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展开全部
农村小学教育的希望--人性化教育
近年来,农村小学教育和城市小学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校舍和其它教育教学设施。城里小学高楼大厦,农村小学变化不大,虽有个别学校因危房改造等个别原因盖起了教学楼,但教育教学设施仍和城里的小学没法比。农村小学自96年普九以来,教育教学设施一直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换和补充。
二是师资。城里老师的待遇高于农村,受尊重的程度好于农村,在教师分配之初,教育行政部门就偏向城里的小学,有能力的教师和有关系的教师留在了城里。分配时,城里小学教师的质量就比农村小学的好,数量上也比农村小学的多。分配之后,因为城里老师占有的教育资源比农村的优越,城里老师的成长和进步比农村学校的当然就大。如此一来,城里老师和乡下老师的差别就越来越大,城里小学的师资比农村小学的要好很多,这是不争的事实。
三是生源。城里的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和素质普遍高于农村,城里的学生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高于农村。城里乡下的学生自然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最近几年,农村一些先富起来的和先觉悟的人家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好的教育,纷纷给孩子往城里转学。农村小学的生源问题,更成了大问题,不光生源不好,而且越来越少。城里小学的班额越来越大,有的达到一个班80多人,农村小学的班额却越来越小,有的一个班只还有10多个学生。一个学校,6个年级6个班,学生在100--200之间的学校在农村占很大的比例。
农村的孩子也是孩子,农村也需要好的教育,而眼下,政府又不可能把农村的每一处小学都建设成“实验小学”,城市农村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没法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思考农村小学教育的希望和出路的问题。
农村小学的客观条件比城里的差,农村小学的教育就一定比城里小学的差吗?很多悲观的农村小学校长、教师和社会人士也许会默认这个结果,但我觉得未必。因为农村有农村的优势,如果农村的小学教育不跟着城市跑,把眼睛放在农村这个客观存在的现实之中,承认现实,然后立足现实,扬长避短(我们现在是取长补短),发挥农村小学教育的优势,农村小学一定会有所作为,农村的孩子在农村一样可以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那么,农村小学教育的优势在哪里呢?优势就在生源少上。
农村小学一个班只有十几或二十几个人,从因此而得到的学杂费上看,这是农村小学的劣势。
但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教育经历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现在提倡的是“人性化教育”。什么是人性化教育。人性化教育是通过人文关怀,培养一个人独特的发展,用“人”的方式去对待人、理解人、关怀人。人性化是教育的应然走向。人性化教育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人性化教育尊重学生,呵护学生的内心世界。人性化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使学生成为独立的价值主体。
实施人性化教育的关键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了解每一个学生,然后对学生因材施教。要想做到这一点,学生越少,越容易进行。反之,学生越多,进行人性化教育越困难。
如此看来,生源少,正是农村教育的优势。实施人性化教育才是农村教育的希望和出路。
既然如此,为什么没有人这样去做呢?农村教育为何还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呢?我认为,有这样几个原因:
一、理论和实践脱节。对人性化教育的研究,理论家一味地研究理论,这些理论还没有同实践相结合,或者说,这些理论只在部分地区或学校同实践结合了。
二、全社会对教育的偏见。为什么让孩子接受教育?应该让孩子接受怎样的教育?怎样让孩子接受教育?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在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之间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而优则仕”的目的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有些人虽然摆脱了,但又陷入“让孩子接受教育就是为了将来有个好职业”等思想的圈套。全社会对教育都有些急功近利,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关注太多,直接后果就是使教育成了学生的负担,学生越来越厌学。
三、农村小学校长和教师没有得到专业引领。在农村工作的小学校长和教师长期工作在农村,看到了农村教育的弊端,但没有及时得到专业引领,他们看不到改进的方法。时间长了,农村教师只好把教师仅仅当成职业来看待,不愿改革。农村小学校长只好把校长当成“官”来看待,认为别人这样当校长行,自己这样当校长一定也行,不思进取,不顾及学生的感受,不想去适应教育的新形式。
在农村小学推行人性化教育势在必行,现在缺少的是“先吃螃蟹的校长”。如果有人敢并且想先吃这个“大螃蟹”,应该如何去做呢?
