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MV流程是什么?
展开全部
这个问题么?有点难度!MV的制作技巧~
1.音频
(1)如果MV中有多个音频,没有特殊需要的话,保持其音量一致。
(2)如果MV是纯音乐配画面的,疾配快,缓配慢。
(3)如果MV是有歌词的音乐,歌词内容配画面的同时,疾配快,缓配慢。建议歌词先铺在轨道上,因为只有歌词的预览是不会卡的,就算你128内存用PRE,都不会卡。调整,让歌词字幕符合歌词音频,这样铺视频的时候,将相关视频对准一句句歌词就很方便了。会 没有音波显示,糟糕一点,只好边预览边听边调整了,有音波显示的MV制作软件就方便很多。
2.视频与音频关联
(1)歌词内容配画面,不一定所有的都匹配(不是原唱歌很难做到这点),但要保证能配的都配上。
(2)两句歌词之间、歌词与前/见/尾奏之间、节奏变换点,等等地方,视频画面要变换。
(3)快节奏的歌,快节奏的地方,视频要时时变换符合节奏——即使,你变换的画面让人第一遍欣赏时看不清内容。
3.视频
(1)摄影上取镜范围不变、焦距不变、人物动作基本不变的“静态”视频,比如说话、沉思、特写一类,在没有滤镜、遮罩点缀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超过3秒,除非是特殊需要。拉、推、跟镜头、变焦的摄影画面是MV片源的首选。
(2)人物的近景与特写在一个MV中不要出现过多(哪怕是不同的人),远、中、近、前、后景要分布合理,适当放一些风景、或者主角不在的空镜头。
(3)片源如果有黑边,最好统一修剪掉;不修剪的话,不得使用三维、翻页之类让黑边出现在画面中心地带的转场,不得在画中画边缘出现黑边。黑边的存在,还将影响一些滤镜的效果,比如说平均滤镜——狭窄的黑边同样被模糊,一模糊就放大更明显了。
(4)尽量不要出现类台标状的东西,实在没办法用光线、光晕、修剪滤镜之类的遮一下。
(5)不要天花乱缀式地使用花哨的转场,不要全程用夺目的闪光转场,转场只是点缀,不是MV主体。一般的淡化转场应该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其他,强音“爆炸”使用粉碎转场,回忆、闪回使用闪光转场,等等。
(6)对白、名字字幕问题按着需要办,想让人看清字幕的,就选带字幕的视频;不想让人看见的,做全程宽屏的MV,或者想办法遮掉有字幕的视频,用歌词、滤镜都能遮。
(7)不要把一个MV的内容“塞”得很满,有的视频,即使镜头很完美,如果MV不需要,删。
(8)不要留念人物很帅很帅的镜头,该转场的时候一定要转。
(9)没有特殊需要,视频速度的调整,不小于50%,不大于125%,否则将出现明显的人为加工痕迹。
(10)想表现一件事,要选画面上最合适、让人一目了然的镜头。
4.视频选景
(1)做集锦的,分配客观,不因自己喜好偏于哪个角色。
(2)做单人的,不要把镜头一直给在主角身上,尤其不要一直给说话近景,也要给一些主角的远景、与他人的合景、相关的空镜头。如果该主角只有近景,那,滤镜遮罩有什么用什么,人为加工出MV的层次,至少给出主角近景身后的全景。(典型中的典型例子:我的《青青奉孝吟》MV)
(3)没有特殊需要,电视一角色多演员的,最好只给其中一个演员的近景;一演员多角色的,在一个MV中不要出现代表两个角色的演员近景。
(4)如果名字字幕统一要打,在PS中可以自己做类同该电视上名字字幕的格式的字体,打上去以假乱真。
(5)打斗场面,如果原片拍得很差,切换镜头要频繁,无转场的硬切也好,10桢的交叉淡化转场也好,另外适当加快视频速度,切出来的打会好看些。
(6)空镜头——天空太阳夕阳月亮云层山岳江水浪花旗帜……是合适的就拿来用。 附录1:电影电视术语——后期制作(黑色为原文,绿色为我的批注)
电影电视的片子不外乎是N个镜头合成出来的,MV的理念与其虽有不同,MV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电视某一类剧情的集锦,但是制作手段上是可以参考的,某不才,强加在MV上,在此试析一二。
[分镜头剧本]
