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围歼战的战役概况

 我来答
道看道666
2016-06-01
知道答主
回答量:8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1万
展开全部

1941年6月22日凌晨,希特勒违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190个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和190艘战舰。军分三路侵犯苏联。防备不周,指挥失利,苏军频频受挫,伤亡惨重。
根据“巴巴罗沙”计划,侵苏德军分为北方、中央、南方三个集团军群。其中兵力最强大的是包克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其属下古德里安大将的第2装甲集群和霍特大将的第3装甲集群,多次快速突击,大胆穿插,以钳形攻势迅速在苏军后方形成合围。在一开始进行的比亚威斯托克-明斯克会战中,德军抓到了30万以上的俘虏。紧接着从7月到8月初又在斯摩棱斯克会战中抓了30万俘虏。此时从边境到莫斯科的路程已经走完了一大半,莫斯科就在三百多公里以外了。
千里奔袭大合围
1941年8月20日,德军进抵第聂伯河,此时,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之间相距550公里,如果用一直线将两个集团军群连接起来的话,那么该直线的中心距离后方约500公里,也就是说,德军的攻击区域近似于一个等边三角形,而苏军西南方面军主力正处在这个三角形之间。希特勒抓住机会于8月21日签发了第35号指令,命令德军歼灭苏西南方面军所属第5集团军进而占领克里米亚和顿涅茨盆地的工业区,切断通往高加索的石油供应。
8月25日,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率先南下,向布琼尼元帅的百万大军的后方直插下去。强大的坦克部队掀起了漫天征尘,如烈火疾风一般横扫乌克兰大平原。而苏军最高统帅部对古德里安的战略目标判断失误,还以为他是要从南翼包围苏联方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迂回进攻莫斯科。希特勒放着近在眼前的莫斯科不打,而把装甲部队派往南北两翼,这本来就不合一般逻辑,苏军高层对此未能理解,这也是很难怪的,这却正好给了古德里安更多的时间一力南进。
一直到8月底,红军才如梦初醒,布良斯克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的第43集团军于8月底奉命向罗斯拉夫尔和斯塔罗杜布方向出击,准备进攻古德里安的东翼侧。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叶廖缅科曾满怀信心地向斯大林保证,说他能阻止古德里安的南下。可是他以10个步兵师和若干坦克对德第2装甲集群翼侧进行的反突击并未能奏效,功力深厚的古德里安受了他这一掌,手中的玄铁重剑却毫发不停地继续向南刺去。
与此同时,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伦斯德命令第17集团军强渡第聂伯河,而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群以最快速度突入苏军背后,同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在基辅侧后南北对进,形成钳形攻势。
至此,德军要围歼基辅地区苏军的意图已暴露无遗。在这种极端不利的形势下,苏军应主动撤退,以免被围。然而斯大林却仍然顽固不化,命令西南方面军不惜一切代价坚守阵地,不但原有守军不得撤离,还将大批部队从各地调到基辅战地,送入德军虎口。
9月7、8两日,哈尔德在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安排联合作战计划的各项细节。这项作战计划的目标是夺取基辅,歼灭基辅-第聂伯-迭斯纳河曲之敌。有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两个单位参加。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将从斯塔罗杜布继续向南挺进,插向罗姆内和朴里卢基,而中央集团军群魏克斯的第2集团军将从哥美尔向南运动,掩护古德里安的右翼。南方集团军群施蒂尔普纳格尔的第17集团军将把苏军部队牵制在切尔卡司以北第聂伯河的下游,在河对岸克列缅丘格附近占领一个桥头堡。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群将从这个桥头堡向北推进,与古德里安的先头部队在罗姆内和洛赫维察地区会合。这些装甲攻势将把他们西面大约六个苏联集团军切断在第聂伯河大河曲一带。与此同时,赖歇瑙元帅的第6集团军将向东运动,渡过第聂伯河和迭斯纳河,进入基辅,并开始歼灭这一大批被包围之敌。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双重合围的计划。外线是第1、第2两个装甲集群,内线则是以步兵为主的第2、第6和第17集团军。至9月9日,德军按计划已取得很好的进展。克蒂尔普纳格尔的第17集团军已渡过第聂伯河,克莱斯特正准备北上在基辅以东约一百五十英里处的苏军后方与古德里安会合。10日,古德里安攻克了军事要地罗姆内。11日,布琼尼觉察到处境危险,向斯大林请求东撤,却遭到拒绝。
