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生活规划问题
2010年我考入我国西南沿海省份的一所高校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我的专业是社会科学类的法学门类的二级学科对于研究生生活我非常陌生希望过来人指点我些经验和教训1、硕士研究生究竟...
2010年 我考入我国西南沿海省份的一所高校 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 我的专业是社会科学类的 法学门类的二级学科 对于研究生生活 我非常陌生 希望过来人指点我些经验和教训 1、硕士研究生 究竟怎样去度过(包括如何处理和导师之间的关系)? 2、对于加入研究生会 该如何去作为? 二者可选其一 全答追加20分!!
请详细说些哈 好的 追加50分 !! 如果 你是粘贴的 请留下网址! 展开
请详细说些哈 好的 追加50分 !! 如果 你是粘贴的 请留下网址! 展开
展开全部
如何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对每个研究生来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不能简单地被看作师傅与学徒的关系,也不完全是同事之间的关系、雇主与雇员的关系。在研究生与导师的交往中有何原则和技巧呢?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教授近日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从切身体会出发,给出了6条建议。
研究生应怎样与导师交往
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十分重要。作为一名研究生,在刚刚进入学科内部问题时,你对这个专业的了解或者对课题共同组的了解,许多方面都来自导师。良好的师生关系会给你带来惊人的收获。
无论是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还是通过面对面的谈话、讨论,在攻读研究生期间,你都可能与你的导师有多次的交往,在这些交往中,你会有高兴和受鼓励的时候,但也可能会有痛苦和失望的时候。那么,研究生应当如何更好地与导师交往,并从中获益呢?
保持与导师的联系
当你开始做实验、做研究时,你会希望你的导师能随时随地帮助你,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是导师很忙,而且忙到你想象不到的程度。于是,你就开始担心了。这是很多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都有的一个心理过程。有的时候,论文做得不是很顺利,可能不是由于你的研究水平没有达到一定高度,而是因为你把自己与导师隔离开了。
对此,你一定要与导师保持联系,让你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导师的脑子里、嘴上、联系记录本上。这样,你不仅可以得到更多科研上的指导,而且也给导师留下深刻印象,导师在与科学共同体内的同行交流时,也乐于推荐你。这对于你今后的求职、科研都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让导师经常得到你的消息
如果不这样,导师就会认为你的工作没有问题,产生一种虚化的安全感。如果你的研究做得不顺利,导师又没有你的消息,这对你没有好处。即使是一个简单的短信,让导师知道在上一次见面六七天以后,你现在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样,也是非常好的办法。
即使研究没有任何进展,也不用怕跟导师说。让导师得到你的消息,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可以。因为让导师知道你的进程,对你而言一定是有利的:如果你没有进展,导师会帮你想办法,看问题出在哪里;如果有一点进展,他会帮助你总结经验,再上台阶。总之,我建议,研究生最好一周与导师联系一次,告诉导师自己科研工作的进展信息,并使之成为有规律的任务。
摸清导师的性格
导师是急性子还是慢性子,内向还是外向,脾气如何……了解导师的性格,你和导师的相处会更加融洽。可以问问实验室里比你大一点的同学,他们是怎么跟导师相处的。
研究生要熟悉导师的说话方式、口头语,甚至是思维方式,要用导师的语言跟他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具备与导师保持联系的能力。
对于一些导师,如果你不把话说好,很可能要产生误解。对导师说的话,一定要像玻璃一样透明,让导师不会对你说的话产生误解。
为了更有效,你可以确定一下你跟导师的个性有哪些差异,从而慢慢地调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模式,尽量与导师保持一致。你的导师已经带着他的脾气---不管是好、是坏---成功了,你没有必要去犯一个低估自己导师的错误。
赢得导师的尊重
懒惰和不自信会失去导师对研究生的尊重。如果你偷懒,你的导师肯定不相信你;在与导师交流时,你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信心,很有可能让导师对你的工作也失去信心。很多博士生在跟导师谈话时,常常处于一种没有信心的状态下,对于有的导师,你谈话时没有信心,就会让他也都没有信心了。这是一个怪圈。博士生如果对导师说:我能行。这3个字就可以打破这个怪圈。我以前带一名博士生,他每次都说“老师您放心”。说到的,他也做到了,我也就对他比较尊重。
