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登月的情况,急需!!!
1个回答
2013-12-22
展开全部
2006年10月12日,北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航天事业就是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要带动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
根据中国已经确定的探月工程的计划,整个探月工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期工程为“绕”,二期工程为“落”,201 7年进行的三期工程为“回”。
在外界看来,“嫦娥一号”卫星升空实际上只是中国整个探月工程的一个序曲。尽管目前国防科工委仅仅启动了“嫦娥工程一期”“绕月探测工程”,二期和三期计划尚未正式立项,但是没有人怀疑它们已经是“箭在弦上”。
2007 年4月“嫦娥一号”顺利升空以后,接下来“嫦娥工程二期”就将很快进入实质性的阶段。有消息表明,2 009年~2015年,中国将进入“嫦娥工程二期”,届时将进行两到三次的软着陆巡视勘察,其中2012年向月面发射一个软着陆器的计划已经基本确定,按照这一计划,软着陆器将携带载有摄像机和多种探测仪器的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巡视勘察,为建立月球基地收集基本数据资料。目前中国进行此项任务的技术、物资条件和经济实力都已基本具备。
在此之后,中国将进行就是2017年“嫦娥工程三期” 行动,即发射一颗月球软着陆器,这个软着陆器不仅要采集月壤和岩石的样本,还要搭乘返回舱重返地球。在这个阶段,空间机器人将会充当主要角色,在卫星维修、太空科学实验等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悉,为了尽快实施机器人登月计划,国家早已成立了第一个空间机器人的专门研究机构,即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空间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目前空间机器人已经进入研制程序。
“嫦娥工程三期”完成以后,中国将进入载人登月阶段,那时中国的载人登月计划就会全部浮出水面。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载人登月计划将会成为“嫦娥工程四期”。在这一期工程中,中国将如何载人登月呢?根据中国科学家的设计,我国所计划采用的方式是先用运载火箭将飞船送上地球轨道,随后,飞船自行移动至月球轨道,释放出登陆舱,降落在月球表面,宇航员登陆月球。活动完成后,宇航员返回登陆舱,飞离月球,与在月球轨道上等待的飞船重新对接,至此登月过程结束。
2006年,中国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发展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航天科技工程置于重要地位。
“中国将在2024年把人送上月球。”2006年6月,路透社等外国媒体对中国的登月时间更是作出了非常肯定的报道,据悉西方媒体报道的依据是香港文汇报的一条消息:2024年的“嫦娥工程四期”,中国宇航员将可能执行登月任务。官方对这种声音未置可否,倒是国内航空航天界的一些专家认为西方媒体的这种说法完全忽略了“预测”,有炒作的嫌疑。一位中国航天专家指出,这种炒作反映出西方对中国航天迅速发展的矛盾心态,一方面既有特殊兴趣,同时又存在一定程度的担心。
中国启动的探月工程也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兴趣。尽管中国官方目前所公布的只是一个初步探月计划,但还是有人将它和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联系在了一起,并产生一些丰富的联想。在互联网上,不时就可以发现有关中国载人登月方面的科幻作品出现。有网友曾作出了如下生动的描述:“20年后,我们大家坐着‘快船’型宇宙飞船来到了月球基地……由于月球上的引力比地球上的引力小很多,我们在植物园里见到了西瓜般大小的西红柿,微型轿车般大小的西瓜,棒球棍长短的黄瓜,一粒粒如足球大小的葡萄……”
月球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
这是许多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所追问的问题。中国科学界也不乏反对的声音。月球探索真的对我们毫无意义吗?事实并非如此,它所带来的七大利益可以看得见。
一、是维护我国月球权益的需要
尽管1984年联合国通过的《指导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简称《月球条约》中规定,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人类共同财产,任何国家、团体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但是,当前,主要航天国家和组织正加紧实施月球探测计划。作为联合国外空委员会的成员国,我国开展月球探测,并取得一定成果,才具有履行《月球条约》和分享开发月球权益的实力,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
