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1.初读《朝花夕拾》不觉得这像一本名著,反而觉得像是一个朋友在与你闲聊家常,原来这才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
我正在读“无常”这一篇章时,也正好是全书的一半,这“无常”与之前“五猖会”上的塘报、高照、高跷、抬阁、马头等,一定是鲁迅爱看的,不然怎么会写得这样细呢!从此看来鲁迅小时一定也很贪玩,不过这里主要还是反映了鲁迅思想中恋乡的一面。
再往前看《二十四孝图》还真让人摸不着头脑,只是觉得这篇文章一定还有深层含意,看来我还得慢慢的渗透一下,才能得出结论。
说起《 狗、猫、鼠》 和《 阿长与〈山海经〉》可是我在这半本书最感兴趣的文章了。
一开始,看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就像是在听故事一样。文中的鲁迅可是把他仇猫的原因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说实在的我也挺讨厌猫的,也是因为它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我最爱的红烧鱼。不过,如果当时的我把这件事记录了下来的话,就能和鲁迅先生媲美一下了,题目就叫做《我·猫·老鼠》。虽然我平时不太喜欢老鼠,但看了这篇文章,突然觉得其实有只“隐鼠”也不错啊!可当我看到阿长踩死“隐鼠”的那一段时,感觉真有点气愤,同时也为鲁迅失去“隐鼠”而感到惋惜。更感觉阿长真坏,不仅踩死了可爱的“隐鼠”,还把罪祸强加在了猫的身上,使鲁迅错怪了猫。
从看了《阿长与<山海经>》开始,如今我已不记恨她了。在《阿长与<山海经>》中的她,虽然多嘴,礼节多,但是她爽直、淳朴、又能帮鲁迅买《山海经》,人品也是不错的。
《朝花夕拾》的内容简短但不缺乏经典,看来我想读透这前半本书,还得好好体会、体会!
《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所轻力壮,正当生命的黄金时代;又勤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强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洋车。但是没有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主人躲避特务追踪还使他丢了比较安定的工作;虎妞对他的那种推脱不开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都带来磨难。迎着这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作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他的这一愿望“象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辗得粉碎。这个悲剧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理想,是一个人一生的向往和追求。 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就像大海中一条无驮的小船,随波逐流;一个人有理想,然而目标不明确,就会导致失败,甚至祸国殃民;一个人有理想,然而目标明确,就会对国家,民族,人类作出很大的贡献。 这些道理我是通过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后,才有了一些理解和认识的。 这个寒假,我用了十几天的时间把这本书读了一遍。书中主人翁保尔柯查金那高尚的品德,钢铁般的意志深深的感动了我,特别是他有一个伟大的理想,这使他由一个贫穷的孩子成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这使我深深受益。 保尔的理想是什么呢?那就是:“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光阴而悔恨,也不会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说,我的整个生命和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 在这种理想的支配下,保尔拼命的战斗,忘我的工作,坚强的一直比钢铁还坚硬。在白色的恐怖下,他给地下工作者打探消息,送情报,在虎口下拯救革命者。为此,他受过刑,作过牢。在革命战争年代,他跨战马,挥战刀,同白匪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在艰苦的环境里,他斗严寒,战冰雪,忍饥挨饿,奋力抢修铁路。在和平建设时期,他在工厂里忘我的工作。特别感人的是他双目失明后还坚持写作,终于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伟大的著作。 这不著作曾经用30多种不同的文字,再版50多次,在全世界发行3000万多册,影响几代人。至今还深深刻在人们心中。 我们学生也有理想,有的想当科学家,教师,画家,医生。我认为这是一种职业的选择。 要问我的理想是什么,像保尔学习,扬起理想的风帆,努力学习,练好本领,为人民造福!
读《童年》有感
童年,我和伙伴们伴着欢声笑语走过,留下的是那甜甜的笑,是那永不磨灭的趣事,回想起来,不免心中有一丝怀念,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普天之下,竟会有一个人,他的童年是如此的悲惨,何况他还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呢? 人们常说,许多名人的背后都拥有一段深刻的故事,作家高尔基不就是如此吗?他的故事令人伤感、同情,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童年》就向我们艺术地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会追求光明的奋斗历程,还有十九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的俄国社会风貌。这本书是他的亲身写照。 故事始于阿廖莎3岁那年,他还不懂什么叫做死,只看到父亲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觉得父亲的神情很吓人,母亲与外祖母在一旁号啕大哭。