一,要转变教育观念,确立人性化教育为学校的办学方向。人性化教育,就是学生最需要的教育。学生需要什么,学校和老师就给学生什么。
二,要合理分配教师资源。班额小,学生少,配备的老师的数量就有限。以我们这里为例,一所200人以下的完小,一般配备9个老师。目前,大部分学校是这样分配老师的,一年级二年级需要老师包班,也就是一个老师包一个班。三四五六年级安排四位老师教语文同时任班主任,三四年级的数学需要一个老师教,五年级的数学需要一个老师教,六年级的数学需要一个老师教。科学、思品、社会、音乐、美术、体育、英语要全部再分给三四五六的老师。仅从教师任课上看,目前的学校把语文数学两学科当成了主科,老师们也把主要精力放到了语文数学的学科教学上,至于其它学科,特别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音乐、体育、美术形同虚设。连素质教育要求的开足开齐课程都达不到,学生习惯和兴趣的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更不会被老师重视了,学生蜕化成了工具,不越学越厌学才怪。我认为一定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让老师与学生交朋友,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然后注重语文数学以外的学科的教学。9个人可这样安排,一个老师教音乐,一个老师教美术,一个老师教体育,剩下的6个老师分剩下的课,可采用一个老师任一二年级两个班的语文兼一个班的班主任,一个老师任一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兼另一个班的班主任,三四五六年级参照一个年级的做法分课。
三,课堂上实施小班化教学。农村小学是自然的小班,不用控制,在课堂教学上要实施小班化教学。小班人数少,老师可以更快、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更好地进行个别化的教学。每个学生有更多被关注的机会。孩子每节课都有发言的机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师生、生生接触就多。孩子得到的锻炼就多,受到老师表扬和鼓励也就多。可大大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利。而且教师在备课时就可以更好的备学生,哪些人需要多指导、哪些人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具体到人!在设计作业时可以分成设计a、b、c三个层次符合学生不同的需要。
小班化教学的理论基础(来自网上)
1、心理学理论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越受老师关注的条件下越容易取得成功(皮格马利翁效应)。小班化教学由于班级学生数的减少,使得教师比较容易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
2、教育学理论基础。“新基础教育”(叶澜教授主持)认为: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个性化和创生性的占有,充分发挥人类创造的文化、科学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的;“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是教学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小班化教学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索成为可能,也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成为可能。
四,做好配套改革,减轻教师的负担。实施人性化的教育,要建立人性化的校园文化,要建立人性化的人际关系,要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学校要为教师着想,教师要为学生和家长着想。而这一切都需要改革,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减轻老师和学生的负担,让老师以教为乐,让学生以学为乐,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到学校中来。对教师来讲,要改变现有的评价手段,引导教师改变现有的教育教学手段。比如备课,有人批判当前的老师写了一辈子教案,但教育教学的能力一点都没有提高。我认为不该为写备课本浪费老师的时间。可以搞备课改革,怎么改,备课本不使用表格式的,就用白纸,只要写清每堂课教什么,怎么教,教后有何感想就行。
五,做好家校联谊,取得家长和村里的支持。实施人性化教育一定要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支持,因为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学校的事情,它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对小学生来讲,特别是要有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学校家庭社会分工合作,才能把孩子培养好。目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配合不是很默契,有时候甚至出现相左的情景,这不好。作为学校要经常把家长请到学校来,让家长为孩子的教育出谋划策,毕竟,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何况,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当父母的素质也需要提高,谁来帮助他们,我认为学校有这个责任。
