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凳子文言文怎么说
1. 矮做头文言文翻译
矮做头 没听过。只有文言文《矮坐头》是明朝浮白斋主在《雅谑》中讲过一则笑话。
家有一坐头,绝低矮。迂公每坐,必取片瓦支其四足。后不胜其烦,忽思得策,呼侍者,移置楼上坐。及坐时,低如故。乃曰:“人言楼高,浪得名耳。”遂命毁楼。
坐头: 旧时指坐具;现在人说小板凳 。
绝: 特别。
浪:白白,空有。
全文翻译:迂公家里有个矮凳子,凳子很矮。每次他坐的时候,得用瓦片把四只凳子脚支起来, 后来他觉得很麻烦, 忽然想出个主意,把家里的用人叫来,将凳子搬到楼上去坐。等他上楼坐下的时候,凳子还是很矮 。迂公于是说:“人们都说楼高, 不过是浪得虚名啊。”然后就命人把楼拆了。
2. 文言文翻译
原文: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
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译文: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没有县令,你认为谁可以胜任?”祁黄羊说:解狐可以。 晋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 他回答说:您是问我谁能胜任而不是谁是我的仇人。
晋平公说:好。就用他做县令了,全国的百姓都称赞祁黄羊。
过了些日子,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太尉,你认为谁可以胜任?”祁黄羊说:午可以。晋平公说: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他回答说:您是问谁可以胜任而不是谁是我的儿子,晋文公说好。
又任用了。全国的百姓都称赞祁黄羊。
孔子听说后,感叹道:“唉,祁黄羊做的是对的,他荐举别人,大公无私啊!” 原文:孟子曰:“舜发于畎亩①之中,傅说②举于版筑③之间,胶鬲(4)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⑤,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8)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9)于虑,而后作;征(10)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入则无法家拂士(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 选 *** ,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拔。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
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心气郁结,殚思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由此可以知道, 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狼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才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 *** 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原文】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①。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②。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③,二儿可得全不。”
儿徐④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⑤?”寻亦收至⑥。 【注释】 ①孔融被收,中外惶怖:这里叙述孔融被曹操逮捕一事。
收:捉捕。中外:指朝廷内外。
惶怖:指惊恐 ②琢钉戏:一种小孩玩的游戏。了:完全。
遽(jù)容:恐惧的脸色。 ③冀:希望 。
只:通“只”。 ④徐:慢慢的,缓慢的 ⑤大人:对父亲的敬称。
完:完整,按:这句话比喻主体倾覆,依附的东西不能幸免,必受株连。 ⑥寻亦收至:不久(来拘捕两个儿子的)差役也到了。
寻:不久。收:差役。
【译文】 孔融被捕,朝廷内外都很惊恐。
3. 古文翻译 ~急
守株待兔 (shou zhu dai tu )解 释: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出 处 先秦·韩非的《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柱,折颈而死。” 用 法 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妾闻治家以勤俭为本,~,岂是良图?” 近义词: 刻舟求剑、墨守成规 、坐享其成反义词: 通达权变 灯 谜 柳 典 故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
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
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
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
农民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提示] 这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
兔子自己撞死在树墩子上,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宋国那个农夫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一无所获。
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我们一定不要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
——《韩非子》[简译] 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注释] 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②走——跑,逃跑。
③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④冀——希望。
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成语概括郑人买履 (zhèng rén mǎi lǚ) 解释: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示例:你可千万不要学~。 用 法 主谓式;作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 生搬硬套、死搬教条 灯 谜 河南人买鞋 典故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上面的郑人有欲买履者,有时会写成 郑人有且置履者译文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放在座位上。
等到到集市上去的时候,却忘了拿尺码.已经拿到鞋子了,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注释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且置——且,将要。置,购买。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
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至之市——至,到。
之,往,去。市,集市。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中心思想《郑人买履》讲了郑国有个打算买鞋的人,先在家里量好了脚的尺码,到了集市上却忘记拿尺码,等他跑回家拿了尺码再返回时,集市已经散了。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他却回答,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不从实际出发,信守教条办事呆板的人。
评点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
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
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课文版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