12日,克莱斯特从克列缅丘格登陆场向卢布内方向发起进攻。苏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冒着上军事法庭的危险,自行命令全线撤退,但这个命令很快就被最高统帅部取消了。
13日,斯大林严令禁止任何形式的后撤,命令苏军不但要守住基辅,还要对德第2装甲集群实施反突击。他认为布琼尼怯战,解除了他的职务,由铁木辛哥元帅接替。铁木辛哥上任后,也认为只有撤退才能避免被歼。他派参谋长赴莫斯科求见斯大林,这次斯大林根本没露面,而只让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转达他的指示:守住基辅及周围地区。
14日,德军展开了包围苏军的最后进攻,第1装甲集群第16师猛攻卢布内,而第2装甲集群的第3师则强攻洛赫维察,两师相距40公里。
15日,坦克车身上漆有其司令姓氏头一个字母“G”字的古德里安部队和漆有“K”字的克莱斯特部队终于在基辅以东210公里的洛赫维察会师了。两支南北对进的德军装 甲精锐部队完成了合围,基辅及周围地域的苏军被团团包围。
西南方面军的部队迅速被德军分割包围,陷入了一片混乱。9月17日3点40分,苏军最高统帅部终于同意撤退。然而为时已晚,苏军指挥失灵,官兵毫无突围准备,整个17日未组织起进行任何有实际意义的突围。哈尔德当天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基辅包围圈里的敌军在圈内就像弹球一样地跳跃着。”
18日,也就是突围命令下达第2天,苏军集中了强大的兵力和坦克,向德军第16装甲师发动了第一次突围。苏军战士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高喊着“乌拉”冲向德军阵地。德军很快陷入危急,而恰在此时,德军的增援部队赶到,打退了苏军的冲锋,第一次突围失败了。同一天,在德军第2装甲集群的阵地,双方也展开了激烈的突围与反突围战斗,苏军出动了1个骑兵师、2个坦克旅的优势兵力向外突围,终于杀开一条血路,冲出了包围圈,但德军第3装甲师又组成了新的包围圈。苏军凶猛顽强地冲锋,付出了惨重代价,最终还是没能够冲破包围。广阔的田野上堆满了苏军将士的尸体,局面惨不忍睹。
19日,反应迟钝的苏军最高统帅部终于下令放弃基辅。苏军放弃了城防要塞和外围工事,炸毁了第聂伯河上的桥梁,退向城内,而城内党政军要员赫鲁晓夫、布琼尼、铁木辛哥抢先逃命,乘飞机逃离了基辅。德军很快占领了基辅
20日,苏军又组织了第二次大规模突围,曾一度将德军阵地打开一个缺口,但不久又被德军的反突击所击败。至此,苏军再无力进行有效的突围攻击,包围圈内的苏军士兵劫数已定。同一天,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政治委员布尔米坚斯科和参谋长图皮科夫在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
为了接应被围困的苏军突围,铁木辛哥先后出动了几个集团军的兵力,从包围圈外向内进攻,力图挽救西南方面军全军被歼的命运,但由于方向的偏差,又遇到了德第17集团军的坚固防守,始终未能成功,使被围苏军失去了最后一线希望。
包围圈里的苏军越来越混乱,又被切断了后勤供应,在既无燃料又无弹药的情况下,只得整营整营地端起刺刀向德军的坦克大炮和机枪发起密集冲锋,扩音机把斯大林激励人心的讲话传遍整个战场,许多士兵阵亡时耳边仍索绕着他的声音。这种绝望的自杀式冲锋最后成了一场德军对苏军的大屠杀,成千上万的苏军士兵倒在德军的枪炮下。
在遭受了重大伤亡而徒劳无功之后,苏军庞大的集群令人难以置信地迅速崩溃了。到9月26日,战役结束,近百万红军将士除阵亡者外,有66.5万人成了战俘。德军还俘获了坦克884辆,火炮3718门,车辆3500辆。战俘中被确定为犹太人、政委和共产党员的人被从队伍中拖出来枪决,其余的人则被押往后方去做苦役。德国人对他们极为残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被劳役和冻饿折磨而死,没有几个人活到战后。
硝烟散尽,争论未休
基辅会战,苏联最强大的西南方面军被彻底歼灭,布良斯克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受到重创。整个苏德战场的态势更加不利于苏军。德军占领基辅后,前出到哈尔科夫工业区、顿巴斯和克里米亚的各接近地,西南门户洞开,莫斯科和其他腹地都受到严重威胁。苏联在西南的军事力量损失殆尽,不得不从远东及西伯利亚调集大批部队在更加纵深的地域重建新的防线。
