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来自: wenxue.cccen/...9
苗族有什么节日习俗? 苗族是一种民族文化非常丰富的民族,可以到苗族地区感受一下不同的民风,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苗族的节日主要有这几种。
开年节
开年节是苗族人民的“春节”,也称作“客家年”。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按照风俗,苗族人民用对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一大早,黔湘渝(贵州、湖南、重庆)边区五乡四镇的各族同胞就从四面八方赶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脚,用歌声表达迎新的喜悦。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四月八
苗族传统节日,传说这个节日起于明代。每逢农唬四月初八,苗族人都身着盛装群集于贵阳市喷水池边,吹笙奏笛,对歌谈心,以纪念、凭吊传说中的古代英雄亚努。
此外,四月八还是布依族的节日,有称它为“牛王节”的,也有叫“牧童节”或“开秧节”的。每逢这天,人和牛都要吃“牛王巴”或糯米饭,并休息一日,表示对耕牛的慰劳。
踩花山节
踩花山是苗族传统节日。云、贵、川等省苗族群众在农历正、二月间或四、五月间盛行踩山、跳场,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对歌、跳芦笙舞、寻求配偶;老农们则来到花场地交流生产经验,传授生产技术,祝愿五谷丰登。居于山区的苗民在节日内还要进行斗牛比赛。屏边县的苗族还举办跳狮子和爬花杆的比赛。
龙船节
龙船节是流行于湘西和黔东南施洞、松桃一带的苗族节日。大都在农历五月初五进行。这天除了角逐龙舟外,还有跑马、斗牛、踩鼓等活动。
姐妹节
在贵州省东部清水江畔的苗家村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八日为苗家“姐妹节”。节日里,苗家按传统风俗都要吃“姐妹饭”。这种饭是用姑娘们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和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成的。节日里还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和“游方”活动。
苗族和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侗族苗族在服饰上是非常接近
侗族男装多以青黑色亮布为主――一种以天然燃料靛蓝染色的布料,裹包头,裤腿裹绑腿,偏北的侗族与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侗族女式的发型是偏髻,偏于左侧――这是与苗族很大的区别,苗族的发髻是盘于头顶脑后
侗族某些的银饰与苗族接近,但是也有很大的不同,侗族有银帽,但是没有银角,侗族银物中有类似汉族妇女的步摇等装饰
侗族女装有裙装和裤装之分,裙装是百褶裙,与苗族类似,但是上衣侗族服饰有唐代遗风,是开襟露出抹胸,不过一些支系也与苗族服装类似,在交通发达的地区,侗族的服饰就是汉服
你知道苗族和白族有什么传统节日吗 白族 白族民居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住房多采取“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格式。他们十分重视门楼建筑和照壁、门窗雕刻及山墙彩画的装饰艺术。门楼装饰,通常采用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和青砖等组成串角飞檐,花枋精巧,斗拱重叠,雄浑稳重,美观大方,体现了白族劳动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 白族人民偏爱白色,他们建房的总体色调是白色,白族传统服装的色调也是偏白色,以白色为尊贵。大理地区的男子通常穿白色的对襟上衣,外面套一件黑领褂;海东地区男子则外套皮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小”,腰系皮带或绣花兜肚,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妇女是白上衣,再套一件蓝色、红色或黑色的坎肩、腰上系着绣花的小围裙。已婚妇女的头饰一般是蓝色。姑娘是把辫子和一根红绳结在一起,然后把一块五颜六色的手贴缠在头上,雷白的缨穗在头右边飘飘洒洒,很能显出姑娘的妩媚。 大理白族酷爱花,几乎家家都种药,当地有“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之说,姑娘的名字大部分都带有花字,如:金花、银花、德花、美花、春花等。 白族独特的节日有“绕三灵”、“石宝山歌会”、“本主节”“耍海会”和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三月街”、也有白族人自己的“火把节”等众多的节日。 