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染色体、染色质、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姊妹染色体有什么区别,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的棒状结构。
染色质:细胞间期核膜未自行解体时,细胞核内可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絮丝状,尚未高度螺旋化的结构称之。
染色单体:在细胞分裂期的前期和中期,可观察的一条染色体实际上是由2条染色单体构成的(染色体实际上在间期已复制,并形成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的染色体,但在间期中核膜尚未未解体,所以观察不到,所以一般对染色单体的理解是细胞分裂期 前期到中期这一段过程中,染色体出现向赤道板排列但尚未断裂时,此时的染色体为两条染色单体构成)
以上三者的关系,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后形成染色体,通常意义上的染色体已包含有两条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二倍体(偶数倍)生物的有丝分裂中期及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为两个形态、结构高度相似的染色体构成。这两个染色体虽然形态、结构相似,但实质内容(即遗传信息)并不完全相等,在两性生殖(配子生殖)中,其中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分别由不同着丝点相连。(非配子生殖的多倍体中,可能同源也可能非同源,需要具体生物具体分析)
姐妹染色单体:在上述同源染色体中,每条同源染色体分别由2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这2条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着丝点相连,且2条姐妹染色单体所包含的遗传信息理论上是完全相等的(排除交换、重组、突变、漂变等情况的影响下)。姐妹染色单体是建立在同源染色体概念之上的,没有同源染色体的存在,其本质就是2条染色单体构成的染色体而已。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实质上同源染色体互相并不分离,而是姐妹染色单体的相互分离。
在减数分裂中,第一次减数分裂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第二次减数分裂是姐妹染色单体的相互分离。
2.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本就含一个DNA分子,但在分裂过程中的间期DNA会先复制就形成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这时还是一条染色体而已,只是每条染色体就含有两个DNA分子了。因为两个相同的DNA分子由着丝点相连着,这就是姐妹染色单体了,一但着丝点断裂,单体不复存在,一条染色就变成两条了。(染色单体指的就是姐妹染色单体了)
3.同源染色体是指细胞内大小、结构和形态相同的两条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一般情况下在细胞内它们是分散存在的,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联会(就是两两相配),这样同源染色体就在一起了形成四分体。(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也可以看成是两条染色体或是四个染色单体,因为分裂间期DNA有复制了)
4.至于它们的变化,只要你把上面概念分清楚了,那就容易得多了,去看课本中的图解吧,解释起来太费劲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