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小学生作文表达出真情实感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怎样让小学生作文表达出真情实感】
在作文教学中我主要抓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观察社会生活,注重积累知识 对于作文教学来说,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是求得学生人格、智慧和写作才能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此,叶圣陶先生提出了“立诚最为贵”的训练思路。他指出:“作文上的求诚,实含着如下意思,从原料上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验证,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的态度。”那么,要做到“求诚”的途径是什么呢?叶圣陶又指出:来自于生活的充实。 如何把学生引向生活充实的路呢?我的具体做法是: 1、培养和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报刊杂志的习惯。通过阅读,要求学生建立好自己的写作材料仓库,完成好如下几个本子:优美语言摘录本,不同人物的人物描写本,不同片段的景物描写本。定期检查学生阅读情况,并把准备充分、整理认真的本子在全班展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或利用节假日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开阔视野,观察和认识生活,吸取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丰富他们的写作营养。 3、通过观看优秀的影视,学习写作知识,作文也是如此,必须贴近生活,写出真情实感。这样,就给学生总结了这样一条写作线索:生活——观察——体验——积累——想象——作文。学生掌握了这条线索,也就学到了写作技巧。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仅不厌恶作文,反而会逐步感受到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出于自然的活动。 二、激发写作情感,释放生命活力 作文教学需要将学生的情感放在首位,使他们的内心世界与写作目标建立一种联系,以诱发他们创作的灵感,使之写出富有境界的佳作。作文要包含生命意识,激发情感才能在字里行间体现生命的涌动,把自己的意蕴和情趣移植于司空见惯的事、物、景,使其人格化、情感化。陶渊明何以爱菊,因为他在傲霜残枝中看到孤者的劲节;林和靖何以爱梅,因为他在暗香疏影中看到隐者的高洁。作文不是生活的复印件,而是要在情感的感悟思索中,让读者体会到一种沉甸甸的生命质感的存在,从而向读者展现出一个个“真我”的灵魂,以释放生命的活力。 培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写作如能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使其产生强烈的爱、责任感和荣誉感,那么,这种强烈的情感就会每时每刻鼓舞和推动他们去参与写作活动。例如,在写作辅导活动中,适时抓住时机,展示图片、实物、录音和录像等,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一种高涨的激情,这就是“创设情境法”。同样,还可采用培养情感,幽默激情、哲学生情等方法,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 三、训练发散思维,激发写作欲望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从多角度立意,是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发散思维是强调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扩散开去,其特征就是“思路不为习惯所囿。” 如《一滴水的联想》也可以有新的立意:①一滴水只有同亿万滴水汇合起来,才能变成汹涌澎湃的激流,一泻千里,产生不可遏制的力量——团结就是力量;②大海中,小水滴住厌了,一天,它跳出水面,蹿到沙滩上,在阳光下闪光,它高兴地笑了,可惜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个人离不开集体;③滴水穿石——持之以恒,必有收获。 无论哪种体裁,哪种方式,都可以尽量进行发散思维,多角度立意,然后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符合题意要求的立意写作。这种发散思维的训练,变封闭思维为开放思维,变静态思维为动态思维,推动学生思维的空前活跃,实现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 四、推动循环训练,增强写作动力 循环训练是激励引导,保障时间,反复练习,分层循环写作训练的基本方法。循环训练中教师的具体做法是:①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天有一组上交作文,教师当天批改。第二天课堂上,点评发放,然后是第二组,依次类推,一周一个循环。②写作不拘体裁,不定题目,不限字数,淡化技巧,写真人真事。学生选取一周生活中自己认为可写之事成文,只要内容注重一个“真”字即可。