又称“导演剧本”。将影片的文学内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以摄制的镜头,以供现场拍摄使用的工作剧本。由导演根据文学剧本提供的思想与形象,经过总体构思,将未来影片中准备塑造的声画结合的银幕形象,通过分镜头的方式予以体现。导演以人们的视觉特点为依据划分镜头,将剧本中的生活场景、人物行为及人物关系具体化、形象化,体现剧本的主题思想,并赋予影片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分镜头剧本是导演为影片设计的施工蓝图,也是影片摄制组各部门理解导演的具体要求,统一创作思想,制订拍摄日程计划和测定影片摄制成本的依据。分镜头剧本大多采用表格形式,格式不一,有详有略。一般设有镜号、景别、摄法、长度、内容、音响、音乐等栏目。表格中的“摄法”是指镜头的角度和运动;“内容”是指画面中人物的动作和对话,有时也把动作和对话分开,列为两项。在每个段落之前,还注有场景,即剧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段落之间,标有镜头组接的技巧。有些比较详细的分镜头剧本,还附有画面设计草图和艺术处理说明等。
做MV没有拍电视这么复杂,MV的文案大致可以等同于以上,不管你的文案是否写出来,总要有个大致的概念放在心里。写出来的文案,不外乎是太复杂太长了,记不住所以才写。
[合成镜头]
一般指采用“合成摄影”方法拍摄的镜头画面。有时也指电影镜头的声画合成。在影片拍摄过程中,画面与声音是分别记录在两条载体上的,直到印制影片复制时,才将画面与声带合印在一条胶片上。因此,声画俱备的镜头,也称“合成镜头”。
约等于MV的视频与音频结合。
[音画同步]
影片音画关系的一种。指音乐与画面的情绪一致,节奏相同。有时还会形成画面,音乐与音响效果三同步。
约等于MV的视频内容与音乐节奏同步。
[闪回]
影片中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手法。即突然以短暂的画面插入某一场景,用来表现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和感情起伏。与一般回忆及倒叙不同,闪回不需要中断原来场景中的动作和节奏,而撷取最富于特征、最具有鲜明形象性的动作或细节,用极其简洁明快的手法加以强调和表现,给观众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闪回”的内容一般为过去和已经发生的事情,如表现人物对未来或即将发生的事情的想像和预感则称为“前闪”,两者统称为“闪念”。
[出画入画]
电影艺术处理镜头结构的一种手法。镜头画面中的中心人物或运动物体离开画面,称为出画:人物或运动物体进入画面,称为入画。当一个动作贯串在两个以上的镜头中时,为了使动作流程继续下去而不使观众感到混乱,相连镜头间的人物或运动物体的出画和入画方向应当基本上一致,否则必须插入中性镜头作为过渡。
[淡入淡出]
也称“渐显渐隐”。电影中表现时间、空间转换的技巧之一。后一个画面逐渐显现,最后完全清晰,这个镜头的开端称“淡入”,表示一个段落的开始。前一个画面渐渐隐去直至完全消失,称“淡出”,表示一个段落的结束。淡入、淡出节奏舒缓,具有抒情意味并能给观众以视觉上的间歇,产生一种完整的段落感。
我觉得,这个指MV上的淡化成黑色,或者是模糊类的淡化。
[化入化出]
也称“溶出溶入”、“溶变”.或简称“化”、“溶”。电影中表示时间和空间转换的技巧之一。指前一个电影画面渐渐消失(化出)的同时后一个画面渐渐显现(化入)。两者隐显的时间相等,并且在银幕上呈现一个短时间的重叠,即经过“溶”的状态实现交替,也常用以表现现实与梦幻、回忆、联想场面的衔接。“化”的方法,比较含蓄、委婉,并往往有某种寓意。根据内容、节奏的需要,“化”的时间可长可短,一般在1-3秒之间。
貌似这个才是MV上常说的交叉淡化。
[切出切入]
指上下镜头直接衔接。前一个镜头叫“切出”,后一个镜头叫”切入”。这种不需外加任何技巧的镜头组接方法,能增强动作的连贯性,不打断时间的流程,具有干净、紧凑、简洁、明快的特点。往往用于环境描写、人物对话和行动的衔接。在故事影片的拍摄中,同一场面内的镜头,一般多采用这种衔接方式。随着镜头的切出切入,观众在视点的不断变换中,逐渐了解表现对象,并不感到画面的组接痕迹。
电视原片一般都是这种在MV上称之为不加转场“硬切”的方式,在MV上,也不可能在每个镜头之间都使用转场,可以保留原片的部分“硬切”,那些都是很连贯的镜头。
[动作衔接]
