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读后感1
再次拿起高尔基的《我的大学》是在我自己的大学生活已经完成了她的二分之一,正在她路程的四分之三的地方急驶的时候。上一次感受高尔基的“大学”是在我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时候,两年的大学生活让我成长了许多:少了一些稚气,多了一些成熟;少了一些莽撞,多了一些稳重;少了一些迷茫,多了一些坚定。当沾沾自喜的我再一次拿起这本沉甸甸的书,重新感受书中的沉重和阿廖沙在自己大学生活中的经历,才知道自己的大学生活是如此单薄,这份单薄除了来自于与阿廖沙的“大学”经历的天壤之别,更来自于因缺少书籍的滋养而丧失的厚重。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三部曲中最后完成的一部,作品叙述了少年的阿廖沙怀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梦想破灭之后,不得不为生存而劳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和搬运工人、小偷、乞丐一起生活,与小市民和大学生交朋友。他进入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在那里学到了在有围墙的大学里学不到的知识,经过痛苦的思想探索,终于成长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作品写出了他在大学时的生活和成长。他在成长过程中结识了形形色色的人,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他们在阿廖沙的生命的长河里或是扬起了一道道的涟漪,或是激起一朵朵的水花。在这条生命的长河里,书籍伴随他走过饥饿,走过绝望,甚至走过死亡线,掀起一阵阵气势滂薄的波浪,让他的生命长河持久激荡。
虽然说书是伴随着阿廖沙一路走来的朋友,但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惜,这一路他们走得并不容易。在那个黑色的年代和黑色的环境里,一方面是沙皇的文化高压政策,使书成为是一种禁品,政府像镇压革命一样,实施全面的压制政策,所以对于阿廖沙这样的穷人来说基本上是无书可读的,接触到优秀的书籍无疑就像是淘金一样的困难;另外,由于生活所迫,阿廖沙不得不常年的为生计不断地奔波,白天里除了吃饭,时间全被自己的老板剥夺了。但就是在这种无书可读,无时间读书的条件下,阿廖沙完成了在我看来基本是完全没有一丝希望的事——他不仅读了书,而且读了很多,这个数目不是坐拥石大“皇家”图书馆,能够随时借阅上万本藏书的我所能实现的。想起阿廖沙的读书条件和他为读书付出的努力,我至今还会唏嘘不已。没书可读的他,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着他能接触到的所有带有文字的东西,哪怕是一张用过的废纸。当他看到杂货铺老板捷林柯夫那满密室的藏书时,眼睛里的渴望与内心的欣喜使一直处于故事之外的我感到震惊,此后的他就成了捷林柯夫的常客,经常会“偷懒”跑去看书或者借回来偷偷地看。没有时间读书,他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努力汲取借来的书中的一切,就像是饥渴了很久的人初逢甘泉一样,不知疲惫,更不知休息。晚上看书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光源问题,主人的吝啬不许他多用一丁点的灯油,为此阿廖沙开始收集所见到的一切可以做照明的东西,自己制作简易的油灯或蜡烛。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阿廖沙开始认识自己的国家,了解生活在这个国家土地上的人民的悲苦生活,了解到还有很多的人与他一样奔波在生活的边缘,了解到自己并非孤身一人。在苦难的日子里,书为他搭建了一个与外界交流的桥梁,同时也使他完成了在苦难日子里的自我救赎。也许正是由于经历了这么多,高尔基才会说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样的至理名言。
如今的我们拥有藏书过百万的图书馆,拥有比阿廖沙不知强上多少倍的阅读环境,面对着这么优越的一切,你是否有过像阿廖沙一样对书的渴望,对书内世界的渴求?你是否想过自己已经有多久没有在书籍给你营造的时间轴里徜徉?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想想自己的大学,你是否有过与“高尚的人”谈话的经历;又有多长时间没有和“高尚的人”进行交流?如果你是大学里的新主人,当你融入大学生活时,别忘了捧起一本书,结识她,让她陪着你走过自己在大学的四年,你会收获不一样的成长,点亮你不寻常的大学生活;如果你是大学里的老面孔,当你淡却了当年的激情,习惯了大学的节奏,麻木了自己感官的时候,别忘了捧起一本书,在书的世界你会重新找到自己当年的激情。当你毕业,你会拥有别人不曾有的`东西,更加自信地点亮自己的未来。
大学读后感2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痛苦的事情,知识程度不同。可能是涉世不深,可能是一直在家人,朋友,老师的呵护,陪伴下,对于“痛苦”这两个字我没有太深的感触。然而,再读完着本书后,真的让我对这两个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位作者所经历的痛,所经历的苦,真的让人都为之心痛。好多次,都让我留下了泪水。灾难的降临真的是不期尔至,猝不及防。着灾难过早而又彻底的毁灭了萦绕在那个六岁小女孩那幼年的平静与温馨。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说话。”读了《我的大学》这部文学后深有感触,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主人公青年时代的生活及命运,还使我懂得了如何从容镇静地去面对人生的危机与挑战。翻开人生的一页书,相当于走向人生的道路。
这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著作,是高尔基三部曲的第三部。讲了:在一个中学生的股动下,阿廖沙来到喀山准备读大学,却发现梦想根本实现不了,只好在复杂的生活环境中小心工作,并认识了很多有思想的热心人,自己也成了一个有抱负有责任感的新青年。
当看到《我的大学》这个名字时,我还以为是讲的阿廖沙在大学的生活,其实却不像我想的那样。阿廖沙在那个黑暗的社会连上大学这个愿望都那么难实现。他那么爱读书,考上大学一定没问题,可是他很穷,没钱读书,只能打工挣钱,挣够钱了,或许还有一线希望。但这并不妨碍他一直追求理想。
我一下就想到了今年陕西省高考理科状元李宁宁,她家也很贫困,可是她考上了北大,北大还免了所有学费,还给了奖学金。所以,如果生活在现在的社会,只要学习成绩好,不用为钱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