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捆电线,第一次用去全部的一半,第二次又用去剩下的半,现在还剩3.7m.这捆电线原来有多长
这捆电线原来14.8米。
这是一道典型的一元一次方程,假设电线的总长度为X米,第一次用掉全部的一半就是0.5X,第二次用掉剩下的一半,就是0.25X。因此公式为:
0.5X+0.25X+3.7=X,可推导出X-0.5X-0.25X=3.7,0.25X=3.7
结果为X=14.8,因此这捆电线的长度为14.8米。
扩展资料
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为整式的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根。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分配问题、盈亏问题、积分表问题、电话计费问题、数字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最早见于约公元前1600年的古埃及时期。公元820年左右,数学家花拉子米在《对消与还原》一书中提出了“合并同类项”、“移项”的一元一次方程思想。
16世纪,数学家韦达创立符号代数之后,提出了方程的移项与同除命题。1859年,数学家李善兰正式将这类等式译为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建立,将能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等量关系,抽象成一元一次方程可解决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丢番图问题中,仅使用整式可能无从下手,而通过一元一次方程寻找作为等量关系的“年龄”,则会使问题简化。一元一次方程也可在数学定理的证明中发挥作用,如在初等数学范围内证明“0.9的循环等于1”之类的问题。
通过验证一元一次方程解的合理性,达到解释和解决生活问题的目的,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一元一次方程
3.7X2X2
=3.7X4
=14.8米
=3.7÷(1/4)=3.7x4=14.8 M
x-0.5x-(x-0.5x)0.5=3.7
1/4x=3.7
x=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