我想,若一个人真的能够永远不知什么叫死的话,那他的烦恼或许会少很多很多。后来,小阿廖莎跟着母亲、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家里生活,在这里,他似乎很难找到所谓的快乐,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敌意。他的外祖父是一个小染坊主,性情暴躁、乖戾,本性贪婪、自私、经常会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并且对财物贪得无厌。阿廖莎的两个舅舅米哈依尔和雅科夫同样是举止粗野和自私自利,对下一代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在整个故事中,给我留下影响最深的一个人就是阿廖莎的外祖母。 她,又胖又圆,大脑袋,大眼睛,鼻子软塌塌的,总穿着一身黑衣服,显得线条柔和,十分有趣。外祖母总是跪在那里,一只手按着胸口,另一只手偶尔不慌不忙地画着十字。还总说她是有罪的,愚蠢的女人。可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外祖母是一个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有一个宽大的胸怀,对谁都很忍让的人。我想,在高尔基的生活里,如果没有外祖母的呵护,那这个世界上或许就不会有高尔基这个伟大的作家。 我真的很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此时,我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啊,父母视我们为掌上明珠,每天上学,都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放学后,大包小包的东西堆在床头等你享用,不愁吃,不愁穿。而小阿廖莎呢?父母都去世了,连唯一的亲人都把他赶出了家,他只有靠捡破烂维持生活,不得不令人落泪。 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眼前幸福美好的生活。让我们抓住时间的每分每秒,去学习,去努力的学习,千万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面对如此优秀的学习环境,如此美好的童年生活,我们再不好好学习,何有脸面见父母呢? 对于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不幸,我们绝不可等待,要想着如何去战胜,而唯一的办法就是靠自己,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去战胜人生道路上的一切恶魔。那么,即将迎接你的一定是个美好的明天,甚至是光辉的未来,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幸福,去吧,使出自己全身的力量,去向命运挑战吧!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星期一的上午,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了一位非凡的英雄 人物——鲁滨孙。当我读完这篇课文以后,一个高大的形象便浮现在 我的眼前、耸立在我的心中。 课文中介绍说:在一次航海中,因半途发生风暴海啸,全船人 除鲁滨孙外,其他人都葬身大海。鲁滨孙流落到一个孤岛上, 他为 了找到合适的住所,在岸上跑了一整天,在一个山岩下找到了一个栖 身之所,为了防避日晒雨淋,他在小山岩下搭起了帐篷。第二天,他 又陆续从大船上搬来一些能用的东西,就这样开始了他的孤独寂寞的 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过人的能力、非凡的勇气在这个荒无人烟的 孤岛上生活着,他在岛上还畜养了羊群,种植了粮食,直到“星期 五”的出现,他们俩又扩大了种植面积,在岛上过着无忧无虑的生 活。 在没有拥有这些之前。有一次他无意中发现掉在墙角的谷壳, 竟然长出绿色的茎干,不久,长出了几十个穗头,这也许是老天对他 的恩惠吧。从此,鲁滨孙一到雨季就撒下一些种子来试验,以得到更 多的粮食。最糟糕的一次试验,大麦与稻穗的收成仅获了半斗而已, 但是,经过这次试验后,使鲁滨孙知道什么时候下种。使他知道一年 四季播种两次,收获两次,至此,他俨然成了一个“种田高手”。 鲁滨孙是个伟大的人,坚毅的人,孤身一人在这个荒无人烟的 孤岛上生活了27年。 他面对困难毫不畏惧,想尽办法,利用可以利 用的一切,历尽艰难,勇敢地活着。鲁滨孙面对灾难随遇而安的非凡 心理承受能力值得我们学习,在生活中无论遇上什么突发事件,我们 都应有处惊不变的良好心态,这样在任何挫折和坎坷乃至生存危机面 前,我们就能够处之泰然,以不懈的努力克服困难度过难关;鲁滨孙 的坚强勇敢、百折不挠、永不放弃的乐观自信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 茫茫的大海中一个荒凉至极的岛上,他战胜了层出不穷、接踵而至的 生活难题和种种艰难险阻,最后获得成功。 只要以伟大的鲁滨孙作为我们人生的榜样,我们每个人都可以 在人世间有一番作为,成就一番事业。《鲁滨孙漂流记》,一篇感染 人、教育人的课文,一个给人力量、促人奋进的传奇故事!
读《昆虫记》有感
有这样一本创造了奇迹的书,为什么说它创造了奇迹呢?因为它记载了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生育和死亡,而且它创造于十八至十九世纪之间,在那个时期,昆虫学家的“田野实验”是不被认可的,昆虫学家们只是将昆虫做成标本,睁大眼睛观察,却不考虑真正的昆虫的习性与本能,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敢于冲破传统思想的昆虫学家——法布尔。
初看这本书的题目,还以为是一本科普读物或是观察记录什么的,所以并没有在意,只是漫不经心的去阅读它,可当我读了才不到一半的时候,我便被它深深的吸引了。于是,昆虫的颜色是从哪里得到的?蝗虫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些问题久久萦绕在脑海里,使我不得不如饥似渴的读完了它。这本书使我受到了无数的启发。
蝉,这位大自然的歌唱家,虽然在炎炎夏日为我们带来了高昂的歌声,可人们似乎并不喜十分欢它。法布尔抛开世人对蝉的看法,开始了他对蝉的研究。很快,他便发现蝉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奋者。反之,被人们授予极高荣誉的蚂蚁竟然是凶悍的劫掠者,它们将蝉辛苦寻得的食物一抢而光。这使我懂得看待问题时不能光依据别人对待此事的看法,而要自己去寻觅真正的答案,并且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钻研。
