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负重成语?
⑴ 成语“忍辱负重”是什么意思
忍辱负重 ( rěn rǔ fù zhòng ) 解释 忍受耻辱,承当重任。指为了重任而忍受暂时的屈辱。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可用来夸赞能够顾全大局忍受屈辱,担负重任的人。与“卧薪尝胆” 近义。 示例 赵朴初《感遇一首为周总理作》诗:“~,艰难劳止。” 近义词 忍气吞声、含垢忍辱 反义词 忍无可忍 歇后语 骆驼挨鞭子 典故 公元221年,蜀主刘备不顾将军赵云等人的反对,出兵攻打东吴, 以夺回被东吴袭夺的战略要地荆州(今湖北江陵), 并为大意失荆州而被杀的关羽报仇。东吴孙权派人求和,刘备拒绝。 于是孙权任命年仅38岁的陆逊为大都督,率领5万兵马前往迎敌。 次年初,刘备的军队水陆并进,直抵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 在长江南岸六七百里的山地上,设置了几十处兵营,声势十分浩大。 陆逊见蜀军士气高涨,又占据有利地形,便坚守阵地,不与交锋。 当时,东吴的一支军队在夷道(今湖北宜昌西北)被蜀军包围, 要求陆逊增援。陆逊不肯出兵,并对众将说,夷道城池坚固, 粮草充足,等我的计谋实现,那里自然解围。 陆逊手下的将领见主将既不攻击蜀军,又不援救夷道, 以为他胆小怕战,都很气愤。众将领中有的是老将, 有的是孙权的亲戚,他们不愿听从陆逊的指挥。 于是陆逊召集众将议事,手按宝剑说:“刘备天下知名, 连曹操都畏惧他。现在他带兵来攻,是我们的劲敌。 希望诸位将军以大局为重,同心协力,共同消灭来犯敌人, 上报国恩。我虽然是个书生,但主上拜我为大都督,统率军队, 我当克尽职守。国家所以委屈诸位听从我的调遣, 就是因为我还有可取之处,能够忍受委屈,负担重任的缘故。 军令如山,违者要按军法从事,大家切勿违反!” 陆逊这一席话,把众将领都镇住了, 从此再也不敢不听从他的命令了。 陆逊打定主意坚守不战,时间长达七八个月。直到蜀军疲惫不堪, 他利用顺风放火,取得了最后胜利。刘备逃归白帝城,不久病死。
记得采纳啊
⑵ 忍辱负重是什么类的成语
联合式结构 带有近义词的成语
忍辱负重
rěnrǔfùzhòng
[释义] 忍受内耻辱;承当重任。指为容了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
[语出]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正音] 重;不能读作“chónɡ”。
[辨形] 负;不能写作“付”。
[近义] 忍气吞声含垢忍辱
[反义] 忍无可忍
[用法] 形容人甘愿忍受屈辱;以求能完成重任。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委曲求全”均有忍受屈辱;以求改变之意。但~偏重于“负重”;即担当重任;是“忍辱”的目的;而“委曲求全”偏重于“求全”;即以求保全;是“委曲”的目的;两者目的不同。~含有褒义;语气重;“委曲求全”有时含有贬义;语气较轻。
[例句] 许多好同志即使在蒙受不白之冤的情况下;仍能~;一如既往地为革命工作。
[英译] beardisgraceandaheavyburden
⑶ 忍辱负重的成语典故
三国的时候,吴国有一位名将叫陆逊。他出身江南士族,豁达大度,善于谋略,孙权把他的兄长孙策的女儿许配给他为妻。
公元220年10月,曹丕让他的亲信联名上书,劝汉献帝让位给魏王。于是,曹丕罢黜了汉献帝,自己做了皇帝,东汉王朝正式结束。大臣们认为既然汉献帝已经下位,刘备是汉家皇室后代,理应接替皇位。于是,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即位,就是汉昭烈帝。刘备即位之后,第一件要紧的事就是进攻东吴,报东吴占领荆州,关羽被杀之仇。