该在农村推行人性化教育是一回事,在农村扎扎实实地推行人性化教育是另一回事,如果推行,一定会碰到许许多多的想不到的事情,至于会碰到哪些事情,应如何解决,只有实践了才知道。愿致力于农村教育的有识之士做些研究和实践,要记住:时不我待。
近年来,农村小学教育和城市小学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校舍和其它教育教学设施。城里小学高楼大厦,农村小学变化不大,虽有个别学校因危房改造等个别原因盖起了教学楼,但教育教学设施仍和城里的小学没法比。农村小学自96年普九以来,教育教学设施一直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换和补充。
二是师资。城里老师的待遇高于农村,受尊重的程度好于农村,在教师分配之初,教育行政部门就偏向城里的小学,有能力的教师和有关系的教师留在了城里。分配时,城里小学教师的质量就比农村小学的好,数量上也比农村小学的多。分配之后,因为城里老师占有的教育资源比农村的优越,城里老师的成长和进步比农村学校的当然就大。如此一来,城里老师和乡下老师的差别就越来越大,城里小学的师资比农村小学的要好很多,这是不争的事实。
三是生源。城里的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和素质普遍高于农村,城里的学生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高于农村。城里乡下的学生自然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最近几年,农村一些先富起来的和先觉悟的人家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好的教育,纷纷给孩子往城里转学。农村小学的生源问题,更成了大问题,不光生源不好,而且越来越少。城里小学的班额越来越大,有的达到一个班80多人,农村小学的班额却越来越小,有的一个班只还有10多个学生。一个学校,6个年级6个班,学生在100--200之间的学校在农村占很大的比例。
农村的孩子也是孩子,农村也需要好的教育,而眼下,政府又不可能把农村的每一处小学都建设成“实验小学”,城市农村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没法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思考农村小学教育的希望和出路的问题。
农村小学的客观条件比城里的差,农村小学的教育就一定比城里小学的差吗?很多悲观的农村小学校长、教师和社会人士也许会默认这个结果,但我觉得未必。因为农村有农村的优势,如果农村的小学教育不跟着城市跑,把眼睛放在农村这个客观存在的现实之中,承认现实,然后立足现实,扬长避短(我们现在是取长补短),发挥农村小学教育的优势,农村小学一定会有所作为,农村的孩子在农村一样可以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那么,农村小学教育的优势在哪里呢?优势就在生源少上。
农村小学一个班只有十几或二十几个人,从因此而得到的学杂费上看,这是农村小学的劣势。
但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教育经历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现在提倡的是“人性化教育”。什么是人性化教育。人性化教育是通过人文关怀,培养一个人独特的发展,用“人”的方式去对待人、理解人、关怀人。人性化是教育的应然走向。人性化教育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人性化教育尊重学生,呵护学生的内心世界。人性化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使学生成为独立的价值主体。
实施人性化教育的关键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了解每一个学生,然后对学生因材施教。要想做到这一点,学生越少,越容易进行。反之,学生越多,进行人性化教育越困难。
如此看来,生源少,正是农村教育的优势。实施人性化教育才是农村教育的希望和出路。
既然如此,为什么没有人这样去做呢?农村教育为何还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呢?我认为,有这样几个原因:
一、理论和实践脱节。对人性化教育的研究,理论家一味地研究理论,这些理论还没有同实践相结合,或者说,这些理论只在部分地区或学校同实践结合了。
二、全社会对教育的偏见。为什么让孩子接受教育?应该让孩子接受怎样的教育?怎样让孩子接受教育?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在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之间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而优则仕”的目的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有些人虽然摆脱了,但又陷入“让孩子接受教育就是为了将来有个好职业”等思想的圈套。全社会对教育都有些急功近利,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关注太多,直接后果就是使教育成了学生的负担,学生越来越厌学。
三、农村小学校长和教师没有得到专业引领。在农村工作的小学校长和教师长期工作在农村,看到了农村教育的弊端,但没有及时得到专业引领,他们看不到改进的方法。时间长了,农村教师只好把教师仅仅当成职业来看待,不愿改革。农村小学校长只好把校长当成“官”来看待,认为别人这样当校长行,自己这样当校长一定也行,不思进取,不顾及学生的感受,不想去适应教育的新形式。
在农村小学推行人性化教育势在必行,现在缺少的是“先吃螃蟹的校长”。如果有人敢并且想先吃这个“大螃蟹”,应该如何去做呢?
