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实施激励教育
展开全部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实施激励策略的方法与途径
1.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德育激励策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进行德育教学是实施激励策略的基础环节,对学生具体行为的引导鼓励能够形成理想的德育效果。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例如:针对德育教育中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养成,班主任可以教导学生不乱丢垃圾,当学生主动将垃圾放入垃圾桶或拾起地上散落的垃圾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行为给予记录并进行加分;针对德育教育中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观念的培养,班主任可以为学生布置帮助家长完成家务劳动的任务,对学生家务劳动中的反馈进行记录评价并给予表扬。这样的激励方式能够将学生具体的德育表现与获得认可的感受紧密结合,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2.与学生心灵相共通的德育激励策略。激励策略的实施其本质在于通过认可与鼓励使学生从德育积极行为中获得满足感,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在激励作用下不断提升自我的思想道德修养。因此,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策略应当立足于学生心灵的共通与触动,通过浓厚的德育氛围与深入交流沟通实现德育工作的有效进行。小学阶段的学生行为受荣誉感的影响较为明显,教师应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规律与内心诉求,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心灵紧密地联系起来。
3.与自律能力相契合的德育激励策略。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理想的道德情操水平,能够在社会上成为一个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个体,同时保证个体思想与行为表现在多种环境下的一致性。自律能力的培养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保证学生思想品德水平持续提升,不会因外界影响而降低的关键。对于与自律能力相契合的德育激励策略,班主任可在班级内实施小班主任活动,将部分德育工作分配给学生来做,一方面学生通过实践能够更为深入地理解德育工作的内涵,另一方面在责任心的驱使下,学生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自律能力将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自律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班主任可以为学生布置部分周期性的思想汇报、学习总结、日记等内容,帮助学生养成坚持与自我反思的意识,通过上述行为提升学生的自律能力。
二、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实施激励策略的注意事项
1.激励策略应具有差异性。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心理与行为特征成形的初始时期,学生的天性使得个体的兴趣爱好与关注点不尽相同,同时也呈现出了思想品德素质方面的差异。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采取差异化的激励策略,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例如,对于那些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布置一些班级内的组织管理活动,对这些学生的班级贡献进行表扬;而对于一些相对散漫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制定一些易于实现的目标,例如在课堂上欲发言时要先举手,帮助教师准备教具等,在学生完成这部分安排后,对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让散漫的学生明白一些小小的善举同样是有价值的。这种差异性激励策略,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德育教育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2.激励策略应具有适度性。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的赏罚是并生的,在实施激励策略时有效地使用奖励与惩罚手段才能真正保证德育工作的严肃性和高效性。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应把握好赏罚尺度,不能惩罚过重使学生产生消极心态,也不能惩罚过轻而使学生将班主任的德育教育视作儿戏;不能奖励过多而使学生产生自满情绪,也不能奖励过少而不能使学生获得满足感。
3.激励策略应具有公平性。公平是我们开展激励策略的前提对学生的奖励和惩罚要做到公平合理,学生感到的任何不公的待遇都会影响他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情绪,并且影响激励效果。取得同等成绩的学生一定要获得同等层次的奖励;同理犯同等错误的学生也应受到同等层次的处罚,犯同样错误的学生应该同等处理,不要因为是好生就可以优待或者特殊,等等。同时,激励要及时地进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如果激励策略不能及时实施,学生会产生不良的心理体验,导致学生对激励策略的重视程度下降,不利于今后德育策略的实施。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任务,对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在对小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小学班主任应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多种激励方法,将德育工作与日常授课和日常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可以得到更大的提升。
1.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德育激励策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进行德育教学是实施激励策略的基础环节,对学生具体行为的引导鼓励能够形成理想的德育效果。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例如:针对德育教育中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养成,班主任可以教导学生不乱丢垃圾,当学生主动将垃圾放入垃圾桶或拾起地上散落的垃圾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行为给予记录并进行加分;针对德育教育中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观念的培养,班主任可以为学生布置帮助家长完成家务劳动的任务,对学生家务劳动中的反馈进行记录评价并给予表扬。这样的激励方式能够将学生具体的德育表现与获得认可的感受紧密结合,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2.与学生心灵相共通的德育激励策略。激励策略的实施其本质在于通过认可与鼓励使学生从德育积极行为中获得满足感,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在激励作用下不断提升自我的思想道德修养。因此,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策略应当立足于学生心灵的共通与触动,通过浓厚的德育氛围与深入交流沟通实现德育工作的有效进行。小学阶段的学生行为受荣誉感的影响较为明显,教师应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规律与内心诉求,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心灵紧密地联系起来。
3.与自律能力相契合的德育激励策略。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理想的道德情操水平,能够在社会上成为一个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个体,同时保证个体思想与行为表现在多种环境下的一致性。自律能力的培养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保证学生思想品德水平持续提升,不会因外界影响而降低的关键。对于与自律能力相契合的德育激励策略,班主任可在班级内实施小班主任活动,将部分德育工作分配给学生来做,一方面学生通过实践能够更为深入地理解德育工作的内涵,另一方面在责任心的驱使下,学生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自律能力将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自律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班主任可以为学生布置部分周期性的思想汇报、学习总结、日记等内容,帮助学生养成坚持与自我反思的意识,通过上述行为提升学生的自律能力。
二、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实施激励策略的注意事项
1.激励策略应具有差异性。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心理与行为特征成形的初始时期,学生的天性使得个体的兴趣爱好与关注点不尽相同,同时也呈现出了思想品德素质方面的差异。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采取差异化的激励策略,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例如,对于那些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布置一些班级内的组织管理活动,对这些学生的班级贡献进行表扬;而对于一些相对散漫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制定一些易于实现的目标,例如在课堂上欲发言时要先举手,帮助教师准备教具等,在学生完成这部分安排后,对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让散漫的学生明白一些小小的善举同样是有价值的。这种差异性激励策略,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德育教育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2.激励策略应具有适度性。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的赏罚是并生的,在实施激励策略时有效地使用奖励与惩罚手段才能真正保证德育工作的严肃性和高效性。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应把握好赏罚尺度,不能惩罚过重使学生产生消极心态,也不能惩罚过轻而使学生将班主任的德育教育视作儿戏;不能奖励过多而使学生产生自满情绪,也不能奖励过少而不能使学生获得满足感。
3.激励策略应具有公平性。公平是我们开展激励策略的前提对学生的奖励和惩罚要做到公平合理,学生感到的任何不公的待遇都会影响他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情绪,并且影响激励效果。取得同等成绩的学生一定要获得同等层次的奖励;同理犯同等错误的学生也应受到同等层次的处罚,犯同样错误的学生应该同等处理,不要因为是好生就可以优待或者特殊,等等。同时,激励要及时地进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如果激励策略不能及时实施,学生会产生不良的心理体验,导致学生对激励策略的重视程度下降,不利于今后德育策略的实施。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任务,对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在对小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小学班主任应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多种激励方法,将德育工作与日常授课和日常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可以得到更大的提升。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