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希金矿的地质
阿希金矿床位于伊宁市东北,直距42公里,西天山博罗科努地槽褶皱带内吐拉苏火山盆地中部。矿区地层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陆相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建造和下石炭统阿恰勒河组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建造, 两者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矿区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构造不发育。断裂构造以南北向为主,次为北西向,再次为东西向。大多认为阿希金矿受大哈拉军山期火山机构的控制,系低硫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阿希金矿床呈近南北向展布, 矿化带长1280m ,以8线为界分为北矿段和南矿段两部分,由8 个矿体组成。除一个底砾岩型金矿体外, 其余均为热液型金矿体。8 个矿体中以1号矿体规模最大, 其储量占矿床总储量的90% 左右。其余均为小矿体, 且以平行脉状赋存于1号矿体的上盘。
1号矿体位于F2 断裂上盘之英安质角砾凝灰岩中,走向北东10゜, 倾向东, 陡倾(65-85゜), 上宽下窄,在平、剖面均具有膨缩和分枝现象,目前钻探表明,1号矿体向深部逐渐变薄,并呈尖灭态势。矿体总长大于1000 m, 最大斜深450m, 最大厚度35m, 平均11-15m。矿体由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矿石组成。矿体单工程高品位为13.77克/吨, 平均品位为4.33克/吨, 为矿化不均匀矿体。石英脉型矿石品位较高、矿化连续,其中因含显微状含金硫化物,而呈烟灰色和灰色。蚀变岩型品位相对低, 且主要分布于南段和石英脉矿体两侧。
沉积砾岩型金矿体赋存于大哈拉军山组第五岩性段与阿恰勒河组第一岩性段第一层的角度不整合面上的底砾岩中, 为大哈拉军山组第五岩性段风化、剥蚀沉积产物。该砾岩层在近矿体处因含有较多的石英脉型矿石角砾, 而构成砾岩型沉积金矿体。但多为贫矿, 个别地段可达工业品级。矿体的矿化连续性差, 品位变化极大。
围岩蚀变有硅化、绢英岩化、粘土化以及绿泥石化、碳酸盐化, 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北矿段蚀变以硅化为主, 黄铁绢英岩化次之。石英脉体无论是厚大脉、还是细脉, 其金矿化基本上达到工业品位。蚀变岩在近石英脉矿体部位, 局部肉眼可见细、网脉状石英脉金矿化较明显外, 矿石与非矿石边界划定则须借助于化学分析。南矿段蚀变作用以黄铁绢英岩化为主, 硅化次之。矿化特征与北矿段有较大的区别: 硅化作用主要表现为石英-碳酸盐脉,常呈微晶结构与梳状-晶洞构造,难以作为金矿化强弱标志。
矿石结构为他形显微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变胶状结构,矿石构造为星点浸染状构造、细脉浸染状、微细脉状、梳状-晶洞状和角砾状构造。
已发现矿物达40 余种, 主要有黄铁矿、白铁矿、毒砂、磁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斑铜矿、深红银矿、自然金和银金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伊利水云母、绢云母、方解石、绿泥石等。金矿物以次显微粒状为主, 其次为片状和树枝状。因浸染于石英脉中的硫化物结晶粒度极细,肉眼一般难以分辨。
矿体受火山机构及横切吐拉苏火山盆地的北北西向断裂构造的联合控制。指示元素为Au、Ag、As、Sb、Bi、Hg、Se、Cu、Pb、Zn。
2019-07-02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