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有什么危害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问题一:糖尿病的症状和危害有哪些 很多糖尿病患者并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不明原因体重减少),因此即使身体发出了一些警告,也没有考虑是糖尿病的可能,从而贻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其实,只要细心发现,别忽视身体上的某些异常变化,发现糖尿病或许并不难。
1、性功能障碍
特别是中年肥胖的性功能障碍者,可考虑糖尿病的可能,需及时检查血糖情况。
2、突如其来的视力减退
突然发生,或迅速加重的近视、视力模糊等视力减退的情况发生时,在找不到原因的情况下,可考虑检查一下血糖。
3、餐后低血糖
糖尿病早期由于胰岛素分泌过程缓慢,当达到胰岛素分泌达高峰时,餐后血糖高峰已过,因此可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如果在两餐中间的时间,经常发生头晕、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需警惕糖尿病的可能。
4、皮肤瘙痒
当身体的皮肤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瘙痒,特别是老年人,除考虑老年性皮肤瘙痒外,也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需及时检查血糖。
5、腹泻
每日腹泻次数2~10次不等,常于餐后、夜间或清晨排便,大便不成形或是脂肪泻,表现为顽固或间歇性的腹泻时,也要考虑是否存在糖尿病的可能,需进一步化验血液。
6、感染
不明原因的感染,这种感染可以发生在皮肤、口腔、泌尿系统、肺部等部位,其特点就是感染反复发生,缠绵难愈,也要考虑检查血糖及尿糖情况。此外,临床资料显示约10%~15%的糖尿病患者会并发肺结核,因此当肺结核发展特别迅速,病情重,疗效差时,也要考虑是否存在糖尿病的可能。
7、肢端麻木
4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可出现手足麻木,肢端感觉减退或消失;有些人会感觉走路时就像踏在棉花上一样。当出现原因不明的肢端麻木时,不能忽视了检查血糖及尿糖的情况。
此外,不明原因经常有饥饿感、疲劳感,或育龄期女性出现习惯性流产,或娩出巨大儿的产妇,或三高人群,都应注意定期检查血糖及尿糖情况。
Tips:血糖参考值
正常血糖值:空腹血糖小于6.1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77mmol/L。
糖尿病诊断参考值:空腹血糖不低于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低于11.1mmol/L。
糖尿病前期参考值:空腹血糖6.1~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
糖尿病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但是多数的人对于这一疾病的危害性不是很了解。下面给大家介绍糖尿病的常见危害,供大家参考。
对肾脏的危害
由于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肾小球微循环滤过压异常升高,促进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这是糖尿病的危害之一。
对周围血管的危害
主要以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为主,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可引起周围血管病变,导致局部组织对损伤因素的敏感性降低和血流灌注不足。
对心脑血管的危害
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命性的并发症。这一类危害主要表现于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广泛小血管内皮增生及毛细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变。
对物质代谢的危害
糖尿病对物质代谢的危害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引起糖代谢严重紊乱,脂肪及蛋白质分解加速,酮体大量产生,组织未及氧化,肺及肾也未及时调节排出酮体,血酮浓度明显增高,出现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病死率极高,需紧急救治。
慢性并发症
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心脏病变:糖尿病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发生猝死。视网膜病变和白内障,视力减退,重者失明。 脑梗塞,导致瘫痪、昏迷。神经损害,出现出汗异常、胃轻瘫、四肢麻木......>>
问题二:糖尿病会导致什么后果? 其主要危害在于它的并发症,尤其是慢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合并感染:发病率高,两者互为因果,必须兼治。常见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和肺结核、泌尿系感染和皮肤感染。
糖尿病高渗综合症:多发生于中老年,半数无糖尿病史,临床表现包括脱水严重,有时可因偏瘫、昏迷等临床表现而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死亡率高达50%。
乳酸性酸中毒:患者多有心、肝、肾脏疾病史,或休克、有感染、缺氧、饮酒、大量服用降糖灵史,症状不特异,死亡率高。
慢性并发症
大血管并发症:
(1)脑血管:患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3倍,是糖尿病患者残废或早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堵塞性脑血管疾病多见;