使影片主体动作具有连贯性的剪接方法。包括人物形体动作、镜头动作和景物动作三个方面。人物形体动作以动作变换瞬问的转折处为剪接点,运用分解法或增减法,使上一个镜头与下一个镜头的转换连接具有连续性而无跳跃感,镜头动作指推、拉、摇、移、跟、升、降等运动性镜头的剪接,一般以动接动,以静接静的方法,使上下镜头动作有机结合,连贯流畅;景物动作指自然界景物在镜头中的动作,诸如行驶中的轮船。火车,日出月落,风云变幻等等,一般都根据影片内容、情节和人物情绪选择最佳的剪接点,以取得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这条做一般MV时不需要怎么注意,电视都给你切好的,如果是“移花接木”型的剧情MV,就得认真选择毫不相干的视频做衔接了。
[较色]
较色是数字合成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合成前常常需要对前景和背景画面进行较色,以便保持其色调的统一。很多时候即使没有特技镜头,也不需要进行合成,但为了使画面色彩更加漂亮,导演也会要求对拍摄下来的镜头进行较色。
N部片子做一个MV,一般要较色,一部片子的,片源色调都给矫正好的。
[几何变换]
几何变换修改的不是像素的颜色值,而是移动像素在画面上的位置。最基本的几何变换是在平面上对画面进行平移、旋转、放缩,另一种基本的几何变换是镜像,在模仿镜面反射时经常使用镜像。复杂一些的几何变换是在三维空间对画面几何位置进行变换,最为复杂的几何变换就是在数字经常用到的变形扭曲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渐变。
MV上常见。
[滤镜]
滤镜利用画面一定范围内相邻的像素进行计算出新的像素值。滤镜的种类繁多,其用途十分广泛,能够实现的功能也千奇百怪。
MV上更常见。
[图像合成]
我们这里所说的合成特指把两个画面合并为一个画面的过程。有很多种常见的合成方式,它们基本上都是对两个画面(有时还需要一个单独的Alpha通道)进行些简单的算术运算。
MV上常见的遮罩,往往是脱离原片的背景,自行合成一个新背景。附录2:电影电视术语——镜头类型
[跟镜头]
又称“跟拍”。摄像机跟随运动着的被摄对象拍摄的画面。跟镜头可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角色在行动中的动作和表情,既能突出运动中的主体又能交代动体的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使动体的运动保持连贯,有利于展示人物在动态中的精神面貌。
[推镜头]
将摄像机放在移动车上,对着被摄对象向前推近的拍摄方法以及所摄取的画面。摄像机向前推进时,被摄主体在画幅中逐渐变大,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所要表现的部位。其作用是突出主体、描写细节,使所强调的人或物从整个环境中突现出来,以加强其表现力。推镜头可以连续展现人物动作时的变化过程,逐渐从形体动作推向脸部表情或动作细节,有助于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
[拉镜头]
将摄像机放在移动车上,对着人物或景物向后拉远所摄取的画面。摄像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画面就从一个局部逐渐扩展,使观众视点后移,看到局部和整体之间的联系。
以上三条,如果片子上有,大加利用,MV会很完美。电影的拍摄上用的比较多,电视剧情冗长,用得少,尤其是古老的片子,基本不用,近几年的片子使用还好,所以说拍得好的片子MV容易做。有时,可以人为地对片源做一些推、拉镜头,前提是保证画面的清晰度。
[全景]
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全景具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整个动作和人物的相互关系。在全景中,人物与环境常常融为一体,能创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动画面。全景和特写相比,视距差别悬殊。如果两者直接组接,会造成视觉上和情绪上大幅度的跳跃,常能收到特有的艺术效果。
[前景]
