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建《宿王昌龄隐居》山水隐逸诗

 我来答
鲜活且善良丶桃花654
游戏玩家

2022-10-18 · 游戏我都懂点儿,问我就对了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5.1万
展开全部

宿王昌龄隐居·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作者简介】

常建,盛唐著名诗人。与王昌龄是朋友。其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也有部份边塞诗。有《常建集》。

【字句浅释】

题解:此诗写作者在王昌龄隐居过的地方留宿时的所见所感,是一首在盛唐已传为名篇的山水隐逸诗,到清代,则更受“神韵派”的推崇,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王昌龄:盛唐大诗人,是作者的好朋友,作官前曾经隐居石门山。清溪:石门山前的一条河。茅亭:指王昌龄隐居时住的孤零零的茅屋。药院:栽种着药草的院子。苔纹:指青苔长得象花纹一样。谢时:即避世,不再过问世事,这里就是隐居的一种说法。西山:即武昌樊山,是作者隐居的地方。鸾:凤凰一类的鸟。

【全诗串讲】

清溪长流看不到尽头,直流入石门。
王昌龄隐居过的地方,只一片孤云。
松树梢头明月已升起,隐隐透松林。
清光洒下来好像还是,前来伴昌龄。
独宿昌龄的孤单茅屋,月下有花影。
种药的院里资生青苔,满地似花纹。
看来我也该避世而去,学昌龄归隐。
回到西山找仙灵伴侣,与鸾鹤为群。

【言外之意】

作者从留宿王昌龄隐居地的所见中,深情的赞叹了隐者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高雅的隐逸情趣,诚挚的期望王昌龄再度归隐。而在写作方法上则含蓄的赞此劝彼、意在言外,一片深情都借景物来抒发,让旧居处的景物都充满对好朋友的真挚情愫、盼他再次归来。象这种在平易的写景中寄意深远、寄情绵长,在明朗的形象中包蕴着含蓄情意的手法,正是作者独擅的专长。

常建和王昌龄是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同科进士及第的宦友和好友,但出仕后的经历和归宿却颇不相同。常建只作过盱眙县尉的小官,以后就辞官归隐西山。他曾经在深山采药时遇到一位秦代逃入山中的宫女,长期吃松叶而不饥寒,并且传授他秘密的养生方法,使其“所养非常”。王昌龄虽然仕途坎坷,却没有再回到隐居生活中来,后来被刺史闾丘晓忌恨而招致杀身之祸,使其知音者喟然长叹。设想当时听了常建的劝告而再次归隐,则不但可免杀身之祸,而且象常建一样得到超常的养生之术,岂非千载快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