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诗天净沙.秋思改成小短文
写作思路:根据原诗真情实感的表达,结合实际情况描写,正文:
深秋萧瑟的黄昏,寂寞的古道笼罩在一片沉沉的暮色之中。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秋风无情地吹袭中默然独行。这个孤独的异乡人已经走了很久,陪伴他的只有那匹朝夕相处、瘦骨如柴的老马。
经年累月的流浪,它早已形如它的主人,疲惫不堪。游子回首望看来路,荒凉的古道,老马的蹄迹深深浅浅,分外孤独,抬首远探,逶迤的长路人烟罕至,何处是家?
扩展资料:
这首《天净沙·秋思》为“并列式意象组合”,其实并列之中依然体现出一定的顺序来。全曲十个意象,前九个自然地分为三组。藤缠树,树上落鸦,第一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桥、桥下水、水边住家,第二组是由近由远的排列;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第三组是从远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间略有变化。
由于中间插入“西风”写触感,变换了描写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跃感,但这种跳跃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范围。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的场面。
由于它本身也是放远目光的产物,因此作品在整体上也表现出由近及远的空间排列顺序。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作者的视野层层扩大,步步拓开。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现之一。
黄昏的乡间路边,枯藤老树栖息着乌鸦,向前漫步,清流小桥,质朴热情的老乡。精瘦的马跟随着主人悠然的在秋风瑟瑟的古道上缓行,夕阳下坠,白与黑的交接,景色朦胧,向自己一般的心伤情伤的断肠人,恐怕也在逃避世事的浪迹天涯。
【解析】: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古道西风瘦马,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
【作者】: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