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上佛学院 10

女,26岁,大专学历,想出家或者上佛学院,希望获得解答,谢谢!... 女,26岁,大专学历,想出家或者上佛学院,希望获得解答,谢谢! 展开
 我来答
梦如人生Dream
推荐于2019-09-14 · TA获得超过690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24
采纳率:61%
帮助的人:11.8万
展开全部
报考条件:
1、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
2、出家一年以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有志于体验十方丛林生活,研究佛法、传播佛法者。
3、年龄在18岁至30岁之间,无婚姻或恋爱关系。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含奥抗阳性检查),六根具足,无不良嗜好、无传染病及其他隐性疾病。
5、考生应有监护人,学院每学期将学僧的学修情况如实反映给监护人。
招考办法及有关规定:
1、凡符合学院招生条件者,若在分院和地方佛教院校,由分院或地方院校向当地宗教部门推荐报名;若在地方寺院的青年僧人,由本人所在地的佛协组织或寺院组织,向当地宗教部门推荐报名。
2、各省院校及佛协组织部门推荐考生时,应严格把关,推荐品学兼优、学修精进的青年僧人报名。
3、报考者需把报考材料备齐后函寄学院,经审核符合报考条件后,发给准考证。寄来:(1)报考登记表、(2)体检表、(3)推荐介绍信、(4)身份证复印件、(5)学历证明复印件、(6)二寸免冠白底近照五张。
你这个年纪上佛学院说实话是有点晚了,但是想报考的话建议你早点做好准备。考试参考资料:佛学:《佛学基本知识》正果法师,《佛教各宗大意》黄忏华,《印度佛教史》圣严法师,《中国佛教史》黄忏华;政策法规:《宗教政策法律知识答问》徐玉成,《爱国主义教育》宗教文化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本年度国内外重要时事新闻;语文: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标准,语文基础知识、现代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史地、英语:参照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775ea096cc3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7-09-11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9万
采纳率:73%
帮助的人:4718万
展开全部
佛学院招生条件:

1、招收具有高中毕业以上学历或同等文化程度,有一至二年的出家生活经历。

2、信仰虔诚,品学兼优,志愿从事佛教事业的青年僧人。

3、无婚姻或恋爱关系。年龄在十九至二十五周岁之间。

4、相貌端正,身体健康,无神经病(含奥抗阳性)史及其它传染病或残疾。

5、由本人所在地的寺院组织或佛协组织,向所在省的宗教部门推荐报名。

中国佛学院招生简章

一、招生条件:

招收具有高中毕业以上学历或同等文化程度,有一定时间的出家生活经历,信仰虔诚,品学兼优,志愿从事佛教事业的青年僧人。

无婚姻或恋爱关系。年龄在十九至二十五周岁之间。

相貌端正,身体健康,无神经病(含奥抗阳性)史及其它传染病或残疾。

二、招考办法:

由本人所在地的寺院组织或佛协组织,向所在省的宗教部门推荐报名。

报考者需把学历证明及体检表(一定要有奥抗检查),脱帽僧装一寸近照四张,随同报名单函寄本院。经审核符合报考条件后,发给准考证。【寄来:(1)报考登记表、(2)体检表、(3)推荐介绍信、(4)相片四张】。

三、招生名额:

大学本科四年制。每两年招生一次,招生名额四十名左右。

四、考试与录取:

考试科目:佛学、语文、政治、史地、英语、课诵。

录取考生:按照考试成绩,择优录取。

五、生活待遇:

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待遇:学院规定每月发给每人生活费;发给一定数量的僧服;享受公费医疗待遇;寒暑假回原地,凭学生证可享受半价优待票。

六、培养目标:

佛学院以培养较高造诣的佛教学术研究人才、佛学教学人才、寺庙管理人才和国际佛学交流人才为目标。

七、毕业去向:

毕业后学院不包分配,故原则上仍回原推荐单位安排工作。

根据全国佛教事业的需要,本人自愿,可由中国佛学院与原推荐单位协商,同意后调配安排工作。

毕业后的待遇,按照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待遇,由用人的寺庙或单位负责解决。

毕业生可报考本院研究生班。

中国佛学院招生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法源寺前街七号 邮编:100052

我十二分的郑重对您说,

请问你真正出家的目的是什么?真正出家应该是什么目的?明确吗?

真对红尘俗世不留恋 达到了出家的要求吗?出离心够吗?对佛法自信有正见吗?

首先要明确出家的目的,这是首要条件,否则出什么家?

出家是为了担当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他们快乐,这是目的。不是为了自享清福。

出家

‘在家’之对称。指辞别家庭眷属、弃舍世务而专心修行佛法。又称出尘。《显扬圣教论》卷三云(大正31·494c)∶‘出家者,谓持出家威仪相貌,弃舍俗境,受持禁戒,如法乞求清净自活。’
出家的行为自古即行于印度,吠陀时代已有舍世舍家而求解脱之人。之后,婆罗门教徒等亦承受其风,多入山林闲寂处专心修道。在佛教而言,以释尊之出家学道为始,乃至尔后之教团乃以出家人为核心。

‘云何善法欲?谓如有一或从佛所或弟子所,闻正法已,获得净信,得净信已,应如是学。在家烦扰,若居尘宇,出家闲旷,犹处虚空,是故我今应舍一切妻子眷属财谷珍宝,于善说法毗奈耶中,正舍家法趣于非家。既出家已,勤修正行,令得圆满,于善法中生如是欲,名善法欲。云何正出家?谓即由此胜善法欲增上力故,白四羯磨,受具足戒,或受劳策所学尸罗,是名正出家。’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下四之二引齐文宣王萧子良之说,谓出家有十八难行∶(1)辞父母亲情,(2)割妻子恩染,(3)弃权势地位,(4)忍饥苦而节食,(5)绝好滋味而甘啖蔬食,(6)不厌翘勤而精苦,(7)不吝惜七珍而舍离,(8)不畜聚钱帛而弃散,(9)不恃奴僮而自给,(10)不睹五色,(11)不闻八音,(12)不藏饰玩,(13)不溺安身养体而忘形舍命,(14)不贪眠卧昼夜不寝,(15)息交游而处寂,(16)饮馔不入口,(17)午后不取食,(18)处冢间而离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