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历史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朝鲜民族的主源,或者说朝鲜半岛最早的居民是韩和秽。他们的先人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居住在朝鲜半岛。韩种族属于南方蒙古人种,居住朝鲜半岛的南部。秽种族属于北方蒙古人种,居住在朝鲜半岛的北部。韩、秽两种族早就人口众多,并创造了灿烂文化。
七十万年前: 朝鲜半岛开始有人类定居。根据传说前2333年,天神桓雄和“熊女”(本意是熊变成的女子,可能是以熊为图腾的部落女子)所生后代檀君王俭於今日的平壤建立王俭城,创立古“朝鲜国”,意思就是“宁静晨曦之国”。檀君统治朝鲜1500年之后退位成为山神。此传说记载於《三国遗事》
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朝鲜最早是西周灭商之后,商朝遗臣箕子到朝鲜半岛与当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国”。公元前3世纪末,朝鲜在史籍上第一次出现。在中国汉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著作《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的兄弟箕子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到了朝鲜半岛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并得到周朝的承认而成为诸侯。史称“箕子朝鲜”。
根据韩国人的历史书《三国遗事》所载,檀君的后人在箕子来到朝鲜之后,带著人民南迁,以免和箕子带来的人做成冲突。这些人后来成为了三韩的始祖。
箕子朝鲜在朝鲜半岛统治了近一千年。根据《太原鲜于氏世谱》,朝鲜的鲜于氏源自箕子朝鲜的后人。而他们从箕子开始,一共经历了41代君主,直到公元前1世纪才被燕人卫满取代。其后代箕准逃至南方,与三韩合流。据说三韩中的「辰韩」便是箕子后代。
高丽,朝鲜时期,由於儒学兴盛的关系,箕子朝鲜是受到极大的推崇与赞赏。朝鲜人时常以「箕圣」来称呼箕子,而称自己的国家叫「箕圣国」。
目前没能够考古学的考证,在朝鲜、韩国历史学界上不承认箕子王朝的存在
根据史记,燕国的将军卫满率移民进入朝鲜,并成为箕子朝鲜的宫相。于公元前194年在平壤一带建立卫氏政权,推翻了箕子朝鲜的政权。这是朝鲜历史上第二个王朝,称“卫氏朝鲜”。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功灭卫氏朝鲜,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立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史称“汉四郡”。
公元前82年,因为古朝鲜人和当地部族的抵抗,废止临屯和真番的两郡。公元前75年玄菟郡迁移到辽东。乐浪郡,在朝鲜半岛北部迁移很多次,王莽政权的新朝时乐浪独立,在公元30年东汉(后汉)朝廷收复乐浪郡。 在东汉末年,辽东的公孙氏(《三国演义》中有公孙渊)分乐浪郡南部设带方郡, 在朝鲜半岛南部的土著的韩人建立以辰韩、马韩和弁韩为中心的辰国,同时存在伽倻等小国,并且接受南迁的古朝鲜人,包括了卫氏朝鲜的遗民及其他部族的加入。
由于汉朝解体,进入三国及后来的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的大战乱,虽然西晋,十六国时期的鲜卑慕容氏的前燕都曾控制过原来汉朝在朝鲜北部的领地,但最终还是因为集中注意力在中原的争夺而逐渐丧失了对该地区的控制力,于是,在中国东北南部形成了高句丽王国,并逐渐强大,最强盛时曾控制中国辽东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的原”汉四郡“地区;与此同时前1世纪中叶,辰国也开始解体。其旧领内出现的新罗、百济开始日渐强盛,公元4世纪,朝鲜形成 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史称“朝鲜前三国时期” 在公元前后(《三国史记》记载在公元前一世纪中),朝鲜半岛上出现了三大政权:新罗(前57年-935年)、高句丽(前37年-668年)、百济(前18年-660年)。在半岛南端还有伽倻等政权。各国互相攻伐,同时也出现了朝鲜半岛历史上的一个比较繁荣的时期。 百济是由马韩部落-{}-发展起来的,新罗是辰韩中一个小部落形成的。百济依靠向中国南朝各代朝廷遣使朝贡的方式,从中国吸收文化并向日本传播。
