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走向海洋是世界大国崛起的必然选择和发展途径。
遗憾的是,历史上我国农耕文明繁荣,却掩盖不了国家和民众海洋意识的薄弱,长期以来,仅只是从“兴渔盐之利、仗舟楫之便”的视角来看待海洋,重陆轻海,缺乏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致使中华民族错失了两次海洋意识觉醒、海洋大发展的机遇。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向海则兴、背海则衰。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积极主动迎接新的海洋思潮觉醒,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补齐了工业革命和市场经济两个发展短板。
建设海洋强国不仅需要强大的海洋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的保障,更离不开海洋意识、海洋文明等软实力的支撑。我国海洋意识提升历经坎坷,随着海洋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民众日益关心海洋、爱护海洋,海权意识明显提升。
扩展资料:
把握中国特色的海洋意识导向
1、树立陆海统筹的海洋国土意识。深刻认识和领会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从狭隘的陆域国土空间思想转变为海陆一体空间思想,树立陆海统筹理念,从根本上转变以陆看海、以陆定海的传统观念,使海洋国土观念深植于全体公民尤其是各级决策者的意识之中。
2、树立依海富国的海洋经济意识。充分认识到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关键领域,从单一的海洋产业思想转变为开放多元的大海洋经济思维,确立多层次、大空间、海陆资源综合利用的现代海洋经济发展意识。
3、树立与海为善的海洋环保意识。坚持生态优先,落实绿色发展,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营造全民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海洋环境保护的氛围,使“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海洋生态环境”的海洋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4、树立守海有责的海洋权益意识。既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海洋安全环境和维权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矢志不渝地坚定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又要统筹维权和维稳两个大局,注重促进和扩大和平解决争端的共识。
5、树立和谐包容的海洋合作意识。传承和发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坚持亲、诚、惠、容的包容性发展理念,树立大国责任意识,共享海洋发展成果,强调打造甘苦与共、命运相连的海洋发展共同体意识,推动全人类海洋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增强全民海洋意识 提升海洋强国软实力
目的:
1、随着世界政治军事战略格局的变化,许多濒海国家认为海军是国家力量的象征,民族实力的缩影,国际间威慑与反威慑的重要军事力量,对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保卫领海主权和抵御来自海上方向的入侵;
3、有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能力;
4、能够在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斗争中发挥重大作用,以确保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在海洋方向的和平安全国际环境。
海军发展战略的特征:
①全局性。主要指关系海军发展全局统一谋划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所确定的主要步骤以及所采取的重大措施等。
②长期性。海军建设周期长,在对未来海洋战略环境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着眼于海军建设的长远发展,力求相对稳定,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
③指导性。遵循海军建设发展规律,指导海军建设实践,便于减少失误,提高效益。
扩展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以舰艇部队和海军航空兵为主体,其主要任务是独立或协同陆军、空军防御敌人从海上的入侵,保卫领海主权,维护海洋权益。其作战部队——除了海军总部直辖外,分布于北海、东海、南海三支舰队中。海军是海上作战的主力,具有在水面、水下、空中作战的能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以新型航空母舰、新型驱逐舰、新型潜艇、新型战斗机为代表的新一代主战装备,以及与其相配套的新型导弹、鱼雷、舰炮,电子战装备等武器系统陆续交付使用。
人民海军已经拥有大型区域防空舰、核动力潜艇、AIP潜艇等世界先进武器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现已装备了轰炸机、巡逻机、电子干扰机、水上飞机、运输机等勤务飞机。
海防导弹形成系列,不仅有岸对舰导弹、舰对舰导弹,还有舰对空导弹、空对舰导弹、空对空导弹等。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现役军人约24万人,舰船300余艘,飞机600余架,现役舰艇总吨位仅次于美国,是西太平洋地区最大规模的海上武装力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