苗族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又多姿多彩的民族,自称“木”、 “蒙”、“达木”、“达吉”。他称有几种情况,一是以服饰 颜色而称“红苗”、“花苗”、“白苗”、“黑苗”等;二是 以住地或种植的作物而称“高地苗”、“八寨苗”、“栽姜 苗”等;三是旧时代统治者对他们的侮称,如“生苗”、“熟 苗”、“麻布苗”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苗族”。广西的苗族占全国苗族人口5.5%,占广西人口1%,在广西各族人口中排在汉、壮、瑶族之后位居第四。全国苗族的主要分布地在贵州和湖南,广西的苗族主要居住在与湖南、贵州、云南接界的广西北部、西北部和西部的山区。苗族最大的特点是盛产各种木材和土特产,保持灿烂古朴的民族传统 苗族有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如苗年、拉鼓节、芦笙节等,但其中最隆重和内容最丰富的就是苗年。 过苗年的时间,各地并不相同。融水、三江、龙胜一带的苗年一般在农历十一月的 亥日。苗年隆重热烈,除祭祖、饮宴之外,还举行各种活动。新年来临,全家守岁。吃 了“过地餐”(这是苗家人与在阴间的祖先共进的团圆餐),拜过年,人们就开展各种 活动。祭龙潭、祭田神、吹笙伴舞,热闹非凡,是苗年最隆重的场面。祈神求丰收,是 苗年活动的一个大主题。 苗族过年,食品也多种多样,有米饭、糯米粑、肉(酸肉)、鱼(酸鱼)等,还有 一种特殊的食品叫“辣椒骨”,它味香而辣,可增进食欲,驱风御寒,防治感冒,是苗 家常备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佳品. 瑶族 瑶族现有人口213.4万人,分布于广西、广东、湖南、贵州和云南等省。云南现有17.3万人,主要分布在河口、金平、马关、富宁、文山、麻栗坡、邱北、元阳、绿春、 红河等地。此外,勐腊、景东、江城等地也有少数分布。历史上,瑶族和苗族有密切的亲属关系,同源于秦汉时的“武陵蛮”部落。大约在隋代,居于现在湖南、湖北 一带的瑶族和苗族已分化成两个族群。云南的瑶族是明、清以后分别从两广和贵州迁入文山境内的。以后又分迁到红河流域和墨江、勐腊等地。云南的不少瑶族不仅会 说本民族的语言,还兼操汉语、壮语和苗语,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瑶族过去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曾有“过山瑶”、“红头瑶”、“大板瑶”、“平头瑶”、“蓝靛瑶”、“沙瑶”、“白头瑶”等自称和......>>
苗族有什么节日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除了历史性的节日外,绝大多数在秋收之后或春耕大忙之前的农闲季节举行。但由于自然因素、社会和宗族差异的影响,苗族传统节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苗族有哪些节日习俗 苗族是一种民族文化非常丰富的民族,可以到苗族地区感受一下不同的民风,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苗族的节日主要有这几种。 开年节 开年节是苗族人民的“春节”,也称作“客家年”。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按照风俗,苗族人民用对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一大早,黔湘渝(贵州、湖南、重庆)边区五乡四镇的各族同胞就从四面八方赶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脚,用歌声表达迎新的喜悦。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四月八 苗族传统节日,传说这个节日起于明代。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苗族人都身着盛装群集于贵阳市喷水池边,吹笙奏笛,对歌谈心,以纪念、凭吊传说中的古代英雄亚努。 此外,四月八还是布依族的节日,有称它为“牛王节”的,也有叫“牧童节”或“开秧节”的。每逢这天,人和牛都要吃“牛王巴”或糯米饭,并休息一日,表示对耕牛的慰劳。 踩花山节 踩花山是苗族传统节日。云、贵、川等省苗族群众在农历正、二月间或四、五月间盛行踩山、跳场,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对歌、跳芦笙舞、寻求配偶;老农们则来到花场地交流生产经验,传授生产技术,祝愿五谷丰登。居于山区的苗民在节日内还要进行斗牛比赛。屏边县的苗族还举办跳狮子和爬花杆的比赛。 龙船节 龙船节是流行于湘西和黔东南施洞、松桃一带的苗族节日。大都在农历五月初五进行。这天除了角逐龙舟外,还有跑马、斗牛、踩鼓等活动。 姐妹节 在贵州省东部清水江畔的苗家村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八日为苗家“姐妹节”。节日里,苗家按传统风俗都要吃“姐妹饭”。这种饭是用姑娘们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和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成的。节日里还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和“游方”活动。
