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的形成过程

 我来答
不一样的网络工程师
高粉答主

2019-03-17 · 爱生活爱写作,专注于生活正能量的持续输出
不一样的网络工程师
采纳数:197 获赞数:19358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进入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频率与声波频率一致,振幅决定于声波强度。当鼓膜作内外方向振动时,通过三块听小骨的传递,使抵在前庭窗上的镫骨底板振动,引起内耳前庭阶外淋巴液振动。

使前庭膜、蜗管内淋巴、基底膜、鼓阶外淋巴,以及圆窗膜相继发生振动。基底膜的振动使螺旋器的毛细胞与盖膜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引起毛细胞发出神经冲动,使耳蜗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传至延髓,再经中脑下丘到内侧膝状体,最后到大脑皮质的颞叶,形成听觉。


扩展资料

听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听感觉阈限有一个很宽的动态范围。就声波的振动频率这个参数而言,人能听到的纯音为16赫到2万赫之间。对声波振幅(音强)的感觉,最低可为0分贝,最高可达到120分贝。

听觉阈限的个体差异较大,受年龄、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音乐听觉比较灵敏的人,能在钢琴的两个相邻键之间分辨出20~30个中间音来。人和动物根据物体的声音及其变化,可以辨别发声物体的性质及其方向和距离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听觉

利宾白pS
推荐于2018-02-26 · TA获得超过19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0.9万
展开全部

外界声波通过介质传到外耳道,再传到鼓膜。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放大之后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纤毛细胞(也称:听觉感受器)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声源→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鼓膜(将声波转换成振动)→耳蜗(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听神经(传递冲动)→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声波经外耳道到达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振动又通过听小骨而传达到前庭窗(卵圆窗),使前庭窗膜内移,引起前庭阶中外淋巴振动,从而蜗管中的内淋巴、基底膜、螺旋器等也发生相反的振动。封闭的蜗窗膜也随着上述振动而振动,其方向与前庭膜方向相反,起着缓冲压力的作用。基底膜的振动使螺旋器与盖膜相连的毛细胞发生弯曲变形,产生与声波相应频率的电位变化(称为微音器效应),进而引起听神经产生冲动,经听觉传导道传到中枢引起听觉。听觉传导道的第一级神经元位于耳蜗的螺旋神经节,其树突分布于耳蜗的毛细胞上,其轴突组成耳蜗神经,入桥脑止于延髓和脑桥。
交界处的耳蜗核,更换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后,发出纤维横行到对侧组成斜方体,向上行经中脑下丘交换神经元(第三级神经元)后上行止于丘脑后部的内侧膝状体,换神经元(第四级神经元)后发出纤维经内囊到达大脑皮层颞叶听觉中枢。当冲动传至听觉中枢则产生听觉。另外,耳蜗核发出的一部分纤维经中脑下丘,下行终止于脑干与脊髓的运动神经元,是听觉反射的反射弧。
此外,声音传导除通过声波振动经外耳、中耳的气传导外,尚可通过颅骨的振动,引起颞骨骨质中的耳蜗内淋巴发生振动,引起听觉,称为骨传导。骨传导极不敏感,正常人对声音的感受主要靠气传导。
外耳和中耳担负传导声波的作用,这些部位发生病变引起的听力减退,称为传导性耳聋,如慢性中耳炎所引起的听力减退。内耳及听神经部位发生病变所引起的听力减退。称为神经性耳聋。某些药物如链霉素可损伤听神经而引起耳鸣、耳聋,故使用这些药物时要慎重。
在一般情况下,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为16~20000次/秒(赫)的声波,也叫可听声。不过,不同年龄的人,其听觉范围也不相同。例如:小孩子能听到30000~40000赫的声波,50岁以上的人只能听到13000赫兹的声波。一般人对16赫以下和20000赫以上的声波,是难以听到的。当声强超过140分贝时,声波引起的不再是听觉,而是压痛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fouires
2019-05-26 · 真心帮助每一个人需要帮助的人。
fouires
采纳数:125 获赞数:152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外界的声波通过耳郭的收集,从外耳道进入,震动了中耳的鼓膜,鼓膜的震动传达到听小骨,再由听小骨传达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耳的一部分)中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感觉细胞将声音信息通过听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大脑立即作出反应,处理了有关信息,听觉便这么形成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医疗达人

2021-08-29 · TA获得超过12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13
采纳率:90%
帮助的人:194万
展开全部
外界声波通过介质传到外耳道,再传到鼓膜。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放大之后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纤毛细胞(也称:听觉感受器)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声源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鼓膜(将声波转换成振动)耳蜗(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听神经(传递冲动)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声波经外耳道到达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振动又通过听小骨而传达到前庭窗(卵圆窗),使前庭窗膜内移,引起前庭阶中外淋巴振动,从而蜗管中的内淋巴、基底膜、螺旋器等也发生相反的振动。封闭的蜗窗膜也随着上述振动而振动,其方向与前庭膜方向相反,起着缓冲压力的作用。基底膜的振动使螺旋器与盖膜相连的毛细胞发生弯曲变形,产生与声波相应频率的电位变化(称为微音器效应),进而引起听神经产生冲动,经听觉传导道传到中枢引起听觉。听觉传导道的第一级神经元位于耳蜗的螺旋神经节,其树突分布于耳蜗的毛细胞上,其轴突组成耳蜗神经,入桥脑止于延髓和脑桥。
交界处的耳蜗核,更换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后,发出纤维横行到对侧组成斜方体,向上行经中脑下丘交换神经元(第三级神经元)后上行止于丘脑后部的内侧膝状体,换神经元(第四级神经元)后发出纤维经内囊到达大脑皮层颞叶听觉中枢。当冲动传至听觉中枢则产生听觉。另外,耳蜗核发出的一部分纤维经中脑下丘,下行终止于脑干与脊髓的运动神经元,是听觉反射的反射弧。
此外,声音传导除通过声波振动经外耳、中耳的气传导外,尚可通过颅骨的振动,引起颞骨骨质中的耳蜗内淋巴发生振动,引起听觉,称为骨传导。骨传导极不敏感,正常人对声音的感受主要靠气传导。
外耳和中耳担负传导声波的作用,这些部位发生病变引起的听力减退,称为传导性耳聋,如慢性中耳炎所引起的听力减退。内耳及听神经部位发生病变所引起的听力减退。称为神经性耳聋。某些药物如链霉素可损伤听神经而引起耳鸣、耳聋,故使用这些药物时要慎重。
在一般情况下,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为16~20000次/秒(赫)的声波,也叫可听声。不过,不同年龄的人,其听觉范围也不相同。例如:小孩子能听到30000~40000赫的声波,50岁以上的人只能听到13000赫兹的声波。一般人对16赫以下和20000赫以上的声波,是难以听到的。当声强超过140分贝时,声波引起的不再是听觉,而是压痛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800a20c
2018-10-27
知道答主
回答量:99
采纳率:9%
帮助的人:9万
展开全部
外界声波通过介质传到外耳道,再传到鼓膜。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放大之后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纤毛细胞(也称:听觉感受器)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8)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