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关于产业内同类产品贸易增长特点和原因的理论。该理论突破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些假定(如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规模收益不变等),从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性等方面考察贸易的形成机制,从而解释了产业内贸易日益占据国际贸易主要地位的现象。
该理论从不完全竞争、产品差异化和规模经济入手,为同质产品和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后,学者们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提出了各种产业内贸易的理论模型,如新张伯伦模型、兰卡斯特模型、布兰德模型、克鲁格曼模型等,对该理论作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扩展资料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针对国与国、劳动生产率差别较大的和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实践中又出现了一种和传统贸易理论的结论相悖的新现象,即国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而不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而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又出现了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国际经济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
不同国家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为了占领更多的市场,有可能在竞争对手的市场上倾销自己的产品,从而形成产业内贸易。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也称为公司内贸易,指的是在母公司与子公司或者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产生的国际贸易。由于统计上常常将零部件、中间产品以及加工产品都视为同样的产品,因此,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也会形成产业内贸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产业内贸易理论
2023-10-12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