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阐明哪些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必然的,因此,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衰落和灭亡。正如资产阶级依靠大工业、竞争和世界市场在实践中推翻了一切稳固的、历来受人尊崇的制度一样,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的观念。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它本身就是这个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的反映。
对立统一的辩证运动是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现实世界所固有的。外部世界的辩证规律和人类思维运动的辩证规律,在本质上都具有客观性。
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和反映事物的概念、思想,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这就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的观念。
二、形而上学思维方法被唯物辩证法取代是人类认识规律性发展的结果
(机械唯物主义)这种唯物主义的第二个特有的局限性在于:它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这是同当时的自然科学状况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形而上学的即反辩证法的哲学思维方法相适应的。人们已经知道,自然界处在永恒的运动中。但是根据当时的想法,这种运动是永远绕着一个圆圈旋转,因而始终不会前进;它总是产生同一结果。这种想法在当时是不可避免的。康德的太阳系起源理论刚刚提出,而且还只是被看做纯粹的奇谈。地球发展史,即地质学,还完全没有人知道,而关于现今的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的长期发展过程的结果的看法,当时还根本不可能科学地提出来。因此,对自然界的非历史观点是不可避免的。
哲学的发展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17、18世纪,受当时的自然科学水平限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无论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在哲学领域都占据统治地位。形而上学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之一,其主要特征是:用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进入19世纪后,随着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变化,即从对既成事物进行研究,变成对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人类对自然过程相互联系的认识取得了发展,旧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得以被克服,被唯物辩证法所取代。
三、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了宗教的产生发展和消亡
自然界是不依赖任何哲学而存在的;它是我们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产物)赖以生长的基础;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我们的宗教幻想所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我们自己的本质的虚幻反映。
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于他们自身的自然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的错误的、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
只要这些民族存在,这些神也就继续活在人们的观念中;这些民族没落了,这些神也就随着灭亡。
在原始社会,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不能正确认识自身和自然现象,因而把自然力人格化、神秘化,从而产生了最初的神的观念,原始宗教由此产生。
民族宗教的兴亡表明,宗教依赖一定的社会基础,宗教同物质生活条件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归根到底,马克思主义认为,是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了宗教的产生、发展和消亡。
四、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对立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而创世说在哲学家那里,例如在黑格尔那里,往往比在基督教那里还要繁杂和荒唐得多),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像一切宗教一样,其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愚昧无知的观念。
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问题是哲学的元问题,对这一哲学根本问题的回答划分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对立阵营。
五、历史进程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
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因为在这一领域内,尽管各个人都有自觉预期的目的,总的说来在表面上好像也是偶然性在支配着。人们所预期的东西很少如愿以偿,许多预期的目的在大多数场合都互相干扰,彼此冲突,或者是这些目的本身一开始就是实现不了的,或者是缺乏实现的手段的。这样,无数的单个愿望和单个行动的冲突,在历史领域内造成了一种同没有意识的自然界中占统治地位的状况完全相似的状况。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或者这种结果起初似乎还和预期的目的相符合,而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这样,历史事件似乎总的说来同样是由偶然性支配着的。但是,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
旧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内自己背叛了自己,因为它认为在历史领域中起作用的精神的动力是最终原因,而不去研究隐藏在这些动力后面的是什么,这些动力的动力是什么。不彻底的地方并不在于承认精神的动力,而在于不从这些动力进一步追溯到它的动因。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虽然每个人的行动都有预期目的,但是在大多情况下,人们的预期目的彼此间互相干扰,甚至互相冲突。无数的单个愿望和单个行动彼此干扰、冲突的结果,造成了人们行动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可见,个人动机对历史结果来说只有从属意义。
在此,马克思主义把辩证唯物主义贯彻到历史领域,指出历史进程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个人的动机不是决定历史的真正动力。
六、一切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
一切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而一切争取解放的阶级斗争,尽管它必然地具有政治的形式(因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
国家作为第一个支配人的意识形态力量出现在我们面前。
在现代历史中,国家的意志总的说来是由市民社会的不断变化的需要,是由某个阶级的优势地位,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和交换关系的发展决定的。
“一切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恩格斯的这一论断,揭示了政治斗争的阶级实质和经济根源。
恩格斯指出,作为阶级统治机关的国家,既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力量,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占有统治地位。这一思想,揭示了围绕国家政权进行的政治斗争在阶级斗争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取得国家政权在被压迫阶级反对统治阶级斗争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社会历史的发展也和自然界一样,是有客观规律的
自然界的规律与社会规律有一致性。恩格斯指出:“首先是三大发现使我们对自然过程的相互联系的认识大踏步地前进了。”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证明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是互相联系、运动变化的,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它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是客观规律。
2.社会规律有其自身的特点。自然界的发展没有一定预期的目的和主观意图,自然界规律起作用是因一些盲目的、无意识的对立统一,而社会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活动,受到一定思想的支配,抱有一定的目的,社会规律起作用是因人的活动,这又有其个性。
3.历史的发展受内在的规律支配。社会历史发展离不开人的活动,但这不能改变一个事实:历史进程受内在客观规律支配。历史发展的外部表现为表面上的偶然性,而其内部规律是隐藏着的必然性。
二、隐藏在社会现象背后的规律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
1.内因决定外因,只有找出动机后的动力,才能正确认识历史的发展。恩格斯指出“直接决定激情或思虑的杠杆是各式各样的。有的可能是外界的事物,有的可能是精神方面的动机,比如功利心、‘对真理和正义的热忱’、个人的憎恶,或者甚至是各种纯粹个人的怪癖。
2.考察动机,应该考察那些使广大群众和整个民族行动起来的动机。怎样考察呢?主要是研究推动历史发展的广大群众、整个阶级、整个民族行动起来的思想动机,研究在社会发展中长期起作用的,引起重大历史变化的原因。
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发展动力,而这个动力后面隐藏着深刻的经济根源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在阶级社会中,由于阶级地位、利益不同,必然要展开阶级斗争,这就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推动力。资本主义以前各个历史阶段,因为生产规模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及剥削阶级有意歪曲历史,使当时的人们无法看清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到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非常简单化、明朗化,阶级斗争的根源就是纯粹的经济利益关系。恩格斯以英国和法国的历史为例,说明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客观事实有力地证明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
四、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恩格斯分析了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分析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无产阶级战胜中产阶级。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表明,阶级和阶级斗争纯粹是由经济的原因引起,是由于社会生产方式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在阐明经济斗争是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阶级斗争不是历史发展的最后原因或最后的动力,背后还有别的动力,这就是决定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
五、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总的说来,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恩格斯指出“国家、政治制度是从属的东西,而市民社会,经济关系的领域是决定性的因素。”国家是属于上层建筑,它直接为经济基础决定。从本质上看,任何国家保护什么、反对什么,这“愿望”总是反映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经济上的需要,归根到底该由社会经济条件来解释。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