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曹操为: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枭雄
原因:
举孝廉出身,选为郎官,历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议郎,拜骑都尉,镇压黄巾起义,迁济南相,政教大行,一郡清平,迁典军校尉。组织关东诸侯联军讨伐董卓,迁东郡太守,拜为兖州牧。迎接汉献帝,拜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司空,迁丞相,挟天子以令不臣。
在这种情况下,无奈只能自己先把持朝政,防止其他各位大臣争霸,使国家分崩离析,自己却顶着个携迟皇帝令各位大臣的上古骂名,为国家独自付出,却要承受如此这班的罪名,这需要一个很大的胸怀才能承受这一切的一切。
扩展资料: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时期魏国奠基人,太尉曹嵩之子。
举孝廉出身,选为郎官,历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议郎,拜骑都尉,镇压黄巾起义,迁济南相,政教大行,一郡清平,迁典军校尉。组织关东诸侯联军讨伐董卓,迁东郡太守,拜为兖州牧。迎接汉献帝,拜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司空,迁丞相,挟天子以令不臣。
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基本统一中国北方地区,推行有效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稳定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促使中原地区政局稳定、经济向好, 阶级压迫有所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汉献帝念及功劳,封为魏公,加九锡。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为魏王,位在诸侯王上,如同萧何故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15日),病逝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谥号为武。次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操 (三国魏政权奠基人)
2017-10-25
曹操雄才大略,但相对于开辟王朝的皇帝,缺点是性格多疑,比如历史上有名的梦中杀人。所以,这很符合枭雄、奸雄的特点。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