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 我来答
想不出来好的昵称呢
高粉答主

2019-09-06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91
展开全部

1、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而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2、控制动机水平。前面我们已经谈到,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

3、给予恰当评定。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

4、维护学习动机。有效地进行表扬和奖励。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

扩展资料

动机作用:

1、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推动学习,二者相互关联。

2、 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高动机水平的学生,其成就也高;反之,高成就水平也能导致高的动机水平。

3、 有些学习既不靠动机给以力量,也不靠内驱力的满足来加强。人类生活中的大量学习,也是可以在没有任何明确学习意向的情况下偶然发生的。但是,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绝对必要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习动机

小杨同学解析电视剧
高粉答主

2021-06-16 · 一起聊电视剧、古装剧和娱乐
小杨同学解析电视剧
采纳数:668 获赞数:4100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既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同时又力所能及,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心理学家指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并非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 形曲线,即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动机水平适中时的学习效率最高。动机过强或过低,都不会激发高效率的学习活动。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个体以后的行为及动机,因此,可以通过改变主体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客观正确地进行成败归因。

5、正确运用竞赛、考试与评比

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胜性动机和求成的需要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运用测验和分数为学生提供一些信息时,教师应将分数视为掌握知识程度的衡量标准,而不是能力的衡量标准;

视测验为个人努力程度的标志,而不是去与其他人比较的尺度。此外,运用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可以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一般说来,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6、注意个别差异

在激发动机时,教师应特别考虑到学生的个别特点。教师应帮助学生以其动机中独有的优点补偿其弱点;帮助每个学生确定具体学习目标;

教学工作要有足够的变式和不同的进度,使每个学生有机会成功;针对学生本人对其学业成败的归因,采取帮助措施;特别要注意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归因要科学客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李小小中小学教育资料
推荐于2017-12-16 · TA获得超过5.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844
采纳率:81%
帮助的人:785万
展开全部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那种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的行为呢?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知识”,要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和对自己的意义而产生学习的需要,而且在满足这种需要所从事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教师在讲授每门学科或每章每节之前,必须生动有力地讲清目的、要求和任务,并结合教材内容阐明其对社会的意义以及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
二、重视学生学习成果的信息反馈作用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因此,应让学生知道自己作出的正确答案、学习成绩的进步以及在实际中应用知识的成效等,以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在教学中,有时进行一种专项训练,可以让学生自行做练习,并规定在一定时间、条件下完成。通过反馈,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紧迫感并及时了解自己的欠缺,及时取长补短激发上进心。如果没有反馈,则缺乏激励很少进步。无论哪一门学科,没有随堂检测,效果往往不佳。
三、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鼓励
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评价和表扬鼓励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产生成功感,而后者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表扬与鼓励是教师对学生免费的赐予,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不要吝啬你的表扬鼓励。
对学生应坚持正面教育,但也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过分的表扬也会滋长学生的骄傲情绪,使其忽视自己的缺点从而导致消极的结果。有经验的教师在表扬学生时也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采用“建议”口吻,“希望”语气,鼓励他们继续上进。学无止境,人无完人,让学生永远处在不懈追求远大目标的状态中,才能产生压力和动力。在批评时,要注意分寸,针对不同环境、对象、时间、地点,运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与个性特征的方式、方法,从积极方面把鼓励与批评结合起来,达到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四、适当举办学习竞赛
人们通常认为,竞赛是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举办学习竞赛,如征文、读书、书法、手工制作、小发明等,形式要多样,使每个参赛者都有成功的机会。有些长于抽象思维、有些长于形象思维;有些长于表达、有些长于运动和操作等。当然,进行竞赛的重点在于激励学生努力做得更好一些。
学生竞赛不宜过多过滥,过多竞赛会失去激励作用,反而会造成紧张气氛,加重学生负担,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会因失败而丧失信心和兴趣。竞赛后的总结工作也要跟上,如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强化正确的学习动机,纠正错误的学习动机。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zgrbkr
高能答主

2017-08-09 · 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7.9万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6845万
展开全部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一、.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教育,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正确而又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形成和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明确地认识到了自己当前的学习与将来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联系,体会到当前的学习是未来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准备时,才能确立起远大的高尚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热情。

二、 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动机。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学科上了。

三、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但并非所有的情境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起推动作用,只有那些带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性情境,才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起到强烈的激发作用。

四、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习动机。

多媒体的发展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需要,优化教学环境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五、正确、妥善组织竞赛,激发学习动机。

好胜心强、不甘落后是青少年儿童共同的心理特征,竞赛正是利用了青少年这一心理特征而成为激发学生外在动机形成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六、运用反馈原理,强化学习动机。

教师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表扬与批评都要根据具体情况及学生的个性而有针对性地采用。如对较优秀的学生,适当的批评可能会更有效,而对一贯受训的学生,赞许则更有显著作用。对自信心差的学生则应多鼓励、表扬,而对过于自负的学生,则应提出更多的要求。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年冒0
2022-12-30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22
展开全部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