一,要转变教育观念,确立人性化教育为学校的办学方向。人性化教育,就是学生最需要的教育。学生需要什么,学校和老师就给学生什么。
二,要合理分配教师资源。班额小,学生少,配备的老师的数量就有限。以我们这里为例,一所200人以下的完小,一般配备9个老师。目前,大部分学校是这样分配老师的,一年级二年级需要老师包班,也就是一个老师包一个班。三四五六年级安排四位老师教语文同时任班主任,三四年级的数学需要一个老师教,五年级的数学需要一个老师教,六年级的数学需要一个老师教。科学、思品、社会、音乐、美术、体育、英语要全部再分给三四五六的老师。仅从教师任课上看,目前的学校把语文数学两学科当成了主科,老师们也把主要精力放到了语文数学的学科教学上,至于其它学科,特别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音乐、体育、美术形同虚设。连素质教育要求的开足开齐课程都达不到,学生习惯和兴趣的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更不会被老师重视了,学生蜕化成了工具,不越学越厌学才怪。我认为一定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让老师与学生交朋友,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然后注重语文数学以外的学科的教学。9个人可这样安排,一个老师教音乐,一个老师教美术,一个老师教体育,剩下的6个老师分剩下的课,可采用一个老师任一二年级两个班的语文兼一个班的班主任,一个老师任一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兼另一个班的班主任,三四五六年级参照一个年级的做法分课。
三,课堂上实施小班化教学。农村小学是自然的小班,不用控制,在课堂教学上要实施小班化教学。小班人数少,老师可以更快、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更好地进行个别化的教学。每个学生有更多被关注的机会。孩子每节课都有发言的机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师生、生生接触就多。孩子得到的锻炼就多,受到老师表扬和鼓励也就多。可大大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利。而且教师在备课时就可以更好的备学生,哪些人需要多指导、哪些人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具体到人!在设计作业时可以分成设计a、b、c三个层次符合学生不同的需要。
小班化教学的理论基础(来自网上)
1、心理学理论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越受老师关注的条件下越容易取得成功(皮格马利翁效应)。小班化教学由于班级学生数的减少,使得教师比较容易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
2、教育学理论基础。“新基础教育”(叶澜教授主持)认为: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个性化和创生性的占有,充分发挥人类创造的文化、科学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的;“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是教学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小班化教学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索成为可能,也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成为可能。
四,做好配套改革,减轻教师的负担。实施人性化的教育,要建立人性化的校园文化,要建立人性化的人际关系,要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学校要为教师着想,教师要为学生和家长着想。而这一切都需要改革,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减轻老师和学生的负担,让老师以教为乐,让学生以学为乐,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到学校中来。对教师来讲,要改变现有的评价手段,引导教师改变现有的教育教学手段。比如备课,有人批判当前的老师写了一辈子教案,但教育教学的能力一点都没有提高。我认为不该为写备课本浪费老师的时间。可以搞备课改革,怎么改,备课本不使用表格式的,就用白纸,只要写清每堂课教什么,怎么教,教后有何感想就行。
五,做好家校联谊,取得家长和村里的支持。实施人性化教育一定要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支持,因为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学校的事情,它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对小学生来讲,特别是要有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学校家庭社会分工合作,才能把孩子培养好。目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配合不是很默契,有时候甚至出现相左的情景,这不好。作为学校要经常把家长请到学校来,让家长为孩子的教育出谋划策,毕竟,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何况,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当父母的素质也需要提高,谁来帮助他们,我认为学校有这个责任。
该在农村推行人性化教育是一回事,在农村扎扎实实地推行人性化教育是另一回事,如果推行,一定会碰到许许多多的想不到的事情,至于会碰到哪些事情,应如何解决,只有实践了才知道。愿致力于农村教育的有识之士做些研究和实践,要记住:时不我待。