苗族人的节日有哪些? 苗族的节日很多,各地的苗族过的节日不完全相同。黔东南部分地区和广西融水县盛行过“苗年”,在旧历九――十一月的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有踩鼓、跳芦笙、赛马、斗牛、“游方”等活动。贵钉附近几县的苗族,每逢农历四月初八日,都穿上了盛装来到贵阳市喷水池附近,吹笙奏笛,对歌谈心,纪念传说中的古代英雄“亚努”。此外,苗族还有龙船节、花山节(五月初五)、吃新节(农历六、七月间稻谷成熟时)、清明节、赶秋节(立秋)等等。云南苗族几乎每年都有踩花山的活动,这种踩花山虽有迷信内容,但它又是苗族人民传统性的群众娱乐节日。
苗族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节曰 苗族的节日盘点
1.开年节
开年节是苗族人民的“春节”,也称作“客家年”。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按照风俗,苗族人民用对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一大早,黔湘渝(贵州、湖南、重庆)边区五乡四镇的各族同胞就从四面八方赶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脚,用歌声表达迎新的喜悦。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2.踩花山节
踩花山是苗族传统节日。云、贵、川等省苗族群众在农历正、二月间或四、五月间盛行踩山、跳场,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对歌、跳芦笙舞、寻求配偶;老农们则来到花场地交流生产经验,传授生产技术,祝愿五谷丰登。居于山区的苗民在节日内还要进行斗牛比赛。屏边县的苗族还举办跳狮子和爬花杆的比赛。
3.四月八
苗族传统节日,传说这个节日起于明代。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苗族人都身着盛装群集于贵阳市喷水池边,吹笙奏笛,对歌谈心,以纪念、凭吊传说中的古代4.英雄亚努。
此外,四月八还是布依族的节日,有称它为“牛王节”的,也有叫“牧童节”或“开秧节”的。每逢这天,人和牛都要吃“牛王巴”或糯米饭,并休息一日,表示对耕牛的慰劳。
5.龙船节
龙船节是流行于湘西和黔东南施洞、松桃一带的苗族节日。大都在农历五月初五进行。这天除了角逐龙舟外,还有跑马、斗牛、踩鼓等活动。
6.姐妹节
在贵州省东部清水江畔的苗家村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八日为苗家“姐妹节”。节日里,苗家按传统风俗都要吃“姐妹饭”。这种饭是用姑娘们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和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成的。节日里还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和“游方”活动。
7.赶苗场
为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叙永、古蔺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举行两次。关于赶苗场的起源,相传是苗族人在一次起义失败后形成的。官府不让他们联聚会。人们便以到场坝吹芦笙娱乐为名,秘密联系,后来逐渐演变为固定的节日。
8.赠带节
流行于叙永县下东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初五日举行。届时,方圆数十里的青年男女。如双方中意,便可互赠腰带,作为订婚礼物。事后反悔者,可索回腰带,解除关系。
苗族有哪些节日? 素有“百节之乡”之称的贵州凯里苗族,月月有节日,季季有 *** 。规模较大的有过苗年、吃新节、闹冲节、爬坡节、牯藏节等。在这些节日中,大都开展跳芦笙、跳铜鼓、斗牛、赛马、唱歌、斗雀等 *** 活动。
过苗年
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别,挂丁片区于农历十月上中旬,寅日杀猪,卯日打粑,杀鸡杀鸭,晚上守午夜,辰日凌晨祭祖,祭耕牛,祭农具,鸣放鞭炮,迎接新年。清晨祭山神,敬水神。午日接亲嫁女。并举知各种 *** ,如跳芦笙、踩铜鼓、斗牛等活动,一般9天时间。凯棠片区于十二月十六日后卯日晚,第二天接亲嫁女,回门,走亲家。
吃新节
