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中的作者韩愈为什么要提倡"从师问道"?

 我来答
一粥美食
高能答主

2020-12-23 · 专注为您带来别样视角的美食解说
一粥美食
采纳数:7300 获赞数:46267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因为人需要学习知识,就要有人为他“传道受业”;学习总会有疑惑不解,就要有人为之“解惑”。如果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全文篇幅虽不长,但涵义深广,论点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富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师说》大约是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801—802),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贞元十七年(801),辞退徐州官职,闲居洛阳传道授徒的作者,经过两次赴京调选,方于当年十月授予国子监四门博士之职。

此时的作者决心借助国子监这个平台来振兴儒教、改革文坛,以实现其报国之志。但来到国子监上任后,却发现科场黑暗,朝政腐败,吏制弊端重重,致使不少学子对科举入仕失去信心,因而放松学业;当时的上层社会,看不起教书之人。

在士大夫阶层中存在着既不愿求师,又“羞于为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到国子监的教学和管理。作者对此痛心疾首,借用回答李蟠的提问撰写这篇文章,以澄清人们在“求师”和“为师”上的模糊认识。

小青清爱生活
高粉答主

2020-12-25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67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8.6万
展开全部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出自:唐朝文学家韩愈的《师说》

原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译文: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师说》大约是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801—802),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贞元十七年(801),辞退徐州官职,闲居洛阳传道授徒的作者,经过两次赴京调选,方于当年十月授予国子监四门博士之职。

在士大夫阶层中存在着既不愿求师,又“羞于为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到国子监的教学和管理。作者对此痛心疾首,借用回答李蟠的提问撰写这篇文章,以澄清人们在“求师”和“为师”上的模糊认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4-09-19
展开全部
因为人需要学习知识,就要有人为他“传道受业”;学习总会有疑惑不解,就要有人为之“解惑”。如果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4-09-19
展开全部
因为要向老师询问学习的道理
追答
纯手写,挺辛苦的,给满意答案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4-09-19
展开全部
老师会教给我们很多道理,让我们少走弯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