在日本方面,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位于朝鲜半岛南端弁韩(今庆尚南道)地区的伽倻等政权是当时日本大和朝廷在朝鲜半岛的殖民地“任那日本府”。半岛三国中的百济为抵御高句丽和新罗的侵攻而接近日本,想借由日本牵制两国。日本则企图利用此一形势在朝鲜半岛建立自己的势力。由此导致了四世纪时大和朝廷出兵新罗,占领弁韩,设置日本府进行统治。512年,百济遣使要求大和朝廷割让任那四县以补偿被高句丽占领的北部领土。当时的大和朝廷因无力继续统治朝鲜南部地区,不得不答应百济的要求。562年,任那日本府被新罗所灭。 而在朝鲜和韩国方面,很多学者否认当时在朝鲜半岛存在日本殖民地任那。相反的,他们认为在日本列岛上存在着许多被百济,伽倻和新罗统治的小国,在半岛各国相互争雄之时也曾竞相利用其在日本列岛各属国的力量。
在日本,根据“高天原神话”(记纪神话),有过倭国统治任那的见解。从1960年代开始,在韩国朝鲜再验证记纪神话上的有关任那日本府的记述,结果否认记纪神话的可靠性,从1970年代开始日本历史学界也得到大概同样的结论。某一年的微软百科全书即因为此一问题而招致部分韩国学者的抗议。同样的三国关于高句丽“好太王碑”碑文的解读也存在很多争论,甚至有朝鲜学者指好太王碑碑文曾遭旧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篡改。
新罗则以向唐朝称臣的条件与新兴的唐朝结盟,高宗在位时,唐朝大军于公元660年联合新罗功灭百济,又于668年借道新罗和百济故地.在和新罗南北夹击并下消灭高句丽,并由大将薛仁贵在高句丽与百济旧地建立安东都护府。由於出现反抗以及当时唐朝还要防御突厥的威胁,676年唐军从百济故地撤退并将该地转交新罗,新罗最终得以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定都庆州,效仿唐朝的国家制度进行统治。
9世纪,各地农民起义,900年部队将领甄萱称王,建后百济国,定都光州;903年起义僧侣金弓裔称王,于新罗北及西北建泰封国(先号摩震国),定都铁原,918年王建建立高丽王朝,此后定国号“高丽”;和原新罗并称为“朝鲜后三国时期”。新罗935年亡于高丽,新罗时代结束。在韩国、朝鲜和日本的历史学家把渤海国历史也纳入朝鲜史范畴,故他们也将此时代称为南北国时代。但中国大陆很多历史学家都反对,因为他们认为渤海国只是(今日)中国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
918年,后高句丽的弓裔王的部将王建被部将拥立为王,迁都至自己的家乡开城(松岳),改国号为“高丽”。935年灭新罗,936年灭后百济,建立高丽王朝。993年被辽国击败,被迫断绝和宋朝关系,向辽国称臣,1127年被迫臣服金国。在抵御契丹和女真期间,军人势力大增,1170年和1173年,以武将郑仲夫为首,发生两次政变,政变军人废立国王,大杀贵族文官,最终建立了武将崔忠献挟持国王的“都房”政权。
1231年蒙古军进攻高丽,1258年崔氏政权跨台,国王投降蒙古。不服投降蒙古的三别沙发动抗蒙古战争,1273年蒙古占领济州岛,结束抗蒙古战争。
1280年元朝为了进攻日本在朝鲜半岛设置征东行省,在高丽首都派遣“达鲁花赤”控制高丽国政,高丽国王只能住在江华岛上。1281年随着进攻日本失败曾一度解散征东行省,1287年复设征东行省,并以高丽王兼任征东行省达鲁花赤,成为元朝的藩属国,直到1356年恭愍王回复时高丽朝廷才重新掌握统治权。
1368年明朝推翻元朝,1370年高丽朝贡明朝,1387年朱元璋要进攻原东北元朝属地,但是高丽国内仍然支持蒙古残余势力,但朝内一直都有争论是否应该归顺明朝。
Image:Taejo of Joseon.jpg
朝鲜太祖像1388年高丽国王派都统使李成桂进攻辽东,李成桂则早已决心归附明朝,于是他从鸭绿江边回兵占领首都开城发动政变,1392年废黜国王自立,向明朝遣使称臣,遵照眀太祖朱元璋的旨意,改国号为朝鲜,取“朝日鲜明”之意,定都汉阳。此时代被日本称为“李氏朝鲜”,这个名称在多数的历史界一直沿用至今。对此朝鲜和韩国的学者认为应该称朝鲜时代,但此名称很易混淆,少被人接受。
1401年,从太宗开始明朝正式册封“朝鲜国王”。
1443年,世宗国王创立朝鲜语字母“训民正音”。
1469年完成的《经国大典》确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李氏朝鲜实行推崇儒学、排斥佛教的政策。
1591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率兵20万侵入朝鲜,一度占领平壤。中国明朝派军援朝,1598年日军被中朝联军击溃,朝鲜将领李舜臣和中国将领邓子龙互相支援,最后都壮烈牺牲。此段历史史称“壬辰倭乱”,现代中国称为“万历援朝战争”。
1618年明朝和后金作战,朝鲜派军援助明朝,1636年清军攻占朝鲜,国王投降,改向清朝朝贡,成为清朝的册封国。
1863年国王哲宗死后无嗣,由王族李昰应之子即位,史称高宗,李昰应为“大院君”摄政,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封建势力,对外闭关锁国,放火烧毁进入朝鲜抢劫的美国军舰,并多次击退美国军舰的进攻,击毁三艘美国军舰。