二、月球是人类研究宇宙和地球本身的最佳平台
科学家认为,通过利用月面上没有人为改造和破坏的某些本来面目研究月球,了解月球的成因、演变和构造等诸方面的信息,有助于了解地球的远古状态、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的起源和演变,有助于搞清空间现象和地球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可以极大地丰富人们对地球、太阳系以至整个宇宙起源和演变及其特性的认识,从中寻求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线索。
三、是促进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开发月球是空前艰巨的事业,需要解决一系列难题,这必然会带动诸如大推力火箭、巨型航天器、高速飞行、人工智能、计算机、机器人、加工自动化、精密仪器、遥感作业、通信、材料、建筑、能源等工程技术以及空间生物、空间物理、空间天文等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四、为开发利用月球资源作准备
据探测,月岩中含有地壳中的全部物质元素,约有60种矿藏。在月球岩土中,具有丰富的氧、铁、镁、钙、硅、钛、钠、钾、锰等物质,初步估计共含有8万亿吨铁。此外,月球上有丰富的能源,尤其是月球上的氦-3,是地球上所没有的核聚变反应的高效燃料,据估计,在月壤中氦-3的资源总量可以达到100万~500万吨,能够支持地球7000年的需电量。
五、促进深空探测
月球表面的引力只有地球表面的六分之一,因此,航天器从月球上起飞,可大大节省能源。月岩土壤中氧占40%,可以就地生产推进剂和作为受控生态环境和生命保障系统的氧气来源。硅占20%,可以为航天器制作太阳电池阵,其他金属可以为航天器制作各种部件设备。还可以用月球做中转站,为过往的航天器进行检修和补充燃料。
六、进行天文观测和研究的平台
月球表面的地质构造极其稳定,月球直接承受太阳的辐射,没有大气层对光线和电波的吸收、散射和折射等干扰,没有尘埃污染,没有磁场,月球的背面没有人造光源和射电的干扰,地震很微小。同时,月球有漫长的黑夜,黑夜温度极低。这种环境为建造高精度天文观测台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七、推动经济发展
开发月球,可以产生难以估量的经济效益,而且其他技术的二次开发应用,势必促进工业的发展与提升。
根据中国已经确定的探月工程的计划,整个探月工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期工程为“绕”,二期工程为“落”,201 7年进行的三期工程为“回”。
在外界看来,“嫦娥一号”卫星升空实际上只是中国整个探月工程的一个序曲。尽管目前国防科工委仅仅启动了“嫦娥工程一期”“绕月探测工程”,二期和三期计划尚未正式立项,但是没有人怀疑它们已经是“箭在弦上”。
2007 年4月“嫦娥一号”顺利升空以后,接下来“嫦娥工程二期”就将很快进入实质性的阶段。有消息表明,2 009年~2015年,中国将进入“嫦娥工程二期”,届时将进行两到三次的软着陆巡视勘察,其中2012年向月面发射一个软着陆器的计划已经基本确定,按照这一计划,软着陆器将携带载有摄像机和多种探测仪器的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巡视勘察,为建立月球基地收集基本数据资料。目前中国进行此项任务的技术、物资条件和经济实力都已基本具备。
在此之后,中国将进行就是2017年“嫦娥工程三期” 行动,即发射一颗月球软着陆器,这个软着陆器不仅要采集月壤和岩石的样本,还要搭乘返回舱重返地球。在这个阶段,空间机器人将会充当主要角色,在卫星维修、太空科学实验等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悉,为了尽快实施机器人登月计划,国家早已成立了第一个空间机器人的专门研究机构,即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空间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目前空间机器人已经进入研制程序。
“嫦娥工程三期”完成以后,中国将进入载人登月阶段,那时中国的载人登月计划就会全部浮出水面。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载人登月计划将会成为“嫦娥工程四期”。在这一期工程中,中国将如何载人登月呢?根据中国科学家的设计,我国所计划采用的方式是先用运载火箭将飞船送上地球轨道,随后,飞船自行移动至月球轨道,释放出登陆舱,降落在月球表面,宇航员登陆月球。活动完成后,宇航员返回登陆舱,飞离月球,与在月球轨道上等待的飞船重新对接,至此登月过程结束。
