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自强运动”即是洋务运动,又称晚清自救运动。该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
运动派别: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社会的主要矛盾便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当时中国正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以太平天国为中心的大起义冲击着满清王朝的颓垣残壁。可以说“内忧外患”一同并至,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开始分化为顽固派和洋务派。
洋务派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中央代表人物为爱新觉罗·奕欣,地方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湘淮集团,此外还有崇厚、沈葆桢、刘坤一、唐廷枢、张謇等。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声、光、电、化、轮船、火车、机器、枪炮、报刊、学校等,打出“自强”和“求富”的旗帜。认为要富强,使中国“有备无患”,必须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然科学甚至社会政治学,因此提倡兴“西学”、提倡“洋务”、办军工厂,生产新式武器、迠立新式军队,达到“自强”目的。为了解决军用工业的原料、资金、运输问题,进而大力兴办民用工、矿业和运输业,达到求富,抵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扩张的目的。
顽固派
顽固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央有同治帝的老师、工部尚书、大学士倭仁和宋晋等,地方上主要是一些内地的官员。以倭仁为代表的顽固派,高唱“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抵御外侮。洋务派反对守旧派,认为守旧派“陈甚高,持论甚正”,然而“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二三十年来,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徒以空言塞责,以致酿成庚申之变”。洋务派与顽固派互相攻击,斗争十分激烈。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但洋务派势力主要不在清朝中央,而在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慈禧明白,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持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所以她暂时采取了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主要历程
咸丰十年十二月初一日(1861年1月11日),恭亲王奕欣,会同桂良、文祥上奏的《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推行了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
1861年辛酉政变以后,与原有保守势力有冲突的慈禧登上了统治的中心,为了能够坐稳统治地位,她对洋务派采取了扶植的政策,洋务派登上清朝的政治舞台后,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军事工业相继问世。短短几年中,中国就已经具备了铸铁、炼钢以及机器生产各种军工产品的能力,产品包括大炮、枪械、弹药、水雷、和蒸气轮船等新式武器,装备了一些军队他们还开办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广州鱼雷学堂、威海水师学堂、南洋水师学堂、旅顺鱼雷学堂、江南陆军学堂、上海操炮学堂等一批军事学校,为国防事业作出重要的贡献。
北洋海军的建立,是洋务运动军事方面的最高成果之一。尽管最后北洋海军失败了,但是它毕竟曾经是中国可以威慑海洋的先进军事力量,在世界海军史上都占踞了一席之地,并且在培养北洋海军的过程中,还带动了一系列的近代事业发展。
随着军事工业的创办,洋务派认识到,强大的国防基础在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要求能源、钢铁等工业与之配套。同时,为了维护民族利益,也必须发展民族经济,与洋人“商战”、“争利”。于是,他们提出了求富的口号,民用工业和新式交通运输业也发展起来了。
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了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招商局开办仅三年时间,就为清政府回收了一千三百多万两银子,还将业务发展到外国,打破了外国航运公司的垄断局面。
以后,中国近代矿业、电报业、邮政、铁路等行业相继出现。轻工业也在洋务运动期间得到大力发展。1880年,左宗棠创办兰州织呢局,成为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鼻祖。中国近代纺织业、自来水厂、发电厂、机器缫丝、轧花、造纸、印刷、制药、玻璃制造等等,都是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建立起来的。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的民用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奠定了中国近代化工业的基础。
影响:
洋务运动的最终结果虽然是失败,但是其对中国近代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1)对近代军事的影响:洋务派一致主张师夷长技以富国强兵,抵抗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机。洋务运动,是从军事自强开始的,为实现军事自强,洋务派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军,同时改进陆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三是建立近代军事学堂,培养新式陆海军人才。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一大批大型近代军事工业相继问世。1885年设立的海军衙门,统领海军、海防事宜,推进了海军建设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清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对外国的侵略势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使中国军队以近代新式武器装备投入反对日本侵略的甲午战争。开始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2)对近代经济的影响: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资金、原料、交通等方面的问题,于是在“自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之后,洋务派又在“富国”口号之后开始兴办民用企业,着重点在于采矿、冶炼、航运、铁路等一系列配合军事工业的项目。在洋务派的倡导下,许多达官显贵以兴办洋务为荣,深深的动摇了从商鞅变法开始的,中国几千年文明中“重农轻商”的概念,促使中国近代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对中国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对近代政治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创办者自身的封建性和腐朽性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而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其他的有志之士看到了洋务运动的缺陷,刺激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对近代文化的影响:洋务运动是近代教育的开端。要开始洋务运动,兴办洋务就必须要有精通洋务的人才,但是中国传统的科举制教育却远远无法满足洋务运动队人才的需要。因此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就成了洋务运动进行下去的一项总要的举措。开办新式学堂,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共创办24所新式学堂,主要为翻译、工程、兵器、通讯、医务等培养新型人才,虽然学堂规模不大,但是依旧打破了古老的科举制度,培养了一批不同于传统的近代科技知识分子,一定程度上打通了社会文化风气,为后面科举制的废除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派遣留学生,为了更系统的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洋务派向西方派遣 200 多位留学生,为洋务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西学知识的新式人才,一方面也对中国的教育近代化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准备了最初始的文化条件。
运动派别: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社会的主要矛盾便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当时中国正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以太平天国为中心的大起义冲击着满清王朝的颓垣残壁。可以说“内忧外患”一同并至,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开始分化为顽固派和洋务派。
洋务派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中央代表人物为爱新觉罗·奕欣,地方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湘淮集团,此外还有崇厚、沈葆桢、刘坤一、唐廷枢、张謇等。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声、光、电、化、轮船、火车、机器、枪炮、报刊、学校等,打出“自强”和“求富”的旗帜。认为要富强,使中国“有备无患”,必须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然科学甚至社会政治学,因此提倡兴“西学”、提倡“洋务”、办军工厂,生产新式武器、迠立新式军队,达到“自强”目的。为了解决军用工业的原料、资金、运输问题,进而大力兴办民用工、矿业和运输业,达到求富,抵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扩张的目的。