1873年 高宗成年亲政,大院君停止摄政,闵妃外戚集团掌权,日本军舰进入汉江口,迫使朝鲜签定不平等江华条约,1882年由于闵妃外戚闵谦镐克扣军饷,因而发生壬午兵变。兵变中起义士兵杀死日本公使馆官员,攻入王宫。闵妃化装宫女逃走,大院君重新掌政。在闵妃请求下,清朝派吴长庆率三千兵入朝鲜镇压兵变,囚禁大院君,闵妃外戚集团重新掌权。从此日本和清朝均在朝鲜驻军。
朝鲜贵族分化成要求改革的“开化派”和以闵妃为首的“守旧派”,1884年12月4日开化派和日本公使一起策划,依靠日本军队发动政变,杀死守旧派官员,宣布和清政府断绝关系。是为“甲申政变”,袁世凯统率的清军应守旧派要求,于6日开进王宫,击败日军,杀死开化派首领,部分开化派首领逃往日本,守旧派重新掌权。
1894年朝鲜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朝鲜朝廷无力镇压,而向清朝求援。于是,6月6日清朝援军在牙山登陆,而日本军队也以次为借口趁机于7月6日在仁川登陆,并发动壬午事变,占领汉阳,强迫朝鲜签定不平等的《济物浦条约》(济物浦即今天的仁川)。并且组织亲日派政府,镇压了农民起义。
1894年日本进攻驻朝鲜的清军,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
1895年4月,清朝战败,签定《中日马关条约》,承认朝鲜是自主之国,于是日本控制下的朝鲜朝廷宣布终止与清朝的册封关系。同年,日本暗杀了有反日倾向的明成皇后。
1896年高宗在俄国支持下称帝登极,成立大韩帝国,从此朝鲜改为韩国。1904年日俄战争后,俄国战败,朝鲜政权彻底被日本控制。
1905年乙巳保护条约。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
1906年日本在朝鲜设立日本派出的“统监”政权。
1907年日本强迫高宗退位由皇太子继位。
1909年日本第一任统监伊藤博文在哈尔滨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刺死。
日本于1910年8月迫使韩国政府同之签定《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半岛,设立朝鲜总督府,进行殖民统治。日本将韩国王室封为日本贵族,让高宗退位,拥立顺宗。
1919年3月1日,朝鲜半岛因日本禁止在学校内使用朝鲜民族语言<ref name="朝鲜语教育廃止">朝鲜语教育废止发表的年是1940年 。根据 亚细亚历史资料中心 Ref.B04011372700</ref>,展开大规模反抗活动。柳宽顺等青年学子在今日汉城钟路区的塔洞公园发表“三一独立宣言”,并把独立宣言传遍全国。这些独立活动引起国民的反抗,并冲击各地的日本警察机关,而引致日本警察的暴力镇压。史称“三一运动”。同年,朝鲜独立运动领导人先后在海参崴、上海、汉城成立临时政府。最后,三处临时政府并于上海“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临时政府获得中国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政府以及法国、波兰等国的承认。1939年上海沦陷后,临时政府几次迁移,最终于1940年9月迁至当时中国的战时陪都重庆。在中国政府帮助下,朝鲜复国运动人士在中国成立“韩国光复军”和“朝鲜义勇队”。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临时政府于12月9日向日本宣战。1942年5月15日,中国军事委员会决定将两支武装合并为韩国光复军,交由临时政府直接统辖。1945年11月23日,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迁回国内,光复军也于次年返国。
从1932年起,朝鲜共产党人金日成领导的游击队在中国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活动。金日成抗日部队曾在1937年占领朝鲜北部的普天堡镇,1941年被迫退出到苏联
1945年日本投降,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由苏联和美国军队接收。在美苏的各自支持下于1948年8月成立大韩民国,1948年9月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50年6月25日双方爆发朝鲜战争,北朝鲜军期初一路胜利,将南韩军压制到釜山一带,于是美国决心介入,派兵在仁川登陆,朝鲜军面临拦腰斩断之势,被迫撤退。并被美军一路压制到鸭绿江一带。这使得中国也被迫介入。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抗美援朝。经过反复的拉锯战以后,双方最终决定1953年7月27日以临时分界线(三八线)为界,中朝联军同美国主导下的联合国军签定停战协定,并由联合国指派永久中立国瑞士及瑞典驻军於共同警备区域,以监察两国在边境的军事行动。1958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半岛,而美国至今仍有军队驻扎在韩国。
