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消失的爱人》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选角和表演
有很多导演表示过,“Directing is 80 percent casting.” 意思是制作一部电影(或舞台剧)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选角。我以前一直不信,觉得那摄影啊音乐啊什么的都不算吗,看了本片才知道厉害,最后回味的都是人物。
不可否认小本依然有点面瘫,但是就是很合适Nick这个软弱呆瓜的工薪阶级花花公子。人家长的就是很帅啊,在人群点蜡烛祈福那场戏里台下有个女的轻声说”He is so hot”的时候一点违和感都没有,在加上小本为了《蝙蝠侠大战超人》变壮了不少,养眼指数瞬间爆表(拿gummy bear砸脸卖萌什么的,你够了)。这种独特气质让后面人们恨他(出轨的花心大萝卜),和人们喜欢他(真诚认错的大帅哥)的两个情节自然很多,更加强了社会批判性,因为这到底是个看脸的社会,随便听点故事,再来一张好脸,民众就自娱自乐去了(我完全没有在影射柯震东什么的)。某种意义上小本的面瘫也成就了Nick这个角色,因为这让他“默哀”妻子的失踪显得很假,他说真话的时候亦是如此,更强调了婚姻里每个人的虚伪性,当真是人戏合一,可谓是利用面瘫的最高境界。小本你欠芬奇叔太多了,顺便吐槽你的短脖子。
演Amy的Rosamund也为本片献出了不能忽视的表演。演员自己就是牛津文学系的高材生,符合Amy的高等教育背景。网上有人批判这位英国女演员高冷的气质体现不出原著里Amy的美国甜心那一面,我倒觉得没什么。她身上那种独特的恬静的气质以及稍微爷们点的嗓音让她看起来很有力量和自信,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管她做的事有多么扭曲。这种气质也给后面她做两面三刀绿茶婊的行为增添不少可看性,因为前后对比很强烈,同时又深不可测,令人心寒。让我觉得不管计划中途有多少变数,她总能找到对策(潜台词:不要上哈佛,不然出来就这样) 。不过她发音上有所有英国演员的通病,他们在说美音的时候声音会变轻。参照《豪斯医生》里的Hugh Laurie。我听过他用自己英音接受的各种采访,声音很实,但是在《豪斯》里说美音的时候声音变虚了一点,就好像唱歌用假声一样。本片女主也不例外,声音变的飘渺,时间久了真有点枯燥,但是又有独特的韵味,感觉像一个魂魄在你耳边细语一样,使旁白令人不安。到底是恨的不够深,您当初要是真能下定决心自杀,Nick也真的不一定有活路,她的自负成就了自己最后也毁了自己。
网上有人吐槽Desi那一幕完全是没必要的噱头,因为书里面根本没有这样暴力色情加血腥。然后主创人员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据说在监狱里如果想要干掉一个人,往往都会在操场,因为剧烈运动后心跳加速,这时候伤到主要血管,挂掉只是几秒钟的事,等叫人来早就晚了。Amy深知这个道理,因此这个戏剧处理很符合她psychopath的性格。我听了之后脊背发凉。这个情节改编也算是为人物服务的。
其他角色都选的很好,Neil的千年备胎,Tyler Perry的淡定律师,Margo这个真性情姐姐,Amy的强控制欲母亲,胸大无脑的小三,客观公正的警探,夸张虚伪的真人秀主持...... 没有人刻意去抢戏 (如《美国骗局》里的Jennifer Lawrence),都是各司其职,为故事服务。
摄影和音乐
靠情节取胜的电影,你很少会重复看。你往往来回看的都是摄影音乐等其他方面也比较耐看的电影。本片摄影师和配曲家都是和芬奇多次合作的人,把芬奇这位阴冷大师的独特风范表现的淋漓尽致。预告片里女主沉入水中那个镜头我直接就醉了,开头结尾的那个头发和面部特写我也是跪了,这种独特美学风格真的是深的我心,不过这也是因人而异的。有人就喜欢于妈的大红大绿古装片,都是不同偏好而已。这种简洁,精确,冷峻的摄影在大银幕上有着独特的光芒,是在任何电脑屏幕iPad手机上代替不了的体验。现在移动产品和网络抢占了很多票房,也减少很多观众去影院的动力。只是电影不仅仅是看情节那么简单,有些质感是只能去影院才能感受到的。
芬奇这种美学也体现在字体上。作为一位7年的资深果粉,我对字体非常敏感。海报上的字体就是我喜欢的现代简洁风,片中运用的字幕也都是同样大气简洁的字体,这些细节也是风格的一部分。
当年《社交网络》拿最佳配乐的时候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这货有配乐吗?的确,它不像John Williams的管弦乐有那么强的存在感,但对情绪和氛围的渲染依然不可忽视。血浴情场那幕的配乐真是绝了,其他时候也都是默默的在背景里烘托氛围,比如第一个小时后真相揭露时的音乐,没有太过火,但也恰如其分,扣住你的心弦。显著特点就是音乐往往是在后面备着,例如Amy给高富帅做早餐那场戏,一开始只是淡淡的渲染情绪,你可能都察觉不到有音乐,但是在她跑到窗边摄像头下假装受害时配乐已经过渡到高潮,相当自然。配乐这个东西,很容易变得喧宾夺主让人抵触。反面典型《战马》,动不动就用煽情的音乐告诉你,来,这段要准备哭