寄生虫,这种似乎被世界上所有人所唾弃的昆虫很快也成了法布尔的研究对象。在人们看来,它们天生懒惰,靠夺取别人的劳动成果来维持自己的生存。但法布尔在妥协此看法的同时也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他认为从本质上来说寄生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行猎行为。表面上是坐享其成,但实质上寄生虫付出了劳动。他还举了几个例子来证明了这一观点。为寄生虫家族洗去了千古罪名。法布尔这种求真精神使我大受感动,他不论昆虫们曾经作了什么,只从自己的实验里去真正的了解他们。
法布尔的这部书,咋看起来是非常枯燥无味的,可当你深入去了解它,你便会发现,法布尔不仅是一位昆虫学家,还是一位作家!“萤火虫的光是白色的,非常柔和而且幽静,没有一点儿刺激,就像星星的光华被这只小小的昆虫给收集起来了一样。让我们怀疑天上的星星原本就是无数萤火虫在那里睡眠。”如此一段优美的文字正是出自法布尔之手。因此,人们赞誉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书写”。
总而言之,《昆虫记》这部书给了我无数的乐趣与无数的启发,我认为这是一部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的阅读一下《昆虫记》,读出体会和感想,一定会知道的更多。 《海底两万里》有感
海底两万里》是“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一部巨著。书中故事曲折离奇,惊险万分,扣人心弦。海底森林、珊瑚王国、去南极点、杀章鱼群……
故事的起因是世界各地的海洋中出现了一个怪物,比鲸鱼还要大,有人认为它是一个“独角鲸”。于是,美国的“林肯号”逐洋舰特地去追捕这个“独角鲸”。并邀请海洋学界知名人土阿龙纳斯先生一起参加。同行的还有阿龙纳斯的仆人康纳尔和加拿大人捕鲸能手尼德兰。
在追捕过程中,阿龙纳斯、康纳尔、尼德兰不幸落入水中,被“独角鲸”救起,这时他们才发现,原来海洋中出现的怪物“独角鲸”是一艘构造精密的潜水艇。“鹦鹉螺号”(潜水艇的名子)的船长尼摩邀请他们一起再做一次海底旅行。他们冲破了重重困难,多次化险为夷,但是,最终还是落入漩涡里,生死为卜,下落不明。而阿龙纳斯、康纳尔、尼德兰乘坐准备逃走的小艇而幸免落难,将所知道的海底世界公布于世。
书中人物的刻画是成功的。阿龙纳斯,是一位对知识勇于探索,永不满足的人;当尼德劝他逃走,他犹豫不决,他不想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把在海底千奇百怪的发现仔细观察,并做了笔记。康纳尔,一位对主人忠实的小伙子,对动物分类了若之掌。任何动物只要知道名字。就能分出它属什么类,哪一科……十分详细。尼德兰,他是一位脾气爆躁的人,但他也很善良。他曾救过尼摩船长的命,非常勇敢。尼摩船长,这是一位带有神秘色彩的人物,他的脾气反常不定,难以捉摸,时好时坏,不知对陆地 有什么仇恨,这完全是个迷。就连他本人也是个迷。
书中想象合理、大胆。许多书中的事物现在我们早已实现。如潜水艇、电、潜水衣、探照灯等。许多设想非常成功。
我读完这本书后,对里面的故事情节,人物及海底世界,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不是吹的,这本书的确不错,有时间希望大家也读一读这本书。它那惊心动魄的故事一定会深深的吸引你的。替天行道 忠义双全
——读《水浒传》有感
近日,我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书中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位位英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印象。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元朝末年人,他是我们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他创作的《水浒传》则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反映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热情地歌颂了农民的革命斗争。它不仅描述了一个个作恶多端,欺压百姓的害民贼,同时也描述了一个个劫富挤贫、铤而走险的好汉,他们被那些大大小小的统治者,上至宋朝皇帝、高官显宦,下至恶霸地主、差役爪牙,逼得无法再生活下去,走投无路,只好走上反抗的道路。通过阅读《水浒传》不仅让我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本质的了解,而且还让我熟悉了每一位英雄,如:宋江、吴用、林冲、武松、鲁智深……他们是多么让人神往啊!他们就好比刘备、诸葛亮、关羽、孙悟空……一般,是永远存活在人们心中的艺术形象。全书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还算是英雄好汉武松醉后打虎的故事了——
话说武松离了“三碗不过冈”后,便直奔景阳冈。走了一里多路,武松便觉得又累又渴,躺到一块大石头上,正闭了眼要睡,忽然从乱树丛中蹿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虎来。武松见了,顿时惊出一身冷汗,酒也醒了一大半,从青石上翻身跳下,抄起哨捧,闪在旁边。那老虎把两只前爪在地上略按一下,纵身一扑,武松急忙闪到一边,老虎见捉不到武松,便干脆一掀,一剪,可都让机灵的武松闪过了。那老虎正准备再次攻击,武松连忙抡起哨棒,从空中劈下,谁知只打到了一棵树上,哨捧断成了两截。这一下,激得老虎向武松猛扑过来,武松往后一跳,老虎恰好落在他面前,武松丢掉手中的哨棒,两手把老虎皮揪住狠劲地踢它,又用拳头猛打它,不一会儿,老虎就只剩下一口气了,五官里全部是血,武松又到树边拾起半截哨棒,回来又打了一二百下,直到老虎一丝气也没有了才罢手。武松又回到青石板上歇了好一阵,才走下冈子去。
《水浒传》中那些紧张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那些带有传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远都活在我们的心中,永不磨灭!