七十万年前: 朝鲜半岛开始有人类定居。根据传说前2333年,天神桓雄和“熊女”(本意是熊变成的女子,可能是以熊为图腾的部落女子)所生后代檀君王俭於今日的平壤建立王俭城,创立古“朝鲜国”,意思就是“宁静晨曦之国”。檀君统治朝鲜1500年之后退位成为山神。此传说记载於《三国遗事》
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朝鲜最早是西周灭商之后,商朝遗臣箕子到朝鲜半岛与当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国”。公元前3世纪末,朝鲜在史籍上第一次出现。在中国汉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著作《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的兄弟箕子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到了朝鲜半岛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并得到周朝的承认而成为诸侯。史称“箕子朝鲜”。
根据韩国人的历史书《三国遗事》所载,檀君的后人在箕子来到朝鲜之后,带著人民南迁,以免和箕子带来的人做成冲突。这些人后来成为了三韩的始祖。
箕子朝鲜在朝鲜半岛统治了近一千年。根据《太原鲜于氏世谱》,朝鲜的鲜于氏源自箕子朝鲜的后人。而他们从箕子开始,一共经历了41代君主,直到公元前1世纪才被燕人卫满取代。其后代箕准逃至南方,与三韩合流。据说三韩中的「辰韩」便是箕子后代。
高丽,朝鲜时期,由於儒学兴盛的关系,箕子朝鲜是受到极大的推崇与赞赏。朝鲜人时常以「箕圣」来称呼箕子,而称自己的国家叫「箕圣国」。
目前没能够考古学的考证,在朝鲜、韩国历史学界上不承认箕子王朝的存在
根据史记,燕国的将军卫满率移民进入朝鲜,并成为箕子朝鲜的宫相。于公元前194年在平壤一带建立卫氏政权,推翻了箕子朝鲜的政权。这是朝鲜历史上第二个王朝,称“卫氏朝鲜”。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功灭卫氏朝鲜,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立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史称“汉四郡”。
公元前82年,因为古朝鲜人和当地部族的抵抗,废止临屯和真番的两郡。公元前75年玄菟郡迁移到辽东。乐浪郡,在朝鲜半岛北部迁移很多次,王莽政权的新朝时乐浪独立,在公元30年东汉(后汉)朝廷收复乐浪郡。 在东汉末年,辽东的公孙氏(《三国演义》中有公孙渊)分乐浪郡南部设带方郡, 在朝鲜半岛南部的土著的韩人建立以辰韩、马韩和弁韩为中心的辰国,同时存在伽倻等小国,并且接受南迁的古朝鲜人,包括了卫氏朝鲜的遗民及其他部族的加入。
由于汉朝解体,进入三国及后来的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的大战乱,虽然西晋,十六国时期的鲜卑慕容氏的前燕都曾控制过原来汉朝在朝鲜北部的领地,但最终还是因为集中注意力在中原的争夺而逐渐丧失了对该地区的控制力,于是,在中国东北南部形成了高句丽王国,并逐渐强大,最强盛时曾控制中国辽东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的原”汉四郡“地区;与此同时前1世纪中叶,辰国也开始解体。其旧领内出现的新罗、百济开始日渐强盛,公元4世纪,朝鲜形成 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史称“朝鲜前三国时期” 在公元前后(《三国史记》记载在公元前一世纪中),朝鲜半岛上出现了三大政权:新罗(前57年-935年)、高句丽(前37年-668年)、百济(前18年-660年)。在半岛南端还有伽倻等政权。各国互相攻伐,同时也出现了朝鲜半岛历史上的一个比较繁荣的时期。 百济是由马韩部落-{}-发展起来的,新罗是辰韩中一个小部落形成的。百济依靠向中国南朝各代朝廷遣使朝贡的方式,从中国吸收文化并向日本传播。
