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被对方的花言巧语所骗?
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诚的话,不一定词藻华丽;华丽悦耳的话,往往不真诚。
作家张爱玲也说过:“世上本没有红色的玫瑰,是谁用茎上的刺割破手腕,鲜血滴答和着眼泪,染红了这雪白的花蕾。从此每当一颗心碎,地上便盛开一朵血红的玫瑰。”
人生一辈子吃亏上当的事情太多,有人从中吸取教训,有人却头撞南墙还不知回头。鬼谷子说,具有正义与真理价值的言论,必须要阐明真伪;而阐明真伪,就是要验证是否正确。
01
“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
大意:凡是经过修饰的言辞,都是要达到取悦于人的目的。凡是运用借用,都是为了增强游说的效果,从而减少对方的逆反或对抗。
案例:
清朝时的纪晓岚非常善于察颜观色,揣测着皇帝的心理。当时因康雍乾三世以来,基业兴旺,疆土宏阔,乾隆暗中是要自比汉唐。皇帝正提倡骈文俪体,于是他就仿效西汉散体大赋,鸿篇巨制,写成了随皇帝祭祖的三千六百余言《圣驾东巡恭谒祖陵赋》,交太子太傅刘统勋阅。
次日于养心殿,呈于皇上。皇上展开一看,见文句工丽,气势磅礴,处处将自己比作汉唐明君,顿时龙颜大悦。从此,皇上游历南国,登高泰山,游戏避暑山庄,均让纪昀伴驾,他很快成了皇帝的近臣和重臣。
文章要写得有文采,而且让人心旷神怡,那是很不容易的;但是讲话让人听得顺耳就要容易得多,有文化的读书人未必会讲出好听的话,没文化的粗人可以把道理讲得夸夸其谈,令人口服心服。所以小心玫瑰好看,花刺伤手。
02
“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
大意:回答他人的问话,要会用外交辞令。所谓机变的外交辞令是一种轻俏的言辞。
案例:
三国时赵咨,博文多识,孙权提拔他当中大夫。有一次他被派出使魏国,魏文帝曹丕嘲弄说:“吴王有学问吗?”
咨说:“我们大王在江上有万艘战舰,武装战士百万人,知人善任,心存经略天下之志,一有空闲,就博览群书,搜罗奇闻异事,不像一般书生只会死读书,断章取义。”
丕问:“能不能打吴国呢?”咨说:“魏国是大国,固然有攻战的能力;吴是小国,却也有防御的工事。”丕说:“在吴,像你这样的人才有多少?”咨说:“特别聪明练达的有八、九十人,至于像我这样的人,即使用车载、用斗量也数不清。”
魏王想羞辱和嘲弄吴王,但是赵却轻松地用外交辞令回击了他,勇敢地捍卫了自己和国家的荣誉。
游说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达成不可告人的秘密,或是完成一件非常棘手的任务,有些话不可以公开,有些话需要婉转地说,甚至花言巧语地欺骗对方。所以讲话都需要修饰言辞,采用借代等等技巧。
03
如何避免被对方的花言巧语所骗?
首先不要相信世上有白送的玫瑰花,玫瑰花送出去,或者是为了得到爱情,或者是为了博得同情和善心,然后放松警惕,再诱你入套。如果一朵玫瑰就已经打动你,把玫瑰花换成其他更有价值的东西,岂不是早已按捺不住。
所以接下来就要学会能够持重,行事谨慎,思考周密,才能担负大事。
持重这个词很形象,手里抓样分量很重的东西,走路不轻浮,遇到狂风暴雨不会被风吹跑,雨带走,所以稳重不容易摔跤。像有些孩子虽然腿脚利索,但是却重心不稳,非常容易跌倒。
然后还要有一个善于识别的大脑,一颗不容易被蛊惑的心。要做到前者需要多学习,掌握各种文化知识和技能;要达到后者的要求,则难度相对要高一些,相对前者的知识和技能这些外在的东西,思想和修养是内在的东西,需要一个长期的修炼和打磨。
04
与陌生人交谈时,要有心理防备,不要接受对方的礼物,也不要被对方的伪装的身体或语言魅力所诱惑。
要培养自己的辨别能力,学会分析他们语言中的漏洞,寻找他们观点中的谬误之处,找到更客观的观点来佐证自己刚开始朴实的想法。
在自然界,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伪装与欺骗,达到了以假乱真、叹为观止的程度:枯叶龟如果你不仔细看,就是水底的一片枯叶,与真的枯叶浑无二致。诸如此类还有变色龙、竹节虫等等。
社会生活中的伪装与欺骗现象也非常普遍,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谋求某种利益,伪装积极和进步、诚实和善良,与你套近乎,论老乡,最后等你放松警惕就露出狰狞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