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歌曲是什么?
1个回答
2023-04-28
展开全部
原文: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赏析:
1、作者介绍:
李叔同(1880—1942),学堂乐歌作者,音乐、美术教育家,早期话剧(新剧)活动家。原名文涛,又名岸,字惜霜,号叔同,别署甚多。祖籍浙江平湖。
1918年到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1942年病逝于福建泉州开元寺。其代表作还有《送别》、《西湖》、《春景》等。所作乐歌后来大部收入丰子恺所编《李叔同歌曲集》。
2、《送别》赏析:
第一段全部是写景,“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两句周而复始,与回环往复的旋律相配合,加深了魂牵梦绕的离情别意。曲调婉转流利,幽扬入妙。
第二段里时空的交错,以现在时“今宵别梦寒”来总括全篇。
第三段中“一切景语皆情语”,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都是离人眼中所看到的景物,景物依旧,人在别时,听起来就备感凄凉。
这首歌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歌词通篇用白描手法,紧扣主题,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奈。它的审美效应,就在“酒尽梦寒”的无言中回荡不已。李叔同的作品充满了哲人的智慧、忧思和悲悯,充满了对生命的思索。
扩展资料
《送别》创作背景: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送别
217
评论(4)
分享
举报
Wytrqfds
2018-10-16 · TA获得超过2.6万个赞
关注
原文--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赏析--
第一节,作者白描了“长亭”“古道”“芳草”三个意象。长亭外的古道边,一片碧绿的芳草,绵延至远方——俨然送别的背景。在中国古代,道路边每隔一段里程,会设一亭驿,供路人避雨、休憩。
久而久之,长亭成了友人、亲人间的送别之地。长亭送别,路向远方,芳草天涯——空旷、辽远的意境,勾勒出淡淡的感伤之离情别绪。
第二节,亦是白描手法,“风”“柳”“笛声”“夕阳”“山”勾勒出了傍晚之时的景致。晚风吹动着杨柳,仿佛在催促着临行之人;“柳”字谐音“留”,蕴藉着深沉的不舍之情意。晚风也吹送着笛声,笛声于是稀稀落落地传来。我们不禁会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那首《春夜洛城闻笛》,笛声呜咽,相思之声,在夜空中回荡。
到了第三节,作者由景生情,旧时知己各自天涯已难寻的感慨油然而生。毋需赘言,淡淡感伤,已溢于言表。由此,我们得以明了作者几许凄凉的心境。
第四节,作者把自己的这种情愫推向了极致。如何消解这离别之愁绪,作者寄兴于酒,把酒言欢……然而,愁绪终究无从消解。作者于是想到,今夜的睡梦中,也会感到丝丝寒意。至此,在时空的交错中,作者以“酒后梦寒”总括全篇。
纵观整首《送别》,延续了婉约一派之风,柔美婉转,清新淡雅,情意真切。句子的长短参差、押韵上口,使得《送别》诗意缭绕,促人回味。细细感知、回味之余,我们会发觉,《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延续了古典送别诗的一贯形式与格调。而《送别》的出现,以及风靡至今,也多少得益于此种悠远的古典情怀吧。
注释--
饮君酒:劝君饮酒。饮,使······喝。何所之:去哪里。之,往。归卧:隐居。南山:终南山,即秦岭,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陲:边缘。但,只。
扩展资料
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全诗六句,仅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自己骑马并辔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人。下马之处也就是饯饮之地,大概在进入终南山的山口。这样就把题旨点足。以下五句,是同友人的问答对话。
第二句设问,问友人向哪里去,以设问自然地引出下面的答话,并过渡到归隐,表露出对友人的关切。三、四句是友人的回答。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杜甫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不得意”三字,指出了友人归隐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郁抑不平。至于友人不得意的内容,当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业上的怀才不遇。诗人没有明确写出,也不必写出,留以想象空间。五、六句,是他在得知友人“不得意”后,对友人的劝慰。
他劝友人只管到山中去,不必再为尘世间得意失意的事情苦恼,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是无穷无尽的。这里明说山中白云无尽,而尘世的功名利禄的“有尽”,无常,已含蕴其中。这两句意蕴非常复杂、丰富,诗的韵味很浓。
句中有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安慰,也有自己对现实的愤懑,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也有对隐居山林的向往。似乎是旷达超脱,又带着点无可奈何的情绪。从全篇看,诗人以问答的方式,既使送者和行人双方的思想感情得以交流,又能省略不少交代性的文字,还使得诗意空灵跳脱,语调亲切。
王维这首《送别》,用了禅法入诗,富于禅家的机锋。禅宗师弟子间斗机锋,常常不说话,而做出一些奇怪的动作,以求“心心相印”。即使要传达禅意,也往往是妙喻取譬,将深邃意蕴藏在自然物象之中,让弟子自己去参悟。
王维在诗歌创作中吸收了这种通过直觉、暗示、比喻、象征来寄寓深层意蕴的方法。他在这首诗中,就将自己内心世界的复杂感受凝缩融汇在“白云无尽时”这一幅自然画面之中,从而达到了“拈花一笑,不言而喻”,寻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赏析:
1、作者介绍:
李叔同(1880—1942),学堂乐歌作者,音乐、美术教育家,早期话剧(新剧)活动家。原名文涛,又名岸,字惜霜,号叔同,别署甚多。祖籍浙江平湖。
1918年到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1942年病逝于福建泉州开元寺。其代表作还有《送别》、《西湖》、《春景》等。所作乐歌后来大部收入丰子恺所编《李叔同歌曲集》。
2、《送别》赏析:
第一段全部是写景,“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两句周而复始,与回环往复的旋律相配合,加深了魂牵梦绕的离情别意。曲调婉转流利,幽扬入妙。
第二段里时空的交错,以现在时“今宵别梦寒”来总括全篇。
第三段中“一切景语皆情语”,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都是离人眼中所看到的景物,景物依旧,人在别时,听起来就备感凄凉。
这首歌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歌词通篇用白描手法,紧扣主题,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奈。它的审美效应,就在“酒尽梦寒”的无言中回荡不已。李叔同的作品充满了哲人的智慧、忧思和悲悯,充满了对生命的思索。
扩展资料
《送别》创作背景: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送别
217
评论(4)
分享
举报
Wytrqfds
2018-10-16 · TA获得超过2.6万个赞
关注
原文--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赏析--
第一节,作者白描了“长亭”“古道”“芳草”三个意象。长亭外的古道边,一片碧绿的芳草,绵延至远方——俨然送别的背景。在中国古代,道路边每隔一段里程,会设一亭驿,供路人避雨、休憩。
久而久之,长亭成了友人、亲人间的送别之地。长亭送别,路向远方,芳草天涯——空旷、辽远的意境,勾勒出淡淡的感伤之离情别绪。
第二节,亦是白描手法,“风”“柳”“笛声”“夕阳”“山”勾勒出了傍晚之时的景致。晚风吹动着杨柳,仿佛在催促着临行之人;“柳”字谐音“留”,蕴藉着深沉的不舍之情意。晚风也吹送着笛声,笛声于是稀稀落落地传来。我们不禁会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那首《春夜洛城闻笛》,笛声呜咽,相思之声,在夜空中回荡。
到了第三节,作者由景生情,旧时知己各自天涯已难寻的感慨油然而生。毋需赘言,淡淡感伤,已溢于言表。由此,我们得以明了作者几许凄凉的心境。
第四节,作者把自己的这种情愫推向了极致。如何消解这离别之愁绪,作者寄兴于酒,把酒言欢……然而,愁绪终究无从消解。作者于是想到,今夜的睡梦中,也会感到丝丝寒意。至此,在时空的交错中,作者以“酒后梦寒”总括全篇。
纵观整首《送别》,延续了婉约一派之风,柔美婉转,清新淡雅,情意真切。句子的长短参差、押韵上口,使得《送别》诗意缭绕,促人回味。细细感知、回味之余,我们会发觉,《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延续了古典送别诗的一贯形式与格调。而《送别》的出现,以及风靡至今,也多少得益于此种悠远的古典情怀吧。
注释--
饮君酒:劝君饮酒。饮,使······喝。何所之:去哪里。之,往。归卧:隐居。南山:终南山,即秦岭,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陲:边缘。但,只。
扩展资料
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全诗六句,仅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自己骑马并辔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人。下马之处也就是饯饮之地,大概在进入终南山的山口。这样就把题旨点足。以下五句,是同友人的问答对话。
第二句设问,问友人向哪里去,以设问自然地引出下面的答话,并过渡到归隐,表露出对友人的关切。三、四句是友人的回答。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杜甫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不得意”三字,指出了友人归隐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郁抑不平。至于友人不得意的内容,当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业上的怀才不遇。诗人没有明确写出,也不必写出,留以想象空间。五、六句,是他在得知友人“不得意”后,对友人的劝慰。
他劝友人只管到山中去,不必再为尘世间得意失意的事情苦恼,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是无穷无尽的。这里明说山中白云无尽,而尘世的功名利禄的“有尽”,无常,已含蕴其中。这两句意蕴非常复杂、丰富,诗的韵味很浓。
句中有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安慰,也有自己对现实的愤懑,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也有对隐居山林的向往。似乎是旷达超脱,又带着点无可奈何的情绪。从全篇看,诗人以问答的方式,既使送者和行人双方的思想感情得以交流,又能省略不少交代性的文字,还使得诗意空灵跳脱,语调亲切。
王维这首《送别》,用了禅法入诗,富于禅家的机锋。禅宗师弟子间斗机锋,常常不说话,而做出一些奇怪的动作,以求“心心相印”。即使要传达禅意,也往往是妙喻取譬,将深邃意蕴藏在自然物象之中,让弟子自己去参悟。
王维在诗歌创作中吸收了这种通过直觉、暗示、比喻、象征来寄寓深层意蕴的方法。他在这首诗中,就将自己内心世界的复杂感受凝缩融汇在“白云无尽时”这一幅自然画面之中,从而达到了“拈花一笑,不言而喻”,寻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