挂丁片区在农历六月头卯或二卯,凯棠片区在六月十六日以后的卯日,地午、翁项、旁海、平乐在七月中旬卯日。一些在七月半。节日期间,举行3至5天 *** ,内容有游方、跳芦笙、斗牛、赛马等。“吃新节”是苗族春夏之交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由古代的祭祀演变而来,各地过节时间不一,一般在农历的六月初到八月中旬这段时间内。过节这天,被邀请的客人身穿节日盛装,挑上礼品,牵着斗牛前来作客。祭过祖后,宾主频频举杯预祝丰收。第二天开展斗牛、赛马、跳芦笙等活动。夜幕降临,屋内飘出老人们的酒歌声,芦笙场上荡漾着青春的笑语和欢乐的旋律,芦笙声、酒歌声、情歌声、飞歌声弥漫在苗寨的夜空里。
闹冲节
农历二月子、午日于鸭塘境钉耙山脚举行,参加 *** 人数很多,活动有斗牛、对歌、跳芦笙等。
爬坡节
农历三月子、午日,分别于开怀虎挡坡和格冲别对坡举行。农历六月底,香炉山爬坡节,更为热闹。登高一呼,四而呼应。
游方节
“游方”又称“友方”,是凯里市境内的苗族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娱乐的一种形式。苗族小伙子和姑娘们往往通过这种活动结识朋友、物色对象或倾吐爱情。为了选择一个称心如意的终身伴侣,有的小伙子往往要爬山涉水到十几里、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村寨去游方。
游方一般是在农闲季节(如:从秋收结束到第二年插秧前等)、传统节日(如:苗年、吃新节、芦笙节、斗牛节、爬坡节、翻鼓节、闹春节、对歌节等)和赶场天进行。在苗寨游方,一般都有固定的“游方场”、“游方坡”或“游方评”。这些场所,或在寨子前后的桥边树下,或在村庄左右的平缓的草坡上。
为了参加游方,姑娘们穿着盛装,头戴银饰,插上几朵鲜花,颈上套着银项圈,手上戴着银手圈。她们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富有和才艺,表现自己美丽的容貌和身姿,以吸引小伙子的爱慕。
姊妹节
“姊妹节”又称“吃姊妹饭”,是清水江中游沿岸苗族青年特有的社交性节日 *** ,有的村寨在农历的二月十五日过,有的村寨在农历三月十五过,以台江施洞地区最有特色。过节的时节,家家都要准备不少由红、黄、白、黑、绿五色糯米饭搅拌在一起的“姊妹饭”以饷宾朋。白天,江边、路边、沙滩上、草地上人山人海,入夜,江边的沙滩上、草地上,高亢的飞歌声、浑厚古朴的大歌声和情歌声交织在一起,在宁静的夜里传到很远很远。
牯藏节
系苗族重要的祭祖活动,13年杀牛祭祀一次。每届历时三年。“牯藏节”是最具特色、最能体现苗族民族文化的节日,活动内容既有庄重肃穆的祭祀,也有欢快的娱乐,是一个既娱神又娱人的活动。
苗族有什么节日习俗? 苗族是一种民族文化非常丰富的民族,可以到苗族地区感受一下不同的民风,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苗族的节日主要有这几种。
开年节
开年节是苗族人民的“春节”,也称作“客家年”。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按照风俗,苗族人民用对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一大早,黔湘渝(贵州、湖南、重庆)边区五乡四镇的各族同胞就从四面八方赶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脚,用歌声表达迎新的喜悦。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四月八
苗族传统节日,传说这个节日起于明代。每逢农唬四月初八,苗族人都身着盛装群集于贵阳市喷水池边,吹笙奏笛,对歌谈心,以纪念、凭吊传说中的古代英雄亚努。
此外,四月八还是布依族的节日,有称它为“牛王节”的,也有叫“牧童节”或“开秧节”的。每逢这天,人和牛都要吃“牛王巴”或糯米饭,并休息一日,表示对耕牛的慰劳。
踩花山节
踩花山是苗族传统节日。云、贵、川等省苗族群众在农历正、二月间或四、五月间盛行踩山、跳场,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对歌、跳芦笙舞、寻求配偶;老农们则来到花场地交流生产经验,传授生产技术,祝愿五谷丰登。居于山区的苗民在节日内还要进行斗牛比赛。屏边县的苗族还举办跳狮子和爬花杆的比赛。
龙船节
龙船节是流行于湘西和黔东南施洞、松桃一带的苗族节日。大都在农历五月初五进行。这天除了角逐龙舟外,还有跑马、斗牛、踩鼓等活动。
姐妹节
在贵州省东部清水江畔的苗家村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八日为苗家“姐妹节”。节日里,苗家按传统风俗都要吃“姐妹饭”。这种饭是用姑娘们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和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成的。节日里还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和“游方”活动。
苗族和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侗族苗族在服饰上是非常接近