镜头中位于主体前面或靠近前沿的人或物。在镜头画面中,用以陪衬主体,或组成戏剧环境的一部分。具有烘托主体和装饰环境等作用,并有助于增强画面的空间深度,平衡构图和美化画面。在某些移动摄影中,借助前景的变化与更迭,可增强镜头的运动感与节奏感。前景应与画面内容有机结合,片面追求前景的装饰美,会破坏画面的统一,甚至削弱或混淆所表现的主体。根据场面调度的需要,随着摄像机在场景中的运动及机位的变化,前景也可能相应地转换为后景。不仅能使观众看清人物表情,而且有利于显示人物的形体动作。由于取景范围较宽,可以在同一画面中拍摄几个人物及其活动,因此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景在影片中占较大比例,大部分用于需识别背景或交代出动作路线的场合。中景的运用,不但可以加深画面的纵深感,表现出一定的环境、气氛,而且通过镜头的组接,还能把某一冲突的经过叙述得有条不紊,因此常用以叙述剧情。
[后景]
镜头中位于主体后面或靠近后边的人或物。后景在镜头画面中,与前景相对应,有时作为表现的主体或陪体,但大多是戏剧环境的组成部分。后景可以丰富画面形象,产生多层景物的造型效果,增加镜头的空间深度,从而构成场景的典型环境和生活氛围。摄像机取俯角拍摄时,画面中后景的表现最为明显。在某些场面处理中,后景即构成背景。根据场面调度的需要,随着摄像机在场景中的运动及机位的变化,后景也可能相应地转换为前景。
[远景]
摄取远距离人物和景物的电影画面。这种画面可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广阔深远的景象,以展示人物活动的空间背景或环境气氛。远景可用以表现规模浩大的人群活动,渲染气势磅礴的宏伟场面。同时,远景也常被用来抒发情感、创造意境,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或突出人物的内心波澜。
[中景]
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电影画面。视距比近景稍远,能为演员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不仅能使观众看清人物表情,而且有利于显示人物的形体动作。由于取景范围较宽,可以在同一画面中拍摄几个人物及其活动,因此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景在影片中占较大比例,大部分用于需识别背景或交代出动作路线的场合。中景的运用,不但可以加深画面的纵深感,表现出一定的环境、气氛,而且通过镜头的组接,还能把某一冲突的经过叙述得有条不紊,因此常用以叙述剧情。
[近景]
摄取人物胸部以上的电影画面。视距比特写稍远。近景中,人物上半身活动占据画面显著地位,成为主要表现对象,能使观众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种形体动作。近景和特写的作用有相似之处。即视觉效果比较鲜明,有利于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作细致的刻画。在表现人物的感情交流,揭示特定的人物关系方面,近景有其独到的艺术功能。近景有时也用于摄取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
拍摄人像的面部、被摄对象的一个局部的镜头。特写镜头是电影画面中视距最近的镜头,因其取景范围小,画面内容单一,可使表现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现出来,造成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强调的效果。特写镜头能表现人物细微的情绪变化,揭示人物心灵瞬间的动向,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感染。特写镜头与其他景别镜头结合运用能通过镜头长短、远近、强弱的变化,造成一种特殊的蒙太奇节奏效果。
[大特写]
又称“细部特写”。把拍摄对象的某个细部拍得占满整个画面的镜头。取景范围比特写更小因此所表现的对象也被放得更大。这种明显的强调作用和突出作用,使大特写和特写一样,成为电影艺术独特的表现手段,具有极其鲜明、强烈的视觉效果。在一部影片中这类镜头如果太长、太多,也会减弱其独特的感染作用。
