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清朝历史上咸丰帝感慨地说做一个皇帝就算是勤政也不容易
展开全部
据第一卷《南亭记》记载,咸丰和父亲道光一样节俭。有一次,书房的门坏了,内政部要求换新门。咸丰不批,说修好了可以再用。后来,门修好后,内务部的人给殷飞报销了5200元。咸丰勃然大怒,下令审问相关人员。下面的人见咸丰认真了,连忙说数错了,是52,就这么定了。
还有一次,咸丰买了一条新的杭厦裤。因为他不小心烧了一个蚕豆瓣大小的洞,两个太监都说丢了。咸丰为此多次表示遗憾,并说:“物力虽难,放弃可惜。尽量弥补。”后来咸丰才知道,下面的人居然报销了几百两银子。咸丰听了,叹道:“做皇帝,勤政不容易,何况奢靡?”勤劳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皇帝想为他的臣民树立一个榜样。这也是好事,但好事最终变成了坏事;本来想省点钱,但是下面的人管,大大增加了成本。这不是一种讽刺。
据《南亭笔记》记载,阎敬铭任兵部尚书时,看到内务府承办了100箱,每箱62两银子。阎敬铭大吃一惊,便奏慈禧太后说:“外面只能买六两盒。你可以想象内务处的缺点。”慈禧太后摇摇头说:“恐怕不便宜。”知道阎敬铭办公室的人在作弊,他坚持认为这是代价。慈禧太后也是个抠门的人,就说:“既然如此,你就尽量半个月给我买一百吧。”
第二天,阎敬铭带着钱去了市场,却发现手提箱商店已经关门了。惊讶之余,阎敬铭敲开了一家手提箱商店,问老板发生了什么事。老板说:“昨天我老公下令半个月不准交易。如有违反,货必破。以后不要再开店了。”无奈之下,阎敬铭只好寄信到天津把它买下来,然后寄到北京。不想半个月过去,事情没了眉目,原来信使的亲戚被内政部用1200银子收买了,而人和信件早已逃之夭夭,阎敬铭只能呼救。
历史上很多时候,皇帝不坏,只是身边的人太坏;上面的政策很好,但是下面的执行很混乱,很难找回习惯。俗话说“歪和尚念经”,再好的经在歪和尚面前也会歪,歪和尚总是有各种借口推卸责任。归根结底还是利益关系在起作用。有的人认为上述政策损害了自身利益,于是故意歪曲甚至歪曲维护自身利益的初衷;更有甚者,有的人就是伪造名字,把政策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这样,再好的上面的政策,最后也成了一小部分人玩忽职守谋取私利的私人工具。有临场的政策,也有临场的对策。如何跳出这个怪圈,是现实中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