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简介

 我来答
濒危物种1718
2022-10-18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32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3.2万
展开全部

  鄂伦春族简介

  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鄂伦春自治旗、扎兰屯市、莫力达瓦旗、阿荣旗,黑龙江省的塔河、呼玛、逊克、嘉荫县和黑河市。“ 鄂伦春” 一词有两种含义:“ 使用驯鹿的人” 和“ 山岭上的人” 。

  鄂伦春民族有自已的语言,一般通用汉语文。信奉萨满教,崇拜自然物。

  新中国成立前,鄂伦春族还处于原始社会,社会内部尚未形成社会分工,只有男女老少之间的自然分工。社会生产以集体狩猎为主,采集和捕鱼为辅。五十年代后,在 *** 的扶持下,鄂伦春人开始走出森林从事农耕和工业。

  鄂伦春族历史

  鄂伦春族是我国北方古老民族之一,“ 鄂伦春” 是民族自称,意为“ 山岭上的人” ,或“ 有驯鹿的人” 。鄂伦春人长期以狩猎生活为主,采集和捕鱼为辅。几乎所有的男子都是优秀的骑手和百发百中的射手,他们对各种野兽的习性和生话规律了如指掌,有丰富的狩猎经验。

  最早生活在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西从贝加尔湖,东至库页岛的广阔地区,17 世纪中叶,沙俄入侵,鄂伦春人中的一部分,从黑龙江以北陆续南迁到大小兴安岭,现分布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南木、黑龙江省十八站,白依那、黑河、逊克、嘉阴等地、人口已达6 千余人。20 世纪40 年代他们还是一个带有原始公社残余的游猎民族,猎获物在部族内平均分配,保存着一些原始社会共同消费和平均分配的习惯,老、弱、伤、残者不但分到一份,而且还要多一些。现在他们已经实现了定居的生活,告别了狩猎,成为森林和野生动物的保护者。鄂伦春人心灵手巧,能够利用桦树皮制作出精美的手工艺品---- 衣、鞋、盒、篓、桶、箱,甚至是轻巧的桦皮船。这些物品上有美丽的图案,轻巧耐用,精致大方。

  鄂伦春族音乐

  鄂伦春族约有三千多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族自治旗以及黑龙江省呼玛等县。他们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无本民族文字。鄂伦春信仰萨满教。

  『扎恩达勒』是鄂伦春族采用一些固定曲调即兴演唱的歌曲。种类很多,风格多样。伴有口琴,手鼓所表演的转圈舞点缀了茫茫的大草原。

  鄂伦春族礼仪

  鄂伦春族很注重礼仪,尊老爱幼是传统。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必须让老者坐在正位,饮酒要由老人开杯,吃肉吃饭要等老人举刀动筷后,其他人才能动。

  鄂伦春族好客,宾友光临,除好酒好肉接待外,客人临别之际,还要馈赠自家的土特产。鄂伦春族待客纯朴、诚恳,猎人驮肉归来,不管相识与否,只要你说想要一点肉,主人立即把猎刀交给你,从何部位割,割多少,都由客人自己动手,主人十分慷慨大方。

  鄂伦春族庆节

  每年腊月二十三和春节的早晨,鄂伦春族家庭都要拜火神,向篝火烧香,并扔进一块肉和洒下一杯酒,当客人来拜年时,也要先拜火,然后往火里扔一块肉和一杯酒(多由客人自带)。

  鄂伦春族婚俗

  鄂伦春族服饰

  鄂伦春族均着宽肥大袍。因过去主要从事游猎,服饰多以鹿、豹、犴皮制作。领口、袖口、襟边、大袍开衩处均有刺绣、补花等装饰,常用云纹、鹿角纹等。戴犴皮帽,女帽顶用毡子,上缝各种装饰和彩穗;姑娘戴缀有珠子、贝壳、扣子等装饰的头带。男子出猎时,穿豹皮衣、皮裤,戴豹头皮帽,穿乌拉。现今日常已普遍着布衣、胶鞋,但出猎时仍多著皮衣。

  服饰图案

  服饰图案主要有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三种:

  几何纹。数量最多,主要有圆点纹、三角纹、水波纹、浪花纹、半圆纹、单回纹、双回纹、丁字纹、方形纹、涡纹等。多半依个人需要大量组合,以产生新的图案节奏和旋律。

  植物纹。数量居次,以叶子纹、树形纹、花草纹、花蕾纹等为主,其中南绰罗花纹样尤为突出,运用甚广。鄂伦春语「南绰罗花」意为「最美的花」,象征纯洁的爱情。多用于姑娘嫁妆的,以示爱情纯真幸福。花形呈「十」字架,以云卷变形纹表示。

  动物纹。数量最少,主要有云卷蝴蝶纹、鹿形纹、鹿头云卷纹及马纹。还有借鉴他民族的纹样,如「寿」字纹等。

  在长期的游猎生活中,鄂伦春人独具匠心,创造了极富民族特色的豹皮服饰文化。豹皮不仅经久耐磨,而且防寒性能极好。不同季节的豹皮,可以制作各种不同的衣着。如秋冬两季的豹皮毛长而密,