公元222年,刘备率军攻吴,陆逊被任命为大都督。刘备心急火燎,出兵没几个月,就攻占了东吴的五六百里的土地。他从秭归出发,急于向东继续进军。他要随军官员黄权守住江北,防备魏兵;自己率主力沿着长江南岸,翻山越岭一直进军到了猇亭。
蜀军从巫县到彝陵(今湖北宜昌东)沿路扎下了几十个大营,又用树木编成栅栏,把大营连成一片,前前后后长达七百里地。刘备以为这样好比布下天罗地网,只等东吴人来攻,就能把他们消灭。但是陆逊一直按兵不动,双方相持了半年。
东吴将士看到蜀军得寸进尺,步步紧迫,都摩拳擦掌,想和蜀军大战一场。可是大都督陆逊却不同意。
当时,东吴的诸将,有的是孙策的旧将,有的过去就是孙坚手下的人,有的则是宫室贵族。这些人不少都是打仗的能手,立过大功。对孙权派年青的书生陆逊当都督,本来已经不大服气。现在听到陆逊不同意他们出战,认为陆逊胆小怕打仗,更不满意,在背地里愤愤不平。
陆逊见众将如此粗鲁,不理解他的战略意图,心里很生气,便手拿孙权授予他的“尚方宝剑”严厉地说:“刘备天下知名,刚来的时候,士气旺盛,我们是不能轻易取胜的。我虽然是个书生,但是是奉主上的命令来行事的,你们只有服从。主上之所以委屈诸君派在我这儿,就是因为我有可取得地方,希望你们能够忍辱负重,遵守军令,不得违抗。”
一天,陆逊突然召集将士们,宣布要向蜀军进攻。将士们说:“要打刘备,早该动手了。现在让他进来了五六百里地,主要的关口要道,都让他占了。我们打过去,不会有好处。”
陆逊向他们解释说:“刘备刚来的时候,士气旺盛,我们是不能轻易取胜的。现在,他们在这儿呆了这多日子,一直占不到便宜,兵士们已经很疲劳了。我们要打胜仗,是时候了。”
当天晚上,陆逊命令将士每人各带一束茅草和火种,预先埋伏在南岸的密林里。到了三更,东吴四员大将率领几万兵士,冲近蜀营,用茅草点起火把,在蜀营的木栅栏边放起火来。那天晚上,风刮得很大,蜀军的营寨都是连在一起的,点着了一个营,附近的营也就一起延烧起来。一下子就攻破了刘备的四十多个大营。
等到刘备发现火起,已经无法抵抗。在蜀兵将士的保护下,刘备总算冲出了火网,逃上了马鞍山。这一战,刘备兵士死伤不计其数。一直战斗到夜里,刘备才带着残兵败将,突围逃走,最后逃到了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白帝山上)。
这一场大战,蜀军几乎全军覆没,船只、器械和军用物资,全部被吴军缴获。历史上把这场战争称作“猇亭之战”,也叫“彝陵之战”。
⑷ 与忍辱负重相近的成语
意思与忍辱负重相同的成语: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含垢忍辱
【成语】:忍辱负重
【拼音】:rěn rǔ fù zhòng
【解释】: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出自】:《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示例】:胡仇叹道:“‘~’。郑兄,真不可及!”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忍气吞声、含垢忍辱
【反义词】:忍无可忍
【成语】:忍气吞声
【拼音】:rěn qì tūn shēng
【解释】:忍气:受了气不发作;吞声:不敢出声。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
【出自】: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从今后忍气吞声,再不敢嚎啕痛哭。”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委曲求全、忍辱负重
【反义词】:忍无可忍
【成语】:委曲求全
【拼音】:wěi qū qiú quán
【解释】:委曲:曲意迁就。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
【出自】:《汉书·严彭祖传》:“何可委曲从俗,苟求富贵乎!”