侗族男装多以青黑色亮布为主――一种以天然燃料靛蓝染色的布料,裹包头,裤腿裹绑腿,偏北的侗族与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侗族女式的发型是偏髻,偏于左侧――这是与苗族很大的区别,苗族的发髻是盘于头顶脑后
侗族某些的银饰与苗族接近,但是也有很大的不同,侗族有银帽,但是没有银角,侗族银物中有类似汉族妇女的步摇等装饰
侗族女装有裙装和裤装之分,裙装是百褶裙,与苗族类似,但是上衣侗族服饰有唐代遗风,是开襟露出抹胸,不过一些支系也与苗族服装类似,在交通发达的地区,侗族的服饰就是汉服
你知道苗族和白族有什么传统节日吗 白族 白族民居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住房多采取“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格式。他们十分重视门楼建筑和照壁、门窗雕刻及山墙彩画的装饰艺术。门楼装饰,通常采用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和青砖等组成串角飞檐,花枋精巧,斗拱重叠,雄浑稳重,美观大方,体现了白族劳动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 白族人民偏爱白色,他们建房的总体色调是白色,白族传统服装的色调也是偏白色,以白色为尊贵。大理地区的男子通常穿白色的对襟上衣,外面套一件黑领褂;海东地区男子则外套皮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小”,腰系皮带或绣花兜肚,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妇女是白上衣,再套一件蓝色、红色或黑色的坎肩、腰上系着绣花的小围裙。已婚妇女的头饰一般是蓝色。姑娘是把辫子和一根红绳结在一起,然后把一块五颜六色的手贴缠在头上,雷白的缨穗在头右边飘飘洒洒,很能显出姑娘的妩媚。 大理白族酷爱花,几乎家家都种药,当地有“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之说,姑娘的名字大部分都带有花字,如:金花、银花、德花、美花、春花等。 白族独特的节日有“绕三灵”、“石宝山歌会”、“本主节”“耍海会”和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三月街”、也有白族人自己的“火把节”等众多的节日。 苗族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又多姿多彩的民族,自称“木”、 “蒙”、“达木”、“达吉”。他称有几种情况,一是以服饰 颜色而称“红苗”、“花苗”、“白苗”、“黑苗”等;二是 以住地或种植的作物而称“高地苗”、“八寨苗”、“栽姜 苗”等;三是旧时代统治者对他们的侮称,如“生苗”、“熟 苗”、“麻布苗”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苗族”。广西的苗族占全国苗族人口5.5%,占广西人口1%,在广西各族人口中排在汉、壮、瑶族之后位居第四。全国苗族的主要分布地在贵州和湖南,广西的苗族主要居住在与湖南、贵州、云南接界的广西北部、西北部和西部的山区。苗族最大的特点是盛产各种木材和土特产,保持灿烂古朴的民族传统 苗族有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如苗年、拉鼓节、芦笙节等,但其中最隆重和内容最丰富的就是苗年。 过苗年的时间,各地并不相同。融水、三江、龙胜一带的苗年一般在农历十一月的 亥日。苗年隆重热烈,除祭祖、饮宴之外,还举行各种活动。新年来临,全家守岁。吃 了“过地餐”(这是苗家人与在阴间的祖先共进的团圆餐),拜过年,人们就开展各种 活动。祭龙潭、祭田神、吹笙伴舞,热闹非凡,是苗年最隆重的场面。祈神求丰收,是 苗年活动的一个大主题。 苗族过年,食品也多种多样,有米饭、糯米粑、肉(酸肉)、鱼(酸鱼)等,还有 一种特殊的食品叫“辣椒骨”,它味香而辣,可增进食欲,驱风御寒,防治感冒,是苗 家常备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佳品. 瑶族 瑶族现有人口213.4万人,分布于广西、广东、湖南、贵州和云南等省。云南现有17.3万人,主要分布在河口、金平、马关、富宁、文山、麻栗坡、邱北、元阳、绿春、 红河等地。此外,勐腊、景东、江城等地也有少数分布。历史上,瑶族和苗族有密切的亲属关系,同源于秦汉时的“武陵蛮”部落。大约在隋代,居于现在湖南、湖北 一带的瑶族和苗族已分化成两个族群。云南的瑶族是明、清以后分别从两广和贵州迁入文山境内的。以后又分迁到红河流域和墨江、勐腊等地。云南的不少瑶族不仅会 说本民族的语言,还兼操汉语、壮语和苗语,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瑶族过去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曾有“过山瑶”、“红头瑶”、“大板瑶”、“平头瑶”、“蓝靛瑶”、“沙瑶”、“白头瑶”等自称和......>>