(2)心血管:患者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3倍,是糖尿病患者早亡的主要原因,以冠心病较为多见。临床特点包括冠心病发病率高而且发病时间早,女性糖尿病的心血管病变发生率增高更为明显,无痛性心肌梗塞等非典型性临床表现多见等等;
(3)下肢血管:患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5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造成截肢者要比非糖尿病患者多10倍以上,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肢体残废的主要原因。
微血管并发症:
(1)肾脏:患病率尿毒症比非糖尿病者高17倍,是糖尿病,特别是Ⅰ型糖尿病患者早亡的主要原因。患者可有蛋白尿、高血压、浮肿等表现,晚期则发生肾功能不全;
(2)眼底:双目失明比非糖尿病者高25倍,是糖尿病患者残废的主要原因之一。 神经并发症:
(1)感觉神经:疼痛、麻木、感觉过敏;
(2)运动神经:可见单神经麻痹引起的运动障碍,局部肌肉可萎缩;
(3)植物神经:出汗异常、血压及心率变化、尿失禁或尿潴留、腹泻或便秘以及阳痿等。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1 型糖尿病患者在最初 2 年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占 2% , 15 年以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高达 98%
2 型糖尿病患者 20 年以后,使用胰岛素或不使用胰岛素病人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分别为 60% 和 84%
早期视网膜病变可出现为出血、水肿、微血管瘤、渗出等背景性改变,晚期则出现新生血管的增殖性病变,此期病变往往不可逆,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重要原因。虽然血糖控制得好可以延缓、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但是不能阻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
问题三:2型糖尿病危害有哪些 一、 2型糖尿病导致乳酸性酸中毒,这也是2型糖尿病的危害之一,患者多有心、肝、肾脏疾病史,或休克、有感染、缺氧、饮酒、大量服用降糖灵史,症状不特异,死亡率高。
二、尿病合并感染:发病率高,两者互为因果,必须兼治。常见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和肺结核、泌尿系感染和皮肤感染。
三、糖尿病高渗综合症:多发生于中老年,半数无糖尿病史,临床表现包括脱水严重,有时可因偏瘫、昏迷等临床表现而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死亡率高达50%。
四、2型糖尿病对肾脏的危害:由于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肾小球微循环滤过压异常升高,促进糖尿肾病发生和发展。早期表现为蛋白尿、浮肿,晚期发生肾功能衰竭,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问题四:糖尿病有什么危害,应该注意些什么? 糖尿病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糖尿病人应避免进食糖及含糖食物,减少进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适量进食高纤维及淀粉质食物,进食要少食多餐。运动的选择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尽可能做全身运动,包括散步和慢跑等。在此基础上应用适当的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而不是过度使用 *** 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才能达到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的目的。 如何预防糖尿病: 一、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记住! 二、性生活有规律,防止感染性疾病;不要吃过量的抗生素。有些病毒感染和过量抗生素会诱发糖尿病! 三、糖耐量不正常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可以在最大限度内防止糖尿病的发生:每年吃三个月的烟酰胺、Vb1、Vb6、甲基Vb12(弥可保)增强胰腺功能;在季节更替时吃半个月的Vc、Ve,剂量要大,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清除自由基。(也可以每年分两段时间肌注Vb12,每次两周,一天一支,这很经济!) 四、多加锻炼身体,少熬夜。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在我国目前大约有2000-3000万糖尿病患者。此病到目前为止是一种不能根治,但可以良好控制的疾病。如果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正确运用好现在的三类基本疗法,包括饮食、运动、降糖药物在内的综合疗法,而进行终生性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如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颐养天年。糖尿病患者应学会自我保健知识,积极预防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避免致残、致死,从流行病学资料来看,如果控制空腹血糖〈7.2mmol/L(130mg/dl),餐后血糖〈8.9mmol/L(160mg/dl),糖化血红蛋白〈8%者极少发生并发症,亦是延缓其发生、发展的有效措施。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遵循严格控制高血糖,坚持治疗达标的原则,才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保证,不能偏听、偏信社会上的“游医”所谓“包医、根治糖尿病”的谬论。
