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处风景名胜 五六百字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11-04
展开全部
汉阳陵博物馆是一座遗址性博物馆,兵马俑的发现纯属偶然,本来这里是砖瓦厂的取土地,随着推土机的一声轰鸣,沉睡于地下2000余年的兵马俑面世了。走进大厅,所看到的就是与汉墓、汉化像石并称为徐州汉代三绝的汉兵马俑。或许它给您的印象并不象秦俑那样高大威猛,但当我们了解了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历史内涵,了解了其中与众不同,匠心独具的艺术特色后,我们就会明白它的确无愧于"汉代三绝"之一的称号。
如若能从空中俯视一下这个平面,就会看出这若近若离的俑坑俨然是一支布局紧凑而又合理的地下军阵。当仔细观察俑坑中的陶俑,也的确是当年的士兵形象。跪坐俑是古代的车兵,它们分两种:消瘦一点的是御车俑,负责驾驶战车。头戴盔甲身强体壮的战车上的甲士,他们身后还背着箭囊,是射手俑。向前浩浩荡荡的是步兵部队。在至高点上,有四件膘肥体壮的战马,马后边站着一位形象高大的陶俑,它是这支部队的指挥官。古代人物雕塑或绘画都有这样表现方式。稍加留意还会发现在指挥官周围有一块空着的地方。据考古人员讲,发掘时,这里有一堆腐朽的木头的痕迹,并在驷马身上绘有红色的僵绳,表明这里原来有一辆指挥车,驷马是拉车的,而指挥官当然是站在车上的,表现出古代贵族在重要场合凭轼而立的姿势。这样驷马、一车、一俑就构成了一个指挥中心,也更加证实这支地下军队的完整性。那么在荒郊野,距原地表8米的地下,怎么会有这样一支部队呢?
经研究证,这批兵马俑原是距今2150多年前的西汉楚国的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陪葬品。就像大家知道的秦兵马俑是为秦始皇陵骊山陪葬的一样,汉代社会是一个视死如生的社会。人们认为人死后,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继续生活。因此,生前所能享受到的一切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死后都要想方设法带到另一个世界里去。因此徐州各座楚王墓中,粮仓、厨房、乐舞厅、会客厅等应有尽有,就连厕所也制作得一丝不苟,设施齐全。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一些手握重兵的诸侯王或高级将领死后自然能希望继续指挥千军万马,兵马俑就应运而生了。
据汉代的葬制,唯有立下特等功勋的人才能享用兵马俑陪葬,而且还要得到皇帝的恩准。所以目前国内发现的大规模兵马俑仅有三处:秦俑和咸阳杨家湾汉兵马俑,以及徐州的狮子山汉兵马俑。在徐州出现了这样大规模的兵马俑群,充分说明了汉代徐州在政治、军事上的特殊地位。我们徐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汉代文化尤为发达,因为这里是汉代的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刘邦在政权刚刚稳定后,就委派他弟弟刘交为楚王来管理这一地区,汉代初年刘邦在同姓王中地位最高,加上高祖手下的文臣武将多数是徐州人,这样的特殊背景,造成了徐州在汉代成为仅次于都城长安的政治文化中心。汉兵马俑是徐州发达的汉文化的一个有力佐证,它以无可替代的历史内涵告诉八方宾朋“两汉文化看徐州”并不是徐州人自己喊出来的。星罗棋布的汉墓,巧夺天工的汉化像石,还有独具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的汉兵马俑,就像一颗颗璀灿夺目的明珠,闪烁在古彭大地上,反映了汉代彭城人创造的辉煌的物质文明。徐州汉兵马俑,由于主人只是臣属于中央王朝的一个诸侯王,不可能制作秦俑那样规模巨大、形象逼真的陶俑。但用捏塑法制作小俑气势又太小了。因此聪明的楚国工匠们又借鉴了古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采用了合模制法。我们用俑坑中工艺最简单的甲士俑为例来说明这种方法:第一步,按规模要求捏塑一个甲士俑标本,入窑烧制成形后成为样品;第二步,在样品周围涂上厚厚一层淘泥,阴干,从头部沿两耳际向下一切两半,甲士俑的形象就留在陶泥上,实际上就是制成了一组模具;第三步,将烧制后的模具内填满陶泥,"二合一",就脱出了一个甲士俑,如此反复,就可制出一大批外观一致的甲士俑来;第四步,将脱出来的甲士俑入窑焙烧成形。这种工艺说出来很简单,实际实行起来还是相当复杂的。有些陶俑双手或向前,或上扬。有些俑的头部单独制作,不能与躯干一起合模。于是工匠们就将一个陶俑分解成几个部分,分模制作,然后粘接起来。专家们经过计算,制作一套不同样的兵马俑,需9组73件不同的模具,这是多么繁琐的工程!
当我们走到兵马俑队伍的前面,仔细观察这支队伍就会发现他们的表情千姿百态,各不相同。它们当中有的昂着头,张着嘴,仰着身子,仿佛情不自禁的在地上嚎啕大哭。身边两位一个探过头来,一个侧过脸来像是安慰劝说正在嚎哭的人。有的低着头,皱着眉,嘴角向下撇,像是性格内向,漠不作声的忧郁神情。这与整体庄严肃静的军队主题是相吻合的,当然,他们当中也有轻松自若,活泼玩皮的青年士兵形象,或许他就是某位雕塑大师心灵的真实写照呢!总之这些人的性格特征通过廖廖数笔便刻划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在这些陶俑模制成形后有一个工匠手工修削过程,在这过程中工匠师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艺术创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一些普普通通的泥巴,在他们灵巧的双手下,被赋予了无限的生命力,我们站在这里看到的仿佛不是陶俑,而是一支活生生的队伍向您迎面而来,充分体现了汉代劳动人民高超杰出的制作工艺。如果大家去过西安,参观过秦兵马俑,一定领略了秦俑那种高大壮观的场景。的确,写实主义的秦俑给人一种奔放雄浑的力量美,但任何艺术的发展都有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汉兵马俑在继承了秦俑风格的基础上加以发展,由写实转变为写意。它不注重人物线条的比例是否准确,而侧重于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有一支队伍最前端的三位士兵,工匠师用不同的身材和面部塑造,表达出不同的年龄层次和心理活动。最右面的士兵虎背熊腰,稚气未脱。正是初出茅庐,血气方刚,急待建功立业的年轻士兵。中间一位躬着腰,眯着眼看似位经验丰富,久经沙场的老兵。左边是位老成持重的中年士兵形象。史书记载,汉代的兵役制度,规定年满18-55岁的成年男子,必须服两年兵役。这样队伍中必须会有不同年龄的士兵,可谓老,中,青三者的有机结合。汉代的雕塑师们以生活为蓝本制作的这些陶俑,不仅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资料,而且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上,以拙朴中富有含蓄,更加耐人寻味的艺术手法,为人们留下永恒而美丽的篇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