2014-03-13
展开全部
实在没有现成的,这是刚查到的作文要求,不好意思哈```
《新课标》要求对学生的作文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局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评价。新课标的作文评价体现了人性化的精神,根据这一评价精神,笔者在作文评价的实操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作文评价的标准应坚持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
对作文的评价,我们应按新课标的要求,“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这是新课标对作文评价的统一要求,对于大多数对作文较感兴趣、作文基础较扎实的同学,应按统一的要求进行公正的评价,客观地分析学生的优劣。我们在坚持统一性标准的同时,对那些对作文不太感兴趣、作文基础较差的同学,我们应从培养他们的作文兴趣,保护他们写作的积极性的角度,评价的标准也应有差异性。对于那些对作文兴趣较低、作文基础较差、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我们要有意识降低评价的标准,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积极的评价,培养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和亲和力,逐步引导他们喜欢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
二、作文的评价应坚持鼓励性原则。
在作文的批改中,应对学生的作文坚持鼓励性原则,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操作。首先应鼓励学生写作的兴趣,尽一切可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消极的心理,尽一切可能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快乐,对那些作文优秀的学生,应给出具体的指导意见,让他们的作文在反复的修改中趋于完美,然后我把他们的作文推荐到班级的黑板报`学校的橱窗、校刊等多种途径上发表,让他们体会写作的快乐。对于作文一般的同学在批改时,应有耐心,要仔细地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对写作的兴趣。对于写作较差的同学,虽然作文的质量不尽如人意,但对他们在写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真诚的态度,一些较好的习惯应给予肯定,充分肯定他们的劳动,使他们能逐渐不怕作文、喜欢作文、想写作文、会写作文。其次,应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对于那些在作文前能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应给予较高些的评价,对于那些重视作文修改,在作文修改中有良好的态度,重视作文修改的过程和方法,应给予较高的评价。再次,对学生在作文中的创意,应给予充分的鼓励。学生的作文贵在有真情实感。只有在真情实感中才能产生有创意的表达,对于学生的创意,是学生生活经历,积极思索的结果,应给予充分的鼓励。鼓励性原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即使在学生的作文令我们很生气的时候,我们也要有充分的耐心,避免在生气中下过激的批评性评价。
三、作文评价应有针对性。
《新课标》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这一做法就是为了在作文批改过程中对学生的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能有一个真实全
面的评价,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在作文的批改过程中,对于写作态度端正的同学,老师要在写作档案中要及时记录,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的鼓励。对于写作态度不够端正的同学,在作文批改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出具在材料搜集、确定表达中心、结合安排、写作技巧等方面的不足,有针对性地给出改正的意见,使他们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确改正的方向,能逐步地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教师的连续督促鼓励下,作文水平能得到切实的提高。作文贵在有个性、有创意。在作文的批改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发现、肯定、完善学生的作文个性,及时地发现、肯定、鼓励学生的创意。对于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意,教师应特别有针对性地给予积极评价和引导,争取形成鲜明的特色。为学生记录的写作档案应经常与学生见面,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充分发挥作文批改对学生写作水平的促进作用。
四、作文的评价的方式应坚持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对作文批改的方式,《新课标》强调,“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笔者认为,在作文的批改过程中应重视口头批改的作用,由于作文的特殊性,文字量大,教师批改的工作量相应也很大,要把所有想说的话都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显然是很不现实的。因而,口头批改的独特作用则弥补了局面批改的不足。经实践的探索,笔者认为,应发挥口头批改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在纠正学生的写作态度上应选用口头批改的方式,写作态度的纠正应用和蔼可亲的谈话方法,指明方向,积极引导,善意地指出不足,帮助树立对作文的信心,这些工作最适宜用
