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与产品质量

以便帮助广大消费者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惑.... 以便帮助广大消费者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惑. 展开
 我来答
点亮太阳20210220
推荐于2017-12-16 · TA获得超过47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8.1万
展开全部
  产品质量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利益,也关系到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民族的兴衰。许多企业视质量为生命,把质量工作摆到企业管理的首位。而标准则不然,由于种种原因,至今人们对标准还比较生疏。一些企业忽视标准化工作,不注重提高产品标准水平,影响了产品质量。其实,产品标准与质量是密切相关互相依存的。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抓质量必须首先抓标准。
  一、标准是产品质量的基础
  产品质量即是产品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它是反映产品使用功能的各种自然属性,其中包括产品的性能、效率、可靠性等综合指标,内容有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机械性能、使用性能、安全环保要求,外观质量、质量等级等等,这些性能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通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产品标准就是对产品上述质量特性作出的明确和具体的定量的技术规定。质量与标准是密不可分的。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产品标准是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和指导生产的技术文件,标准是产品的规矩,产品质量是由标准和执行标准的状况决定的。平常我们说一个产品合格不合格,所谓“格”就是“标准”。符合标准要求的称为合格,反之谓不合格。标准与质量如同源与流,标准是质量的依据,质量是执行标准的结果。标准化实际上是确保质量的过程,而质量管理则可理解为贯彻标准的实践。标准的社会作用和经济效益通过质量来体现,而质量水平的评定则必须有标准作依据。质量离开标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标准为质量而制定,离开质量也就无的放矢了。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标准就是质量,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1998年夏季,莱芜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地软包装饮料,这种产品国家和行业没有制定统一标准,一些企业便粗制滥造,产品完全是用糖精、色素、甜蜜素、香精加水勾兑而成,不但无营养价值,而且常饮还直接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这是无标准失控造成的。
  二、标准是商品判定的基准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使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市场法律法规,用它来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没有一系列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市场主体权益的法律法规,市场经济将无法正常运行。作为市场经济行为的主体由法律法规来规范。那么市场经济行为的客体——成千上万种商品用什么来规范呢?那就是用成千上万个标准来规范,即市场主体在市场上用以交换的商品,必须是符合某种标准的产品。事实上,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标准,市场上的商品会是什么样。由于有标准作为产品(商品)判定的准则、质量检验的依据,使得生产和贸易中的产(商)品有了用以评判的“基准”。因此,没有标准来规范市场客体——商品,市场经济活动也是无法正常进行的。
  三、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
  标准既然是质量的依据,标准水平自然决定了质量的高低。当前,我们大多数企业的产品质量只讲合格率多少,按产品合格率的高低来评价质量的好坏。但从标准水平的角度上讲,产品合格率的高低反映不了产品质量的优劣程度。由于我国现行的技术标准多为八十年代水平,因此,即使是产品百分之百合格,也属于八十年代的水平。一般说来,标准水平分为国际先进水平,国际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三个等级。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准的产品为优等品,达到国际水平的为一等品。达到标准要求的为合格品。也就是说,产品合格只是达到了标准规定的最低要求,不能说是质量优的产品。所以讲质量,首先要讲标准水平,要提高产品质量,就要提高标准水平。没有高标准,就没有高质量。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反映了当今世界上较先进的标准水平,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就能提高我国的标准水平,按这样的标准组织生产,到国际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先进水平。
  四、高标准能促进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不仅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组成部分,也是技术引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当今世界生产和科学实践的成果,是科学技术的结晶;国际标准是世界各国共享的技术资源,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实际上是一种廉价的技术引进。但是,采用国际标准要有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工艺装备来保证,因此在采用国际标准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这也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根源。如莱芜炭黑厂为了使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投资10万元增购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原料油和产品化验仪器设备,使产品质量监控提前到原料阶段,使成品的优等品率达到了99%。为了解决炭黑的收集率低的问题,该厂又投资30万元新上了脉冲袋滤装置,不仅大大提高了收集率,而且还解决了多年来一直困扰该厂发展的环境污染问题。
  六、抓标准不能忘记标准化
  抓质量首先要抓标准,有了标准要抓实施,要按标准组织生产,产品质量才有保证,不然再先进的标准,不执行也是等于零。这就是标准化的问题。所谓标准化就是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和对实施标准进行监督这样一个不断循环螺旋上升的往复过程,或着叫活动,通过这个活动达到最佳秩序和最佳效益。这里所指的标准,不仅是产品标准,还包括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以及各种规范性文件。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标准化工作就是从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合同评审、原材料进厂,到产品生产、检验、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都要有标准,都要用一系列标准来控制和指导整个过程,这也是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开展现代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实施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策划以及质量改进等活动,都是按照ISO9000族国际标准(GB/T19000族国家标准)进行的,而ISO9000族标准本身即是标准化的成果,是关于质量管理、质量保证方面的标准,贯彻实施好这族标准,就能搞好企业的质量管理。因而,标准化是进行质量管理的依据和基础。标准化活动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始终,现代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其实质是一种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使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是实施标准化操作的前提,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核心。也只有按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才有保证。
  七、严格标准,提高产品质量
  产品标准既是衡量产品质量的依据,又是企业管理的目标。通过这个标准,可以起到揭示质量的差距,鞭策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强化对标准实施的监督,特别是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要注意引导企业,提高标准化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严格执行标准,真正提高产品质量。对企业来说要做到:产品有国家、行业标准的要严格执行,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入使用,不经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准出厂。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要制定高于国家、行业标准的内控标准;没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认真组织制定企业标准,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备案,不允许随意降低标准要求,更不准无标准生产。不仅重视产品质量标准,还要注意工艺、工装、原材料等制造过程的一系列标准,要建立起以产品标准为龙头,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抓好各类标准的贯彻实施及实施情况的监督,用管理标准和工作质量来保证技术标准的有效实施,通过做好标准化工作来真正实现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目标。
  综上所述,抓产品质量,应该首先抓标准。没有标准是不行的,但仅有标准也是不够的。不仅要抓标准的制定,更重要的是抓好标准的实施,还要抓好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即要抓好标准化工作,产品质量才有保证。质量管理说到底就是标准贯彻实施的活动,是一种标准化管理。质量管理始于标准,终于标准,抓住了它,就等于抓住了质量管理的牛鼻子。要提高产品质量,就要提高标准水平。采用国际标准是其最简捷的方法。采用国际标准(包括先进的质量管理标准,不仅能促进技术进步,扩大出口,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而且都能取得较好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即谓:“耕耘标准、播种质量、收获效益”。
中外链科技
2025-07-24 广告
在北京中外链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质量控制是我们的核心要务。我们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厂,每一道工序都经过精心检验,确保产品符合高标准要求。我们注重持续改进和创新,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品质量。通过定期培...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中外链科技提供
风雨月相思A
2019-12-24 · TA获得超过26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7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2.3万
展开全部
1993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条中指出:“国家鼓励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鼓励企业产品质量达到并且超过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第九条中指出:“国家根据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推行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
标准与质量紧密联系在一起,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是质量控制的依据,而质量的普遍提高反过来又促进了标准化水平的提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