1.音频
(1)如果MV中有多个音频,没有特殊需要的话,保持其音量一致。
(2)如果MV是纯音乐配画面的,疾配快,缓配慢。
(3)如果MV是有歌词的音乐,歌词内容配画面的同时,疾配快,缓配慢。建议歌词先铺在轨道上,因为只有歌词的预览是不会卡的,就算你128内存用PRE,都不会卡。调整,让歌词字幕符合歌词音频,这样铺视频的时候,将相关视频对准一句句歌词就很方便了。会 没有音波显示,糟糕一点,只好边预览边听边调整了,有音波显示的MV制作软件就方便很多。
2.视频与音频关联
(1)歌词内容配画面,不一定所有的都匹配(不是原唱歌很难做到这点),但要保证能配的都配上。
(2)两句歌词之间、歌词与前/见/尾奏之间、节奏变换点,等等地方,视频画面要变换。
(3)快节奏的歌,快节奏的地方,视频要时时变换符合节奏——即使,你变换的画面让人第一遍欣赏时看不清内容。
3.视频
(1)摄影上取镜范围不变、焦距不变、人物动作基本不变的“静态”视频,比如说话、沉思、特写一类,在没有滤镜、遮罩点缀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超过3秒,除非是特殊需要。拉、推、跟镜头、变焦的摄影画面是MV片源的首选。
(2)人物的近景与特写在一个MV中不要出现过多(哪怕是不同的人),远、中、近、前、后景要分布合理,适当放一些风景、或者主角不在的空镜头。
(3)片源如果有黑边,最好统一修剪掉;不修剪的话,不得使用三维、翻页之类让黑边出现在画面中心地带的转场,不得在画中画边缘出现黑边。黑边的存在,还将影响一些滤镜的效果,比如说平均滤镜——狭窄的黑边同样被模糊,一模糊就放大更明显了。
(4)尽量不要出现类台标状的东西,实在没办法用光线、光晕、修剪滤镜之类的遮一下。
(5)不要天花乱缀式地使用花哨的转场,不要全程用夺目的闪光转场,转场只是点缀,不是MV主体。一般的淡化转场应该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其他,强音“爆炸”使用粉碎转场,回忆、闪回使用闪光转场,等等。
(6)对白、名字字幕问题按着需要办,想让人看清字幕的,就选带字幕的视频;不想让人看见的,做全程宽屏的MV,或者想办法遮掉有字幕的视频,用歌词、滤镜都能遮。
(7)不要把一个MV的内容“塞”得很满,有的视频,即使镜头很完美,如果MV不需要,删。
(8)不要留念人物很帅很帅的镜头,该转场的时候一定要转。
(9)没有特殊需要,视频速度的调整,不小于50%,不大于125%,否则将出现明显的人为加工痕迹。
(10)想表现一件事,要选画面上最合适、让人一目了然的镜头。
4.视频选景
(1)做集锦的,分配客观,不因自己喜好偏于哪个角色。
(2)做单人的,不要把镜头一直给在主角身上,尤其不要一直给说话近景,也要给一些主角的远景、与他人的合景、相关的空镜头。如果该主角只有近景,那,滤镜遮罩有什么用什么,人为加工出MV的层次,至少给出主角近景身后的全景。(典型中的典型例子:我的《青青奉孝吟》MV)
(3)没有特殊需要,电视一角色多演员的,最好只给其中一个演员的近景;一演员多角色的,在一个MV中不要出现代表两个角色的演员近景。
(4)如果名字字幕统一要打,在PS中可以自己做类同该电视上名字字幕的格式的字体,打上去以假乱真。
(5)打斗场面,如果原片拍得很差,切换镜头要频繁,无转场的硬切也好,10桢的交叉淡化转场也好,另外适当加快视频速度,切出来的打会好看些。
(6)空镜头——天空太阳夕阳月亮云层山岳江水浪花旗帜……是合适的就拿来用。 附录1:电影电视术语——后期制作(黑色为原文,绿色为我的批注)
电影电视的片子不外乎是N个镜头合成出来的,MV的理念与其虽有不同,MV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电视某一类剧情的集锦,但是制作手段上是可以参考的,某不才,强加在MV上,在此试析一二。
[分镜头剧本]