口头评价的方式,简短的几行文字是无法达到效果的。其次,对在写作技巧上的重点指导也适宜用口头评价的方式。有些学生在对人物描写上总觉得无话可说,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应针对性地指导其使用诸如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等各种描写手段,并当面告诉学生各种描写手段相应的字词、句应如何组织,使他们有法可得,有例可学,使自己作文的内容能不断得以丰富、完善。再次,在评价学生作文中的创意和个性时,也适合用口头评价,对于学生在作文中的创意和个性,教师应多听听学生是因有事而起,又是怎样形成想法,又是怎样选择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教师对学生的创意与个性定会有更全面、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学生作出的指导定会更有针对性,会更能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作文特色。
五、作文批改应重视学生的思想纠正和心理调整。
好多同学不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倾诉出来,但他们往往在自己的作文中一吐为快。有一名女同学在作文中反映:“既然父母如此的重男轻女,不把我当人待,我活在世上还有什么快乐还有什么意思……”这样的作文,我看了以后,跳出批改作文的本身,主动和家长联系,和学生谈心交流,在学习生活上给予细致的关爱,通过努力,该生对人生的认识正确了,心里愉快了,对生活重又充满了信心。有一名男生在作文中写道:“我没有朋友,没有优点,老师对我除了厌恶,没有人会欣赏我,对学习我已找不到任何信心……”。后来我找该生谈心,主动和该生常接触,倾听他的心里话,并给他以合情合理的指导,指定班上的一些优生和他交朋友,鼓励他从完成作业入手,每完成好一次作业,我都当众予以表扬,不断增强该生的信心,让他在班级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朋友,使他成了一名正常的学生。作文的批改不应只局限于作文的本身,对学生的思想纠正和心里调整也是我们对学生人性化关怀的重要内容。
总之,对作文的批改,我们对《新课标》的精神应深入理解,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加以运用。特别是要从传统的作文评价观念中跳出来,进行人性化的评价,使作文的评价不仅要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新课标》要求对学生的作文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局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评价。新课标的作文评价体现了人性化的精神,根据这一评价精神,笔者在作文评价的实操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作文评价的标准应坚持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
对作文的评价,我们应按新课标的要求,“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这是新课标对作文评价的统一要求,对于大多数对作文较感兴趣、作文基础较扎实的同学,应按统一的要求进行公正的评价,客观地分析学生的优劣。我们在坚持统一性标准的同时,对那些对作文不太感兴趣、作文基础较差的同学,我们应从培养他们的作文兴趣,保护他们写作的积极性的角度,评价的标准也应有差异性。对于那些对作文兴趣较低、作文基础较差、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我们要有意识降低评价的标准,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积极的评价,培养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和亲和力,逐步引导他们喜欢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
二、作文的评价应坚持鼓励性原则。
在作文的批改中,应对学生的作文坚持鼓励性原则,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操作。首先应鼓励学生写作的兴趣,尽一切可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消极的心理,尽一切可能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快乐,对那些作文优秀的学生,应给出具体的指导意见,让他们的作文在反复的修改中趋于完美,然后我把他们的作文推荐到班级的黑板报`学校的橱窗、校刊等多种途径上发表,让他们体会写作的快乐。对于作文一般的同学在批改时,应有耐心,要仔细地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对写作的兴趣。对于写作较差的同学,虽然作文的质量不尽如人意,但对他们在写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真诚的态度,一些较好的习惯应给予肯定,充分肯定他们的劳动,使他们能逐渐不怕作文、喜欢作文、想写作文、会写作文。其次,应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对于那些在作文前能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应给予较高些的评价,对于那些重视作文修改,在作文修改中有良好的态度,重视作文修改的过程和方法,应给予较高的评价。再次,对学生在作文中的创意,应给予充分的鼓励。学生的作文贵在有真情实感。只有在真情实感中才能产生有创意的表达,对于学生的创意,是学生生活经历,积极思索的结果,应给予充分的鼓励。鼓励性原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即使在学生的作文令我们很生气的时候,我们也要有充分的耐心,避免在生气中下过激的批评性评价。