在日本方面,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位于朝鲜半岛南端弁韩(今庆尚南道)地区的伽倻等政权是当时日本大和朝廷在朝鲜半岛的殖民地“任那日本府”。半岛三国中的百济为抵御高句丽和新罗的侵攻而接近日本,想借由日本牵制两国。日本则企图利用此一形势在朝鲜半岛建立自己的势力。由此导致了四世纪时大和朝廷出兵新罗,占领弁韩,设置日本府进行统治。512年,百济遣使要求大和朝廷割让任那四县以补偿被高句丽占领的北部领土。当时的大和朝廷因无力继续统治朝鲜南部地区,不得不答应百济的要求。562年,任那日本府被新罗所灭。 而在朝鲜和韩国方面,很多学者否认当时在朝鲜半岛存在日本殖民地任那。相反的,他们认为在日本列岛上存在着许多被百济,伽倻和新罗统治的小国,在半岛各国相互争雄之时也曾竞相利用其在日本列岛各属国的力量。
在日本,根据“高天原神话”(记纪神话),有过倭国统治任那的见解。从1960年代开始,在韩国朝鲜再验证记纪神话上的有关任那日本府的记述,结果否认记纪神话的可靠性,从1970年代开始日本历史学界也得到大概同样的结论。某一年的微软百科全书即因为此一问题而招致部分韩国学者的抗议。同样的三国关于高句丽“好太王碑”碑文的解读也存在很多争论,甚至有朝鲜学者指好太王碑碑文曾遭旧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篡改。
新罗则以向唐朝称臣的条件与新兴的唐朝结盟,高宗在位时,唐朝大军于公元660年联合新罗功灭百济,又于668年借道新罗和百济故地.在和新罗南北夹击并下消灭高句丽,并由大将薛仁贵在高句丽与百济旧地建立安东都护府。由於出现反抗以及当时唐朝还要防御突厥的威胁,676年唐军从百济故地撤退并将该地转交新罗,新罗最终得以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定都庆州,效仿唐朝的国家制度进行统治。
9世纪,各地农民起义,900年部队将领甄萱称王,建后百济国,定都光州;903年起义僧侣金弓裔称王,于新罗北及西北建泰封国(先号摩震国),定都铁原,918年王建建立高丽王朝,此后定国号“高丽”;和原新罗并称为“朝鲜后三国时期”。新罗935年亡于高丽,新罗时代结束。在韩国、朝鲜和日本的历史学家把渤海国历史也纳入朝鲜史范畴,故他们也将此时代称为南北国时代。但中国大陆很多历史学家都反对,因为他们认为渤海国只是(今日)中国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
918年,后高句丽的弓裔王的部将王建被部将拥立为王,迁都至自己的家乡开城(松岳),改国号为“高丽”。935年灭新罗,936年灭后百济,建立高丽王朝。993年被辽国击败,被迫断绝和宋朝关系,向辽国称臣,1127年被迫臣服金国。在抵御契丹和女真期间,军人势力大增,1170年和1173年,以武将郑仲夫为首,发生两次政变,政变军人废立国王,大杀贵族文官,最终建立了武将崔忠献挟持国王的“都房”政权。
1231年蒙古军进攻高丽,1258年崔氏政权跨台,国王投降蒙古。不服投降蒙古的三别沙发动抗蒙古战争,1273年蒙古占领济州岛,结束抗蒙古战争。
1280年元朝为了进攻日本在朝鲜半岛设置征东行省,在高丽首都派遣“达鲁花赤”控制高丽国政,高丽国王只能住在江华岛上。1281年随着进攻日本失败曾一度解散征东行省,1287年复设征东行省,并以高丽王兼任征东行省达鲁花赤,成为元朝的藩属国,直到1356年恭愍王回复时高丽朝廷才重新掌握统治权。
1368年明朝推翻元朝,1370年高丽朝贡明朝,1387年朱元璋要进攻原东北元朝属地,但是高丽国内仍然支持蒙古残余势力,但朝内一直都有争论是否应该归顺明朝。
Image:Taejo of Joseon.jpg
朝鲜太祖像1388年高丽国王派都统使李成桂进攻辽东,李成桂则早已决心归附明朝,于是他从鸭绿江边回兵占领首都开城发动政变,1392年废黜国王自立,向明朝遣使称臣,遵照眀太祖朱元璋的旨意,改国号为朝鲜,取“朝日鲜明”之意,定都汉阳。此时代被日本称为“李氏朝鲜”,这个名称在多数的历史界一直沿用至今。对此朝鲜和韩国的学者认为应该称朝鲜时代,但此名称很易混淆,少被人接受。
1401年,从太宗开始明朝正式册封“朝鲜国王”。
1443年,世宗国王创立朝鲜语字母“训民正音”。
1469年完成的《经国大典》确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李氏朝鲜实行推崇儒学、排斥佛教的政策。
1591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率兵20万侵入朝鲜,一度占领平壤。中国明朝派军援朝,1598年日军被中朝联军击溃,朝鲜将领李舜臣和中国将领邓子龙互相支援,最后都壮烈牺牲。此段历史史称“壬辰倭乱”,现代中国称为“万历援朝战争”。
1618年明朝和后金作战,朝鲜派军援助明朝,1636年清军攻占朝鲜,国王投降,改向清朝朝贡,成为清朝的册封国。
1863年国王哲宗死后无嗣,由王族李昰应之子即位,史称高宗,李昰应为“大院君”摄政,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封建势力,对外闭关锁国,放火烧毁进入朝鲜抢劫的美国军舰,并多次击退美国军舰的进攻,击毁三艘美国军舰。