更为实质性的,是你的行动。一是你得到了科学研究很好的结果,二是你通过独立研究充分表现了你工作的努力,这两种做法容易引起导师的尊重。对大多数的博士生而言,毕业以后可能做的是别的研究、别的工作,只有独立思考、独立工作,才有助于你走向成功。
敢于向导师提问题,适当展现个性
我们很多硕士生、博士生,其实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在导师的面前像小绵羊似的,不敢提什么问题,不习惯向处于权威地位的导师提出要求。我想提醒的是,如果你得到了导师的尊重,实际上你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地位,你就可以跟导师谈判了,因为导师尊重你、欢迎你。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注意,这是最好的时机,一定要把握。再过几年你将毕业,答辩的时候,一个礼堂的专家可能对你提问题,你要很好地回答,你就必须学会独立思考。所以,你一定要在此之前就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跟导师提问题。
硕士生可以试着和导师谈谈自己关于研究课题的个人看法,甚至是商量研究工作中的安排;博士生要学习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面与导师对话,这将为以后在一群专家面前为自己的研究辩护做好准备。
为导师写一点东西
如果想与导师有更进一步的交往,你必须要在学术上比较活跃,特别是学术论文上。论文对你学术上的积累很重要,因为科学共同体评价一个专家,归根到底要看其学术论文。同时,论文也会给导师自己的研究工作带来便利。
如果你已经赢得了导师的尊重,又稍稍有一点个性,跟导师交往得比较好,并且较早地将自己工作的成果写成论文交给导师,会使导师对你更有信心。导师可能会产生一个想法:我为他付出的劳动是值得的,可以在他身上花更多的时间。如果导师真的这么想,对你是有好处的。
当然,论文是没有那么好写的,特别是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导师可能对你产生好感,他会很愉快地看你的论文。你的博士论文出来以后,他会一遍一遍地帮你修改。论文答辩也会变成一件水到渠成的容易事。
我是校内上看的,共勉啊,我也将要上研了,呵呵
研究生应怎样与导师交往
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十分重要。作为一名研究生,在刚刚进入学科内部问题时,你对这个专业的了解或者对课题共同组的了解,许多方面都来自导师。良好的师生关系会给你带来惊人的收获。
无论是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还是通过面对面的谈话、讨论,在攻读研究生期间,你都可能与你的导师有多次的交往,在这些交往中,你会有高兴和受鼓励的时候,但也可能会有痛苦和失望的时候。那么,研究生应当如何更好地与导师交往,并从中获益呢?
保持与导师的联系
当你开始做实验、做研究时,你会希望你的导师能随时随地帮助你,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是导师很忙,而且忙到你想象不到的程度。于是,你就开始担心了。这是很多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都有的一个心理过程。有的时候,论文做得不是很顺利,可能不是由于你的研究水平没有达到一定高度,而是因为你把自己与导师隔离开了。
对此,你一定要与导师保持联系,让你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导师的脑子里、嘴上、联系记录本上。这样,你不仅可以得到更多科研上的指导,而且也给导师留下深刻印象,导师在与科学共同体内的同行交流时,也乐于推荐你。这对于你今后的求职、科研都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让导师经常得到你的消息
如果不这样,导师就会认为你的工作没有问题,产生一种虚化的安全感。如果你的研究做得不顺利,导师又没有你的消息,这对你没有好处。即使是一个简单的短信,让导师知道在上一次见面六七天以后,你现在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样,也是非常好的办法。
即使研究没有任何进展,也不用怕跟导师说。让导师得到你的消息,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可以。因为让导师知道你的进程,对你而言一定是有利的:如果你没有进展,导师会帮你想办法,看问题出在哪里;如果有一点进展,他会帮助你总结经验,再上台阶。总之,我建议,研究生最好一周与导师联系一次,告诉导师自己科研工作的进展信息,并使之成为有规律的任务。
摸清导师的性格
导师是急性子还是慢性子,内向还是外向,脾气如何……了解导师的性格,你和导师的相处会更加融洽。可以问问实验室里比你大一点的同学,他们是怎么跟导师相处的。
研究生要熟悉导师的说话方式、口头语,甚至是思维方式,要用导师的语言跟他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具备与导师保持联系的能力。
对于一些导师,如果你不把话说好,很可能要产生误解。对导师说的话,一定要像玻璃一样透明,让导师不会对你说的话产生误解。
为了更有效,你可以确定一下你跟导师的个性有哪些差异,从而慢慢地调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模式,尽量与导师保持一致。你的导师已经带着他的脾气---不管是好、是坏---成功了,你没有必要去犯一个低估自己导师的错误。