【示例】:~的苟活决不是真正的生。 ——郭沫若《战声》诗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低声下气、逆来顺受
【反义词】:不卑不亢、针锋相对
【成语】:含垢忍辱
【拼音】:hán gòu rěn rǔ
【解释】:忍、含:忍受。形容忍受耻辱。
【出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示例】:宋徽宗在位时,不可一世,而被掳后偏会~。——鲁迅《南腔北调集·谚语》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同“忍辱负重”
【近义词】:逆来顺受、忍辱负重
【反义词】:盛气凌人、忍无可忍、恃才傲物
⑸ 忍辱负重的近义成语
忍辱负重
拼音: rěn rǔ fù zhòng
近义词: 忍气吞声、含垢忍辱
反义词: 忍无可忍
解释: 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成语故事
公元221年,蜀主刘备不顾将军赵云等人的反对,出兵攻打东吴,以夺回被东吴袭夺的战略要地荆州(今湖北江陵),并为大意失荆州而被杀的关羽报仇。东吴孙权派人求和,刘备拒绝。于是孙权任命年仅38岁的陆逊为大都督,率领5万兵马前往迎敌。
次年初,刘备的军队水陆并进,直抵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在长江南岸六七百里的山地上,设置了几十处兵营,声势十分浩大。陆逊见蜀军士气高涨,又占据有利地形,便坚守阵地,不与交锋。当时,东吴的一支军队在夷道(今湖北宜昌西北)被蜀军包围,要求陆逊增援。陆逊不肯出兵,并对众将说,夷道城池坚固,粮草充足,等我的计谋实现,那里自然解围。 陆逊手下的将领见主将既不攻击蜀军,又不援救夷道,以为他胆小怕战,都很气愤。众将领中有的是老将,有的是孙权的亲戚,他们不愿听从陆逊的指挥。于是陆逊召集众将议事,手按宝剑说:“刘备天下知名,连曹操都畏惧他。现在他带兵来攻,是我们的劲敌。希望诸位将军以大局为重,同心协力,共同消灭来犯敌人,上报国恩。我虽然是个书生,但主上拜我为大都督,统率军队,我当克尽职守。国家所以委屈诸位听从我的调遣,就是因为我还有可取之处,能够忍受委屈,负担重任的缘故。军令如山,违者要按军法从事,大家切勿违反!” 陆逊这一席话,把众将领都镇住了,从此再也不敢不听从他的命令了。
陆逊打定主意坚守不战,时间长达七八个月。直到蜀军疲惫不堪,他利用顺风放火,取得了最后胜利。刘备逃归白帝城,不久病死。
⑹ 类似忍辱负重的成语
类似忍辱负重的成语:
含垢忍辱 卧薪尝胆 委曲求全 降志辱身
忍辱负重 [rěn rǔ fù专 zhòng]
释义
为了完属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出处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⑺ 表示人物忍辱负重的成语有哪些
卧薪尝胆,胯下之辱,
⑻ 收集古人忍辱负重有所成语的故事5个
【释义】
忍辱:忍受耻辱。负重:承担重任。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表示人心胸不凡,能从大处着眼,不计屈辱,能担负重任,担当大事。
【用法】
可用来夸赞能够顾全大局忍受屈辱,担负重任的人。与“卧薪尝胆”近义。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成语故事】
公元221年,刘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想夺回荆州,并为义弟关羽报仇。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领五万兵马迎战。第二年初,刘备的军队直抵夷陵(今湖北宜昌),并驻扎在长江南岸,声势十分浩大。 陆逊见蜀军占据有利地形,便坚守不出,手下的将领都认为他胆小怕战。一次,陆逊召集众将议事,手按宝剑说:“刘备,乃天下枭雄,连曹操都畏惧他三分。现在,他带兵来攻,是我们的大敌。我虽然是一介书生,但主上拜我为大都督,统率军队,我应当忠于职守。之所以委屈诸位听从我的命令,是因为我对国家还有些用处,能够忍受委屈、负担重任的缘故。军令如山,违令者将按军法处置,大家切勿违反!”听了陆逊的这番话后,众将领都不敢不听从他的指挥。这样,吴军一直坚守不战,维持了七八个月之久。直到蜀军被拖得疲惫不堪的时候,吴军借助顺风施行火攻,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 桃园三结义 建宁二年,幽州太守刘焉发榜招募义兵镇压黄巾起义军。榜文发至涿县,刘备想前往应募,却苦于财力不足,恰巧遇见为人豪爽的张飞愿资财相助,于是二人同入酒店饮酒。这时他们遇上了投店的关羽。原来,关羽也是一好汉,只因杀了家乡的恶霸,背井离乡,准备应征入伍。三人志同道合,便于次日在张飞庄后桃花园中,祭拜天地,结为兄弟,立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从此,三人患难与共,结成生死之交。
⑼ 忍辱负重成语的意思
忍辱负重 [rěn rǔ抄 fù zhòng]
生词本袭
基本释义
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褒义
出 处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例 句
许多好同志即使在蒙受不白之冤的情况下,仍能~,一如既往地为革命工作。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含垢忍辱 卧薪尝胆 委曲求全 降志辱身
反义词
忍无可忍 报仇雪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