1873年 高宗成年亲政,大院君停止摄政,闵妃外戚集团掌权,日本军舰进入汉江口,迫使朝鲜签定不平等江华条约,1882年由于闵妃外戚闵谦镐克扣军饷,因而发生壬午兵变。兵变中起义士兵杀死日本公使馆官员,攻入王宫。闵妃化装宫女逃走,大院君重新掌政。在闵妃请求下,清朝派吴长庆率三千兵入朝鲜镇压兵变,囚禁大院君,闵妃外戚集团重新掌权。从此日本和清朝均在朝鲜驻军。
朝鲜贵族分化成要求改革的“开化派”和以闵妃为首的“守旧派”,1884年12月4日开化派和日本公使一起策划,依靠日本军队发动政变,杀死守旧派官员,宣布和清政府断绝关系。是为“甲申政变”,袁世凯统率的清军应守旧派要求,于6日开进王宫,击败日军,杀死开化派首领,部分开化派首领逃往日本,守旧派重新掌权。
1894年朝鲜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朝鲜朝廷无力镇压,而向清朝求援。于是,6月6日清朝援军在牙山登陆,而日本军队也以次为借口趁机于7月6日在仁川登陆,并发动壬午事变,占领汉阳,强迫朝鲜签定不平等的《济物浦条约》(济物浦即今天的仁川)。并且组织亲日派政府,镇压了农民起义。
1894年日本进攻驻朝鲜的清军,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
1895年4月,清朝战败,签定《中日马关条约》,承认朝鲜是自主之国,于是日本控制下的朝鲜朝廷宣布终止与清朝的册封关系。同年,日本暗杀了有反日倾向的明成皇后。
1896年高宗在俄国支持下称帝登极,成立大韩帝国,从此朝鲜改为韩国。1904年日俄战争后,俄国战败,朝鲜政权彻底被日本控制。
1905年乙巳保护条约。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
1906年日本在朝鲜设立日本派出的“统监”政权。
1907年日本强迫高宗退位由皇太子继位。
1909年日本第一任统监伊藤博文在哈尔滨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刺死。
日本于1910年8月迫使韩国政府同之签定《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半岛,设立朝鲜总督府,进行殖民统治。日本将韩国王室封为日本贵族,让高宗退位,拥立顺宗。
1919年3月1日,朝鲜半岛因日本禁止在学校内使用朝鲜民族语言<ref name="朝鲜语教育廃止">朝鲜语教育废止发表的年是1940年 。根据 亚细亚历史资料中心 Ref.B04011372700</ref>,展开大规模反抗活动。柳宽顺等青年学子在今日汉城钟路区的塔洞公园发表“三一独立宣言”,并把独立宣言传遍全国。这些独立活动引起国民的反抗,并冲击各地的日本警察机关,而引致日本警察的暴力镇压。史称“三一运动”。同年,朝鲜独立运动领导人先后在海参崴、上海、汉城成立临时政府。最后,三处临时政府并于上海“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临时政府获得中国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政府以及法国、波兰等国的承认。1939年上海沦陷后,临时政府几次迁移,最终于1940年9月迁至当时中国的战时陪都重庆。在中国政府帮助下,朝鲜复国运动人士在中国成立“韩国光复军”和“朝鲜义勇队”。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临时政府于12月9日向日本宣战。1942年5月15日,中国军事委员会决定将两支武装合并为韩国光复军,交由临时政府直接统辖。1945年11月23日,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迁回国内,光复军也于次年返国。
从1932年起,朝鲜共产党人金日成领导的游击队在中国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活动。金日成抗日部队曾在1937年占领朝鲜北部的普天堡镇,1941年被迫退出到苏联
1945年日本投降,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由苏联和美国军队接收。在美苏的各自支持下于1948年8月成立大韩民国,1948年9月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50年6月25日双方爆发朝鲜战争,北朝鲜军期初一路胜利,将南韩军压制到釜山一带,于是美国决心介入,派兵在仁川登陆,朝鲜军面临拦腰斩断之势,被迫撤退。并被美军一路压制到鸭绿江一带。这使得中国也被迫介入。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抗美援朝。经过反复的拉锯战以后,双方最终决定1953年7月27日以临时分界线(三八线)为界,中朝联军同美国主导下的联合国军签定停战协定,并由联合国指派永久中立国瑞士及瑞典驻军於共同警备区域,以监察两国在边境的军事行动。1958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半岛,而美国至今仍有军队驻扎在韩国。