赢得导师的尊重
懒惰和不自信会失去导师对研究生的尊重。如果你偷懒,你的导师肯定不相信你;在与导师交流时,你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信心,很有可能让导师对你的工作也失去信心。很多博士生在跟导师谈话时,常常处于一种没有信心的状态下,对于有的导师,你谈话时没有信心,就会让他也都没有信心了。这是一个怪圈。博士生如果对导师说:我能行。这3个字就可以打破这个怪圈。我以前带一名博士生,他每次都说“老师您放心”。说到的,他也做到了,我也就对他比较尊重。
更为实质性的,是你的行动。一是你得到了科学研究很好的结果,二是你通过独立研究充分表现了你工作的努力,这两种做法容易引起导师的尊重。对大多数的博士生而言,毕业以后可能做的是别的研究、别的工作,只有独立思考、独立工作,才有助于你走向成功。
敢于向导师提问题,适当展现个性
我们很多硕士生、博士生,其实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在导师的面前像小绵羊似的,不敢提什么问题,不习惯向处于权威地位的导师提出要求。我想提醒的是,如果你得到了导师的尊重,实际上你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地位,你就可以跟导师谈判了,因为导师尊重你、欢迎你。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注意,这是最好的时机,一定要把握。再过几年你将毕业,答辩的时候,一个礼堂的专家可能对你提问题,你要很好地回答,你就必须学会独立思考。所以,你一定要在此之前就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跟导师提问题。
硕士生可以试着和导师谈谈自己关于研究课题的个人看法,甚至是商量研究工作中的安排;博士生要学习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面与导师对话,这将为以后在一群专家面前为自己的研究辩护做好准备。
为导师写一点东西
如果想与导师有更进一步的交往,你必须要在学术上比较活跃,特别是学术论文上。论文对你学术上的积累很重要,因为科学共同体评价一个专家,归根到底要看其学术论文。同时,论文也会给导师自己的研究工作带来便利。
如果你已经赢得了导师的尊重,又稍稍有一点个性,跟导师交往得比较好,并且较早地将自己工作的成果写成论文交给导师,会使导师对你更有信心。导师可能会产生一个想法:我为他付出的劳动是值得的,可以在他身上花更多的时间。如果导师真的这么想,对你是有好处的。
当然,论文是没有那么好写的,特别是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导师可能对你产生好感,他会很愉快地看你的论文。你的博士论文出来以后,他会一遍一遍地帮你修改。论文答辩也会变成一件水到渠成的容易事。
我是校内上看的,共勉啊,我也将要上研了,呵呵
展开全部
西南沿海?那就是广西的高校喽。
研究生生活,不用陌生。还是一天24小时。
但是是否还要和大学24小时一样过,不是取决于环境身份学历经验的变化,而是取决于你自己。
上次我回答了一个一模一样的问题,6,7个人长篇大论,我只说了四个字:活在当下。
你把每一天都安排的满满当当,充实而有意义,就算没有理想,三年足可以让你出类拔萃,当然现在你已经出类拔萃。但从优秀走向卓越又是一个过程。
研一的专业课比较多,上好课,多和同学交往,这是人脉,到了研二研三大家都见不到了,没机会了。因为本来研究生的同学就不像大学同学,所以不好好花点心思积累点人脉就废了。
处理导师的关系,就是看你个人平常相处的表现,理论说一大堆不用也等于没说。没有什么特别的。按时完成导师的任务,如果想考博的话专业上多请教导师。
研究生会就无所谓了。之前本科阶段如果有经验的话,那就继续当仁不让了。
也就那么点事。
活在当下啊!!
考虑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考虑清楚自己要从事什么工作,需要什么素质和能力,特别加以锻炼。因为你没有告诉我你的职业理想和个人情况我也不好说。
说一大堆废话可能你比我还懂。不说了。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就行!
研究生生活,不用陌生。还是一天24小时。
但是是否还要和大学24小时一样过,不是取决于环境身份学历经验的变化,而是取决于你自己。
上次我回答了一个一模一样的问题,6,7个人长篇大论,我只说了四个字:活在当下。
你把每一天都安排的满满当当,充实而有意义,就算没有理想,三年足可以让你出类拔萃,当然现在你已经出类拔萃。但从优秀走向卓越又是一个过程。
研一的专业课比较多,上好课,多和同学交往,这是人脉,到了研二研三大家都见不到了,没机会了。因为本来研究生的同学就不像大学同学,所以不好好花点心思积累点人脉就废了。
处理导师的关系,就是看你个人平常相处的表现,理论说一大堆不用也等于没说。没有什么特别的。按时完成导师的任务,如果想考博的话专业上多请教导师。
研究生会就无所谓了。之前本科阶段如果有经验的话,那就继续当仁不让了。
也就那么点事。
活在当下啊!!
考虑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考虑清楚自己要从事什么工作,需要什么素质和能力,特别加以锻炼。因为你没有告诉我你的职业理想和个人情况我也不好说。
说一大堆废话可能你比我还懂。不说了。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就行!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