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核磁共振时,为什么医院让家属陪同而医生却出去?
因为做核磁共振的时候,医生的操作间和检查用的机器是不在同一个房间的,而且因为相关职位医生数量也有一定的限制,不可能陪同在患者身边。
其实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核磁共振的检查上,还有CT或者是X光的检查,都是患者的检查仪器和医生的操作仪器分开房间的。如果对家属的身体有影响的检查,医生会让家属短时间内离开检查室。如果没有影响,则会要求家属在一旁等待。
做核磁共振的时间相比于其他检查要稍微长一些,为了缓解病患的心理压力,会安排家属在旁边陪伴。做过这些检查的人都知道,像这种在一个密闭空间里,单独面对一整天仪器所给人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我之前在做一项定位检查的时候,一个人在单独的检查室呆了半个小时,从一开始的无所畏惧,到后来被绑着手脚送进圆筒形检查窗口的过程,简直就是一场内心的交战,作为一个年轻人,面对这样的密闭检查尚且如此,若是那些年龄大的人,岂不是要吓出心脏病?
所以我觉得有时候,可能医生也是从病患的心理上去判定是否需要家人陪伴吧。尽管作为家属可能帮不上什么忙,但是因为身边有个熟悉并且信任的人,才不会让病患觉得自己的身体不受控制。
有些事情一旦经历过,才会深刻体验这样的感觉。其实就算是医生留下来,也没有任何作用,毕竟还要有人去操作机器的完成。
医生也没有出去啊,他只不过是进入一个操作室在进行一起设备的操作。其实核磁共振对人体是没有什么伤害,只是一项普通的检查。
核磁共振,又称为磁共振成像,一种是医学影像学中的一种。核磁共振其实是一种物理现象,现在被广泛运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和医学检查等各个领域上,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是当人体处于一种特殊的磁场中会发生核共振并且在此期间还会吸收能量并发出特定的频率,而这种特定的频率经过专门的仪器收入,射电信号会由电子计算机处理成为一种图像,这就是大家常说的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摆脱了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又有较为准确的分析力,可以多方位成像,现如今也被医学界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并已经成为一种成熟临床疾病的诊断方式,而且对有些疾病来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
在所有医学影像学手段中,核磁共振检查的软组织对比分辨率最高,它可以清楚地分辨肌肉、肌腱、筋膜、脂肪等软组织;区分膝关节的半月板,交叉韧带,关节软骨等,子宫的肌层,子宫内膜层;前列腺的肌肉层与腺体层;心脏的心内膜、心肌和在高信号脂肪衬托下的心外膜以及最外层的的心包。
磁共振检查具有直接切开任何方向的能力,而无需改变被检查者的位置。与不同方向的切片相结合,可以充分显示被检器官或组织的结构。在不观察死角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创建横截面和弧矢形状。面部,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断层图像有助于对解剖结构或病变进行立体跟踪。
不知道你为什么会这么问,你的潜台词是不是这样的,我花钱做检查,为什么要让家属陪同,让家属受辐射,为什么不是医生陪家属,医生受辐射。。凭什么医生可以躲在后面。
首先,我想要告诉你,核磁共振就是我们常说的MRI检查,核磁共振的成像原理与CT和X片是不一样的,核磁共振是没有辐射的,孕妇都是可以做核磁共振的。所以,你可以放心,家属待在里面,并不会有任何的危害,你可以放心。如果有辐射,医生肯定有让你穿上厚厚的铅衣,可以抵挡辐射。
其次,做核磁的时候,并不是都需要家属陪同,如果患者是成年人,病情平稳,听得懂指挥,可以自己配合,没有幽闭恐惧症,那就不需要家属的陪同。因为做核磁共振的时间比较长,可能要十几分钟,甚至半个小时,有时候需要患者屏住呼吸。核磁机器是一个相对幽闭的环境,有的人会害怕,恐慌,所以需要人陪。还有的时候,需要患者变换体位或者姿势,可能需要家属的帮助。
最后,为什么医生要出去。因为医生要去后面操作室,操作机器,现在的机器还不能完全自动化,是需要人来操作的。希望哪天可以发明一种机器,可以完全自动化,这样就不需要技术员了。
所以,下次提问之前,应该先去查一查,不要闹这样的笑话,这也侧面的说明,我们国家的医学科普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医学盲不在少数,而医患关系也还是比较的紧张。作为医生,我们还需要做更多的科普工作,让普通大众更加了解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
磁共振虽然是最先进的检查设备之一,但是仍有许多关键地方需要医生去操作。
毕竟,不是来一个病人就从头扫到尾,一处不落。不同患者不同疾病,检查的部位,扫描的细节要求,以及相关参数都不一样。
而这些,都是需要医生去专门设置操作的。所以,医生在安排好患者后要出去。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成年患者是完全可以一个人独立在里面接受检查,而不需要家属在旁陪伴的。但是,毕竟很多患者都有特殊的情况,
比如:不同程度的幽闭恐惧症。患者害怕一个人呆在密闭如宇宙飞船舱一样的地方,这个时候有家属在旁,会让患者更有安全感也更舒适。