又称“导演剧本”。将影片的文学内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以摄制的镜头,以供现场拍摄使用的工作剧本。由导演根据文学剧本提供的思想与形象,经过总体构思,将未来影片中准备塑造的声画结合的银幕形象,通过分镜头的方式予以体现。导演以人们的视觉特点为依据划分镜头,将剧本中的生活场景、人物行为及人物关系具体化、形象化,体现剧本的主题思想,并赋予影片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分镜头剧本是导演为影片设计的施工蓝图,也是影片摄制组各部门理解导演的具体要求,统一创作思想,制订拍摄日程计划和测定影片摄制成本的依据。分镜头剧本大多采用表格形式,格式不一,有详有略。一般设有镜号、景别、摄法、长度、内容、音响、音乐等栏目。表格中的“摄法”是指镜头的角度和运动;“内容”是指画面中人物的动作和对话,有时也把动作和对话分开,列为两项。在每个段落之前,还注有场景,即剧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段落之间,标有镜头组接的技巧。有些比较详细的分镜头剧本,还附有画面设计草图和艺术处理说明等。
做MV没有拍电视这么复杂,MV的文案大致可以等同于以上,不管你的文案是否写出来,总要有个大致的概念放在心里。写出来的文案,不外乎是太复杂太长了,记不住所以才写。
[合成镜头]
一般指采用“合成摄影”方法拍摄的镜头画面。有时也指电影镜头的声画合成。在影片拍摄过程中,画面与声音是分别记录在两条载体上的,直到印制影片复制时,才将画面与声带合印在一条胶片上。因此,声画俱备的镜头,也称“合成镜头”。
约等于MV的视频与音频结合。
[音画同步]
影片音画关系的一种。指音乐与画面的情绪一致,节奏相同。有时还会形成画面,音乐与音响效果三同步。
约等于MV的视频内容与音乐节奏同步。
[闪回]
影片中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手法。即突然以短暂的画面插入某一场景,用来表现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和感情起伏。与一般回忆及倒叙不同,闪回不需要中断原来场景中的动作和节奏,而撷取最富于特征、最具有鲜明形象性的动作或细节,用极其简洁明快的手法加以强调和表现,给观众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闪回”的内容一般为过去和已经发生的事情,如表现人物对未来或即将发生的事情的想像和预感则称为“前闪”,两者统称为“闪念”。
[出画入画]
电影艺术处理镜头结构的一种手法。镜头画面中的中心人物或运动物体离开画面,称为出画:人物或运动物体进入画面,称为入画。当一个动作贯串在两个以上的镜头中时,为了使动作流程继续下去而不使观众感到混乱,相连镜头间的人物或运动物体的出画和入画方向应当基本上一致,否则必须插入中性镜头作为过渡。
[淡入淡出]
也称“渐显渐隐”。电影中表现时间、空间转换的技巧之一。后一个画面逐渐显现,最后完全清晰,这个镜头的开端称“淡入”,表示一个段落的开始。前一个画面渐渐隐去直至完全消失,称“淡出”,表示一个段落的结束。淡入、淡出节奏舒缓,具有抒情意味并能给观众以视觉上的间歇,产生一种完整的段落感。
我觉得,这个指MV上的淡化成黑色,或者是模糊类的淡化。
[化入化出]
也称“溶出溶入”、“溶变”.或简称“化”、“溶”。电影中表示时间和空间转换的技巧之一。指前一个电影画面渐渐消失(化出)的同时后一个画面渐渐显现(化入)。两者隐显的时间相等,并且在银幕上呈现一个短时间的重叠,即经过“溶”的状态实现交替,也常用以表现现实与梦幻、回忆、联想场面的衔接。“化”的方法,比较含蓄、委婉,并往往有某种寓意。根据内容、节奏的需要,“化”的时间可长可短,一般在1-3秒之间。
貌似这个才是MV上常说的交叉淡化。
[切出切入]
指上下镜头直接衔接。前一个镜头叫“切出”,后一个镜头叫”切入”。这种不需外加任何技巧的镜头组接方法,能增强动作的连贯性,不打断时间的流程,具有干净、紧凑、简洁、明快的特点。往往用于环境描写、人物对话和行动的衔接。在故事影片的拍摄中,同一场面内的镜头,一般多采用这种衔接方式。随着镜头的切出切入,观众在视点的不断变换中,逐渐了解表现对象,并不感到画面的组接痕迹。
电视原片一般都是这种在MV上称之为不加转场“硬切”的方式,在MV上,也不可能在每个镜头之间都使用转场,可以保留原片的部分“硬切”,那些都是很连贯的镜头。
[动作衔接]