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讲的是一位旧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祥子有一个理想:拥有自己的洋车。于是他凭着勤劳和坚忍省吃俭用,终于如愿以偿。然而好景不长,没多久他的洋车就被士兵抢走。但他没有灰心,靠自己的努力又买了一辆洋车。不过他实在太倒霉了,辛辛苦苦的积蓄又被洗劫一空。就这样反复了三次,祥子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他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彻底堕落为城市的垃圾。
这故事是一个悲剧,彻彻底底的悲剧。一个曾经勤劳坚忍,有着自己目标的人最后却沦为了社会垃圾。从前的祥子善良淳朴,正直诚实,对生活有着像骆驼一般积极和坚韧。周围的人都是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钟,而祥子却不安于现状,他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而奋斗,他宁愿冒着极大的风险去赚多一点的钱,来达到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断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使是这样,也终究没有改变他最后的悲惨结局。
也许这才是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了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最终却不一定能够真正获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样,他努力,就是为了寻求美好的生活,但是结局却是那样得悲惨。
南宋《三字经》有“人之初,性本善”之说,说明人刚出生时是纯洁无暇的,但因接触了社会,性情便大变了。说得好听点,是与时俱进,说白了,就是与世同流合污。
人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他所生活的时代,迫使他屈服于世俗的淫威之下。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人格,都有自由,没有人是不该存在的,也没有人是上天特别眷顾的。
既然你来了,你就有权利活在这个世界上,即使你只有一件破旧的衬衫遮羞,你也可以和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一样,尽情吮吸新鲜的空气,享受生的喜悦;即使你目不识丁,你也可以和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一样,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问心无愧地接收光明给予的慷慨礼物;即使你的身体有缺陷,你也可以和舞蹈跳得最好、歌曲唱得最甜的艺术家一样,在人生的舞台上秀出另一番风味,感受被鲜花的芬芳环绕的陶醉,接受在节目结束后仍源源不绝的掌声与欢呼声。
这是一个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所以,我们应像夏花般绚烂地盛放,给自己一个无悔的季节!
著名长篇小说《唐·吉诃德》(1602~1615)是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小说全名为《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柯德·德·拉·曼却》共2卷,主要描写一个瘦弱的没落贵族吉柯德因迷恋古代骑士小说,竟像古代骑士那样用破甲驽马装扮起来,以丑陋的牧猪女作美赛天仙的崇拜贵妇,再以矮胖的农民桑丘·潘札作侍从,3次出发周游全国,去创建扶弱锄强的骑士业绩。以致闹出不少笑话,到处碰壁受辱,被打成重伤或被当作疯子遣送回家。小说中出现的人物近700个,描绘的场景从宫廷到荒野遍布全国。揭露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腐朽,展现了人民的痛苦和斗争,触及了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和风俗等诸方面的问题。小说塑造了可笑、可敬、可悲的吉柯德和既求实胆小又聪明公正的农民桑丘这两个世界文学中的著名典型人物,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朴实无华的生活真实,也有滑稽夸张的虚构情节,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广度上,在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本书堪称经典,但是最好不要带着那么严肃的眼光去看,因为这本书在出版后一大段时间内属于地摊读物,他的价值也曾被认为仅仅是“逗笑”(塞万提斯不学无术,不过倒是个才子,他是西班牙最逗笑的作家—当时人语),不管曾经遭过什么评价,这本书确实很逗笑,我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都忍不住想笑。这本书言语轻松活泼,似乎每一句话都是信手拈来而又很贴切,但不是那么精确,甚至情节的前后衔接都很随便,以至于出现不少漏洞,但是这并不影响整个书的吸引力,这本书有一种来自民间的活力,如果你和一堆淳朴的乡下人扎堆开玩笑,就能感受到这种暖和的,自然的活力来。
作者塞万提斯正是这种社会低层的角色,他是个伤残的军士,被俘当过奴隶,其间带领弟兄们几回逃跑,都被抓回来。被人赎回来之后,一贫如洗,写作也没有让他脱贫,还因为无妄之灾坐了几回牢…….最后得水肿病死了。死后,人们也不知他的确切葬处。
堂吉柯德,一个乡下绅士,读骑士小说入了迷,一心想要把书中骑士的种种行为付诸现实,他以利相诱,居然说动了邻居桑丘去作他的奴仆,这样,一个疯子和一个傻子,就开始了这部“伟大的信使”。
在历险中,和别人交谈,只要不涉及骑士道,堂吉柯德头脑清晰,见识高明,他有坚定的信仰,高尚的品德,堪称骑士典范,他一心追求正义,和想象中的敌人“作战”毫不畏惧,连命都不要,他坚信自己应该扶助弱小,但事实上,他往往给别人添乱。他捍卫纯洁忠贞,痴心不悔地坚守着自以为是的爱情,而他所谓的“情人”是个粗壮的村姑,压根不认识他。他在想象的世界里生活,历尽挫折而不后悔,认为这只不过是“魔术家捣的鬼”,还不断给桑丘打气---骑士总是要历尽各种艰险,才能成就丰功伟绩的。
而桑丘呢?他是个只看见眼前利益只顾自己的农民,因为堂吉柯德许给他种种好处,他才跟着去当奴仆的,他满足于口腹的享受,对堂吉柯德的各种奇思异想不断戳穿,对他的清苦生活满腹牢骚。“天上飞的老鹰,比不上地上跑的母鸡。”他凭常识判断处理问题,总督居然当的不错,当然,后来他觉得累,不愿了。
主仆二人的历险,略似《西游记》当中的唐僧师徒四人的历险,只是前者是现实世界为背景的荒谬,而后者是以神话世界为背景的奋斗。这另人想起信仰的问题,信仰是遥远的,如远方的灯火。而眼前的世界,局限于经验,是感性的,浅薄的而或许是“正常的”, 桑丘就是一个没有理性,光知道享受的傻子,主仆二人看似矛盾,实际却不可分割。堂吉柯德的理想固然可笑,可是谁又能笑话他呢?如果一个人有点使自己激动的理想和信念,是不是比堂吉柯德的游侠梦更加真实,更加高明一些呢?如果不是,想做桑丘,满足于眼前的快乐,又有谁甘心这样呢?
简单来说,拿当时的一个笑话来结尾吧.
西班牙当时的国王在王宫阳台上看到一个学生一边看书,一边狂笑,就断定这个学生一定在看《堂吉柯德》,否则就是个疯子。果然,那家伙就是在看《堂吉柯德》。
作者和他笔下的堂吉柯德一样,是一个悲剧人物.
