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地形成的自然原因及影响
黑土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在0.4℃左右。通常认为黑土是温带草原草甸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其自然植被为草原化草甸植物。在形成时的母质绝大多数为黄土性粘土,土壤质地粘重,透水不良,且有季节性冻层。
在温暖多雨的夏季,植物生长茂盛,使得地上及地下有机物年积累量非常大;而到了秋末,霜期很早的到来,使得植物枯死保存在地表和地下,随着气温急剧下降使得残枝落叶等有机质来不及分解。
等到来年夏季土壤温度升高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使植物残体转化成腐殖质在土壤中积累,从而形成深厚的腐殖质层。
东北黑土肥沃的原因:
①有机质丰富(东北地区草原、森林等植被覆盖率高);
②该地位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植被的生长;
③地处东北平原,地形平坦,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④纬度较高,气温低,枯枝落叶及其他的有机质不易被分解,从而逐年累积最终形成了黑土的厚重的腐殖质层。
影响:是重要的农业产品基地,因此,三大黑土区的垦殖指数均比较高。在各黑土区的开发垦殖过程中,都曾发生过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如美国、乌克兰等地发生的"黑风暴"等。
中国东北黑土区在近百年的大面积开发垦殖过程中,亦发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主要表现在大面积坡耕地的黑土层流失和水土流失中形成的侵蚀沟。
这些水土流失问题带来的不仅是黑土资源的流失问题,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生态问题,甚至社会问题,如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和收入问题。严重的水土流失正使中国肥沃的东北黑土地变得又“薄”又“黄”。
扩展资料
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的原因:
人为原因:由于大力的开发,自然植被基本被破坏,黑土缺乏稳定的覆盖物保护;
自然原因:东北地区冬天气温寒冷、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降水集中,黑土极易受到水蚀和风蚀,导致面积减少,表层土壤变薄。
治理措施:
①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进行封山保护,退耕还林的措施,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②农业生产中改变耕作方式,例如进行改垄将顺坡垄改成横坡垄,采取秸秆还田措施将秸秆等留在田地中,一方面提高了土地的覆盖率,能够防止因风力等因素形成的水土流失,另一方面这些秸秆在土地中腐烂之后能够变成肥料,提高土地的肥力。
③改变种植结构,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畜牧业的发展步伐,采用草田轮作的方式来解决畜牧业生产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黑土地
2018-06-11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