有另外一条暗线,那么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我们先按下暂且不表。下面先来看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述藤野先生的。
四、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学生采用跳读方式。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课件)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语文活动,抢答下列问题:(课件)
藤野全名:(藤野严九郎)
供职学校:(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教授课程:(解剖学)
外貌特征:(黑瘦、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忘带领结,穿旧外套)
学者形象: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大家找找看,一共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几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2、学生朗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课件)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惜别———尊重友爱
3、藤野先生身上有很多作为教师的优点,但其中最特殊、最打动作者的是什么呢?
交流明确:
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他对作者这样一个来自弱国的学生不同寻常的热忱、尊重、毫无民族偏见的支持与鼓励。
4、概括人物形象: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结论:生活俭朴、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学者。
5、提问: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明确:(课件)
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②叙事应该有详略。
③上下文注意过渡。
④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
读到此,我们更深地了解到藤野先生为人正直,他真诚地关心着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读到此,我们会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国。可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欲知后事如何,留待下回分解。
五、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认真练字,积累词语。
3、完成《同背作业》“基础知识”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略
二、重点研读,深入探究:
1、语文活动设计:名人访谈
在课文中,除了着重描写藤野先生外,还多处叙述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经历,先在东京留学,后到仙台学医,最后离开仙台,弃医从文。他为什么这么频繁地辗转各地呢?如果你是鲁迅,你该如何讲述你的这段心路历程?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思考:
(1)鲁迅为什么来到东京?为什么要离开东京?
(2)鲁迅为什么要学医学?是什么原因使你决心弃医从文?
(3)你对作者的叙述还有哪些疑问?
2、学生研读课文,合作交流:
(1)我来到东京留学,是想学习医学,探求救国救民之道。我对东京“清国留学生”不是去逛公园,就是在会馆里学跳舞这种空虚、无聊的生活感到憎恶、失望和不满,因此决定离开这个乌烟瘴气的环境,而到别的地方去看看,这就是我要离开东京到仙台的原因。
(2)“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深深地刺痛了我。“匿名信事件”使我深感弱国备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贵强民的愿望。作者的个人自尊心和民族自尊心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看电影事件”使我深感“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要唤醒人们麻木的思想,当首推文艺。为此,我决定弃医从文,以拯救国人的灵魂。
(3)可能出现的疑问:从东京到仙台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优待,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交流后明确:
因为“日暮里”中的“日暮”会使作者自然想到“日暮途穷”之意,从而触发清 *** 日薄西山的忧恨之情,所以记得;“水户”则是反抗清朝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客死的地方,作者这时也正身居异国他乡,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受到的优待是“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这段生活描写,反映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谊,又隐约让人感受到弱国国民的辛酸,这是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反映。
3、“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感激、怀念,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装订收藏讲义
②悬挂先生的照片
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4、精读第38段,思考:
“良心发现”指什么?(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
“增加勇气”指什么?(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
“正人君子”指什么?(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 *** 的御用文人)
5、教师引导:作者是用什么来统摄全篇内容的?
明确: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6、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交流明确:
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以作者的爱国之情为情感线索,叙述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和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也深刻而含蓄地表现了作者的赤子之情。
三、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精炼准确,耐人寻味,常常在看似平淡无奇的语句中,有力地表现丰富深刻的含意和复杂深沉的心境。
1、朗读第1、2自然段,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说明理由。
a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b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夸张、比喻)
c除下帽来,油光可鉴。(比喻)
d实在是标致极了。(反语)
e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反语)
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明确:
(1)“无非”表示“只不过”的意思,表露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和对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厌恶之情。作者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东京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远大抱负与灰色的环境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心绪包容在这感慨良多的一句话里面,反衬出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2)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了这一反浯的讽刺力量,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而改动后则语意直露,缺乏讽刺意味。
2、学生集体诵渎第5语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缘由是“物以希为贵”。那么句中的“大慨”可以用“因为”替代吗?
(2)“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教师点拨:
(1)“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肯定语气。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点自谦、自喜,还有点隐含的感激之情。作者把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而“因为”则表达不出这层意味。
(2)“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明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稳了,表露了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居然”一词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3、学生自读课文第24至3l语段,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这是一个荒谬的推理,强盗的逻辑,表明作者的人格和民族自尊心都受到极大伤害。在他们看来,贫弱中国的国民是低能儿,分数六十分以上,是老师漏题,而不是个人能力所能达到的。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到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所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四、课堂小结
欣赏一篇优秀的作品,就像品味陈年佳酿,只有用心体悟,才能获得心灵的飞跃和思想的升华。鲁迅的文章尤为如此。走进散文《藤野先生》,使我们更亲近地触摸了鲁迅奋然前行的心迹,更深透理解了鲁迅感念师恩的丰富内涵。藤野先生,令鲁迅感念,更镌刻在读者的心中,愿我们在关爱的沐浴中,生活的天空更为湛蓝、亮丽。
五、作业布置
1、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完成《同步作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