③批改注重夹批、侧批、批注重内容不重技巧,技巧可点到为止。④教师当天评出的优秀习作,在第二天课堂上由作者自己朗读,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进行点评。⑤作文本发下后由学生自己改正错字病句,并认真修改全文。⑥一学期可以做一次综合性的阅读笔记,写出这一学期写作上的收获、进步及不足。也可交换笔记本,相互评价、交流、取长补短。循环写作的目的是让基础好的学生快速提高,也要充分照顾写作基础薄弱的学生。这种训练方法注重内容,只要内容真实,即能写出好文章。 五、张扬写作个性,拓宽思维视野 创新的土壤是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写作应该是浪漫而富有创造性的。因此,要鼓励学生在写作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智慧,将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只有把张扬写作个性放在首位,作文创新才能成为有本之木。 创新的前提是个性,个性的前提是开放,开放写作才能给学生提供自由表达的广阔天地。①写作内容的开放。材料摆出来,话题提出来,命题者不知道学生会写些什么,也不去暗示,更不去指令他们该写些什么,任你放胆去写好了。②形式的开放,即文章体裁样式的自由选择。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或散文或小说,甚至诗歌。命题就像给你一块布,或做帽子,衬衣或者裙子,全是你的自由,只要做出来,得体、好看就行。 作文是生活表现的一种方式,脱俗的立意、新颖的见解更来自构建于想象与联想基础之上的创新思维。范仲淹依靠对《洞庭晚秋图》的想象写出名篇《岳阳楼记》,李白借想象表达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魄力,毛泽东借想象抒发出“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豪情,中学生阅历浅,教师应引导他们借助对社会的观察、生活的感悟的阅读的思维去进行独特的体验、夸张、联想或想象,才能创造出全新的形象。 没有思想的文章是没有意义的空谈,没有灵气的文章是乏味的文字堆砌。只有作文用神采飞扬的语言传达着生活的平仄,用心灵深处的感受展示着社会的赤橙黄绿,这才是写作视野拓宽的需要,作文多角度立意的需要。
在作文教学中我主要抓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观察社会生活,注重积累知识 对于作文教学来说,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是求得学生人格、智慧和写作才能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此,叶圣陶先生提出了“立诚最为贵”的训练思路。他指出:“作文上的求诚,实含着如下意思,从原料上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验证,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的态度。”那么,要做到“求诚”的途径是什么呢?叶圣陶又指出:来自于生活的充实。 如何把学生引向生活充实的路呢?我的具体做法是: 1、培养和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报刊杂志的习惯。通过阅读,要求学生建立好自己的写作材料仓库,完成好如下几个本子:优美语言摘录本,不同人物的人物描写本,不同片段的景物描写本。定期检查学生阅读情况,并把准备充分、整理认真的本子在全班展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或利用节假日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开阔视野,观察和认识生活,吸取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丰富他们的写作营养。 3、通过观看优秀的影视,学习写作知识,作文也是如此,必须贴近生活,写出真情实感。这样,就给学生总结了这样一条写作线索:生活——观察——体验——积累——想象——作文。学生掌握了这条线索,也就学到了写作技巧。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仅不厌恶作文,反而会逐步感受到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出于自然的活动。 二、激发写作情感,释放生命活力 作文教学需要将学生的情感放在首位,使他们的内心世界与写作目标建立一种联系,以诱发他们创作的灵感,使之写出富有境界的佳作。作文要包含生命意识,激发情感才能在字里行间体现生命的涌动,把自己的意蕴和情趣移植于司空见惯的事、物、景,使其人格化、情感化。陶渊明何以爱菊,因为他在傲霜残枝中看到孤者的劲节;林和靖何以爱梅,因为他在暗香疏影中看到隐者的高洁。作文不是生活的复印件,而是要在情感的感悟思索中,让读者体会到一种沉甸甸的生命质感的存在,从而向读者展现出一个个“真我”的灵魂,以释放生命的活力。 培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写作如能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使其产生强烈的爱、责任感和荣誉感,那么,这种强烈的情感就会每时每刻鼓舞和推动他们去参与写作活动。例如,在写作辅导活动中,适时抓住时机,展示图片、实物、录音和录像等,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一种高涨的激情,这就是“创设情境法”。