展开全部
朝鲜半岛是我国的近邻,同我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我国同朝鲜半岛的联系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半岛的局势变化对于我国和东北亚地区,进而对整个亚太地区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朝鲜在历史上是中国的附属国,战国时朝鲜北部大多在燕国的管辖下,秦统一后,设置了辽东和辽西郡,原燕国人卫满流入朝鲜,聚集燕国亡人,后来自称为王,到汉朝,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汉灭卫氏朝鲜设置乐浪等四郡,在包括朝鲜半岛中部以北地区实行了和中原地区相同的统治方式。
,到南北朝时半岛相继出现一些部落政权,在《隋书》第八十一卷《东夷传》中记载了位于隋东部的高句丽、百济、新罗、靺鞨、琉球、倭奴等六国具体的情况。这里提到的高丽即为高句丽。国土范围从朝鲜半岛北部到中国大陆东北地区的南部。东夷传记载道:“自称为高句丽国……高祖授予汤‘大将军’之称,并未重新册封他为高丽王。”这里的高祖指的是隋文帝,汤即为当时的高句丽国王。总之,从此开始就把高句丽称为高丽。
高丽和隋之间的关系起初是友好的。但是,在汤王去逝之后,元王继承王位开始就发生了纠纷。先动手的是高丽一方,开皇十八年(公元五九八年),元王出动一万多骑兵越过国境,打败了掌管营州的隋朝将军韦冲。被激怒的文帝编成了三十万大军讨伐高丽,但这次军事行动受到了宰相(当时称仆射)高颎的反对,由于后勤补给供应不足,一度出现无法再战的窘况,但当进军到辽水(现在的辽河)一带,恰好这时元王害怕了,派来使臣来认罪,本来就知道士气不足的文帝正好藉机下台。从此以后两国友好亲善达十多年之久。
有关元王为什么要入侵隋的原因,《隋书》并没有记载。但依当时的情形推断来说,恐怕是以此展现实力。在隋之前,中国一直是处于南北分裂相互对抗的状态,隋统一全国后,强大的帝国对高丽国威胁很大,高丽怕用会对他们采取高压政策。出兵隋可能是想显示一下自己的实力,使自身在外交上处于有利地位。当然,也不排除高丽有侵占隋领土的欲望。
炀帝在大业三年(公元六○七年),巡视北方时访问了游牧民族王国——突厥,受到突厥国可汗启民的友好接待。从突厥王那里知道了高丽使者曾拜访过启民可汗,炀帝为此心中不安,虽然现下启民可汗对隋仍极友好,但如果高丽和突厥这两个兵力强大的国家一旦结成同盟,一起对抗隋,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炀帝为了安抚自身内心的慌乱,动员了一百多万名男女,大力整修万里长城,在工程还没完工的时候,新罗的使者来拜访炀帝,请求“讨伐高丽国”。朝鲜半岛的南半部有新罗和百济两个国家,他们因领土问题和高丽国长年战争不绝,这其实是一种很简单的互动,高丽国与隋相比是小国,受隋的压迫,但与新罗和百济比则是大国,又去欺压新罗和百济。 炀帝这时是怎么想的呢?“如果讨伐高丽的话,就能和百济和新罗结为盟友。”那么隋围攻高丽时,新罗、百济从其背后相助,则可实行大规模的夹击战。 南朝大臣中有赞同远征高丽的主战派,其中代表人物为黄门传郎裴矩。 “倘若突厥与高丽联合起来对付我们,中国北部边疆将永无安定之日。本来高丽就是汉朝时设置的乐浪郡,我们不如一日用兵,永绝后患。”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动员始于大业七年(611)。第一征612年正月兵出,七月败没,九月还东都。第二征613年三月发,六月杨玄感反于黎阳,帝班师。第三征614年二月兵出,七月帝至怀远(辽阳市),高句丽请降。十月还东都,隋朝开始民不聊生,导致了四处的农民起义。最终被唐取代。
公元668年,高句丽终于为唐朝统一。高句丽的辖境最初完全由唐朝安东都护府(治所最早在今平壤)管辖,几十年后有一部分辖境为我国历史上的另一个地方政权渤海占据,一部分划归了兴起于朝鲜半岛南部的新罗政权,一部分仍然由安东都护府管辖。高句丽族则绝大部分被唐朝迁徙到了内地,后与汉族融合,小部分融入周围各族之中,后其王族也绝嗣,立国7个世纪之久的高句丽最终消失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大唐灭亡高句丽、百济后,新罗亦渐衰。新罗末年,朝政腐败,土地兼并盛行,农民起义连绵不断。892年梁吉领导的江原道起义,规模较大。901年,新罗王族出身的弓裔篡夺起义军领导权称王,国号摩寰,后改泰封。918年,弓裔部将王建杀裔称王,定都开城(松岳),改国号高丽,建立高丽王朝(918—1392年)。936年,重新统一朝鲜半岛。王建在临死时亲授的《十训要》中,并未言自己是高句丽后裔,而是说自己出身平民,同时称“赖三韩山川阴佑”,统一了马韩、辰韩和弁韩“三韩”,其后代也多以拥有“三韩”自居。以常理分析,如果王建是高句丽后裔,出于统治的需要,定当会大肆宣传。也可反证王氏不是高句丽的后裔。
