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号巡洋舰
大和号巡洋舰
世界各国海军舰艇命名,为了纪念重要人物、事件、地理名称等,都有反复使用的习惯,以便于传承下去,如二十世纪初英国有一艘无敌号战列巡洋舰,到七十年代无敌号又命名了轻型航母。一战前德国建造了沙恩霍斯特号装甲巡洋舰,三十年代这个舰名重新授予新建的战列巡洋舰。而大和这个舰字,在旧日本海军也用过两次。
最出名的是二战期间的大和号,这艘当时吨位最大的战列舰,各种影视作品、史料介绍挺多,就不多讲了,本文聊一聊第一代大和号的故事。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经过明治维新十多年的发展,日本军工业有了一定的技术储备,虽然大型战舰还要从国外订购,但是轻型舰艇还是能够建造。1882年12月,葛城级巡洋舰首舰葛城号在日本横须贺船厂开工,本级舰共有三艘,2号舰大和号于1883年11月23日在神户小野浜造船所动工,1885年5月1日下水。
1887年11月16日,大和号巡洋舰建成,与其它两艘葛城级一样,该舰也是采用龙骨、框架等承重部件使用钢铁,船壳、舱室等使用木料的铁胁木壳结构。大和号排水量1476吨,编制231人,舰长62.80米,宽10.70米,吃水4.61米;主机功率1620马力,单轴推进,最高航速13节,标准载煤量145吨;大和号武备也挺强,包括2门克虏伯170毫米主炮,5门120毫米克虏伯副炮,1门75毫米克虏伯舰炮,近防炮为4门25毫米4管诺典菲尔德机关炮,2具380毫米鱼雷发射管。
直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日本的舰艇建造技术其实很一般,像大和号这样的轻型巡洋舰还是木头壳舰体,因此在甲午战争最初的丰岛、大东沟海战中没让葛城级巡洋舰上前线,只是在本土执行警戒任务。到日本联合舰队完全掌握了制海权后,大和号这些二线舰艇才开始参与战事。1895年1月底,大和号与其它两艘葛城级巡洋舰跟随联合舰队主力,以及一些鱼雷艇参与了围攻北洋水师的行动。
日军舰队还是以主力铁甲舰和鱼雷艇冲锋在前,因此松岛、桥立、千代田、浪速和扶桑等舰受伤,另外还损失了5艘鱼雷艇,大和号执行的任务以围困为主,所以没有损伤。1898年3月21日,大和号巡洋舰被列为三等海防舰,日俄战争时主要在后方从事护送警戒任务。1912年9月28日,大和号又改为二等海防舰,直到1922年4月1日被列为测量船,舰名改为大和碓,主要从事日本近海的水文测量工作。1935年4月大和碓号成为杂役船,后来该船移交给司法省,作为少年刑务所的系泊船停泊于浦贺港内。
1945年9月18日,大和碓号向横滨航行途中在日本濑户内海遭遇台风,因为舰龄已经超过五十年,经不起风浪而沉没。二代大和号战列舰已经在4月7日被美军击沉,一代大和号却苟延残喘比它多活了几个月,1950年,大和碓号被打捞起来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