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紀,亦何为...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紀,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祚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1)据材料一,概括 “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的根本原因。(6分)材料二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2)根据材料三,明太祖废丞相的理由是什么?(4分)材料三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为例,论证材料三中的“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和发展创新”这一观点。(10分)(要求: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行文流畅。) 展开
 我来答
柠檬89540
推荐于2017-09-28 · TA获得超过19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3.5万
展开全部
(1)历史作用:有利于社会安定;任用有才能的人管理百姓,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克服了分封制的弊端,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回答两点即给4分)根本原因:适应了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历史发展趋势。(2分)
(2)理由:秦朝设丞相短期而亡;设丞相容易导致权臣专权。(4分)
(3)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是指政治制度创立的核心观念,政治制度的发展创新指政治制度因时而变。(4分)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一直是围绕其核心思想变化的,即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权力;加强皇权,抑制相权,但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如汉代中外朝,唐代三省六部制、元代的行省制、明朝的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等。(6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可以得出 “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之所以长期存在,主要由于经济上小农经济的存在。
(2)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可以得出明太祖废丞相的理由是秦朝设丞相短期而亡;设丞相容易导致权臣专权。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首先要明白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是指政治制度创立的核心观念,政治制度的发展创新指政治制度因时而变。其次,从加强中央集权和专制主义等方面来总结答案,同时要注意: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行文流畅。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