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将军用的“枪”是用什么做成的?
古代将军用的“枪”是用什么做成的?
长枪在手万夫莫敌
三国中写道赵云单枪匹马入曹营,救走阿斗。赵云就如此厉害嘛?赵云的厉害不仅是自身优秀,也得益于一把相辅相成的武器——亮银枪。
传闻说,赵云的亮银枪是祖传的,是赵云哥哥临死前传给他的。这让本就天资聪颖,武艺出众的赵云,如虎添翼。得到祖传枪后赵云,百战百胜,万夫莫敌,被称作“常胜将军”。
不过,这把枪怎么就这么厉害?厉害的不仅仅是赵云的亮银枪,项羽的霸王枪,岳飞的岳家枪等都十分厉害。其实,枪这种武器,本就比其他武器厉害。“一寸长,一寸强”,在战场上武器越长,对自己越有利。
而枪是除了弓箭射程最远的冷武器,在战场上是杀伤力最大的长兵器,非常适合在马背上作战的将军们。因枪的杀伤力极高,故有“三剑不如一刀三刀不如一枪”的说法。
枪头与其他兵器相比较大,导致造成伤口是创口较大的贯通伤,极易伤至内脏,致命性远强于刀剑砍伤。在古代士兵行兵打仗时,都会穿有盔甲,这时长枪总是能取得非常巨大的优势。
因为它兼具了一寸长一寸强的特性,却又不失灵活。锋利的枪头甚至连盔甲、盾牌都能击破,杀人更是不在话下。除去直捅的贯穿伤,枪劈和砍的威力也极大。利用惯性大,劈和砍也是招招致死。
百兵的克星
与剑和刀等普通兵器比,枪的攻击范围更远。试想一下,在离敌人几米远时,你就已经将武器置于敌人眼前,不动手就能给敌人造成巨大的压力,动了手,在敌人还未近身时,就已将敌人“解决”掉了。
这样一把能刺,能劈,能砍,攻击距离远又富于变化的枪,让其他兵器防不胜防,仿佛枪生来就是其他武器的克星般。无孔不入,无处不入,各器难敌的枪因此被古人认为是其他兵器的统领,后被称为“百兵之王”故也有“未见真枪,沉迷诸器,一见真枪,诸器儿戏”的说法。
那么,如此厉害的枪是怎么发明而来的呢?会使用武器,是人类进化的标志,而人类最先使用的工具就是棍,随着人类的发展,思维的进步,为了方便,人们将棍削尖使用。
后来随着武器发展,过于笨重的矛,不利于战场厮杀,渐渐发展成了枪。枪与矛相比要小得多,轻便、锋利许多。
从此枪站上了武器顶端,成了统治者们开疆辟土、保家卫国首选武器。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枪坚定地存在着,不像锤、挝、钺等逐渐被淘汰。一把枪可以分为枪头和枪杆两部分。好的枪头才能锋利,杀敌人于无形;好的枪杆才能在双方较量时,才能坚韧,不易碎
随着冷兵器发展,兵器们的克星越来越完善,人们开始在枪头上挂红缨。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杀敌。当枪头刺中敌人身体时,红缨也会随着枪头进入敌人身体。
当枪拔出时红缨也会拔出,让敌人再次受伤,同时,敌人溅出的血,也不会飞溅出。
积竹木柲
枪头是金属做的,是无可置疑的,随着古人提取金属的技术逐渐成熟,枪头也从青铜过渡为更为锋利的铁器。
可枪杆是用什么做的?木头还是铁?古代人们的制造条件太差,做出来的铁棍虽然坚硬,但是很容易折。他们是无法做出有韧性的金属棍,而枪杆既要轻便,又要有一定的韧性。而且没有弹性,一劈就断的枪怎么可能在战场上使用。
就算做出了弹性好而又轻便的金属棍,可是普通的长枪都是3、4米长,用金属做枪杆,实在是太重了。
不是人人都像项羽般天生神力,可以拿起八十一斤的霸王枪,一般人拿着都费劲,更别说上战场厮杀了。于是质地较软,易打磨雕刻的木材就变成了制作枪杆的首要选择。可是,轻便、坚韧的木材哪是那么容易找到的啊。
于是聪明的古人就发明了一种叫“积竹木柲”的工艺,就是将选好的木杆外贴上竹片,用细绳或铜丝将木杆与竹片绑在一起。一根“内木外竹”轻巧、柔韧的枪身就做好了。舞过长枪的人都知道,一根合格枪杆有多重要。不仅可以上阵杀敌,还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使用者。这样的工艺保证了枪杆不易弯曲,又保证枪杆的柔韧性,轻巧,利于作战。
将军的标配
这样韧性好又轻便的枪杆,再加上锋利枪头,让枪变成了纵横沙场的兵器。如此好用的兵器,为什么一般人不用呢?
首先,制作枪身的木材大多为牛筋木,这种木材价格较为珍贵,且枪身的制作工艺又复杂,导致一般人根本用不起。而少部分制作枪身的材料是柘木,与柘木比起来,牛筋木就显得平平无奇了。
柘木的效果比牛筋木还要好,用柘木制作的枪杆在遇到强大的阻力时能迅速回弹,瞬间回位,也不容易破坏,是制作枪杆最好用的木材。
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习武者们都会首选柘木作为枪杆。只可惜,柘木更为珍贵。寻常人根本用不起。
再者,月棍年长练得枪,由此可见要想将枪练得好,并非一朝一夕可速成的。因为枪杀伤力过强又过于灵活,一般人很难练得好。而且枪身较长,对使用者的力量要求也极大。所以寻常人根本发挥不了枪的优势。
故此,寻常人根本用不起枪,用得起的人,也发挥不了枪的巨大优势。随着时间流逝,不适合的东西总在进化,或是在消失。如今热兵器的兴起,古代的枪也适应不了当今社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