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战争:枣宜会战
中国历史战争:枣宜会战
日军为隐蔽其战役企图、造成中国方面的错觉,于4月下旬在九江附近进行“扫荡”作战,并以海军向鄱阳湖、洞庭湖实施佯攻,以航空兵对湘、赣两省要点进行轰炸,作出要在第九战区有所动作的姿态,以转移中国方面的注意力。待其主力部队集结完毕后,按照预定计划,采取两翼迂回、中间突破的战法,于1940年5月初发起了进攻。
中国方面在查明日军行动和兵力后,对日军态势调整部署。但各路日军突破第五战区第一线阵地后进展迅速,以每天30至40公里的速度向前突进。5月8日,日军占领枣阳,五战区在日军四周集中了二十三个师的兵力,准备强行决战。此时,第三十一集团军的六个师在北,于南阳地区急速南下,第三十三集团军的五个师在南,四十五军及九十四军尾追日军的五个师在东南,几乎已包围日军。一场激战就此展开。
五月十二日,全面激战爆发,日军以两个师团猛击我三十三集团军的五个师,我军立陷苦战,由于中国军队保密意识不强,军事委员会与第五战区间往来电报均为日军截获;日军还从张自忠向蒋介石报告有关所率5个师行动的电报中了解到第33集团军的具体位置。此时日军进攻部队已达5000余人,集中炮火和兵力,向守军的最后阵地发起总攻,并有20多架飞机助战。
第74师与特务营弹尽力孤,伤亡殆尽。张自忠胸部又负重伤,壮烈殉国。南线包围圈已被突破,日军随即调整兵力,向枣阳集中。
自十六日至十八日,日军第三师团边打边退,日军第三师团的后退拉近了南北两股日军的距离,使之加速会师,我军不疑有诈,穷追至枣阳一线,日军第13、第39师团在宜城东北地区反扑得逞后再度乘机北上,与集结在枣阳地区的第3师团会合,见状至此,五战区急忙下令各军撤退。
日军第11军在汉水(襄河)以东作战中损失严重,停止追击后,迅速收缩部队,至枣阳附近进行休整,但并未立即撤回原防,而向汉水西岸炮轰一个半小时,然后从宜城以北的王集强渡汉水。9日,日军第3、第39师团从东北面,第13师团从南面围攻当阳。激战一天,守军被击退。10日,日军向宜昌发起进攻。守军兵力单薄,不敌日军的猛烈攻势,撤往附近山区。
日军占领宜昌4天以后受命又陆续撤出。第13师团排在最后,于6月17日凌晨1时开始回撤,当天上午7时撤到宜昌以东约10公里的土门垭。中国军队则乘日军撤退时,沿途予以反击。第18军尾追第13师团,于17日晨收复宜昌。
7月1日,日军大本营为弥补第11军扩大占领区后兵力之不足,将驻在黑龙江省佳木斯的第4师团从关东军序列中调出,列入第11军,并于7月13日下达了长期确保宜昌的命令。
第11军命令第13师团占领宜昌,第4师团驻防安陆,独立混成第18旅团担任当阳东西一带警戒,其余部队均返回原防地。此后,双方军队形成对峙。国民政府为拱卫重庆、屏障四川,重设第六战区。枣宜会战就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