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读书无用”这一观点?
如果你的人生是无穷的,读书可以不带功利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反之,如果人生的时间有限,那就必须考虑读书的效益了。功利很容易被理解为金钱和权力,其实相对生命而言,金钱和权力算什么!时间流逝的,就是我们的生命。所以,读书的最大成本不是买书那几十块钱,而是你耗费的时间。对人生认真的人,做任何事都必须考虑时间利用效益,不仅仅是读书。
举个极端例子,人生只剩一天了,最后一天里,你要不要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这个极端例子想明白了,我们就能真正更理解读书的效益选择。
首先,并不是一定要读书的。人生弥留的最后一天,一般人应该不会用来读书吧?极少数人会读。这里涉及到机会成本:读书的时间,本来可以做其他事情,而很多事情都比读书重要啊,比如安排好老婆孩子的生活、父母的赡养,比如跟最好的朋友见个面,比如把心中的遗憾弥补下。一天如此,那么,人生只剩下10年、20年,难道不应该同样考虑这个问题吗?很多时候,我们当然知道读书很好,但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人得首先把家人照顾好,再得说话算话,然后能关爱身边其他人,这些是人的责任,也就是基本道德。做完后,还有余力,就读点书,学点文化吧。如果没有余力,那只能留点遗憾啦,也没有办法。如果非常幸运,有时间读书,想想自己付出的机会成本,难道不应该慎重考虑效益吗?到底要读什么?
读什么书,应当和人生对知识需求配合。对人生认真的人,人生应该是有计划的,虽然计划一定总在变化中,但有和没有差距是很大的。根据人生计划,为了提高人生效率,自然要提前做知识准备了。比如,换到一个新行业,或者准备换行业,不得阅读行业书籍吗?准备建立家庭,不得读爱情家庭书籍吗?有孩子了,不得阅读教育的书籍吗?啥叫书到用时方恨少,难道非得等被老板炒鱿鱼、家庭破裂、孩子变问题儿童,才开始读书吗?很多人在读书方面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什么热读什么,名人推荐什么读什么。说明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人生是茫然的,恐怕也没有意识到时间的珍贵。那,就不允许不带目的读书吗?非也。
不带目的,也是目的。人还有娱乐、放松需求啊。最放松的方式,就是无目的探索了。所有有趣的玩法,说到底,都是无目的探索,无目的读书也是如此。只不过,人得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娱乐、工作、家庭、健康,都得留出时间,但必须平衡。很多时候,我们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慢慢探索着,就越来越清晰了。
可能有人会觉得累吧,连读个书都想这么多,连玩都考虑效益。但人生本质就是内在约束。按照自然规律,人本来应该成为一堆原子,可是我们用DNA的力量把原子约束在一起形成生命。按照生物规律,人本来应该是弱肉强食的动物,但人用道德的约束让自己成为“人”。曾国藩很看重院子里竹子的修剪,他认为可以从竹子判断一家的兴衰:如果竹子都没心思修整了,可见这个家开始败了。从读书,或可看出人的命运,一旦人失去自律,就开始败了,就不知道滑会倒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