同样,还可采用培养情感,幽默激情、哲学生情等方法,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 三、训练发散思维,激发写作欲望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从多角度立意,是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发散思维是强调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扩散开去,其特征就是“思路不为习惯所囿。” 如《一滴水的联想》也可以有新的立意:①一滴水只有同亿万滴水汇合起来,才能变成汹涌澎湃的激流,一泻千里,产生不可遏制的力量——团结就是力量;②大海中,小水滴住厌了,一天,它跳出水面,蹿到沙滩上,在阳光下闪光,它高兴地笑了,可惜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个人离不开集体;③滴水穿石——持之以恒,必有收获。 无论哪种体裁,哪种方式,都可以尽量进行发散思维,多角度立意,然后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符合题意要求的立意写作。这种发散思维的训练,变封闭思维为开放思维,变静态思维为动态思维,推动学生思维的空前活跃,实现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 四、推动循环训练,增强写作动力 循环训练是激励引导,保障时间,反复练习,分层循环写作训练的基本方法。循环训练中教师的具体做法是:①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天有一组上交作文,教师当天批改。第二天课堂上,点评发放,然后是第二组,依次类推,一周一个循环。②写作不拘体裁,不定题目,不限字数,淡化技巧,写真人真事。学生选取一周生活中自己认为可写之事成文,只要内容注重一个“真”字即可。③批改注重夹批、侧批、批注重内容不重技巧,技巧可点到为止。④教师当天评出的优秀习作,在第二天课堂上由作者自己朗读,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进行点评。⑤作文本发下后由学生自己改正错字病句,并认真修改全文。⑥一学期可以做一次综合性的阅读笔记,写出这一学期写作上的收获、进步及不足。也可交换笔记本,相互评价、交流、取长补短。循环写作的目的是让基础好的学生快速提高,也要充分照顾写作基础薄弱的学生。这种训练方法注重内容,只要内容真实,即能写出好文章。 五、张扬写作个性,拓宽思维视野 创新的土壤是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写作应该是浪漫而富有创造性的。因此,要鼓励学生在写作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智慧,将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只有把张扬写作个性放在首位,作文创新才能成为有本之木。 创新的前提是个性,个性的前提是开放,开放写作才能给学生提供自由表达的广阔天地。①写作内容的开放。材料摆出来,话题提出来,命题者不知道学生会写些什么,也不去暗示,更不去指令他们该写些什么,任你放胆去写好了。②形式的开放,即文章体裁样式的自由选择。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或散文或小说,甚至诗歌。命题就像给你一块布,或做帽子,衬衣或者裙子,全是你的自由,只要做出来,得体、好看就行。 作文是生活表现的一种方式,脱俗的立意、新颖的见解更来自构建于想象与联想基础之上的创新思维。范仲淹依靠对《洞庭晚秋图》的想象写出名篇《岳阳楼记》,李白借想象表达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魄力,毛泽东借想象抒发出“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豪情,中学生阅历浅,教师应引导他们借助对社会的观察、生活的感悟的阅读的思维去进行独特的体验、夸张、联想或想象,才能创造出全新的形象。 没有思想的文章是没有意义的空谈,没有灵气的文章是乏味的文字堆砌。只有作文用神采飞扬的语言传达着生活的平仄,用心灵深处的感受展示着社会的赤橙黄绿,这才是写作视野拓宽的需要,作文多角度立意的需要。
展开全部
“观山则情满于山,看海则意溢于海”。一篇文章语言朴实,真情流露,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便可称作佳作。其实,文章令人心动的不仅仅是巧妙的布局,华丽的辞藻,更主要的是内在情感的抒发。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所以,文章只有有了真情实感,才能有妙笔生花的精彩。那么,小学生的作文中如何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呢?一、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我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一定经历过许多事,其中有些事有教育意义或使人受到启迪,有的会使你感动,难以忘怀。如果我们在习作中,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那些感受最深的材料就容易表达真情实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