1、性功能障碍
特别是中年肥胖的性功能障碍者,可考虑糖尿病的可能,需及时检查血糖情况。
2、突如其来的视力减退
突然发生,或迅速加重的近视、视力模糊等视力减退的情况发生时,在找不到原因的情况下,可考虑检查一下血糖。
3、餐后低血糖
糖尿病早期由于胰岛素分泌过程缓慢,当达到胰岛素分泌达高峰时,餐后血糖高峰已过,因此可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如果在两餐中间的时间,经常发生头晕、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需警惕糖尿病的可能。
4、皮肤瘙痒
当身体的皮肤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瘙痒,特别是老年人,除考虑老年性皮肤瘙痒外,也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需及时检查血糖。
5、腹泻
每日腹泻次数2~10次不等,常于餐后、夜间或清晨排便,大便不成形或是脂肪泻,表现为顽固或间歇性的腹泻时,也要考虑是否存在糖尿病的可能,需进一步化验血液。
6、感染
不明原因的感染,这种感染可以发生在皮肤、口腔、泌尿系统、肺部等部位,其特点就是感染反复发生,缠绵难愈,也要考虑检查血糖及尿糖情况。此外,临床资料显示约10%~15%的糖尿病患者会并发肺结核,因此当肺结核发展特别迅速,病情重,疗效差时,也要考虑是否存在糖尿病的可能。
7、肢端麻木
4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可出现手足麻木,肢端感觉减退或消失;有些人会感觉走路时就像踏在棉花上一样。当出现原因不明的肢端麻木时,不能忽视了检查血糖及尿糖的情况。
此外,不明原因经常有饥饿感、疲劳感,或育龄期女性出现习惯性流产,或娩出巨大儿的产妇,或三高人群,都应注意定期检查血糖及尿糖情况。
Tips:血糖参考值
正常血糖值:空腹血糖小于6.1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77mmol/L。
糖尿病诊断参考值:空腹血糖不低于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低于11.1mmol/L。
糖尿病前期参考值:空腹血糖6.1~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
糖尿病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但是多数的人对于这一疾病的危害性不是很了解。下面给大家介绍糖尿病的常见危害,供大家参考。
对肾脏的危害
由于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肾小球微循环滤过压异常升高,促进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这是糖尿病的危害之一。
对周围血管的危害
主要以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为主,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可引起周围血管病变,导致局部组织对损伤因素的敏感性降低和血流灌注不足。
对心脑血管的危害
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命性的并发症。这一类危害主要表现于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广泛小血管内皮增生及毛细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变。
对物质代谢的危害
糖尿病对物质代谢的危害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引起糖代谢严重紊乱,脂肪及蛋白质分解加速,酮体大量产生,组织未及氧化,肺及肾也未及时调节排出酮体,血酮浓度明显增高,出现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病死率极高,需紧急救治。
慢性并发症
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心脏病变:糖尿病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发生猝死。视网膜病变和白内障,视力减退,重者失明。 脑梗塞,导致瘫痪、昏迷。神经损害,出现出汗异常、胃轻瘫、四肢麻木......>>
问题二:糖尿病会导致什么后果? 其主要危害在于它的并发症,尤其是慢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合并感染:发病率高,两者互为因果,必须兼治。常见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和肺结核、泌尿系感染和皮肤感染。
糖尿病高渗综合症:多发生于中老年,半数无糖尿病史,临床表现包括脱水严重,有时可因偏瘫、昏迷等临床表现而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死亡率高达50%。
乳酸性酸中毒:患者多有心、肝、肾脏疾病史,或休克、有感染、缺氧、饮酒、大量服用降糖灵史,症状不特异,死亡率高。
慢性并发症
大血管并发症:
(1)脑血管:患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3倍,是糖尿病患者残废或早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堵塞性脑血管疾病多见;
(2)心血管:患者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3倍,是糖尿病患者早亡的主要原因,以冠心病较为多见。临床特点包括冠心病发病率高而且发病时间早,女性糖尿病的心血管病变发生率增高更为明显,无痛性心肌梗塞等非典型性临床表现多见等等;
