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是指长子的大儿子还是指最大的孙子
长孙是汉语词语,是指排行最大的孙子。
出自《史记·殷本纪》:“太甲,成汤适长孙也,是为帝太甲。”
作者:司马迁
朝代:汉朝
原文节选:
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
译文:
商汤逝世之后,因为太子太丁未能即位而早亡,就立太丁弟外丙为帝,这就是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逝世,立外丙的弟弟中壬为帝,这就是中壬帝。
扩展资料:
儒家文化对论资排辈的强调,源于农业社会独特的社会结构,中国人的这种特点与儒家文化几千年来的影响有关。孔子本人就是一个非常注重“礼”的人,而礼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形式。在孔子认可的礼中,大多都是在强调身份的重要性。
《论语乡党》整篇都在讲礼,包括士人在各种场合、面对各种人的时候应当遵循何种规矩。孔子讲的礼有两个维度的内核,一个是以亲疏作为判定依据的“孝”,一个是以尊卑作为判定依据的“忠”。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孝的第一要义是要听话,而且要和颜悦色,这才算礼数周到。对于君主,要“事君尽礼”,才能算忠。有了这两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不再是平等的了,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一种论资排辈的表现。
宗谱的行辈字派用以加强宗法制度,所以其用字也充分反映了这一目的,主要有三类,一类是美德或吉祥的字,如:德、仁、明、孝、福、禄、吉、祥、贤等。
第二类是希望宗族延续和昌盛的字,如:永、传、昌、盛、兴、延、继、承等。第三类是怀念先祖和歌颂皇天恩德的字,如:泽、祖、显、荣、恩、锡、启、先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辈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殷本纪
如果不是长子的儿子最大,那就是叫嫡孙。
中国封建社会的封建规矩比较多,其中,有两条规矩:
1.子女的婚姻由父母包办,子女自己没有发言权。
2.哥哥没有娶妻的时候,不能考虑先给弟弟娶妻。
由于以上两个原因,基本上造成了第一个孙子就是长子的大儿子。所以通常所说的长孙,往往就是长子的大儿子。
但有下列几种情况则例外:
1.长子虽先娶妻,而后于次子生子。
2.长子虽先娶妻,但第一胎可能是女儿,在没有生第二胎的时候,次子的大儿子已经降临。
3.长子虽先娶妻,但无后。而次子已经有了儿子。
以上三种情况,长孙应该为次子的大儿子。
所以归根结底,长孙还是第一个孙子。(摘抄知友老鸟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