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孟子与荀子的人性论及其教育意义

 我来答
躲在你身后笑
2023-07-04 · TA获得超过367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9811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417万
展开全部

比较孟子与荀子的人性论及其教育意义如下:

在人性论这一问题上,孟子和荀子的观点是相对的。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主张“性善论”。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主张“性恶论。”

由于人性论的差异,孟子和荀子在教育功能这一问题上观点也是不同的。孟子认为,人性原本就是善良的,不需要教育加以改变,所以教育的功能在于扩充善性。

荀子认为,人性原本是恶的,任由其发展下去的结果是抢掠不断,社会动乱,需要教育加以改变,即“化性起伪”,通过后天的人为作用转化人的本性,使其由恶变善,最终的结果是“其善者伪也”。

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动力来源问题上,孟子和荀子的观点也是存在显著差异的。孟子认为“良知、良能”是个体发展的动力来源。

即人的发展动力来自于内部的善性,属于内发论的观点;荀子则认为后天的人为作用是个体发展的动力来源,即人的发展动力来自于外部的教育,属于外铄论的观点。

在词源这一问题上,孟子和荀子分别是“教育”和“道德”一词的提出者。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一书中提出了君子之三乐。

其中第三乐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教育”一词的首次提出;荀子在《劝学》中提出“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这是“道德”一词的首次提出。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