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表示与民事法律行为问题 5

意思表示不真实是民事法律行为生效的要素之一,那为什么有一些意思表示不真实,如意思表示错误中的动机错误以及单独虚伪表示中的关于虚伪意志的婚姻,却仍然是有效的。既然他们都不能... 意思表示不真实是民事法律行为生效的要素之一,那为什么有一些意思表示不真实,如意思表示错误中的动机错误以及单独虚伪表示中的关于虚伪意志的婚姻,却仍然是有效的。既然他们都不能生效为什么还有有效这一种说法呢? 展开
 我来答
法妞问答律师在线咨询
2018-06-08 · 专业律师咨询在线解答
法妞问答律师在线咨询
法妞问答律师在线法律咨询,专业律师为您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快速解答您的法律问题,免费法律咨询热线:4006188116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民法通则54条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 变更 中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既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那么,认识民事法律行为,便须从意思表示入手。只有将意思表示的要素予以厘清,方能真正理解和把握民事法律行为及其法律要件。意思表示是行为能力适格者将意欲实现的私法效果发表的行为。意思存于内心,是不能发生法律效果的。当事人要使自己的内心意思产生法律效果,就必须将意思表现于外部,即将意思发表。发表则须借助语言、文字或者表意的形体语汇。意思表示所发表的意思,不是寻常意思,而是体现为民法效果的意思,亦即关于权利义务取得、丧失及变更的意思。 作为意思表示,其表示客体必须是意思,意思之外的表示,不能成立意思表示,如事实通知。事实通知又称观念通知,其表示的是某种事实,而非意思。合同法中规定的承诺迟到通知、债权让与通知等虽也都是表示,但客体却是事实,而不是意思。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果是由当事人意思表示决定,如果虽有表示意思的行为,但法律效果不由该表示的意思内容决定的表示之意思,仍不能成立意思表示。如催告、拒绝要约等,虽然也是一定意思的表示,然而其效果却不取决于意思,而是取决于法律的规定,故民法上称之为意思通知,以与作为民事法律行为要素的意思表示相区别。
追问
您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吧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您可能需要的服务
百度律临官方认证律师咨询
平均3分钟响应 | 问题解决率99% | 24小时在线
立即免费咨询律师
16729人正在获得一对一解答
南昌湖上倒影2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济南夏日炎炎4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大连海浪之心6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还有疑问? 马上咨询38286位在线律师,3分钟快速解答
立即免费咨询律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