苗族有什么节日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除了历史性的节日外,绝大多数在秋收之后或春耕大忙之前的农闲季节举行。但由于自然因素、社会和宗族差异的影响,苗族传统节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苗族有哪些节日习俗 苗族是一种民族文化非常丰富的民族,可以到苗族地区感受一下不同的民风,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苗族的节日主要有这几种。 开年节 开年节是苗族人民的“春节”,也称作“客家年”。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按照风俗,苗族人民用对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一大早,黔湘渝(贵州、湖南、重庆)边区五乡四镇的各族同胞就从四面八方赶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脚,用歌声表达迎新的喜悦。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四月八 苗族传统节日,传说这个节日起于明代。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苗族人都身着盛装群集于贵阳市喷水池边,吹笙奏笛,对歌谈心,以纪念、凭吊传说中的古代英雄亚努。 此外,四月八还是布依族的节日,有称它为“牛王节”的,也有叫“牧童节”或“开秧节”的。每逢这天,人和牛都要吃“牛王巴”或糯米饭,并休息一日,表示对耕牛的慰劳。 踩花山节 踩花山是苗族传统节日。云、贵、川等省苗族群众在农历正、二月间或四、五月间盛行踩山、跳场,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对歌、跳芦笙舞、寻求配偶;老农们则来到花场地交流生产经验,传授生产技术,祝愿五谷丰登。居于山区的苗民在节日内还要进行斗牛比赛。屏边县的苗族还举办跳狮子和爬花杆的比赛。 龙船节 龙船节是流行于湘西和黔东南施洞、松桃一带的苗族节日。大都在农历五月初五进行。这天除了角逐龙舟外,还有跑马、斗牛、踩鼓等活动。 姐妹节 在贵州省东部清水江畔的苗家村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八日为苗家“姐妹节”。节日里,苗家按传统风俗都要吃“姐妹饭”。这种饭是用姑娘们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和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成的。节日里还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和“游方”活动。
苗族人的节日有哪些? 苗族的节日很多,各地的苗族过的节日不完全相同。黔东南部分地区和广西融水县盛行过“苗年”,在旧历九――十一月的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有踩鼓、跳芦笙、赛马、斗牛、“游方”等活动。贵钉附近几县的苗族,每逢农历四月初八日,都穿上了盛装来到贵阳市喷水池附近,吹笙奏笛,对歌谈心,纪念传说中的古代英雄“亚努”。此外,苗族还有龙船节、花山节(五月初五)、吃新节(农历六、七月间稻谷成熟时)、清明节、赶秋节(立秋)等等。云南苗族几乎每年都有踩花山的活动,这种踩花山虽有迷信内容,但它又是苗族人民传统性的群众娱乐节日。
苗族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节曰 苗族的节日盘点
1.开年节
开年节是苗族人民的“春节”,也称作“客家年”。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按照风俗,苗族人民用对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一大早,黔湘渝(贵州、湖南、重庆)边区五乡四镇的各族同胞就从四面八方赶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脚,用歌声表达迎新的喜悦。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2.踩花山节
踩花山是苗族传统节日。云、贵、川等省苗族群众在农历正、二月间或四、五月间盛行踩山、跳场,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对歌、跳芦笙舞、寻求配偶;老农们则来到花场地交流生产经验,传授生产技术,祝愿五谷丰登。居于山区的苗民在节日内还要进行斗牛比赛。屏边县的苗族还举办跳狮子和爬花杆的比赛。
3.四月八
苗族传统节日,传说这个节日起于明代。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苗族人都身着盛装群集于贵阳市喷水池边,吹笙奏笛,对歌谈心,以纪念、凭吊传说中的古代4.英雄亚努。