我正在读“无常”这一篇章时,也正好是全书的一半,这“无常”与之前“五猖会”上的塘报、高照、高跷、抬阁、马头等,一定是鲁迅爱看的,不然怎么会写得这样细呢!从此看来鲁迅小时一定也很贪玩,不过这里主要还是反映了鲁迅思想中恋乡的一面。
再往前看《二十四孝图》还真让人摸不着头脑,只是觉得这篇文章一定还有深层含意,看来我还得慢慢的渗透一下,才能得出结论。
说起《 狗、猫、鼠》 和《 阿长与〈山海经〉》可是我在这半本书最感兴趣的文章了。
一开始,看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就像是在听故事一样。文中的鲁迅可是把他仇猫的原因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说实在的我也挺讨厌猫的,也是因为它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我最爱的红烧鱼。不过,如果当时的我把这件事记录了下来的话,就能和鲁迅先生媲美一下了,题目就叫做《我·猫·老鼠》。虽然我平时不太喜欢老鼠,但看了这篇文章,突然觉得其实有只“隐鼠”也不错啊!可当我看到阿长踩死“隐鼠”的那一段时,感觉真有点气愤,同时也为鲁迅失去“隐鼠”而感到惋惜。更感觉阿长真坏,不仅踩死了可爱的“隐鼠”,还把罪祸强加在了猫的身上,使鲁迅错怪了猫。
从看了《阿长与<山海经>》开始,如今我已不记恨她了。在《阿长与<山海经>》中的她,虽然多嘴,礼节多,但是她爽直、淳朴、又能帮鲁迅买《山海经》,人品也是不错的。
《朝花夕拾》的内容简短但不缺乏经典,看来我想读透这前半本书,还得好好体会、体会!
《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所轻力壮,正当生命的黄金时代;又勤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强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洋车。但是没有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主人躲避特务追踪还使他丢了比较安定的工作;虎妞对他的那种推脱不开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都带来磨难。迎着这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作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他的这一愿望“象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辗得粉碎。这个悲剧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理想,是一个人一生的向往和追求。 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就像大海中一条无驮的小船,随波逐流;一个人有理想,然而目标不明确,就会导致失败,甚至祸国殃民;一个人有理想,然而目标明确,就会对国家,民族,人类作出很大的贡献。 这些道理我是通过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后,才有了一些理解和认识的。 这个寒假,我用了十几天的时间把这本书读了一遍。书中主人翁保尔柯查金那高尚的品德,钢铁般的意志深深的感动了我,特别是他有一个伟大的理想,这使他由一个贫穷的孩子成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这使我深深受益。 保尔的理想是什么呢?那就是:“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光阴而悔恨,也不会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说,我的整个生命和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 在这种理想的支配下,保尔拼命的战斗,忘我的工作,坚强的一直比钢铁还坚硬。在白色的恐怖下,他给地下工作者打探消息,送情报,在虎口下拯救革命者。为此,他受过刑,作过牢。在革命战争年代,他跨战马,挥战刀,同白匪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在艰苦的环境里,他斗严寒,战冰雪,忍饥挨饿,奋力抢修铁路。在和平建设时期,他在工厂里忘我的工作。特别感人的是他双目失明后还坚持写作,终于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伟大的著作。 这不著作曾经用30多种不同的文字,再版50多次,在全世界发行3000万多册,影响几代人。至今还深深刻在人们心中。 我们学生也有理想,有的想当科学家,教师,画家,医生。我认为这是一种职业的选择。 要问我的理想是什么,像保尔学习,扬起理想的风帆,努力学习,练好本领,为人民造福!
读《童年》有感
童年,我和伙伴们伴着欢声笑语走过,留下的是那甜甜的笑,是那永不磨灭的趣事,回想起来,不免心中有一丝怀念,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普天之下,竟会有一个人,他的童年是如此的悲惨,何况他还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呢? 人们常说,许多名人的背后都拥有一段深刻的故事,作家高尔基不就是如此吗?他的故事令人伤感、同情,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童年》就向我们艺术地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会追求光明的奋斗历程,还有十九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的俄国社会风貌。这本书是他的亲身写照。 故事始于阿廖莎3岁那年,他还不懂什么叫做死,只看到父亲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觉得父亲的神情很吓人,母亲与外祖母在一旁号啕大哭。我想,若一个人真的能够永远不知什么叫死的话,那他的烦恼或许会少很多很多。后来,小阿廖莎跟着母亲、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家里生活,在这里,他似乎很难找到所谓的快乐,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敌意。他的外祖父是一个小染坊主,性情暴躁、乖戾,本性贪婪、自私、经常会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并且对财物贪得无厌。阿廖莎的两个舅舅米哈依尔和雅科夫同样是举止粗野和自私自利,对下一代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在整个故事中,给我留下影响最深的一个人就是阿廖莎的外祖母。 她,又胖又圆,大脑袋,大眼睛,鼻子软塌塌的,总穿着一身黑衣服,显得线条柔和,十分有趣。外祖母总是跪在那里,一只手按着胸口,另一只手偶尔不慌不忙地画着十字。还总说她是有罪的,愚蠢的女人。可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外祖母是一个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有一个宽大的胸怀,对谁都很忍让的人。