苏联方面一直对在基辅的失败讳莫如深。因为这是由最高统帅斯大林本人独断专行的瞎指挥直接造成的。直到战后几十年,苏联官方史料都一直对这个战役一笔带过,并文过饰非。这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这次惨败给苏联人心里留下的阴影之大。由于俄罗斯这个民族本身的侵略性,苏军在战前的理论建设和演练基本上都是准备在境外作战的。他们缺乏国土防御作战的心理和训练准备。所以在战争初期,他们不顾实际情况,总是希望能够尽快反击,把战火烧到敌人的国土上,不成功之后,就又死守土地,不肯放弃,结果是遭到了合围,反而丢掉了主力部队和更多的国土。西南方面军将士用他们的鲜血为保卫莫斯科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只是这个代价实在太大了。斯大林从此开始改正自己的错误,不再随便修改前线指挥员下的命令(而希特勒却仍然不断地犯这个愚蠢的错误)。苏军的长官意志和官僚主义作风也得到了纠正。经历了几次大败之后,布琼尼、伏罗希洛夫、铁木辛哥等过时的将领被淘汰,苏军的新一代指挥员成长起来,在交了昂贵的学费之后,他们慢慢从敌人那里学会了闪击战的战术,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战役结束后,希特勒得意忘形,称基辅战役是“世界战争史上最伟大的会战。”而哈尔德却认为它是“东方战役中的一个最大的战略性错误。”在绝大多数的参战将领和军事史家看来,希特勒坚持先打乌克兰而搁置莫斯科,是本末倒置,在战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战略上却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
如果希特勒能够采用勃劳希契的计划,于7-8月份攻打莫斯科以西的苏联西方面军,他就会拿下莫斯科,而且也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和力量取得不小于基辅战役的战果,红军西方面军如果不是全部也将大部被歼灭。更重要的是,莫斯科被打下来,对于全局的影响会大得多,不但会使苏军失去铁路枢纽而运动不便,更会造成巨大的心理震撼,大大影响苏联军民的士气。
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在完成基辅战役之后,立即回师中央战线,不顾人员疲劳和战斗损失、机械损耗严重,马不停蹄地连续作战,在其后的一个月里又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合围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次巨大的战役又俘虏了苏军66.3万人和大量武器装备。但是无论如何,此时进攻莫斯科的最佳时机已经永远地错过了。从8月初到10月初,整整两个月里,中央集团军群在离莫斯科三百公里的地方,实际上是在消极等待,无所作为。利用这段时间,苏联人加紧充实了莫斯科的防务。最重要的是,俄罗斯漫漫的严冬就要到来,它曾经埋葬了拿破仑征俄的大军,现在它又将埋葬数以万计的德国入侵者。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希特勒的战略决策是对的。因为如果在打下斯摩棱斯克之后就马上进军莫斯科的话,中央集团军群会由于过分前伸而成为孤军,其两翼会完全暴露在苏军重兵集群的面前,甚至有可能被合围。而且,迅速进军,漫长的补给线不及建立和巩固,也会非常的脆弱,使得后勤补给越来越难乎为继。先占领乌克兰,拉直了战线,就避免了这些问题,为中央集团军群进攻莫斯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乌克兰的丰富的资源又确实给德国的战争机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这在以后几年的苏德相持大战中,是至关重要的。
主张优先进攻莫斯科的人们,其理论前提,都是认为打下莫斯科就会取得战争的胜利。这恐怕和当年的拿破仑一样,是一厢情愿。即使德军拿下莫斯科,苏联人民和斯大林也不会像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所希望的那样放弃抵抗,只是战争的变数就会变得很大了,德军的胜面会很大。有一个我们都了解的事实是,并不是所有正义的战争都会取得胜利。实际上,直到1942年,法西斯德国仍然有打败苏联的机会,但是斯大林格勒大败之后,德国就再也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了。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关于德军基辅战役决策的争论,可能永远都会持续下去,但历史的事实后果却是永远也无法更改的了。基辅是俄国人的梦魇,现在它已经过去,而德国人的梦魇则即将到来。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