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的观后感怎么写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的观后感如下:
地震发生后,人们可能面对各种困难。但是,要逃生,必须克服恐惧心理,用正确的方法自救求生。这对于减轻地震灾害,免遭不该有的损失。如果不能自行脱险,一定要沉住气,保护自己不受新的伤害,如果暂时无法脱险,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找食物和水,保存体力,耐心等待,并设法与外界联系,不能可大声哭喊,勉强行动。
这样反而伤害自己。应该尽量闭目养神,时间就是生命。被救后要积极参与震后救人工作,迅速壮大救援队伍,让更多的人获救。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容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
地震:
所谓地震即大地震动。包括天然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我们一般所提到地震为天然地震中的构造地震,它对人类的威胁最大。
地球内部发生地震而破裂的地方称为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地面上其他地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距;从震中到震源的垂向距离,叫震源深度;震中附近震动最大,一般也就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叫极震区;在地图上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叫等震线。在一般情况下,距离震中越远,震动也就越弱。
但地面破坏最强烈的地方,往往并不是震中所在处,而是在稍微离开震中一些的地方,这里常称为宏观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