我想,在高尔基的生活里,如果没有外祖母的呵护,那这个世界上或许就不会有高尔基这个伟大的作家。 我真的很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此时,我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啊,父母视我们为掌上明珠,每天上学,都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放学后,大包小包的东西堆在床头等你享用,不愁吃,不愁穿。而小阿廖莎呢?父母都去世了,连唯一的亲人都把他赶出了家,他只有靠捡破烂维持生活,不得不令人落泪。 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眼前幸福美好的生活。让我们抓住时间的每分每秒,去学习,去努力的学习,千万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面对如此优秀的学习环境,如此美好的童年生活,我们再不好好学习,何有脸面见父母呢? 对于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不幸,我们绝不可等待,要想着如何去战胜,而唯一的办法就是靠自己,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去战胜人生道路上的一切恶魔。那么,即将迎接你的一定是个美好的明天,甚至是光辉的未来,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幸福,去吧,使出自己全身的力量,去向命运挑战吧!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星期一的上午,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了一位非凡的英雄 人物——鲁滨孙。当我读完这篇课文以后,一个高大的形象便浮现在 我的眼前、耸立在我的心中。 课文中介绍说:在一次航海中,因半途发生风暴海啸,全船人 除鲁滨孙外,其他人都葬身大海。鲁滨孙流落到一个孤岛上, 他为 了找到合适的住所,在岸上跑了一整天,在一个山岩下找到了一个栖 身之所,为了防避日晒雨淋,他在小山岩下搭起了帐篷。第二天,他 又陆续从大船上搬来一些能用的东西,就这样开始了他的孤独寂寞的 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过人的能力、非凡的勇气在这个荒无人烟的 孤岛上生活着,他在岛上还畜养了羊群,种植了粮食,直到“星期 五”的出现,他们俩又扩大了种植面积,在岛上过着无忧无虑的生 活。 在没有拥有这些之前。有一次他无意中发现掉在墙角的谷壳, 竟然长出绿色的茎干,不久,长出了几十个穗头,这也许是老天对他 的恩惠吧。从此,鲁滨孙一到雨季就撒下一些种子来试验,以得到更 多的粮食。最糟糕的一次试验,大麦与稻穗的收成仅获了半斗而已, 但是,经过这次试验后,使鲁滨孙知道什么时候下种。使他知道一年 四季播种两次,收获两次,至此,他俨然成了一个“种田高手”。 鲁滨孙是个伟大的人,坚毅的人,孤身一人在这个荒无人烟的 孤岛上生活了27年。 他面对困难毫不畏惧,想尽办法,利用可以利 用的一切,历尽艰难,勇敢地活着。鲁滨孙面对灾难随遇而安的非凡 心理承受能力值得我们学习,在生活中无论遇上什么突发事件,我们 都应有处惊不变的良好心态,这样在任何挫折和坎坷乃至生存危机面 前,我们就能够处之泰然,以不懈的努力克服困难度过难关;鲁滨孙 的坚强勇敢、百折不挠、永不放弃的乐观自信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 茫茫的大海中一个荒凉至极的岛上,他战胜了层出不穷、接踵而至的 生活难题和种种艰难险阻,最后获得成功。 只要以伟大的鲁滨孙作为我们人生的榜样,我们每个人都可以 在人世间有一番作为,成就一番事业。《鲁滨孙漂流记》,一篇感染 人、教育人的课文,一个给人力量、促人奋进的传奇故事!
读《昆虫记》有感
有这样一本创造了奇迹的书,为什么说它创造了奇迹呢?因为它记载了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生育和死亡,而且它创造于十八至十九世纪之间,在那个时期,昆虫学家的“田野实验”是不被认可的,昆虫学家们只是将昆虫做成标本,睁大眼睛观察,却不考虑真正的昆虫的习性与本能,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敢于冲破传统思想的昆虫学家——法布尔。
初看这本书的题目,还以为是一本科普读物或是观察记录什么的,所以并没有在意,只是漫不经心的去阅读它,可当我读了才不到一半的时候,我便被它深深的吸引了。于是,昆虫的颜色是从哪里得到的?蝗虫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些问题久久萦绕在脑海里,使我不得不如饥似渴的读完了它。这本书使我受到了无数的启发。
蝉,这位大自然的歌唱家,虽然在炎炎夏日为我们带来了高昂的歌声,可人们似乎并不喜十分欢它。法布尔抛开世人对蝉的看法,开始了他对蝉的研究。很快,他便发现蝉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奋者。反之,被人们授予极高荣誉的蚂蚁竟然是凶悍的劫掠者,它们将蝉辛苦寻得的食物一抢而光。这使我懂得看待问题时不能光依据别人对待此事的看法,而要自己去寻觅真正的答案,并且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钻研。
寄生虫,这种似乎被世界上所有人所唾弃的昆虫很快也成了法布尔的研究对象。在人们看来,它们天生懒惰,靠夺取别人的劳动成果来维持自己的生存。但法布尔在妥协此看法的同时也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他认为从本质上来说寄生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行猎行为。表面上是坐享其成,但实质上寄生虫付出了劳动。他还举了几个例子来证明了这一观点。为寄生虫家族洗去了千古罪名。法布尔这种求真精神使我大受感动,他不论昆虫们曾经作了什么,只从自己的实验里去真正的了解他们。
法布尔的这部书,咋看起来是非常枯燥无味的,可当你深入去了解它,你便会发现,法布尔不仅是一位昆虫学家,还是一位作家!“萤火虫的光是白色的,非常柔和而且幽静,没有一点儿刺激,就像星星的光华被这只小小的昆虫给收集起来了一样。让我们怀疑天上的星星原本就是无数萤火虫在那里睡眠。”如此一段优美的文字正是出自法布尔之手。因此,人们赞誉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书写”。
总而言之,《昆虫记》这部书给了我无数的乐趣与无数的启发,我认为这是一部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的阅读一下《昆虫记》,读出体会和感想,一定会知道的更多。 《海底两万里》有感
海底两万里》是“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一部巨著。书中故事曲折离奇,惊险万分,扣人心弦。海底森林、珊瑚王国、去南极点、杀章鱼群……
故事的起因是世界各地的海洋中出现了一个怪物,比鲸鱼还要大,有人认为它是一个“独角鲸”。于是,美国的“林肯号”逐洋舰特地去追捕这个“独角鲸”。并邀请海洋学界知名人土阿龙纳斯先生一起参加。同行的还有阿龙纳斯的仆人康纳尔和加拿大人捕鲸能手尼德兰。
在追捕过程中,阿龙纳斯、康纳尔、尼德兰不幸落入水中,被“独角鲸”救起,这时他们才发现,原来海洋中出现的怪物“独角鲸”是一艘构造精密的潜水艇。“鹦鹉螺号”(潜水艇的名子)的船长尼摩邀请他们一起再做一次海底旅行。他们冲破了重重困难,多次化险为夷,但是,最终还是落入漩涡里,生死为卜,下落不明。而阿龙纳斯、康纳尔、尼德兰乘坐准备逃走的小艇而幸免落难,将所知道的海底世界公布于世。
