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言语发展经历哪些基本阶段,具有什么特征 基础心理学

 我来答
百度网友4fd5cf1d76
2021-01-16 · TA获得超过52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year撞钟的和尚
2018-05-22 · TA获得超过126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1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6.1万
展开全部
  • 儿童言语发展有显著的阶段性,可分为:言语准备阶段(0~1岁)、言语形成阶段(1~3岁)、言语发展阶段(3~7岁)。

【言语准备阶段】

儿童在能清晰的说出词汇前,需要有一系列的前言语动作为基础:

1、1-3月龄:简单发音阶段。出生后以哭声表达感情。哭声停止时,能发出ei、ou的声音。之一是时期发音是一种本能行为,听障儿童也能发出同样的声音。

2、4-8月龄:连续音节阶段。会自动发音,连续重复同一音节。比如:ba-ba-ba,da-da-da。其中有的音节与单词的发音有相似,但并不具备符号意义。

3、9-12月龄:说话萌芽阶段。不知重复同一音节,而且明显增加了不同音节的连续发音。音调也考试多样化,像是在说话,但实际上没有意义,只是为说话做发音准备。

【言语形成阶段】

儿童开始大量的理解语言,并且开始主动说出有一定意义的词,随着词汇量的不断增加,开始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机能。

1-1.5岁:单词句阶段。在听懂的基础上,1岁后,儿童开始说出第一个词,并逐渐增加。此时,儿童用词有单音重叠,一词多义,以词代句的特点。

1.5-2岁:双词语阶段。开始说出双词或三词组合的句子。如:妈妈抱抱。句子有简单、不完整、词序颠倒等特点。

2-3岁:完整句阶段。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一个时期。此时儿童可以用合乎语法规则的完整句子更准确的表达思想,还开始使用简单的复合句。

【语言发展阶段】

儿童开始掌握语音,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方面都又迅速发展,为入学后学习书面语言打下基础。

儿童言语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

儿童言语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是指在儿童言语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音准差、不会掌握语言表情技巧、口吃等问题,父母及老师应仔细观察,及早发现,分析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措施。

1、音准差:

音准差是指不能准确发出某个单音节的读音。3~4岁的儿童,随着发音器官的成熟,语音听觉系统及大脑机能的发展,发音能力迅速地加强,4岁以上的儿童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这时由于自身发音系统的异常或方言的影响,就会出现音准差的问题。

帮助儿童发音准确,家长和老师应该充分发挥成人语言的榜样作用,尽量做到发音正确,吐字清晰,语言规范。对于儿童语音中的错误和缺点,不要加以讪笑,不要故意重复他的错误和缺点,而要加以正确的示范。除了直接发音给他听之外,还可以解释我们是怎么做才发出这些音的原理让他明白。发音的时候故意夸张一点,可以使他注意你发音时的脸部动作。

2、不会掌握语言表情技巧:

语言表情技巧是指恰当地运用声音的高低、强弱、大小、快慢和停顿等语气和声调的变化,使之更生动,更有感染力。儿童由于理解力差,就会难掌握语气、语调的变化。

老师应该多给儿童以语言交际的机会,如谈话、歌谣、朗读、讲故事、演讲、戏剧表演等,使其在反复的练习中得到提高。在平时与孩子的交流中,我们要加强对他们语言修辞、思维及反应等能力的锻炼,在儿童已有的词汇和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丰富儿童的语言。每次活动后要有一个概括性总结,把正确的最佳表达方式潜移默化地印入孩子的脑海中。

3、 语言发育迟缓:

特发性语言发育障碍,临床上分为表达性语言障碍和感受性语言障碍二种。前者能理解语言但不能表达,后者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均受限制。当患儿开始学语时,语言缺陷即显示出来,小儿可发出一些音节,但不能组成词。记不住普通的词,词汇十分贫乏,不能用完整的句子去描述他所需要的东西,因此语句十分生涩难懂。患儿对语言的学习速度很慢,常比正常儿童慢2~3倍,语言明显落后,如1岁多尚不能叫爸爸、妈妈,4岁尚不能说完整的句子等。

4、口吃:

口吃是一种常见的言语节律障碍,表现为说话时声音不自主的重复、延长或语流中断、阻滞而不流利。口吃是儿童比较常见的语言障碍,多发生在2~5岁阶段。

根据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三大类:

发育性口吃:儿童在2~3岁学习说话时,由于言语功能发育不成熟,掌握词汇有限,说话太过紧张,想得比说得快,就不能迅速选择词汇,造成口吃,这是言语发育的正常现象。这时,家长和老师不要指责、训斥或纠正他,以免加重儿童的心理紧张。应该耐心倾听儿童讲话,并带着他慢慢地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发育性口吃会逐渐消失。