使影片主体动作具有连贯性的剪接方法。包括人物形体动作、镜头动作和景物动作三个方面。人物形体动作以动作变换瞬问的转折处为剪接点,运用分解法或增减法,使上一个镜头与下一个镜头的转换连接具有连续性而无跳跃感,镜头动作指推、拉、摇、移、跟、升、降等运动性镜头的剪接,一般以动接动,以静接静的方法,使上下镜头动作有机结合,连贯流畅;景物动作指自然界景物在镜头中的动作,诸如行驶中的轮船。火车,日出月落,风云变幻等等,一般都根据影片内容、情节和人物情绪选择最佳的剪接点,以取得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这条做一般MV时不需要怎么注意,电视都给你切好的,如果是“移花接木”型的剧情MV,就得认真选择毫不相干的视频做衔接了。
[较色]
较色是数字合成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合成前常常需要对前景和背景画面进行较色,以便保持其色调的统一。很多时候即使没有特技镜头,也不需要进行合成,但为了使画面色彩更加漂亮,导演也会要求对拍摄下来的镜头进行较色。
N部片子做一个MV,一般要较色,一部片子的,片源色调都给矫正好的。
[几何变换]
几何变换修改的不是像素的颜色值,而是移动像素在画面上的位置。最基本的几何变换是在平面上对画面进行平移、旋转、放缩,另一种基本的几何变换是镜像,在模仿镜面反射时经常使用镜像。复杂一些的几何变换是在三维空间对画面几何位置进行变换,最为复杂的几何变换就是在数字经常用到的变形扭曲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渐变。
MV上常见。
[滤镜]
滤镜利用画面一定范围内相邻的像素进行计算出新的像素值。滤镜的种类繁多,其用途十分广泛,能够实现的功能也千奇百怪。
MV上更常见。
[图像合成]
我们这里所说的合成特指把两个画面合并为一个画面的过程。有很多种常见的合成方式,它们基本上都是对两个画面(有时还需要一个单独的Alpha通道)进行些简单的算术运算。
MV上常见的遮罩,往往是脱离原片的背景,自行合成一个新背景。附录2:电影电视术语——镜头类型
[跟镜头]
又称“跟拍”。摄像机跟随运动着的被摄对象拍摄的画面。跟镜头可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角色在行动中的动作和表情,既能突出运动中的主体又能交代动体的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使动体的运动保持连贯,有利于展示人物在动态中的精神面貌。
[推镜头]
将摄像机放在移动车上,对着被摄对象向前推近的拍摄方法以及所摄取的画面。摄像机向前推进时,被摄主体在画幅中逐渐变大,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所要表现的部位。其作用是突出主体、描写细节,使所强调的人或物从整个环境中突现出来,以加强其表现力。推镜头可以连续展现人物动作时的变化过程,逐渐从形体动作推向脸部表情或动作细节,有助于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
[拉镜头]
将摄像机放在移动车上,对着人物或景物向后拉远所摄取的画面。摄像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画面就从一个局部逐渐扩展,使观众视点后移,看到局部和整体之间的联系。
以上三条,如果片子上有,大加利用,MV会很完美。电影的拍摄上用的比较多,电视剧情冗长,用得少,尤其是古老的片子,基本不用,近几年的片子使用还好,所以说拍得好的片子MV容易做。有时,可以人为地对片源做一些推、拉镜头,前提是保证画面的清晰度。
[全景]
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全景具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整个动作和人物的相互关系。在全景中,人物与环境常常融为一体,能创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动画面。全景和特写相比,视距差别悬殊。如果两者直接组接,会造成视觉上和情绪上大幅度的跳跃,常能收到特有的艺术效果。
[前景]