书中人物的刻画是成功的。阿龙纳斯,是一位对知识勇于探索,永不满足的人;当尼德劝他逃走,他犹豫不决,他不想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把在海底千奇百怪的发现仔细观察,并做了笔记。康纳尔,一位对主人忠实的小伙子,对动物分类了若之掌。任何动物只要知道名字。就能分出它属什么类,哪一科……十分详细。尼德兰,他是一位脾气爆躁的人,但他也很善良。他曾救过尼摩船长的命,非常勇敢。尼摩船长,这是一位带有神秘色彩的人物,他的脾气反常不定,难以捉摸,时好时坏,不知对陆地 有什么仇恨,这完全是个迷。就连他本人也是个迷。
书中想象合理、大胆。许多书中的事物现在我们早已实现。如潜水艇、电、潜水衣、探照灯等。许多设想非常成功。
我读完这本书后,对里面的故事情节,人物及海底世界,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不是吹的,这本书的确不错,有时间希望大家也读一读这本书。它那惊心动魄的故事一定会深深的吸引你的。替天行道 忠义双全
——读《水浒传》有感
近日,我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书中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位位英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印象。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元朝末年人,他是我们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他创作的《水浒传》则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反映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热情地歌颂了农民的革命斗争。它不仅描述了一个个作恶多端,欺压百姓的害民贼,同时也描述了一个个劫富挤贫、铤而走险的好汉,他们被那些大大小小的统治者,上至宋朝皇帝、高官显宦,下至恶霸地主、差役爪牙,逼得无法再生活下去,走投无路,只好走上反抗的道路。通过阅读《水浒传》不仅让我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本质的了解,而且还让我熟悉了每一位英雄,如:宋江、吴用、林冲、武松、鲁智深……他们是多么让人神往啊!他们就好比刘备、诸葛亮、关羽、孙悟空……一般,是永远存活在人们心中的艺术形象。全书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还算是英雄好汉武松醉后打虎的故事了——
话说武松离了“三碗不过冈”后,便直奔景阳冈。走了一里多路,武松便觉得又累又渴,躺到一块大石头上,正闭了眼要睡,忽然从乱树丛中蹿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虎来。武松见了,顿时惊出一身冷汗,酒也醒了一大半,从青石上翻身跳下,抄起哨捧,闪在旁边。那老虎把两只前爪在地上略按一下,纵身一扑,武松急忙闪到一边,老虎见捉不到武松,便干脆一掀,一剪,可都让机灵的武松闪过了。那老虎正准备再次攻击,武松连忙抡起哨棒,从空中劈下,谁知只打到了一棵树上,哨捧断成了两截。这一下,激得老虎向武松猛扑过来,武松往后一跳,老虎恰好落在他面前,武松丢掉手中的哨棒,两手把老虎皮揪住狠劲地踢它,又用拳头猛打它,不一会儿,老虎就只剩下一口气了,五官里全部是血,武松又到树边拾起半截哨棒,回来又打了一二百下,直到老虎一丝气也没有了才罢手。武松又回到青石板上歇了好一阵,才走下冈子去。
《水浒传》中那些紧张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那些带有传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远都活在我们的心中,永不磨灭!
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讲的是一位旧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祥子有一个理想:拥有自己的洋车。于是他凭着勤劳和坚忍省吃俭用,终于如愿以偿。然而好景不长,没多久他的洋车就被士兵抢走。但他没有灰心,靠自己的努力又买了一辆洋车。不过他实在太倒霉了,辛辛苦苦的积蓄又被洗劫一空。就这样反复了三次,祥子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他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彻底堕落为城市的垃圾。
这故事是一个悲剧,彻彻底底的悲剧。一个曾经勤劳坚忍,有着自己目标的人最后却沦为了社会垃圾。从前的祥子善良淳朴,正直诚实,对生活有着像骆驼一般积极和坚韧。周围的人都是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钟,而祥子却不安于现状,他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而奋斗,他宁愿冒着极大的风险去赚多一点的钱,来达到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断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使是这样,也终究没有改变他最后的悲惨结局。
也许这才是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了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最终却不一定能够真正获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样,他努力,就是为了寻求美好的生活,但是结局却是那样得悲惨。
南宋《三字经》有“人之初,性本善”之说,说明人刚出生时是纯洁无暇的,但因接触了社会,性情便大变了。说得好听点,是与时俱进,说白了,就是与世同流合污。
人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他所生活的时代,迫使他屈服于世俗的淫威之下。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人格,都有自由,没有人是不该存在的,也没有人是上天特别眷顾的。
既然你来了,你就有权利活在这个世界上,即使你只有一件破旧的衬衫遮羞,你也可以和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一样,尽情吮吸新鲜的空气,享受生的喜悦;即使你目不识丁,你也可以和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一样,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问心无愧地接收光明给予的慷慨礼物;即使你的身体有缺陷,你也可以和舞蹈跳得最好、歌曲唱得最甜的艺术家一样,在人生的舞台上秀出另一番风味,感受被鲜花的芬芳环绕的陶醉,接受在节目结束后仍源源不绝的掌声与欢呼声。
这是一个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所以,我们应像夏花般绚烂地盛放,给自己一个无悔的季节!