有很多导演表示过,“Directing is 80 percent casting.” 意思是制作一部电影(或舞台剧)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选角。我以前一直不信,觉得那摄影啊音乐啊什么的都不算吗,看了本片才知道厉害,最后回味的都是人物。
不可否认小本依然有点面瘫,但是就是很合适Nick这个软弱呆瓜的工薪阶级花花公子。人家长的就是很帅啊,在人群点蜡烛祈福那场戏里台下有个女的轻声说”He is so hot”的时候一点违和感都没有,在加上小本为了《蝙蝠侠大战超人》变壮了不少,养眼指数瞬间爆表(拿gummy bear砸脸卖萌什么的,你够了)。这种独特气质让后面人们恨他(出轨的花心大萝卜),和人们喜欢他(真诚认错的大帅哥)的两个情节自然很多,更加强了社会批判性,因为这到底是个看脸的社会,随便听点故事,再来一张好脸,民众就自娱自乐去了(我完全没有在影射柯震东什么的)。某种意义上小本的面瘫也成就了Nick这个角色,因为这让他“默哀”妻子的失踪显得很假,他说真话的时候亦是如此,更强调了婚姻里每个人的虚伪性,当真是人戏合一,可谓是利用面瘫的最高境界。小本你欠芬奇叔太多了,顺便吐槽你的短脖子。
演Amy的Rosamund也为本片献出了不能忽视的表演。演员自己就是牛津文学系的高材生,符合Amy的高等教育背景。网上有人批判这位英国女演员高冷的气质体现不出原著里Amy的美国甜心那一面,我倒觉得没什么。她身上那种独特的恬静的气质以及稍微爷们点的嗓音让她看起来很有力量和自信,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管她做的事有多么扭曲。这种气质也给后面她做两面三刀绿茶婊的行为增添不少可看性,因为前后对比很强烈,同时又深不可测,令人心寒。让我觉得不管计划中途有多少变数,她总能找到对策(潜台词:不要上哈佛,不然出来就这样) 。不过她发音上有所有英国演员的通病,他们在说美音的时候声音会变轻。参照《豪斯医生》里的Hugh Laurie。我听过他用自己英音接受的各种采访,声音很实,但是在《豪斯》里说美音的时候声音变虚了一点,就好像唱歌用假声一样。本片女主也不例外,声音变的飘渺,时间久了真有点枯燥,但是又有独特的韵味,感觉像一个魂魄在你耳边细语一样,使旁白令人不安。到底是恨的不够深,您当初要是真能下定决心自杀,Nick也真的不一定有活路,她的自负成就了自己最后也毁了自己。
网上有人吐槽Desi那一幕完全是没必要的噱头,因为书里面根本没有这样暴力色情加血腥。然后主创人员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据说在监狱里如果想要干掉一个人,往往都会在操场,因为剧烈运动后心跳加速,这时候伤到主要血管,挂掉只是几秒钟的事,等叫人来早就晚了。Amy深知这个道理,因此这个戏剧处理很符合她psychopath的性格。我听了之后脊背发凉。这个情节改编也算是为人物服务的。
其他角色都选的很好,Neil的千年备胎,Tyler Perry的淡定律师,Margo这个真性情姐姐,Amy的强控制欲母亲,胸大无脑的小三,客观公正的警探,夸张虚伪的真人秀主持...... 没有人刻意去抢戏 (如《美国骗局》里的Jennifer Lawrence),都是各司其职,为故事服务。
摄影和音乐
靠情节取胜的电影,你很少会重复看。你往往来回看的都是摄影音乐等其他方面也比较耐看的电影。本片摄影师和配曲家都是和芬奇多次合作的人,把芬奇这位阴冷大师的独特风范表现的淋漓尽致。预告片里女主沉入水中那个镜头我直接就醉了,开头结尾的那个头发和面部特写我也是跪了,这种独特美学风格真的是深的我心,不过这也是因人而异的。有人就喜欢于妈的大红大绿古装片,都是不同偏好而已。这种简洁,精确,冷峻的摄影在大银幕上有着独特的光芒,是在任何电脑屏幕iPad手机上代替不了的体验。现在移动产品和网络抢占了很多票房,也减少很多观众去影院的动力。只是电影不仅仅是看情节那么简单,有些质感是只能去影院才能感受到的。
芬奇这种美学也体现在字体上。作为一位7年的资深果粉,我对字体非常敏感。海报上的字体就是我喜欢的现代简洁风,片中运用的字幕也都是同样大气简洁的字体,这些细节也是风格的一部分。
当年《社交网络》拿最佳配乐的时候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这货有配乐吗?的确,它不像John Williams的管弦乐有那么强的存在感,但对情绪和氛围的渲染依然不可忽视。血浴情场那幕的配乐真是绝了,其他时候也都是默默的在背景里烘托氛围,比如第一个小时后真相揭露时的音乐,没有太过火,但也恰如其分,扣住你的心弦。显著特点就是音乐往往是在后面备着,例如Amy给高富帅做早餐那场戏,一开始只是淡淡的渲染情绪,你可能都察觉不到有音乐,但是在她跑到窗边摄像头下假装受害时配乐已经过渡到高潮,相当自然。配乐这个东西,很容易变得喧宾夺主让人抵触。反面典型《战马》,动不动就用煽情的音乐告诉你,来,这段要准备哭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