模仿性口吃:有的儿童模仿说话口吃的小朋友,不自觉地成了习惯,形成口吃。这时,家长和老师应采取“忽略”的方法,口吃的情形会渐渐好转。

社会性口吃:主要是精神刺激(如家庭不和、父母离异、受到了强烈的惊吓或学习等负担过重)引起恐惧、焦虑、愤怒等紧张情绪的结果。这时,家长和老师要多给其温暖和关怀,不要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和期望,尽量减少和消除引起精神紧张的因素;消除其自卑的情绪,鼓励他树立信心,多接触他人,创造与人言语交流的机会;进行语言训练,逐字逐句模仿,由易到难,逐渐掌握讲话流利的规律;避免嘲笑或模仿,避免惩罚或歧视,不要强行纠正,否则会使儿童心理更为紧张,使口吃更为严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树苹果
推荐于2018-02-20 · TA获得超过7009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558
采纳率:90%
帮助的人:629万
展开全部
婴儿自学言语是人类社会和心理学重要之谜。新生婴儿都是自学的天才,他的许多能力,包括运动的能力、言语的能力及前述各种表象、知觉单元的建立,都是他自学能力的表现。当然,成人教育及环境刺激的作用不可低估,然而,明显的事实是,婴儿只有通过他的自学、取得了前期的成绩之后,教育的作用才更明显。例如,幼儿有了言语的能力之后,教育的作用才日益重要,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揭开自学言语之谜是回答这个问题中首要和最重要的问题。《知觉生长模型》一书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全新的解答,由于内容太多,无法在这里逐一介绍,有兴趣的朋友,请登陆百度→文库→输入书名《心理现象全新解释·知觉生长模型》→阅读(内容在书中第322页,第三节 自学言语的奥秘。下面列出文章提纲:
一、语言学知识简介
二、遗传的脑组织
三、社会环境
四、好奇与兴趣转移
五、基本发音技巧
六、言语能力的继续发展:一岁至一岁半,幼儿可以掌握二十个左右的词。如爸爸、妈妈、爷爷、弟弟、再见、袜子、蛋蛋、鸡鸡等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人和事物的名称,还有少数动物的名称。在这个阶段,幼儿对成人言语的“理解”发展较快。但言语能力赶不上理解能力的发展。幼儿有许多话说不出口,只能更多地利用肢体语言来完成与成年人的交流沟通。成年人问话时,点头或者摇头就是一个例子:“要喝水吗?”点点头;“和哥哥一起玩好吗?”点点头;“再吃点吧。”摇摇头。他这个阶段已经能看图画和听成年人讲简单的故事了。成年人对事物的评价和道德观念也开始对他产生影响,并从他的情感态度中反映出来。譬如对图画中的狼外婆伸手去打,对助人为乐的小熊哥哥用脸去亲等等。
这个阶段言语的主要特点是“以词代句”的现象。例如他叫“妈妈”,有时指要妈妈抱;有时是叫妈妈给他一些东西吃;有时是要告诉妈妈,他被人欺负了。有时候叫“妈妈”,可以是找爸爸、姐姐,甚至饼干和开水。有时候叫“甜甜”,指的是糖果、点心、牛奶、也可以是饼干罐旁边的洋娃娃玩具。即一个词代替了一个句子的意思。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如下:
1、需求的愿望多,掌握的言词太少。只能以有限的言词来唤起成年人的注意。这比用哭来唤起成年人的注意是一大进步,所以,叫妈妈可以是找爸爸、姐姐或找吃的……
2、这个阶段的幼儿除了能用手势回答成年人的一些问话,也能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一些需求,然而,当没有办法用手势、身体姿势来表达的时候。利用简单的词总比啼哭有效。所以,妈妈来了,达成愿望的可能性也来了。叫“甜甜”而不吃东西,得到玩具的可能性也有了……当然,幼儿只有期望引起的反射行为,还没有目的性手段,或者说为了目的而使用手段的方法尚在萌芽中。
3、在“意识的隆峰运动”的早期阶段,遗觉表象的整体性占主要地位,随着表象和知觉单元的纷纷建立,遗觉表象的整体性被不断分解,但是,在这个阶段,幼儿知识结构中还保留着许多整体性的片段。譬如妈妈出现总会相继出现抱着他、给他吃东西、和他说话等等许多现象。此时,尽管母亲的知觉单元已经建立,但是,母亲的知觉单元成长的“土壤”——上述各种事物相联系的遗觉表象中,各个事物还没有完全分化成各自的知觉单元。如吃东西和要抱抱等表象与“妈妈”的声音表象紧密相连,即在幼儿的意识中,它们还是统一的,是相同的。于是,就会出现他想要妈妈给点吃的,也是叫“妈妈”的现象。这种现象会随着分解的发展而逐渐减少。
综上所述,在这个阶段,幼儿掌握的少量的词没有办法满足他表达的需要,沟通的需要更加强烈的刺激着他,学习言语的兴趣持续高涨。到一岁半,有些言语能力发展较快的幼儿,可以说出一些简单的短句,如爸爸好、妈妈抱、哥哥再见等。
一岁半至三岁是幼儿掌握合乎语法规则的语句。积极进行言语活动的阶段。
一岁半至二岁能用300~500个词与成年人交谈,能说2~3个字的短句。随着他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逐渐开始出现了多词的句子。二岁半可说6~10个字的句子。三岁能用接近1000个词。我国学者的研究是二岁半至三岁的词汇为860~1065个词。三岁能说11~15字以上的长句。少数幼儿可说16字以上的长句。句子字数的增加,反映着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反映着言语表达内容的发展。二岁前幼儿的主语内容只涉及当前存在的事物或当前的需要。二岁后的幼儿言语中开始能表达当前不存在的或过去的一些事物。二岁前幼儿反映人与物的相互关系较困难,二岁后幼儿则可以表达一些人与物的关系。二岁前幼儿表达不了时间观念,二岁后幼儿开始表达一些时间观念,如今天、明天、昨天、刚才等。二岁前句子是由一些个别的、彼此在语法上没有联系的词所组成。二岁后句子逐渐合乎语法规则。三岁能够使用合乎语法规则的各种基本类型的句子。基本掌握本民族的语言。
需要指出的是,婴幼儿言语能力的发展顺序与阶段性虽然是一样的,但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主要是个体后天环境、教育等因素造成的。