著名长篇小说《唐·吉诃德》(1602~1615)是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小说全名为《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柯德·德·拉·曼却》共2卷,主要描写一个瘦弱的没落贵族吉柯德因迷恋古代骑士小说,竟像古代骑士那样用破甲驽马装扮起来,以丑陋的牧猪女作美赛天仙的崇拜贵妇,再以矮胖的农民桑丘·潘札作侍从,3次出发周游全国,去创建扶弱锄强的骑士业绩。以致闹出不少笑话,到处碰壁受辱,被打成重伤或被当作疯子遣送回家。小说中出现的人物近700个,描绘的场景从宫廷到荒野遍布全国。揭露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腐朽,展现了人民的痛苦和斗争,触及了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和风俗等诸方面的问题。小说塑造了可笑、可敬、可悲的吉柯德和既求实胆小又聪明公正的农民桑丘这两个世界文学中的著名典型人物,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朴实无华的生活真实,也有滑稽夸张的虚构情节,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广度上,在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本书堪称经典,但是最好不要带着那么严肃的眼光去看,因为这本书在出版后一大段时间内属于地摊读物,他的价值也曾被认为仅仅是“逗笑”(塞万提斯不学无术,不过倒是个才子,他是西班牙最逗笑的作家—当时人语),不管曾经遭过什么评价,这本书确实很逗笑,我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都忍不住想笑。这本书言语轻松活泼,似乎每一句话都是信手拈来而又很贴切,但不是那么精确,甚至情节的前后衔接都很随便,以至于出现不少漏洞,但是这并不影响整个书的吸引力,这本书有一种来自民间的活力,如果你和一堆淳朴的乡下人扎堆开玩笑,就能感受到这种暖和的,自然的活力来。
作者塞万提斯正是这种社会低层的角色,他是个伤残的军士,被俘当过奴隶,其间带领弟兄们几回逃跑,都被抓回来。被人赎回来之后,一贫如洗,写作也没有让他脱贫,还因为无妄之灾坐了几回牢…….最后得水肿病死了。死后,人们也不知他的确切葬处。
堂吉柯德,一个乡下绅士,读骑士小说入了迷,一心想要把书中骑士的种种行为付诸现实,他以利相诱,居然说动了邻居桑丘去作他的奴仆,这样,一个疯子和一个傻子,就开始了这部“伟大的信使”。
在历险中,和别人交谈,只要不涉及骑士道,堂吉柯德头脑清晰,见识高明,他有坚定的信仰,高尚的品德,堪称骑士典范,他一心追求正义,和想象中的敌人“作战”毫不畏惧,连命都不要,他坚信自己应该扶助弱小,但事实上,他往往给别人添乱。他捍卫纯洁忠贞,痴心不悔地坚守着自以为是的爱情,而他所谓的“情人”是个粗壮的村姑,压根不认识他。他在想象的世界里生活,历尽挫折而不后悔,认为这只不过是“魔术家捣的鬼”,还不断给桑丘打气---骑士总是要历尽各种艰险,才能成就丰功伟绩的。
而桑丘呢?他是个只看见眼前利益只顾自己的农民,因为堂吉柯德许给他种种好处,他才跟着去当奴仆的,他满足于口腹的享受,对堂吉柯德的各种奇思异想不断戳穿,对他的清苦生活满腹牢骚。“天上飞的老鹰,比不上地上跑的母鸡。”他凭常识判断处理问题,总督居然当的不错,当然,后来他觉得累,不愿了。
主仆二人的历险,略似《西游记》当中的唐僧师徒四人的历险,只是前者是现实世界为背景的荒谬,而后者是以神话世界为背景的奋斗。这另人想起信仰的问题,信仰是遥远的,如远方的灯火。而眼前的世界,局限于经验,是感性的,浅薄的而或许是“正常的”, 桑丘就是一个没有理性,光知道享受的傻子,主仆二人看似矛盾,实际却不可分割。堂吉柯德的理想固然可笑,可是谁又能笑话他呢?如果一个人有点使自己激动的理想和信念,是不是比堂吉柯德的游侠梦更加真实,更加高明一些呢?如果不是,想做桑丘,满足于眼前的快乐,又有谁甘心这样呢?
简单来说,拿当时的一个笑话来结尾吧.
西班牙当时的国王在王宫阳台上看到一个学生一边看书,一边狂笑,就断定这个学生一定在看《堂吉柯德》,否则就是个疯子。果然,那家伙就是在看《堂吉柯德》。
作者和他笔下的堂吉柯德一样,是一个悲剧人物.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