(3)下肢血管:患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5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造成截肢者要比非糖尿病患者多10倍以上,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肢体残废的主要原因。
微血管并发症:
(1)肾脏:患病率尿毒症比非糖尿病者高17倍,是糖尿病,特别是Ⅰ型糖尿病患者早亡的主要原因。患者可有蛋白尿、高血压、浮肿等表现,晚期则发生肾功能不全;
(2)眼底:双目失明比非糖尿病者高25倍,是糖尿病患者残废的主要原因之一。 神经并发症:
(1)感觉神经:疼痛、麻木、感觉过敏;
(2)运动神经:可见单神经麻痹引起的运动障碍,局部肌肉可萎缩;
(3)植物神经:出汗异常、血压及心率变化、尿失禁或尿潴留、腹泻或便秘以及阳痿等。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1 型糖尿病患者在最初 2 年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占 2% , 15 年以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高达 98%
2 型糖尿病患者 20 年以后,使用胰岛素或不使用胰岛素病人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分别为 60% 和 84%
早期视网膜病变可出现为出血、水肿、微血管瘤、渗出等背景性改变,晚期则出现新生血管的增殖性病变,此期病变往往不可逆,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重要原因。虽然血糖控制得好可以延缓、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但是不能阻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
问题三:2型糖尿病危害有哪些 一、 2型糖尿病导致乳酸性酸中毒,这也是2型糖尿病的危害之一,患者多有心、肝、肾脏疾病史,或休克、有感染、缺氧、饮酒、大量服用降糖灵史,症状不特异,死亡率高。
二、尿病合并感染:发病率高,两者互为因果,必须兼治。常见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和肺结核、泌尿系感染和皮肤感染。
三、糖尿病高渗综合症:多发生于中老年,半数无糖尿病史,临床表现包括脱水严重,有时可因偏瘫、昏迷等临床表现而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死亡率高达50%。
四、2型糖尿病对肾脏的危害:由于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肾小球微循环滤过压异常升高,促进糖尿肾病发生和发展。早期表现为蛋白尿、浮肿,晚期发生肾功能衰竭,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问题四:糖尿病有什么危害,应该注意些什么? 糖尿病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糖尿病人应避免进食糖及含糖食物,减少进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适量进食高纤维及淀粉质食物,进食要少食多餐。运动的选择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尽可能做全身运动,包括散步和慢跑等。在此基础上应用适当的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而不是过度使用 *** 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才能达到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的目的。 如何预防糖尿病: 一、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记住! 二、性生活有规律,防止感染性疾病;不要吃过量的抗生素。有些病毒感染和过量抗生素会诱发糖尿病! 三、糖耐量不正常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可以在最大限度内防止糖尿病的发生:每年吃三个月的烟酰胺、Vb1、Vb6、甲基Vb12(弥可保)增强胰腺功能;在季节更替时吃半个月的Vc、Ve,剂量要大,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清除自由基。(也可以每年分两段时间肌注Vb12,每次两周,一天一支,这很经济!) 四、多加锻炼身体,少熬夜。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在我国目前大约有2000-3000万糖尿病患者。此病到目前为止是一种不能根治,但可以良好控制的疾病。如果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正确运用好现在的三类基本疗法,包括饮食、运动、降糖药物在内的综合疗法,而进行终生性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如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颐养天年。糖尿病患者应学会自我保健知识,积极预防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避免致残、致死,从流行病学资料来看,如果控制空腹血糖〈7.2mmol/L(130mg/dl),餐后血糖〈8.9mmol/L(160mg/dl),糖化血红蛋白〈8%者极少发生并发症,亦是延缓其发生、发展的有效措施。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遵循严格控制高血糖,坚持治疗达标的原则,才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保证,不能偏听、偏信社会上的“游医”所谓“包医、根治糖尿病”的谬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