三、作文评价应有针对性。
《新课标》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这一做法就是为了在作文批改过程中对学生的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能有一个真实全
面的评价,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在作文的批改过程中,对于写作态度端正的同学,老师要在写作档案中要及时记录,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的鼓励。对于写作态度不够端正的同学,在作文批改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出具在材料搜集、确定表达中心、结合安排、写作技巧等方面的不足,有针对性地给出改正的意见,使他们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确改正的方向,能逐步地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教师的连续督促鼓励下,作文水平能得到切实的提高。作文贵在有个性、有创意。在作文的批改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发现、肯定、完善学生的作文个性,及时地发现、肯定、鼓励学生的创意。对于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意,教师应特别有针对性地给予积极评价和引导,争取形成鲜明的特色。为学生记录的写作档案应经常与学生见面,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充分发挥作文批改对学生写作水平的促进作用。
四、作文的评价的方式应坚持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对作文批改的方式,《新课标》强调,“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笔者认为,在作文的批改过程中应重视口头批改的作用,由于作文的特殊性,文字量大,教师批改的工作量相应也很大,要把所有想说的话都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显然是很不现实的。因而,口头批改的独特作用则弥补了局面批改的不足。经实践的探索,笔者认为,应发挥口头批改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在纠正学生的写作态度上应选用口头批改的方式,写作态度的纠正应用和蔼可亲的谈话方法,指明方向,积极引导,善意地指出不足,帮助树立对作文的信心,这些工作最适宜用
口头评价的方式,简短的几行文字是无法达到效果的。其次,对在写作技巧上的重点指导也适宜用口头评价的方式。有些学生在对人物描写上总觉得无话可说,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应针对性地指导其使用诸如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等各种描写手段,并当面告诉学生各种描写手段相应的字词、句应如何组织,使他们有法可得,有例可学,使自己作文的内容能不断得以丰富、完善。再次,在评价学生作文中的创意和个性时,也适合用口头评价,对于学生在作文中的创意和个性,教师应多听听学生是因有事而起,又是怎样形成想法,又是怎样选择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教师对学生的创意与个性定会有更全面、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学生作出的指导定会更有针对性,会更能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作文特色。
五、作文批改应重视学生的思想纠正和心理调整。
好多同学不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倾诉出来,但他们往往在自己的作文中一吐为快。有一名女同学在作文中反映:“既然父母如此的重男轻女,不把我当人待,我活在世上还有什么快乐还有什么意思……”这样的作文,我看了以后,跳出批改作文的本身,主动和家长联系,和学生谈心交流,在学习生活上给予细致的关爱,通过努力,该生对人生的认识正确了,心里愉快了,对生活重又充满了信心。有一名男生在作文中写道:“我没有朋友,没有优点,老师对我除了厌恶,没有人会欣赏我,对学习我已找不到任何信心……”。后来我找该生谈心,主动和该生常接触,倾听他的心里话,并给他以合情合理的指导,指定班上的一些优生和他交朋友,鼓励他从完成作业入手,每完成好一次作业,我都当众予以表扬,不断增强该生的信心,让他在班级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朋友,使他成了一名正常的学生。作文的批改不应只局限于作文的本身,对学生的思想纠正和心里调整也是我们对学生人性化关怀的重要内容。
总之,对作文的批改,我们对《新课标》的精神应深入理解,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加以运用。特别是要从传统的作文评价观念中跳出来,进行人性化的评价,使作文的评价不仅要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4-03-13
展开全部
要找什么样的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4-03-13
展开全部
和和。。忘了是什么网站。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