此外,四月八还是布依族的节日,有称它为“牛王节”的,也有叫“牧童节”或“开秧节”的。每逢这天,人和牛都要吃“牛王巴”或糯米饭,并休息一日,表示对耕牛的慰劳。
5.龙船节
龙船节是流行于湘西和黔东南施洞、松桃一带的苗族节日。大都在农历五月初五进行。这天除了角逐龙舟外,还有跑马、斗牛、踩鼓等活动。
6.姐妹节
在贵州省东部清水江畔的苗家村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八日为苗家“姐妹节”。节日里,苗家按传统风俗都要吃“姐妹饭”。这种饭是用姑娘们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和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成的。节日里还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和“游方”活动。
7.赶苗场
为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叙永、古蔺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举行两次。关于赶苗场的起源,相传是苗族人在一次起义失败后形成的。官府不让他们联聚会。人们便以到场坝吹芦笙娱乐为名,秘密联系,后来逐渐演变为固定的节日。
8.赠带节
流行于叙永县下东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初五日举行。届时,方圆数十里的青年男女。如双方中意,便可互赠腰带,作为订婚礼物。事后反悔者,可索回腰带,解除关系。
苗族有哪些节日? 素有“百节之乡”之称的贵州凯里苗族,月月有节日,季季有 *** 。规模较大的有过苗年、吃新节、闹冲节、爬坡节、牯藏节等。在这些节日中,大都开展跳芦笙、跳铜鼓、斗牛、赛马、唱歌、斗雀等 *** 活动。
过苗年
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别,挂丁片区于农历十月上中旬,寅日杀猪,卯日打粑,杀鸡杀鸭,晚上守午夜,辰日凌晨祭祖,祭耕牛,祭农具,鸣放鞭炮,迎接新年。清晨祭山神,敬水神。午日接亲嫁女。并举知各种 *** ,如跳芦笙、踩铜鼓、斗牛等活动,一般9天时间。凯棠片区于十二月十六日后卯日晚,第二天接亲嫁女,回门,走亲家。
吃新节
挂丁片区在农历六月头卯或二卯,凯棠片区在六月十六日以后的卯日,地午、翁项、旁海、平乐在七月中旬卯日。一些在七月半。节日期间,举行3至5天 *** ,内容有游方、跳芦笙、斗牛、赛马等。“吃新节”是苗族春夏之交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由古代的祭祀演变而来,各地过节时间不一,一般在农历的六月初到八月中旬这段时间内。过节这天,被邀请的客人身穿节日盛装,挑上礼品,牵着斗牛前来作客。祭过祖后,宾主频频举杯预祝丰收。第二天开展斗牛、赛马、跳芦笙等活动。夜幕降临,屋内飘出老人们的酒歌声,芦笙场上荡漾着青春的笑语和欢乐的旋律,芦笙声、酒歌声、情歌声、飞歌声弥漫在苗寨的夜空里。
闹冲节
农历二月子、午日于鸭塘境钉耙山脚举行,参加 *** 人数很多,活动有斗牛、对歌、跳芦笙等。
爬坡节
农历三月子、午日,分别于开怀虎挡坡和格冲别对坡举行。农历六月底,香炉山爬坡节,更为热闹。登高一呼,四而呼应。
游方节
“游方”又称“友方”,是凯里市境内的苗族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娱乐的一种形式。苗族小伙子和姑娘们往往通过这种活动结识朋友、物色对象或倾吐爱情。为了选择一个称心如意的终身伴侣,有的小伙子往往要爬山涉水到十几里、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村寨去游方。
游方一般是在农闲季节(如:从秋收结束到第二年插秧前等)、传统节日(如:苗年、吃新节、芦笙节、斗牛节、爬坡节、翻鼓节、闹春节、对歌节等)和赶场天进行。在苗寨游方,一般都有固定的“游方场”、“游方坡”或“游方评”。这些场所,或在寨子前后的桥边树下,或在村庄左右的平缓的草坡上。
为了参加游方,姑娘们穿着盛装,头戴银饰,插上几朵鲜花,颈上套着银项圈,手上戴着银手圈。她们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富有和才艺,表现自己美丽的容貌和身姿,以吸引小伙子的爱慕。
姊妹节
“姊妹节”又称“吃姊妹饭”,是清水江中游沿岸苗族青年特有的社交性节日 *** ,有的村寨在农历的二月十五日过,有的村寨在农历三月十五过,以台江施洞地区最有特色。过节的时节,家家都要准备不少由红、黄、白、黑、绿五色糯米饭搅拌在一起的“姊妹饭”以饷宾朋。白天,江边、路边、沙滩上、草地上人山人海,入夜,江边的沙滩上、草地上,高亢的飞歌声、浑厚古朴的大歌声和情歌声交织在一起,在宁静的夜里传到很远很远。
牯藏节
系苗族重要的祭祖活动,13年杀牛祭祀一次。每届历时三年。“牯藏节”是最具特色、最能体现苗族民族文化的节日,活动内容既有庄重肃穆的祭祀,也有欢快的娱乐,是一个既娱神又娱人的活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