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中国人民大学外国哲学研究生应如何备考
2018-05-28
第一步,是要通过硕士生统考。统考的科目除了外语、政治外,专业课考中西哲学史和哲学综合中的现代西方哲学。考试题目难度较大,希望通过难度较大的题目,真正区分出不同水平的考生。要求是(1)掌握基本知识、(2)了解原著的经典段落、(3)有一定的分析论证能力。第一个要求的是准确,第二个要求的是读书(原著精选),第三个要求的是思考,也就是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和清晰表达的能力。我们希望考生能够认真阅读教科书,关注原著中的重点章节,并能够对哲学问题有较为深入的思考。
第二步,如果你通过了硕士生统考,顺利进入复试,那么,祝贺你,离成功已经很近了。接下来的考试内容主要是学术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外语阅读能力。
第三步,如果你通过复试,就可以准备入学,入学之前,要尽可能明确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好准备。
1、试题的基本情况
人大哲学考研题目的构成有过几次变动,目前的情况如下:
专业课考试有两门,一门叫“中西哲学史”(622)一门叫“哲学专业综合”(801)。
“中西哲学史”全是论述题,中、西分别有4道,选3道作答(也就是一共6道论述,每道题目25分);“哲学专业综合”全是论述题,一共6道,选5道作答(也就是每道题目30分),选择自己报考专业题目作答(外国哲学对应的题目是“现代西方哲学”)
2、“常规题”和“拔高题”
根据难度,我把人大哲学的考研题目分为两种。
一种我称为“常规题”,它们的答案能在教材上找到。比如“试述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四线段理论并分析其认识论内涵”(中西哲学史,2013),“简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中西哲学史,2012)。这种题只需要按照教材回答即可。
另一种我称为“拔高题”,它们的答案在教材上找不到。比如:
哈贝马斯谈到:“把科学史上的范式概念应用到哲学史上,并根据‘存在’、‘意识’和‘语言’对哲学史进行粗略断代,……可以相应地区分出三种思维方式,即本体论的、反思哲学的和语言学的思维方式。”如果你赞同这种观点,请给出简要的论证;如果你不赞同,请给出你的反驳和主要理由。(哲学综合,2009)
又如:
在《范畴篇》中,亚里士多德根据什么标准认定“个别的具体事物(如苏格拉底)是第一实体”?在《形而上学》第七卷中,亚里士多德为什么又得出“事物的形式才是第一实体”的结论?(哲学综合,2009)
这两道题在教材上基本是找不到答案的,我们必须想点对策。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先说说常规题的对策。
3、如何回答常规题?
常规题的答案都能在教材上找到,所以我们就根据教材回答。对于中西哲学史来说,第一选择显然是人大自己编的《西方哲学史》和《中国哲学史新编》。
不过,也不一定全都按照这两本来答。有两个原因:第一,这两本书是多人合写,不是每个部分都写得好;第二,对于一些重要的考点(比如康德),教材上的内容显得过于单薄。因此,我们需要选择一些其他的书籍作为补充。
比如中国哲学史方面,启道教育建议可以参考人大中哲教研室的《中国哲学智慧》;古希腊哲学方面,我们可以参考人大聂敏里老师新作《西方思想的起源》和他翻译的《布莱克韦尔哲学指南:古代哲学》;对于柏拉图、笛卡尔、康德这些几乎必考的人物,我则选择阅读《理想国》《第一哲学沉思集》《纯粹理性批判》等原著,等等。这里就不详细列书单了。
之前说的是中西哲学史,那么哲学专业综合呢?刘放桐主编《新编现代西方哲学》早已过时了,赵敦华的《现代西方哲学新编(第二版)》和张汝伦的《现代西方哲学纲要》可以参考但显然不够。现代西方哲学最主要考的是分析哲学、现象学和后现代主义,其中每一个都有不小的难度,建议看一些介绍性的专著,如:M.K.穆尼茨的《当代分析哲学》、丹·扎哈维的《胡塞尔现象学》等等。
常规题的考察范围并不大。西方哲学史主要考察形而上学和认识论,所以伦理学、美学等内容完全不需要准备。西方哲学史常规题的常客: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莱布尼茨、斯宾诺莎、贝克莱、洛克、休谟、康德、黑格尔等。中哲方面则主要是先秦诸子和宋明理学。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是弗雷格、维特根斯坦、胡塞尔、海德格尔等。
4、如何回答拔高题?
只要背了教材,几乎人人都可以答好常规题;然而拔高题却不同,它是拉开差距的地方。
拔高题的难度分为两种。第一种难度在于考点的冷门,比如“试述《周易》的言行观,并讨论该思想与《周易》天人关系思想的关联。”(中西哲学史,2014);第二种在于提问方式的变化,比如考验考生对原文选段的理解(如2012年中西哲学史第1题,考察对《论语》和《老子》给定选段的理解),或者是分析问题的能力(如2013年哲学专业综合中的“试在哲学上分析‘世界’这个概念”),或者是融会贯通的能力(如2013年哲学专业综合中的“试比较语言哲学和现象学对心物二元论的克服”),等等。一句话,这些题想考察的是考生的综合实力,而不是只是记忆能力。显然,光靠背教材是应付不了它们的。
那么怎么办呢?我曾深深地为这些题目感到头疼,直到我发现了一些“秘密”。比如前文提到的关于哈贝马斯的题,其实韩东晖老师在西方哲学史课上讲过:
(后面还有很多页的PPT,限于篇幅就不发了)
比如前文提到的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实体”那道题,聂敏里老师在《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中曾著专文论述。
比如很多年都有的黑格尔原文分析题,其原文都是出自《小逻辑》的序言。
比如现代西方哲学的考试范围,大体上与人大《西方哲学史(下)》课程内容和推荐书目的范围重合。
比如突然考了柏林和罗尔斯,是因为那年周濂老师参与出题。
明白了,我们可以通过资料的搜集来更好地准备拔高题。即便不能完全“押中”题目,至少也能极大地缩小范围。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专业课考研是一个信息战”。可用的资料包括且不限于:人大哲学史课程的PPT或讲稿、同学的听课笔记、期中和期末考试题、人大老师的新著作和新论文、人大老师推荐的阅读清单等等。由于这些资料大部分都不是公开的,所以想要搞到它们需要很多人脉、时间甚至金钱。地域也是很关键的——在北京的同学可以经常去人大蹭课,外地考生则很难做到。
此外,如果时间充裕的话,最好有针对性地阅读一些原著。这样,当题目问得比较活的时候,我们可以更好地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阅读的篇目,我是按照人大老师的课堂推荐选择的。也可以参考一些原著选集——比如人大张志伟老师主编过一本《形而上学读本》,比常用的《西方哲学原著选读》更贴合人大的出题倾向。
5、如何答题和记笔记
准备好资料后应该做什么呢?当然是提炼要点,记成笔记,记忆下来,最后在考试时写成一篇小文章。这其中的每一步都有技巧,这里我只说几个点。
答题时要做到两点:清晰和正确。清晰代表答案的逻辑结构明显,语言表达简洁清楚;正确则代表答案的观点正确,语言表述的细节上没有疏漏。这需要一定的写作练习。
记笔记要做到两点:简洁和重点突出。简洁首先是方便记忆,其次考试时间有限准备太多也没时间写;重点突出则是要把重要术语和观点进行标记。这是我的笔记片段,供参考:
以上是由考研考生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