2006年,中国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发展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航天科技工程置于重要地位。
“中国将在2024年把人送上月球。”2006年6月,路透社等外国媒体对中国的登月时间更是作出了非常肯定的报道,据悉西方媒体报道的依据是香港文汇报的一条消息:2024年的“嫦娥工程四期”,中国宇航员将可能执行登月任务。官方对这种声音未置可否,倒是国内航空航天界的一些专家认为西方媒体的这种说法完全忽略了“预测”,有炒作的嫌疑。一位中国航天专家指出,这种炒作反映出西方对中国航天迅速发展的矛盾心态,一方面既有特殊兴趣,同时又存在一定程度的担心。
中国启动的探月工程也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兴趣。尽管中国官方目前所公布的只是一个初步探月计划,但还是有人将它和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联系在了一起,并产生一些丰富的联想。在互联网上,不时就可以发现有关中国载人登月方面的科幻作品出现。有网友曾作出了如下生动的描述:“20年后,我们大家坐着‘快船’型宇宙飞船来到了月球基地……由于月球上的引力比地球上的引力小很多,我们在植物园里见到了西瓜般大小的西红柿,微型轿车般大小的西瓜,棒球棍长短的黄瓜,一粒粒如足球大小的葡萄……”
月球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
这是许多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所追问的问题。中国科学界也不乏反对的声音。月球探索真的对我们毫无意义吗?事实并非如此,它所带来的七大利益可以看得见。
一、是维护我国月球权益的需要
尽管1984年联合国通过的《指导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简称《月球条约》中规定,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人类共同财产,任何国家、团体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但是,当前,主要航天国家和组织正加紧实施月球探测计划。作为联合国外空委员会的成员国,我国开展月球探测,并取得一定成果,才具有履行《月球条约》和分享开发月球权益的实力,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
二、月球是人类研究宇宙和地球本身的最佳平台
科学家认为,通过利用月面上没有人为改造和破坏的某些本来面目研究月球,了解月球的成因、演变和构造等诸方面的信息,有助于了解地球的远古状态、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的起源和演变,有助于搞清空间现象和地球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可以极大地丰富人们对地球、太阳系以至整个宇宙起源和演变及其特性的认识,从中寻求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线索。
三、是促进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开发月球是空前艰巨的事业,需要解决一系列难题,这必然会带动诸如大推力火箭、巨型航天器、高速飞行、人工智能、计算机、机器人、加工自动化、精密仪器、遥感作业、通信、材料、建筑、能源等工程技术以及空间生物、空间物理、空间天文等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四、为开发利用月球资源作准备
据探测,月岩中含有地壳中的全部物质元素,约有60种矿藏。在月球岩土中,具有丰富的氧、铁、镁、钙、硅、钛、钠、钾、锰等物质,初步估计共含有8万亿吨铁。此外,月球上有丰富的能源,尤其是月球上的氦-3,是地球上所没有的核聚变反应的高效燃料,据估计,在月壤中氦-3的资源总量可以达到100万~500万吨,能够支持地球7000年的需电量。
五、促进深空探测
月球表面的引力只有地球表面的六分之一,因此,航天器从月球上起飞,可大大节省能源。月岩土壤中氧占40%,可以就地生产推进剂和作为受控生态环境和生命保障系统的氧气来源。硅占20%,可以为航天器制作太阳电池阵,其他金属可以为航天器制作各种部件设备。还可以用月球做中转站,为过往的航天器进行检修和补充燃料。
六、进行天文观测和研究的平台
月球表面的地质构造极其稳定,月球直接承受太阳的辐射,没有大气层对光线和电波的吸收、散射和折射等干扰,没有尘埃污染,没有磁场,月球的背面没有人造光源和射电的干扰,地震很微小。同时,月球有漫长的黑夜,黑夜温度极低。这种环境为建造高精度天文观测台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七、推动经济发展
开发月球,可以产生难以估量的经济效益,而且其他技术的二次开发应用,势必促进工业的发展与提升。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