宋朝时面临北部的强敌辽,然后是金,接着是元,无力顾及朝鲜半岛,
朝鲜在历史上是中国的附属国,战国时朝鲜北部大多在燕国的管辖下,秦统一后,设置了辽东和辽西郡,原燕国人卫满流入朝鲜,聚集燕国亡人,后来自称为王,到汉朝,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汉灭卫氏朝鲜设置乐浪等四郡,在包括朝鲜半岛中部以北地区实行了和中原地区相同的统治方式。
,到南北朝时半岛相继出现一些部落政权,在《隋书》第八十一卷《东夷传》中记载了位于隋东部的高句丽、百济、新罗、靺鞨、琉球、倭奴等六国具体的情况。这里提到的高丽即为高句丽。国土范围从朝鲜半岛北部到中国大陆东北地区的南部。东夷传记载道:“自称为高句丽国……高祖授予汤‘大将军’之称,并未重新册封他为高丽王。”这里的高祖指的是隋文帝,汤即为当时的高句丽国王。总之,从此开始就把高句丽称为高丽。
高丽和隋之间的关系起初是友好的。但是,在汤王去逝之后,元王继承王位开始就发生了纠纷。先动手的是高丽一方,开皇十八年(公元五九八年),元王出动一万多骑兵越过国境,打败了掌管营州的隋朝将军韦冲。被激怒的文帝编成了三十万大军讨伐高丽,但这次军事行动受到了宰相(当时称仆射)高颎的反对,由于后勤补给供应不足,一度出现无法再战的窘况,但当进军到辽水(现在的辽河)一带,恰好这时元王害怕了,派来使臣来认罪,本来就知道士气不足的文帝正好藉机下台。从此以后两国友好亲善达十多年之久。
有关元王为什么要入侵隋的原因,《隋书》并没有记载。但依当时的情形推断来说,恐怕是以此展现实力。在隋之前,中国一直是处于南北分裂相互对抗的状态,隋统一全国后,强大的帝国对高丽国威胁很大,高丽怕用会对他们采取高压政策。出兵隋可能是想显示一下自己的实力,使自身在外交上处于有利地位。当然,也不排除高丽有侵占隋领土的欲望。
炀帝在大业三年(公元六○七年),巡视北方时访问了游牧民族王国——突厥,受到突厥国可汗启民的友好接待。从突厥王那里知道了高丽使者曾拜访过启民可汗,炀帝为此心中不安,虽然现下启民可汗对隋仍极友好,但如果高丽和突厥这两个兵力强大的国家一旦结成同盟,一起对抗隋,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炀帝为了安抚自身内心的慌乱,动员了一百多万名男女,大力整修万里长城,在工程还没完工的时候,新罗的使者来拜访炀帝,请求“讨伐高丽国”。朝鲜半岛的南半部有新罗和百济两个国家,他们因领土问题和高丽国长年战争不绝,这其实是一种很简单的互动,高丽国与隋相比是小国,受隋的压迫,但与新罗和百济比则是大国,又去欺压新罗和百济。 炀帝这时是怎么想的呢?“如果讨伐高丽的话,就能和百济和新罗结为盟友。”那么隋围攻高丽时,新罗、百济从其背后相助,则可实行大规模的夹击战。 南朝大臣中有赞同远征高丽的主战派,其中代表人物为黄门传郎裴矩。 “倘若突厥与高丽联合起来对付我们,中国北部边疆将永无安定之日。本来高丽就是汉朝时设置的乐浪郡,我们不如一日用兵,永绝后患。”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动员始于大业七年(611)。第一征612年正月兵出,七月败没,九月还东都。第二征613年三月发,六月杨玄感反于黎阳,帝班师。第三征614年二月兵出,七月帝至怀远(辽阳市),高句丽请降。十月还东都,隋朝开始民不聊生,导致了四处的农民起义。最终被唐取代。
公元668年,高句丽终于为唐朝统一。高句丽的辖境最初完全由唐朝安东都护府(治所最早在今平壤)管辖,几十年后有一部分辖境为我国历史上的另一个地方政权渤海占据,一部分划归了兴起于朝鲜半岛南部的新罗政权,一部分仍然由安东都护府管辖。高句丽族则绝大部分被唐朝迁徙到了内地,后与汉族融合,小部分融入周围各族之中,后其王族也绝嗣,立国7个世纪之久的高句丽最终消失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大唐灭亡高句丽、百济后,新罗亦渐衰。新罗末年,朝政腐败,土地兼并盛行,农民起义连绵不断。892年梁吉领导的江原道起义,规模较大。901年,新罗王族出身的弓裔篡夺起义军领导权称王,国号摩寰,后改泰封。918年,弓裔部将王建杀裔称王,定都开城(松岳),改国号高丽,建立高丽王朝(918—1392年)。936年,重新统一朝鲜半岛。王建在临死时亲授的《十训要》中,并未言自己是高句丽后裔,而是说自己出身平民,同时称“赖三韩山川阴佑”,统一了马韩、辰韩和弁韩“三韩”,其后代也多以拥有“三韩”自居。以常理分析,如果王建是高句丽后裔,出于统治的需要,定当会大肆宣传。也可反证王氏不是高句丽的后裔。
宋朝时面临北部的强敌辽,然后是金,接着是元,无力顾及朝鲜半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