顽固派
顽固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央有同治帝的老师、工部尚书、大学士倭仁和宋晋等,地方上主要是一些内地的官员。以倭仁为代表的顽固派,高唱“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抵御外侮。洋务派反对守旧派,认为守旧派“陈甚高,持论甚正”,然而“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二三十年来,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徒以空言塞责,以致酿成庚申之变”。洋务派与顽固派互相攻击,斗争十分激烈。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但洋务派势力主要不在清朝中央,而在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慈禧明白,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持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所以她暂时采取了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主要历程
咸丰十年十二月初一日(1861年1月11日),恭亲王奕欣,会同桂良、文祥上奏的《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推行了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
1861年辛酉政变以后,与原有保守势力有冲突的慈禧登上了统治的中心,为了能够坐稳统治地位,她对洋务派采取了扶植的政策,洋务派登上清朝的政治舞台后,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军事工业相继问世。短短几年中,中国就已经具备了铸铁、炼钢以及机器生产各种军工产品的能力,产品包括大炮、枪械、弹药、水雷、和蒸气轮船等新式武器,装备了一些军队他们还开办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广州鱼雷学堂、威海水师学堂、南洋水师学堂、旅顺鱼雷学堂、江南陆军学堂、上海操炮学堂等一批军事学校,为国防事业作出重要的贡献。
北洋海军的建立,是洋务运动军事方面的最高成果之一。尽管最后北洋海军失败了,但是它毕竟曾经是中国可以威慑海洋的先进军事力量,在世界海军史上都占踞了一席之地,并且在培养北洋海军的过程中,还带动了一系列的近代事业发展。
随着军事工业的创办,洋务派认识到,强大的国防基础在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要求能源、钢铁等工业与之配套。同时,为了维护民族利益,也必须发展民族经济,与洋人“商战”、“争利”。于是,他们提出了求富的口号,民用工业和新式交通运输业也发展起来了。
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了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招商局开办仅三年时间,就为清政府回收了一千三百多万两银子,还将业务发展到外国,打破了外国航运公司的垄断局面。
以后,中国近代矿业、电报业、邮政、铁路等行业相继出现。轻工业也在洋务运动期间得到大力发展。1880年,左宗棠创办兰州织呢局,成为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鼻祖。中国近代纺织业、自来水厂、发电厂、机器缫丝、轧花、造纸、印刷、制药、玻璃制造等等,都是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建立起来的。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的民用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奠定了中国近代化工业的基础。
影响:
洋务运动的最终结果虽然是失败,但是其对中国近代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1)对近代军事的影响:洋务派一致主张师夷长技以富国强兵,抵抗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机。洋务运动,是从军事自强开始的,为实现军事自强,洋务派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军,同时改进陆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三是建立近代军事学堂,培养新式陆海军人才。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一大批大型近代军事工业相继问世。1885年设立的海军衙门,统领海军、海防事宜,推进了海军建设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清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对外国的侵略势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使中国军队以近代新式武器装备投入反对日本侵略的甲午战争。开始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2)对近代经济的影响: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资金、原料、交通等方面的问题,于是在“自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之后,洋务派又在“富国”口号之后开始兴办民用企业,着重点在于采矿、冶炼、航运、铁路等一系列配合军事工业的项目。在洋务派的倡导下,许多达官显贵以兴办洋务为荣,深深的动摇了从商鞅变法开始的,中国几千年文明中“重农轻商”的概念,促使中国近代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对中国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对近代政治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创办者自身的封建性和腐朽性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而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其他的有志之士看到了洋务运动的缺陷,刺激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对近代文化的影响:洋务运动是近代教育的开端。要开始洋务运动,兴办洋务就必须要有精通洋务的人才,但是中国传统的科举制教育却远远无法满足洋务运动队人才的需要。因此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就成了洋务运动进行下去的一项总要的举措。开办新式学堂,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共创办24所新式学堂,主要为翻译、工程、兵器、通讯、医务等培养新型人才,虽然学堂规模不大,但是依旧打破了古老的科举制度,培养了一批不同于传统的近代科技知识分子,一定程度上打通了社会文化风气,为后面科举制的废除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派遣留学生,为了更系统的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洋务派向西方派遣 200 多位留学生,为洋务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西学知识的新式人才,一方面也对中国的教育近代化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准备了最初始的文化条件。
展开全部
自强运动,是指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统治者出于维护国内统治和抵御外来侵略的需要,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从西方引进了大量近代工业设备和技术,建设军用和民用工业、矿业,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
但是,清朝统治者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只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对本身腐朽的政治体制基本没有触动。或者说当初引进西方的技术,就是为了维持腐朽的统治,所以洋务运动的成果十分有限。
1895年,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
清朝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完全是不同的结果。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统治者出于维护国内统治和抵御外来侵略的需要,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从西方引进了大量近代工业设备和技术,建设军用和民用工业、矿业,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
但是,清朝统治者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只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对本身腐朽的政治体制基本没有触动。或者说当初引进西方的技术,就是为了维持腐朽的统治,所以洋务运动的成果十分有限。
1895年,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
清朝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完全是不同的结果。
追问
嗯,,谢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楼主说的自强运动,应该是指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
追问
哦谢谢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