镜头中位于主体前面或靠近前沿的人或物。在镜头画面中,用以陪衬主体,或组成戏剧环境的一部分。具有烘托主体和装饰环境等作用,并有助于增强画面的空间深度,平衡构图和美化画面。在某些移动摄影中,借助前景的变化与更迭,可增强镜头的运动感与节奏感。前景应与画面内容有机结合,片面追求前景的装饰美,会破坏画面的统一,甚至削弱或混淆所表现的主体。根据场面调度的需要,随着摄像机在场景中的运动及机位的变化,前景也可能相应地转换为后景。不仅能使观众看清人物表情,而且有利于显示人物的形体动作。由于取景范围较宽,可以在同一画面中拍摄几个人物及其活动,因此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景在影片中占较大比例,大部分用于需识别背景或交代出动作路线的场合。中景的运用,不但可以加深画面的纵深感,表现出一定的环境、气氛,而且通过镜头的组接,还能把某一冲突的经过叙述得有条不紊,因此常用以叙述剧情。
[后景]
镜头中位于主体后面或靠近后边的人或物。后景在镜头画面中,与前景相对应,有时作为表现的主体或陪体,但大多是戏剧环境的组成部分。后景可以丰富画面形象,产生多层景物的造型效果,增加镜头的空间深度,从而构成场景的典型环境和生活氛围。摄像机取俯角拍摄时,画面中后景的表现最为明显。在某些场面处理中,后景即构成背景。根据场面调度的需要,随着摄像机在场景中的运动及机位的变化,后景也可能相应地转换为前景。
[远景]
摄取远距离人物和景物的电影画面。这种画面可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广阔深远的景象,以展示人物活动的空间背景或环境气氛。远景可用以表现规模浩大的人群活动,渲染气势磅礴的宏伟场面。同时,远景也常被用来抒发情感、创造意境,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或突出人物的内心波澜。
[中景]
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电影画面。视距比近景稍远,能为演员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不仅能使观众看清人物表情,而且有利于显示人物的形体动作。由于取景范围较宽,可以在同一画面中拍摄几个人物及其活动,因此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景在影片中占较大比例,大部分用于需识别背景或交代出动作路线的场合。中景的运用,不但可以加深画面的纵深感,表现出一定的环境、气氛,而且通过镜头的组接,还能把某一冲突的经过叙述得有条不紊,因此常用以叙述剧情。
[近景]
摄取人物胸部以上的电影画面。视距比特写稍远。近景中,人物上半身活动占据画面显著地位,成为主要表现对象,能使观众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种形体动作。近景和特写的作用有相似之处。即视觉效果比较鲜明,有利于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作细致的刻画。在表现人物的感情交流,揭示特定的人物关系方面,近景有其独到的艺术功能。近景有时也用于摄取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
拍摄人像的面部、被摄对象的一个局部的镜头。特写镜头是电影画面中视距最近的镜头,因其取景范围小,画面内容单一,可使表现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现出来,造成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强调的效果。特写镜头能表现人物细微的情绪变化,揭示人物心灵瞬间的动向,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感染。特写镜头与其他景别镜头结合运用能通过镜头长短、远近、强弱的变化,造成一种特殊的蒙太奇节奏效果。
[大特写]
又称“细部特写”。把拍摄对象的某个细部拍得占满整个画面的镜头。取景范围比特写更小因此所表现的对象也被放得更大。这种明显的强调作用和突出作用,使大特写和特写一样,成为电影艺术独特的表现手段,具有极其鲜明、强烈的视觉效果。在一部影片中这类镜头如果太长、太多,也会减弱其独特的感染作用。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