七、言词的耸立:以“我”这个词在“意识的隆峰运动”中耸立的过程为例,探索言词的耸立过程。
“我”这个词耸立的过程可分成如下几个阶段。
1、迅速遗忘阶段:新生婴儿出生后,经常可以听到“我”这个词,通常它都是与一长串的声音连在一起的。在新生婴儿的知觉域中平凡无奇,属于被迅速遗忘的信息。
2、遗觉表象整体性记忆阶段:随着“意识的隆峰运动”发展,许多表象耸立起来,并且受到兴趣转移、条件反射形成等因素影响,这些早期高耸的表象生长越来越慢,兴奋能量发生转移,于是,“我”这个词伴随着许多词句一齐进入长时记忆中,有了自己的表象位置。它与一句句听不懂的句子联系在一起,与当时(指获得“我”这个词的时候)的情景联系在一起,具有遗觉表象的整体性。
3、早期的积累:
4、分离:随着遗觉表象沉积层的不断积累,随着句子中其它言词的不断分化耸立。句子中的“我”因此被分离了出来。
5、归类:言词“我”能从被“分离”的句子中真正地更加有效地突显出来,是归类的功劳。
6、成功分化:
7、迁移:人称代词“我”与名词、动词及人称代词“他”、“你”都不同。它必须经过“迁移”的步骤。
8、纠错:随着迁移的进行,幼儿自我知觉单元内同时发生了纠正错误的变化。
9、无言的阶段:现在,幼儿已经能够正确理解“我”的含义,但是由于幼儿言语能力的限制,此时,他仍然无法说出“我”这个词。
10、赶超型耸立:
11、发出声音:随着幼儿言语能力的发展,某一天,他可以讲出“我”了,这标志着“我”这个词已经高高耸立起来。从此,他会频繁地使用它,它也就更加迅速成长,牢固地占据了最高峰的位置。
按语:1、人称代词“我”终于耸立起来了,这可以作为其它词耸立过程的参考。
2、新生婴儿自学言语中,词耸立的过程与儿童和成年人学习新言语的过程不同。前者是无师自通、天才能力的体现,是从无到有的创建成果。后者只是在“万事俱全”的条件下,在现成“建筑物”上“添砖加瓦”的行为。
3、儿童和成年人学习新言词,由于已经具备良好的发音能力,所以很容易学习。新学的言词会与知觉单元结合在一起。作为本民族的新学言词,由于经常使用,会迅速崛起,成为知觉单元中的最高峰,肩负起概括这个知觉单元的重任。如果学习的是外语,或者是本民族语言中不常使用的言语。又不反复练习和使用,那么,学的时候它在增高,不使用的时候,它就开始消退或者被抑制。此外,学习的时候,如果言词根本就没有和内存的知觉单元结合在一起,如幼儿好奇的模仿学习得到的外语单词,根本就不知道它的意义,则新言词只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声音表象存在。不存在概括的作用。

第四节 三岁至成年人知识结构的发展
一、三岁幼儿知识结构的状态
二、三岁至成年人知识结构的发展:三岁幼儿知识结构内言词的表象已经高高耸起,不断增强的言语交流能力为接受成年人更进一步的教育创造了极好的条件。结果,幼儿迅速地获得了通过自学难以学到的许多知识。从三岁至成年人,知识结构的发展过程又可以分成几个阶段,如学前期、小学期、中学期、高中学期、大学期、成年期;也可以分成幼儿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都是知识结构继续发展变化,直至成熟的过程,是幼儿依靠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过程。虽然不能讲三岁之前的幼儿完全没有理性认识,但这个过程确实是从三岁后迅速地发展的。而且年龄越大,抽象思维的能力越强,直至成熟。
三、成年人知识结构的状态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