  皮厚结实,防寒力强,适宜做冬装。夏季的豹皮毛质稀疏短小,适宜做春夏季的衣装。

  鄂伦春族的服装以袍式为主,主要有皮袍、皮袄、皮裤、皮套裤、皮靴、皮袜、皮手套、皮坎肩、豹头皮帽等,最具特色的是豹头皮帽。

  这种帽子用完整的豹子头皮制做而成。其方法是:将豹子头皮剥下、熟好,把眼圈的两个窟窿镶上黑皮子,再把两个耳朵割掉,用豹皮做两只假耳朵缝上,豹角照旧保留即可。这种帽子不仅保暖御寒,而且还是狩猎的极好伪装。据说如果不换上两只假耳朵,猎人在远处就会误认为是真豹子而出现误伤。

  鄂伦春族饮食

  过去一直以各种兽肉为主食,一般日食一、两餐,用餐时间也不固定。近年来,鄂伦春族的日常饮食多了许多米面品种,面包饺子也很常见。

  鄂伦春族食肉面很广,除森林里各种野兽外,还捕食飞禽和河里的鱼类。食用最多见的是肉,其次是犴肉,把犴鼻视为美味佳馔。

  鄂伦春族的成年男子都好饮酒,所饮用的酒有两种,一种是马奶酒,用马奶、小米和稷子米放在一起,发酵一星期,然后用蒸酒器蒸,家家都能自酿;另一种是白酒,大都是由外地输入。

  鄂伦春族建筑

  “ 斜人柱” 是鄂伦春语,意为“ 木杆屋子” 。它是一种用二三十根五六米长的木杆和兽皮或桦树皮搭盖而成的很简陋的圆锥形房屋。斜人柱的搭建十分简单:先用几根顶端带枝杈、能够相互咬合的木杆支成一个倾斜度约6 0 度的圆锥形架子,然后将其他木杆均匀地搭在这几根主架之间,使之形成一个伞状的骨架。上面再覆盖上豹皮或桦树皮,一架夏可防雨,冬能御寒的“ 斜人柱” 就建成了。斜人柱的顶端要留有空隙,以便里面生火时通风出烟,又可采光。南侧或东南还要留出一个让人出进的门。斜人柱上的覆盖物要根据季节的更叠而变换。冬天气候寒冷,多用豹皮覆盖。一架斜人柱约需豹皮五六十张。到了春天,天气渐暖,就可以换盖桦树皮了。斜人柱多搭建在山坡的背风向阳处,而夏天则多搭在地势较高、通风凉爽的地方。

  斜人柱结构简单,拆盖极为容易,所用原料几乎俯首即拾。它是鄂伦春族游猎生活的产物。定居以后,鄂伦春人大都已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或土木结构的房屋,这种较为原始的活动性住房只有在秋冬季外出狩猎时才偶尔搭建,用以栖身或暂避风寒。

  鄂伦春族习俗

  鄂伦春族很注重礼仪,尊老爱幼是传统。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必须让老者坐在正位,饮酒要由老人开杯,吃肉吃饭要等老人举刀动筷后,其他人才能动。

  鄂伦春族好客,宾友光临,除好酒好肉接待外,客人临别之际,还要馈赠自家的土特产。鄂伦春族待客纯朴、诚恳,猎人驮肉归来,不管相识与否,只要你说想要一点肉,主人立即把猎刀交给你,从何部位割,割多少,都由客人自己动手,主人十分慷慨大方。

  瑶族--禁忌

  到瑶家做客,还要懂得当地的禁忌,否则会引起主人的反感。这些禁忌主要是:忌用脚踏火炉撑架;忌在火炉里烧有字的纸张;进入瑶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为象征丧事;忌坐门槛;穿草鞋不能上楼;不能坐主妇烧火的凳子;到木排上,忌“伞”,言及“雨伞”时,要说“雨遮”,因“伞”与“散”谐音;遇人伐木时,忌说“吃肉” 、“死”之类不祥之语等等。

  崇拜盘王的瑶族过去普遍禁食狗肉;崇拜“密洛沱”的瑶族过去则禁食母猪肉和老鹰肉。湘西南辰溪县农历七月五日前禁食黄瓜。绝大部分瑶族禁食猫肉和蛇肉。有的地方产妇生产后头几天禁食猪油。瑶族祭神,一般用猪、鸡、鸭、蛋、鱼等食品,忌用狗、蛇、猫、蛙肉。

  鄂伦春族宗教

  鄂伦春族信奉萨满教。万物有灵的宗教观,导致鄂伦春人多神崇拜。鄂伦春人认为,自然界的山川树木,风雨雷电和日月星辰都存在着神灵。出猎时每遇到古树、高崖、洞窟都以为是山神“ 白那恰” 的栖地不敢喧哗,要叩首供肉,祈求平安丰收。鄂伦春敬畏熊,称熊为“ 雅亚” (祖父),“ 太贴” (祖母)或“ 阿玛哈” (舅舅),不直呼其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